天天看小說

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

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

鄭偉

值此郭湛教授70大壽之際,學子們相約出一個文集,來感謝他在我們成長曆程中對我們的無私付出。這個提議迄今已經半年了,我卻遲遲不能下筆。今天,在提筆之時,我突然理解了自己這種“懶惰”的原因——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從正面的意義上來說,一個人之所以優秀,之所以能夠使得其他人向他學習,是因爲他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反過來說,我們之所以要向某人學習,是因爲我們還有很多問題甚至是很多缺點。承認這一點很容易,但要把它寫出來,卻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

我於2010年9月1日,經王南湜老師推薦,得以拜郭湛先生爲博士後合作導師,繼續進行我的學術研究。哲學源於“驚詫”。坦白地講,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是非常幸運的,因爲每一次都能遇到一位令自己感到“驚詫”的老師。也正是因爲這種“驚詫”,才讓我理解,爲什麼在一個物質利益誘惑非常大的時代中,有那麼一批人,能夠靜下心來,超離於急切的功利心之上,去堅持作爲“時代的良心”的哲學研究。更爲難能可貴的是,這種研究並不是象牙塔裡的孤芳自賞,而是以無數研究者的個體呼聲去響應時代浪潮。也正是因爲在各個領域內都有著這樣的一批領航人,後來者纔沒有在燈光璀璨的世界中發生羣體迷失。我認爲,郭湛先生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領航羣體中的重要一員。

在我2003年剛剛來到北京的時候,我的碩士生(和以後的博士生)導師吳向東教授跟我第一次談話的中心話題就是:先做人,再做學問。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發現——做人和做學問的統一,真的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在遇到郭老師之前,我只知道,我遇到的所有的老師們都在堅持;遇到郭老師之後,我更加堅信,這是學術前輩們終生都在堅持的一個基本準則。

來到人大,郭老師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要堅持,不急躁。做學術的一個重要的考覈指標,就是論文的質量。論文不僅反映著一個人學術的功底,也反映著一種做學術的態度,反映著一種學風。但凡接觸到郭湛老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會拒絕別人的人。但是在這一方面,郭老師是一個嚴謹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上的學者。在博士後流動站期間,我拿出了一篇醞釀了4年的文章請郭老師幫忙把關。我很看重這篇文章,因爲它是我博士期間的一個總結,也是博士後研究的一個起點。我原本認爲,郭老師會粗略地提一些方向性的重點問題。

兩個星期後,我收到了郭老師的郵件。打開附件,心裡一顫:整篇文章有三分之二的

地方都被作了詳細修改,甚至連有一個出處都給我做了重新校對。事後,我見到老師,提出以下建議:老師做了如此多的修改,能否把您作爲第二作者?郭老師的回答是:我對這個問題還不是特別的瞭解,並且主旨思想是你的,把我加上,不妥。這是我在博士後期間,郭老師對我的唯一一次“拒絕”,但這次“拒絕”卻讓我深深受教:做學術最關鍵的是一種態度。事後,郭老師又不止一次地教我“如何”寫文章。直到最後半年,當我兩個月之內連續發表了5篇論文後,我才感覺到:我在學術寫作方面的入門直接得益於老師們的“傳道”。

郭老師給我的第二筆人生財富是:要有愛,重身教。博士後是一段很有意思的經歷,一方面,它能夠使得那些對某一個方面有著濃厚興趣的人,在兩年的時間裡,在一流專家的指導下,能夠心無旁騖地投身於某一項事業,這一點對於那些脫產博士後來說尤其如此。另一方面,對於脫產博士後來說,這種全身心又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以一種近乎“臨時工”的身份依託於某一高校或科研院所——兩年以內,博士後流動站給予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兩年以後,還要重新就業。坦白地講,這種存在著張力的處境在絕大多數的時候,能夠給予研究者以極大的動力,特別是隨著出站日期的臨近,那種背水一戰的感覺更是愈發強烈。但是有時候,這種處境也難免給人以淒涼感,或者更確切地說,偶爾會有一種不確定的無助感。但是每次見到郭老師,我內心上述的兩種感覺都會很快消失。在2012年5月5日,我博士後出站的時候,按照“慣例”,出站的博士後們大都要和各位老師們進行一個聚餐——其實就是一頓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得家常便飯。這裡的“家常便飯”絕不是什麼謙虛,我和參加答辯的各位老師以及我的師弟師妹們十餘人,共花了300元左右的餐費,並且就餐中唯一的一瓶酒還是郭老師私下裡買的。

郭老師接人待物一向一視同仁。在人大的兩年裡,我從來沒有見過,因爲任何原因,郭老師對待他人的態度有過區別。倒是有時,我感覺郭老師體會出了我的心態,反而不停地安慰我。博士後期間,郭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們聚餐,師母王曉東老師也經常出席。爲此,郭老師設立了專項資金,由專人掌管,負責餐費事宜。但據我所知,所有的“就餐資金”都是郭老師自己掏的腰包。事後,我們曾以“郭氏門生晚餐會”的形式來形容這種師生互動,但隨即又感覺不妥:在這種聚會中,實際上沒有門派,也沒有門生。郭老師煞費苦心採取這種形式,就是爲了在其樂融融的、放鬆的環境中跟我們談心。談論學術問題,談論如何做人,談論每一個學生將來的發展。在

這一過程中,師母也身先垂範,跟我們講述他們的結合史、奮鬥史,實際上,也是在教我們如何做人、如何做學問。

郭老師留給我的第三個人生信條是:要律己,無懈怠。說來慚愧,在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間,只是聽說過郭老師的大名,素未謀面。入站後隨著接觸的深入,我愈發發覺:這“老先生”不簡單。雖然說,老一輩的人生活都比較規律,不像現在有些年輕人(有時也包括我自己)經常熬夜伴隨晚起的不規則的生活。郭老師大部分的時間都在辦公室,並且只要一有時間,就來學校辦公室。在我的理解中,這是一種敬業的態度,也正是有了這種態度,我們才能靜下心來,專心投身於某項事業。來到師大工作後,我發現身邊許多“元老”級的學術牛人們,只要一有時間,不管多晚,都會來辦公室工作。我不斷地提醒自己,只有在這種敬業感中,工作纔有可能變成事業。隨著接觸的進一步深入,我發現:郭老師常年堅持洗涼水澡,不分春夏秋冬。這一點讓我著實欽佩。我也有一段時間進行過嘗試,可是隨著天氣漸冷,卻又無法堅持。這不是“老先生”,他比我還要“年輕”!

有時候,我們在看別人時,總是看到別人的光鮮和成就,彷彿某人成就的取得是上天的恩賜,是個性和能力使然,而往往沒有看到,成就背後往往是超乎想象的努力付出和嚴以律己、毫不懈怠的精神。沒有實踐和精神兩個方面的相互支撐,就沒有所謂的輝煌的事業和卓越的成就。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發感覺到,做人和做事是一體的,特別是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裡,對於我們這種年輕人來說,前輩們在我們這種年齡、做出我們這種選擇時的那種“理所當然”的心態,在當下的我們來說,卻成了一種有些彷徨的“選擇”,成了一種“機會成本”。我們當下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從某種角度上可以說,如果有一天,即使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在這種選擇的時候,也能夠做到像前輩們的“順其自然”表面下的自覺行動,那時,將註定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的美好局面。令我們年輕人看到希望的是,無數像郭老師一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前輩們,用自己辛勤的努力和精神的脊樑,爲我們這些年輕的研究者們詮釋著時代的精神和良心。

最後,請允許我用迄今爲止我聽到的並且我感覺是不可超越的讚美,來表達我的感激和欽佩。這句話不經意間出自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晏輝教授之口:你看郭湛老師,那清澈的眼睛,就像他的人一樣。從那以後,這也成了我的目標。

(作者系郭湛教授2010級博士後,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教師)

(本章完)

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固本與開新的變奏:文化重建問題的學理審度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文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馬克思人學視閾下的幸福觀——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出發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論公平與效率的價值觀基礎與實踐原則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標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現代中國價值觀轉型中的集體主體分析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固本與開新的變奏:文化重建問題的學理審度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用頭走路 用腳思考 從心所欲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哲學與生活——記郭湛教授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世界歷史、資本邏輯與中國道路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論公平與效率的價值觀基礎與實踐原則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人的主體性的進程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標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恩師,師恩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現代中國價值觀轉型中的集體主體分析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人的主體性的進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社會主義法律的公共性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超越及文化的超越性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擾動文化的反文化——一種哲學視野的考察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中國夢”研究的文化之維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哲學與生活——記郭湛教授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用頭走路 用腳思考 從心所欲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馬克思人學視閾下的幸福觀——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出發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性的樣態與內涵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學問之道載師情——記郭湛先生的教誨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堅持醫學科學中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統一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
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固本與開新的變奏:文化重建問題的學理審度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文化及其在當代中國的發展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馬克思人學視閾下的幸福觀——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出發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論公平與效率的價值觀基礎與實踐原則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標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現代中國價值觀轉型中的集體主體分析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固本與開新的變奏:文化重建問題的學理審度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的跨越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用頭走路 用腳思考 從心所欲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哲學與生活——記郭湛教授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世界歷史、資本邏輯與中國道路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論公平與效率的價值觀基礎與實踐原則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人的主體性的進程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批判理論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環境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目標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品行與學風——受教於我的博士後合作導師郭湛先生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恩師,師恩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現代中國價值觀轉型中的集體主體分析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人的主體性的進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傳播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社會主義法律的公共性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文化力與作爲一種非正式制度的文化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超越及文化的超越性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安健勤和美 臨淵不羨魚——郭湛先生的生活哲學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擾動文化的反文化——一種哲學視野的考察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意識產生的社會根基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中國夢”研究的文化之維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類的概念發生與老子的《道德經》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哲學與生活——記郭湛教授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論實踐的效能、效果和反饋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用頭走路 用腳思考 從心所欲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馬克思人學視閾下的幸福觀——從《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出發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馬克思公共性思想初探——基於阿倫特、哈貝馬斯和羅爾斯的比較視角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論人類文化自覺的和諧旨趣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個人與社會羣體的矛盾關係及其解決方式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從主體性到公共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走向第二編 理解與闡釋_公共性的樣態與內涵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富強”範疇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學問之道載師情——記郭湛先生的教誨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人性的深刻洞察——馬克思恩格斯人的侷限性思想初探第三編 創新與發展_堅持醫學科學中真理原則與價值原則的統一第一編 奠基與開拓_文化:人爲的程序和爲人的取向第四編 情深與恩重_我的導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乡宁县| 上饶市| 辉南县| 汕尾市| 资溪县| 砀山县| 江孜县| 德庆县| 内乡县| 新源县| 安龙县| 麻江县| 新巴尔虎左旗| 北辰区| 五峰| 达日县| 聊城市| 韩城市| 泗水县| 秀山| 宣城市| 新安县| 临沧市| 岳池县| 临澧县| 比如县| 饶河县| 太湖县| 嘉祥县| 巴林左旗| 天门市| 同仁县| 太原市| 凌源市| 甘肃省| 武邑县| 木里| 甘泉县| 金川县| 宣威市| 宾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