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一月份,智雲集團內部的各事業部門也陸續給徐申學彙報了過去一年的成績。
首先是集團裡的核心業務——智能終端業務。
智能終端業務是智雲集團裡的現金奶牛,其營收以及利潤支撐著智雲集團一系列研發和擴張,包括半導體制造業務的擴張。
畢竟,這可是一個年營收超過三千億美元,毛利潤達到一千多億美元的龐大業務!
在內部,其龐大的利潤直接推動了智雲集團的衆多研發項目以及投資。
在外部,超過三千億美元的龐大營收,每年都向各供應鏈廠商採購海量的各種零配件產品,又帶動大量產業鏈的發展!
在這條龐大的產業鏈上,直接提供的就業崗位都達到一百多萬個,間接就業崗位更多!
同時有著智雲集團的一系列智能終端產品充當火車頭,面向全球市場進行廝殺,又反過來推動了國內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從手機SOC,到儲存芯片,再到屏幕,電池,聲學組件,攝像頭,玻璃面板,震動馬達等大量的零配件國產化、高端化!
然後再到中下游的半導體設計以及製造業,如智雲半導體,智雲儲存,智雲微電子,智雲軟件旗下的芯片設計軟件。
再到更上游的半導體設備以及耗材、高精度的各種數控機牀以及其他製造設備。
智雲手機爲核心的一系列智能終端產品,其背後是龐大無比的產業鏈……而且還是具有國際一流水準,部分零配件甚至是超過國外同行的超一流水平。
然後這個龐大的產業鏈反過來,又能夠讓威酷電子爲代表的其他國產智能終端廠商給用上,並支持他們的發展。
現在的各類國產智能終端產品,包括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以及其他亂七八糟的,不能說百分百,但是百分之八十以上採用的都是智雲半導體旗下的W系列SOC,智雲儲存旗下的LPDDR內存或DDR內存,智雲儲存旗下的3D NAND閃存。
性價比高還不用關稅,企業的採購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供貨充足,還不用擔心被卡脖子……只要給錢,隨便用……智雲集團在這些核心零配件上,從來都不卡友商的脖子,哪怕是海外廠商採購也一樣。
要知道,智雲半導體的客戶裡還有四星以及LG呢……他們兩家其實也採用了智雲半導體的W系列SOC,總不能把雞蛋都放在高通一個籃子,真這麼幹,高通還不得玩命收割他們的韭菜啊……持續採購智雲半導體的SOC,這是他們用來向高通施加壓力,壓價的一個策略。
就像國內的廠商也不是全都使用智雲半導體的SOC,智雲儲存的內存以及閃存,他們也會少量採用高通的SOC以及四星或美光等廠商的內存以及閃存。
供應鏈多樣化嘛,這是企業規避風險,避免某個供應商一家獨大的基本策略。
哪怕是水果也不能避免的大量採用華夏的供應鏈……儘管它的智能終端業務和智雲的智能終端產品,是正面競爭對手,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和智雲集團在供應鏈上進行合作。
水果的手機裡,也採用了部分華星科技的屏幕……這個華星科技可是智雲集團控股的。
其他的一些零配件也大量採用國內的供應商,這些供應商也同時向智雲集團供貨。
水果和智雲的供應鏈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是重合的……而這也是水果推動了多年的供應鏈轉移,始終都無法成功的原因。
水果離不開這些國產供應鏈,而徐申學禁止國內的供應鏈向海外轉移……他也沒有公開說過什麼,但是他的態度一向來都是非常明確的:
老子一路把你給扶持起來,可不是爲了讓你跑去國外建廠,給其他國家的人帶去就業和稅收的。
你敢跑,我就敢撤單,然後各種施壓,銀行抽貸,設備供應商,原料供應商停止供貨並追討貨款等等……不把你折騰破產不罷休!
這些供應鏈廠商跑去海外建廠,也是需要各種大量的工業設備的,而且很多都是國內專門研發的生產線設備,直接從設備源頭卡死你,看你怎麼轉移產業鏈!
早些年的時候,還是有些看不清楚的大傻子,跑去海外建廠,給水果和四星等企業供貨!
徐申學直接下死手,撤單加斷供,鼓動債主追討欠款,再追加各種專利侵權起訴。
而且還派人去聯繫海外當地的一些地頭蛇,給他們來個罰款,吞併,非常規商業競爭手段。
然後,跑出去的這幾家破產的破產,倒閉的倒閉!
於是乎,就傳出來了不少國內企業跑出去建廠,然後各種被坑血本無歸的新聞……
一些人多少知道一些內情,也有人不知道,但是不管如何,後面就很少有人提出海這事了。
徐申學對此很滿意……這樣就對了嘛,好好留在家裡做產業,拉就業,國內就業多了,經濟好了,國內需求也就高了,然後這市場才能做大做強啊。
有了市場,才能讓企業活的更好啊!
老子扶持了你那麼多年,各種資金和技術扶持,把你給扶持起來了,現在看見國外人力成本低,國外大企業一施壓就想跑路……把就業什麼的也給帶走了,那麼這麼美的事!
生意做到徐申學這種程度,徐申學已經更加在乎一個更加宏觀的東西了,追求的是整個蛋糕做大……蛋糕做大了,這後面企業纔好經營啊!
如果經濟大環境都不好,就業拉不上去,工資水平也拉不上去,智雲集團還玩個毛線……人家可是做高端產品的!
人們兜裡沒錢,還怎麼消費智雲的各種高端產品啊?
至於說國內工資水平上去了,導致成本上去了,產品出海競爭力下降……這純粹是多餘的想法。
高科技行業裡,其實製造階段裡的人力成本比例其實是很低的:一臺智雲手機,一千美元的售價裡,負責代工的威酷電子賺的也就十幾美元而已,佔比極低!
人力成本多一點或少一點其實很難大幅度影響不了產品的售價……真正影響售價的其實是各類芯片以及屏幕這些東西,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智雲集團所掌控,可不會因爲你跑出國去,就便宜賣給你……相反,因爲關稅的存在價格還更貴呢。
再說了,國內都把智能終端供應鏈玩到全球壟斷的程度了,便宜一點還是貴一點,國外的消費者照樣得賣……因爲他們沒得選。
因爲當代地球上,也就華夏有完善的智能終端產業鏈,其他國家都沒有……壟斷的東西,貴一點便宜一點其實區別不大,反正他們都得買!
但是總是有些人喜歡犯賤,爲了節省芝麻綠豆大的所謂人力成本,就跑出去……對此,其他行業徐申學管不著,但是智能終端行業,誰敢跑他就弄死誰!
因爲,國內需要這個龐大產業鏈上的海量中低端就業崗位!
雖然徐申學喜歡玩各種高科技產品,什麼人工智能,智能終端,半導體,還有L4級別的智能電動車,低空飛行器,虛擬設備產業,機器人,星際飛船大火箭,月球基地等等……旗下的智雲集團的員工們,都是拿著超高收入。
但是並不意味著他不重視低端就業……威酷實業和海藍汽車可也是他的產業呢。
玩人力密集行業的威酷實業,旗下各生產基地裡的一百多萬名工人,中位數月收入也就幾千塊而已。
海藍汽車的各汽車工廠,也有數十萬名工人,這些工人拿的薪水也是大幾千的水平!
這些製造行業裡的低端就業,徐申學也是很重視的!
這每年新畢業的大專生以及本科生都一千多萬呢,然後還有海量的高中或中專裡的畢業生也需要工作……沒有海量的就業崗位怎麼吸納他們啊?
總不能人人都去智雲集團當研發工程師吧……這不現實!
一個良好經濟體不僅僅需要大量的高端就業崗位,更需要海量的低端就業崗位……
有了海量製造業的就業崗位,才能催生各種服務行業裡的就業崗位,然後形成良性循環。
這有了良性循環,智雲集團搞出來的各種黑科技產品,這才能在國內賣出去啊……不然的話經濟水平上不去,消費需求上不去,在國內賣出去多少產品!
國內市場要是不行了,智雲總不能全指望海外市場啊,海外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太大了,而且受制於人……智雲集團爲了規避海外市場變動而導致企業經營困難,可是一直都在儘可能的提升國內市場的營收佔比。
只是智雲集團的規模太大,光靠國內市場也撐起了智雲集團這種龐然大物,所以努力了那麼多年,國內營收佔比也只是維持在百分之五十多的規模。
努力了這麼多年才把營收佔比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多,智雲集團的高層還指望未來幾年,把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到百分之六十五以上……而這就需要國內消費市場的大環境持續增速來帶動了。
————
智能終端業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徐申學歷來都非常重視!
只不過,雖然重視,但是智能終端市場已經進入存量市場卻是事實……兩年前開始智雲集團在智能終端領域的增速就已經比較困難了,整體銷量別說上漲了,想要穩住都需要持續付出大量的努力。
營收以及利潤之所以還持續增長,那是因爲產品均價高了,毛利潤也跟著漲。
去年的經營情況也和前年比較類似,主要是通過銷售均價低上漲,高價產品的銷量佔比上漲,來帶動整體業務的營收以及利潤上漲。
智雲集團高級副總裁,智能終端事業部總裁王林徒向徐申學報告的時候,提及:“過去的一年裡,我們的智能終端事業部下屬各產品線,整體呈現高端價位的產品銷量佔比小幅度上漲,其中的核心產品S系列手機裡,Max系列以及Max Pro這兩個高端系列的銷量佔比,進一步擴大到了銷量佔比的百分之六十五,比18年的百分之六十上漲了五個點!”
智雲集團當年發佈搭載3D人臉識別以及全面屏,再加上其他各種新技術的S15Max,這款手機賣的可是相當火爆!
該機型當年7999元起售,但是在整個S15系列裡的銷量佔比達到了百分之五十二,非常的誇張……智雲集團靠著一款機型,硬生生在智能手機開創了一個超高端市場。
這個超高端市場,可不是那些主打奢侈品市場的一些奢侈品手機,看著價格高昂,但是銷量沒幾臺。
智雲集團的這個S15 Max的銷量,可是超過了一億臺的超級單品……這東西別看貴,但是它是走量產品,和奢侈品是兩回事!
有了S15 Max手機開創市場,後續智雲集團又發佈了S16 Max並引入了更大屏幕的S16 Max Pro……後續幾年也延續了Max以及Max Pro系列,直到如今。
同時隨著經濟水平的上漲……或者說通貨膨脹,人們的消費能力持續提升,所以智雲S系列手機裡的超高端手機的銷量佔比也持續提升。
到現在,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六十五的水平!
王林徒繼續道:“S系列去年的全年銷量,包括新發布的S19系列,舊款的S18系列以及S17系列,新老機型一共銷售了兩億三千二百萬臺,對比去年銷量整體持平,只是微量增長了三百多萬臺。”
“除了S系列手機外,我們的SX./SXL系列手機銷量增長比較明顯,去年一共銷售了該系列新老機型四千五百萬臺,其銷量增長主要來源新興市場,我們針對部分新興市場,主要是印度以及東盟地區,推出了該系列的低配版本,如S17X 16GB版本,因爲成本低,售價也比較低,所以銷量的提升非常明顯!”
徐申學道:“針對新興市場推出特定的低成本手機,利用S系列的巨大品牌號召力來銷售舊款手機,這是一個不錯的思路,成果也很好,這條路子你們是做對了,不過也要注意維持品牌價值,智雲品牌不做低價手機,此外尤其是不能影響到S系列的品牌價值!”
王林徒道:“徐董放心同時今年發佈了S19系列手機後,我們也同步停產了S17標準版以及S17Pro,以維持整個S系列的售價,不會低於四千元!”
“目前在售的最便宜的機型,是S18標準版64GB版本,官網售價是四千六。”
王林徒道:“這有效的穩住了S系列的價格體系,同時也能夠給SX系列留下幾個空間!”
“同時我們在SX/SXL系列的外觀設計上,並沒有採用S系列最近幾年的外觀設計,包括3D人臉識別以及全面屏,而是繼續採用經典的正面按壓指紋模塊加上鋁合金中框和無線充電模塊、玻璃後蓋板的設計!”
“並且經過多年人們的口口相傳,其實現在市場們也都已經知道,這個SX以及SXL系列就是我們把S系列舊款手機拿出來便宜賣,很多消費者都知道這一點……現在SX系列的主要消費羣體,是想要用我們智雲S系列手機,但是賣不起高昂的新機型,同時對S系列二手機又有一定的顧慮的人。”
“我們去年春天的時候推向市場的S18X以及S18XL,銷量還是比較不錯的!”
“這樣既能利用S系列的品牌號召力,同時也不至於影響S系列新機型的銷量。”
“而隨著S16系列以及S17標準版,Pro版本的停產,我們也開始利用大量S16以及S17的標準版和Pro的零配件供應鏈以及組裝生產線,打造了S19X以及S19XL,在這個系列上,我們將會首次在SX/SXL系列上採用3D人臉識別以及全面屏設計。”
“我們的在3D人臉識別以及全面屏模塊經過多年的大規模生產,現在已經非常成熟,成本也大幅度攤薄並下降,採用成熟技術的話,我們已經能夠把這些核心零配件的成本控制在比較低的程度!”
“當然,爲了和新款的S系列形成差異化,S19X/XL系列,不會繼續使用靈動膠囊模式,而是採用小劉海模式……畢竟SX以及SXL系列,市場定位就是舊機型的下沉市場,所以沿用S16系列的小劉海設計!”
“靈動膠囊,短期內還是隻會搭載在旗艦的S系列上!”
不管其他廠商怎麼做,智雲集團的內部各手機系列,是要形成明顯的差異化的!
早期SX系列用鋁合金機身,和開始採用玻璃後蓋板的S系列形成區別。
後來S系列採用3D人臉識別後,SX系列也就開始用上鋁合金中框加玻璃蓋板的設計。
現在S系列用了兩年多的靈動膠囊模式的全面屏後,SX系列則是開始採用3D人臉加小劉海的設計!
始終維持間隔兩三年的外觀差異……
“在S19X/XL的芯片上,我們也將會繼續沿用S17系列的S803芯片,採用十納米工藝的這款芯片性能還是很不錯的,在目前的手機SOC市場裡依舊算得上是中高端手機的配置!”
“雖然七納米工藝的芯片,已經成爲了高端機的主流,但是目前來說,依舊只有我們和水果的新機型使用!”
“而其他廠商的七納米芯片的手機,最早也要今年春天陸續發佈,但是也只搭載在少量的高端旗艦機型上,大量的手機,包括去年秋季發佈的其他廠商的高端機型,依舊還在採用十納米工藝的芯片。”
“我們在S19X系列手機上用S803芯片,還是有市場競爭力的,性能已經很充分了!”
“SX系列手機要用七納米工藝的芯片,恐怕還要等到明年了!”
至於爲什麼不用七納米工藝的芯片……自然是因爲貴啊。
七納米雖然智雲都玩了兩年了,但是成本依舊居高不下,同時產能也比較有限……智雲微電子爲了提供產能需求,連採用DUV浸潤式光刻機的第一代七納米工藝都還在繼續滿負荷生產呢。
W1106芯片以及爲華威代工的手機SOC,S1003A等芯片其實都是用的這個第一代七納米工藝……這個第一代七納米工藝的產能相對大一些,負責該工藝的第二十五廠,一開始建設了兩條產線,加起來每個月有八萬片的產能。
後續因爲產能緊張,EUV光刻機供貨量又有限,所以智雲微電子乾脆在這個工廠裡,額外增設了大量設備,尤其是HDUV-600E,把該工藝的產能進一步擴充到了每月十萬片。
因爲七納米工藝限制產能的核心,不是其他設備,而是最頂級的光刻機,只要頂級光刻機到位了,其實後面的都容易搞了。
而HDUV-600系列的光刻機,海灣科技那邊生產好幾年了,技術成熟,產量也大,所以採購起來就容易……不像是EUV光刻機,產量就那麼點,而且還要和儲存芯片半導體工廠分,根本不夠用!
EUV光刻機,可不僅僅是用來製造七納米,五納米工藝的邏輯芯片的……智雲儲存設計的新一代內存芯片以及閃存芯片,尤其是新一代的高帶寬顯存也要用EUV光刻機來生產…而這東西可是搭配APO5000顯卡的,沒有這種EUV光刻機生產的高帶寬顯存,也沒辦法生產APO5000顯卡。
所以智雲微電子那邊也不可能都把EUV光刻機都用來生產邏輯芯片,還要給一部分EUV光刻機分配給儲存芯片製造工廠,用來生產頂級的內存以及閃存!
相對比EUV光刻機產能很小,HDUV-600系列的DUV浸潤式光刻機,產量就大多了,採購起來更容易,也更快到貨!
這也導致了第一代七納米工藝擴充起來更加容易一些……雖然一開始這個工藝只是過渡工藝,但是因爲EUV光刻機內的短期產能低,而市場對七納米工藝的需求又大,沒辦法,智雲微電子只能繼續擴充第一代七納米工藝……性價比低一些,總比沒產能強!
第二代七納米工藝的話,之前只有S1003B芯片在用,去年冬天的時候才逐步用來生產自家的AI6000B顯卡以及ZY38B芯片……因爲產能實在太低了……
19年春的時候,產能只有每月兩萬片,然後產能逐步擴張,等到了冬天的時候,才把產能提升到每月五萬片,目前只用來生產S1003B芯片以及部分自用的AI6000B顯卡……AI6000B顯卡,也是採用I6000顯卡的同款GPU核心,只不過加工的工藝更好,所以性能也更好一些。
未來,等第二代七納米工藝產能更充足後,成本也優速下降後,智雲半導體也會搞APO5000B顯卡,ZY38B顯卡這種……反正核心構架也不用換,就是生產工藝更先進一些,性能變得更好一些呢。
倒是等到今年夏天以及秋天,陸續各有一座採用EUV光刻機的半導體制造工廠陸續投產……夏天投產的一開始就按照五納米工藝去做的工廠。
這也是智雲集團的首家五納米工藝工廠,預計投產更先進的S1103芯片……S1103芯片,不出意外也將會成爲全球第一款五納米的芯片。
而另外一座工廠預計秋天投產,這家工廠一開始是按照第二代七納米工藝去設計建造的,是屬於七納米工藝產能擴充計劃的一部分,設計產能很大,是採取了三條產線同時生產的模式,產能能夠達到了每月八萬片,這也是導致該工廠建設進度比較緩慢,今年秋天才能投產的緣故
這樣一來,今年智雲微電子,將會增加五萬片的五納米工藝產能,同時增加八萬片的第二代七納米工藝產能!
五納米工藝不用說了,肯定是繼續緊缺的,每一代新工藝剛出來的時候,那都是產能極爲稀缺的,需要時間來逐步擴充產能。
但是七納米工藝嘛,其產能將會大幅度緩解供應緊缺的問題!
第二十五廠的第一代七納米工藝有十萬片產能……雖然性能比第二代七納米工藝略微差了些,同時良率也稍微低一點,導致整體的性價比比較低!,
但是不管怎麼說都是七納米工藝,生產出來的芯片可不是十納米工藝,十二納米工藝的芯片能夠碰瓷的!
所以第一代七納米工藝的十萬片每月的產能,還是非常重要的,未來好幾年估計都會持續大規模使用,一直到第二代七納米工藝產能有富餘了,能夠承接第一代七納米工藝的產能需求了,那麼第二十五廠那邊接不到第一代七納米工藝的訂單了,那麼纔會逐步轉產,用來生產十納米工藝,十二納米工藝的芯片!
總之,第二十五廠那邊有訂單就生產第一代七納米工藝,沒訂單就生產十納米,十二納米工藝的芯片……反正現在成本也收回來的七七八八了,後面都是純賺!
先進工藝雖然投資龐大,但是隻要保持技術領先,其實成本回收的也非常快,基本投產兩三年就回本了,後面都是純賺……至於運營費用,那很低的,對比建廠的龐大投資,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別看第二十五廠是屬於典型的過渡技術的產物,預期只有三四年的巔峰壽命,但是已經夠了……
然後是第二代七納米工藝,去年投產了第二十八廠,有五萬片。今年秋天會投產第三十六廠,會有八萬片的產能,共計十三萬片!
三家工廠加起來,兩代七納米工藝的產能,將會達到每月二十三萬片!
這已經是相當誇張的數字了……短時間內擴充如此龐大的產能,也就只有智雲微電子敢這麼搞,換成臺積電和四星以及英特爾,他們都不敢的……
因爲只有智雲微電子,才能接到如此海量的七納米工藝芯片的訂單……智雲半導體加上一個威智科技,還有一些外部客戶訂單,足夠消化這些產能了。
光是一個S系列以及W系列的手機SOC芯片,都得耗費不少產能,然後還有AI/APO系列顯卡的GPU,ZY系列以及EYQ系列,LC系列等一大票的算力芯片,全都是先進工藝的產能消耗大戶。
二十三萬片,其實都還不夠用,還要繼續擴展,目前智雲微電子那邊,規劃的七納米共有產能已經達到了三十五萬片每月。
主要是虛擬設備市場的大爆,帶來了更龐大的七納米工藝的產能需求……
然後五納米工藝那邊的短期產能規劃,也是進一步擴大到了每月十五萬片……目前有三家五納米工藝的工廠在建,今年夏天會投產第一家,明年春天投產第二家,明年秋天投產第三家!
逐步爬升產能,以供應市場需求!
從智雲集團又加大了七納米工藝和五納米工藝的產能規劃,也就可以看的出來虛擬設備業務以及機器人業務,同時還有最近兩年迅速擴張的智能電動車市場以及人工智能等市場……所帶來的龐大先進工藝的算力芯片需求!
這幾種業務,每一種都是算力芯片的消耗大戶!
如此海量的算力芯片生產,自然也需要龐大的先進工藝的邏輯芯片產能!
終端業務帶動芯片需求,芯片需求半導體制造,半導體制造帶動半導體設計軟件、設備以及耗材等領域的需求……進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半導體產業鏈。
徐申學耗時多年,搞出來的就是這麼一套東西……對此,他其實還是很自得的。
這都是他多年的辛苦和努力呢……系統,我說的沒錯吧?
不過在王林徒乃至外界的那些人眼裡,這還真是徐申學的努力和辛苦的結果……徐申學在這一系列高科技產業的建立以及發展過程裡,都起到了核心的作用。
遠超常人的戰略眼光,再加上對高科技技術的執著追求,再然後是玩命砸錢…這才弄出來了這些成果。
所以王林徒面向徐申學進行彙報工作的時候,雖然表面很正常,但實際上他心裡還是很緊張的……他作爲第二代智能終端事業部總裁,謝建勇的接任者。
這本來就被謝建勇的過往巨大的成績所籠罩著,公司內部也好,外界的投資人也罷,甚至一些普通網民們,對他的要求其實都很高,天天拿著他和謝建勇比……
動不動就說謝建勇搞出來了什麼經典機型,打造了標誌性的S系列手機,還把智雲手機的年銷量帶到三億臺……你王林徒就算不如謝建勇,但是也不能太差吧。
好歹你得給我們弄幾個爆款出來吧!
但是爆款哪有這麼好做啊。
如此情況下的王林徒,其實很期待能夠得到其他人,尤其是徐申學的認可!
而現在,他交上了去年一整年的答卷,就等著徐申學打分了!
是做的非常好?還是做的不錯?還是說做的勉強可以……乃至是成績不合格!
這一切,都需要徐申學給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