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

就在徐申學視察安城那邊的威酷實業各大生產基地,尤其是視察即將建成的機器人生產基地時。

關於機器人的各種新聞,短視頻也大量充斥著互聯網上。

自從智雲集團發佈了智能機器人後,智雲機器人就成爲了當下最時尚,話題度最高的工業產品。

其討論熱度,人們的期待程度很有零八年,零九年對智能手機的程度。

唯一不同的是,當年的智能手機,尤其是智雲集團在09年發佈了C1手機以及S9手機後,因爲手機比較便宜,幾千塊的東西哪怕是普通人也能夠購買嚐鮮。

而智雲機器人的話,則是因爲屬於單價比較高的大件消費品,很多人是買不起或者捨不得買的,所以也就只能在網絡上看一些視頻過過癮了。

甚至都讓不少人看到了生財之道,拍攝各種各樣的機器人視頻發佈到網絡上獲得流量,進而使用流量進行變現呢。

主要是智雲機器人的流量太大了!

去年的時候,一條智雲機器人飛奔救孩子的監控短視頻,可以說刷爆了全球互聯網多呢。

也是那一條視頻,讓無數普通人見識到了智雲機器人的強悍……人工智能相關的這些的就不說了,更讓人們看到了機器人的超強機動能力!

在用戶提前進行解鎖並授權後,智雲機器人可以在用戶主動命令下,或執行任務的過程裡察覺到危機用戶或看護對象或其他授權對象的人身危險的情況下,自行啓動緊急動力輸出模式,爆發出來超強的機動能力以及反應速度以應對危險。

最新款的Yun Robot B3雙足機器人,緊急動力模式下,最大奔跑速度可以達到百米六秒多,遠超人類最頂級的百米短跑運動員,並且擁有驚人的彈跳力以及剎車性能,同時還應有更好的反應能力……它不僅僅跑得快,而且還特別靈活。

當然,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巨大的爆發力以及高速多變的機動,其代價就是驅動電機,關節零部件會因爲巨大的爆發力,承受巨大的壓力,導致使用壽命快速消耗。

所以緊急動力模式雖然各種好,但是智雲集團在出廠設置的時候,是默認關閉這一模式的,用戶要打開這一模式的話,需要同意額外的用戶協議,自行承擔各種後果,並且會失去部分易損零部件的三年免費保修條款。

之所以額外需要加入這麼一個用戶協議條款,是因爲暴力使用的話,機器人也扛不住啊……頻繁使用緊急動力模式下,後續會導致一系列的機器人故障,損傷,使用壽命降低等情況,尤其是機器人的關節部分。

而這些都是需要用戶自行承擔責任的。

要不然的話,用戶三天兩頭就讓機器人來個緊急動力模式下的各種騷操作,機器人不用多久就得被玩廢掉,到時候如果還要提供免費保修,智雲集團得虧死……

還別說,還真有很多人是這麼玩的,很多做機器人視頻內容的自媒體博主,就喜歡讓機器人使用緊急動力模式,然後玩各種高難度的機動……

智雲集團還保留緊急動力模式,純粹是爲了預防意外,給用戶一個額外的選擇。

至於用不用看用戶自己的選擇。

不過大部分用戶都會選擇打開緊急動力模式,不是爲了玩,而是爲了防止意外……關鍵時刻,智雲機器人是真能救命的。

畢竟去年智雲機器人啓動了緊急動力模式下,從高速駛來的轎車前救下孩子的場景,太過震撼,看過的人都忘不了。

至於失去的保修,也只是失去易損零部件的保修而已,自己掏點錢更換就是了,相對比救命,這點更換易損零部件的費用不值一提。

除了緊急動力模式下的各種高機動動作外,現在互聯網上智雲機器人的其他各種高級功能的演示也很吸引流量。

之前提到過的教育輔助模式就是其中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最開始的時候,就是有父母發佈了自己輔導孩子做作業和機器人輔導孩子做做作業的對比視頻。

父母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各種發狂,無可奈何,孩子哭,自己也哭……

而對比視頻裡的機器人輔導作業,卻是一幅歲月靜好的模樣,機器人耐心各種解答和引導,孩子也能學的進去,而父母只需要在一旁卿卿我我秀恩愛……

讓無數父母看了羨慕嫉妒恨!

有智雲機器人的父母,當天就購買了教育輔助功能進行嘗試。

然後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這個教育輔助功能真的好用,於是乎更多的視頻就出現在了網絡上,進而掀起了一股浪潮。

如此讓很多家庭條件尚可的父母,一咬牙也購買了一臺智雲機器人,不幹別的,就用來輔助孩子做作業……

進而推動了教育輔助功能成爲了智雲機器人的功能服務購買榜前三,甚至推動了智雲機器人的銷量。

還有其他的各種高級功能也會有人嘗試,併發布視頻進行炫耀或宣傳……尤其是一些收費很高昂,偏向於專業類的高級輔助功能,普通人一般是捨不得開通的,所以就有博主專門開通這些高級功能進行演示進而吸引流量。

智雲機器人的流量以及熱度,就在這些普通用戶以及專門的自媒體博主的推動下,越來越大。

而這些最後又反饋到智雲機器人的銷量上。

四月中旬,智雲集團正式對外公佈,在一八年第一季度裡,集團旗下的Yun Robot系列智能機器人,在全球交付量再創新高,達到了三十六萬臺。

其中新發布的Yun Robot B3的銷量非常耀眼,發佈後的首個銷售季裡,一共交付了九萬臺,佔據第一季度裡的總交付量的百分之二十五。

原本在去年第四季度裡銷量有所下降的C6以及C7入門級機器人,銷量也逆勢上漲,交付量達到了二十萬臺,佔據交付量的約百分之五十五點五。

其他的交付量則是部分Yun Robot B1這個上一代機型,此外還有部分超高端旗艦機型Yun Robot B2。

再有則是一些特殊領域的四足平臺的D系列以及六足平臺的E系列機器人,還有六足多臂平臺的F系列。

一個季度就交付了三十六萬臺機器人,這個交付成績在公佈出去後,迅速引來了全球各大媒體的報道。

華爾街日報,直接用了‘智雲機器人風暴來襲’爲標題,報道了這一消息。

“據悉,智雲機器人在美國的銷量再創新高,美國內多家提供智雲機器人租用服務的企業表示,最近三個月裡,他們接到的客戶諮詢數量,租用機器人的客戶數量,比去年第四季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其中一家位於硅谷的智雲機器人租用服務供應商,對記者表示,他們公司在最近一個月裡和至少八千名客戶達成了智雲機器人租用協議,但是他們可供租用的機器人數量卻是遠遠不夠,客戶排隊提貨的時間已經到了兩個月後!”

“市場上充足的智雲機器人租用需求,導致了各大智雲機器人租用服務商增加了智雲機器人採購數量!”

“根據我們記者從海關獲得的數據,過去一個季度裡,我們一共進口了五萬臺智雲機器人,如果加上去年下半年一共六萬臺進口量,那麼過去一年裡,超過十一萬臺的進口量,這已經超過了增加關稅之前的海藍汽車的進口量!”

“有機器人領域的專家表示,如此龐大的智雲機器人進口,將會嚴重打擊國內機器人企業的生存空間!”

“記者走訪諮詢了目前國內的十多家規模以上機器人創業企業,但是讓人很失望的是,目前我們依舊沒有企業能夠研發出來可商用的智能機器人,其中技術進度最快的谷狗旗下的機器人項目團隊的負責人表示,智能機器人的技術難度極高,樂觀估計也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拿出來商用產品!”

記者自然不會知道,這個五年時間的預測,谷狗旗下的機器人團隊負責人那都是吹了牛皮的……按照他們現在的研發進度,別說五年了,十年乃至二十年都夠嗆!

因爲直到如今,他們都沒搞清楚智雲機器人內置的人工智能系統爲什麼能夠如此的聰明……原理都還沒搞明白呢。

機體方面,雖然有技術差距,但是可以克服……甚至算力芯片這些東西咬咬牙不惜代價,其實也能夠開發出來差不多性能的,但是內置的人工智能終端算法就很難搞了。

他們迄今爲止,甚至連這個人工智能算法的一個標點符號都沒見著……看都看不到,更別說去分析理解了。

人工智能終端算法,這是智雲集團的核心機密,各種保護措施是非常嚴苛的,各種軟件層面的加密就不說了,而且還有硬件鎖機以及自毀系統……一旦系統檢測到外界的非法連接,系統二話不說直接鎖機。

如果還檢測到破解行爲,系統就會立即啓動自毀程序,直接燒芯片的那種!

智雲機器人的用戶協議裡,第一頁就明確指出,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連接算力系統,否則將會導致系統鎖機,強行破解還會導致自毀程序啓動,由此導致的所有損失將會由用戶自行承擔!

智雲集團的這種做法,讓外界那些想要破解智雲機器人的底層核心算法的人,很難搞……動不動就鎖機,稍微來點硬的就能聞到焦糊味……儲存了核心算法的芯片會直接因爲短路而燒燬。

如果沒有如此極端的保護措施,智雲集團也不可能把智能機器人到處賣啊……

谷狗那邊破解智雲機器人無解,只能自己苦哈哈的研究,這研究進度可慢了去!

谷狗的機器人團隊都是如此,其他機器人的創業公司就更不用說了,弄了樣子貨機器人還湊合,但是想要弄出來智雲機器人這種機器人,暫時是別指望了。

當然,這種業內的內幕消息,就很少人去說了,華爾街日報注重的也不是這些,而是注重的機器人整個市場,智雲集團機器人業務的經濟影響等等。

“根據預測,今年智雲集團旗下的第三家機器人工廠即將在六月份投產,屆時智雲機器人的產能將會提升到每年一百五十萬臺以上,並且他們還有多家工廠正在建造當中,其產能還將會進一步提升,到今年年底,甚至有望達到兩百萬臺的產能!”

“這將會爲智雲集團的帶來至少六百億美元以上的營收,啓動智雲集團的總營收進一步增長,甚至今年有望突破五千億美元!”

“而這僅僅是智能機器人市場爆發的第二年而已!”

“很多專家預測,明年的智能機器人市場有望突破千億美元!”

“機器人市場是一個未來能夠達到五千億美元,甚至上萬億美元的超級市場,我們必須做些什麼!”

“谷狗,臉書,水果,微軟……留給你們的時間不多了!”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也引起了不少海外人的震驚……之前知道智雲機器人很厲害,但是總感覺距離自己還挺遙遠的,甚至很多人認爲這不過是富人的新玩具,甚至是喧譁取衆的東西而已。

智能機器人,聽著就不靠譜,現在的人類技術怎麼可能發展到這種程度啊……

但是現實就是如此!

如今他們看到了,然後就大爲震驚!

甚至有人覺得,應該給智雲機器人加關稅,不能讓它繼續這麼賣下去了。

不過,瞭解徐申學的人都知道這是不靠譜的。

徐申學面對關稅威脅從不妥協,而且從不承擔額外的關稅成本!

最重要的是,智雲集團會反擊的……你敢對他玩下三濫的手段,他就敢給你反制。

印度那邊就是典型例子,他們大幅度提高了手機關稅,試圖迫使各大手機廠商跑過去建廠,徐申學反手就禁止了所有智能終端供應鏈轉移到印度去!

不僅僅禁止供應鏈廠商跑過去,也禁止更上游的設備廠商跑過去!

誰敢跑過去,老子就揍誰……

印度的手機制造業野心,剛生出來就被徐申學給掐死了!

然後徐申學繼續頂著高關稅繼續賣手機……反正智雲集團賺的都是離岸銷售價,渠道商在印度繳納多少關稅,賣多少錢和智雲集團沒啥關係。

甚至徐申學還額外給印度上了一道很噁心的限制,那就是限量銷售高端APO顯卡……不是不賣,而是以產能受限爲理由,每年只給了印度市場五萬片APO4500的配額,然後更高端的APO4600還不賣!

然後印度廠商想要搞人工智能,想要購買APO4500顯卡就需要內部競價……價高者得。

現在,徐申學還在和印度那邊的幾個財團持續談判,就智能終端以及APO顯卡配額進行談判呢,對此徐申學的態度很強硬,APO顯卡的配額可以談,但是智能終端製造業你們就別指望了。

至於手機關稅降低與否,隨便你們……反正你們到最後都得進口手機,高關稅也是你們自己的消費者承擔,和我沒啥關係。

徐申學在應對非常規競爭的態度都是非常強硬的……而他有強硬的資本!

當然,大部分國家其實不會對智雲集團有這些針對性措施……畢竟他們也沒什麼智能終端製造業,也不涉及什麼核心零配件供應,反正都是需要進口使用,自然是怎麼便宜怎麼來。

在智能機器人領域也是如此,這東西的產業鏈和他們沒啥關係,想要競爭,扶持內部企業都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歐盟那邊也沒這心思……頂多就是嘗試著想要讓徐申學去他們那裡開個工廠,拉一拉就業,分享一些好處。

但是徐申學對此也不願意……智能機器人和智能電動車不一樣,智能機器人產業鏈是智雲集團獨家的,根本沒有競爭對手。

全球獨此一家,你愛買不買!

而智能電動車就不一樣了,華夏的智能電動車供應鏈雖然齊全並且超一流,但是海外也有相應的智能電動車供應鏈。

動力電池、電機以及其他零部件海外廠商其實都有!

甚至很多電動車裡的零配件,尤其是底盤部分的哪怕是海藍汽車,也是採用了大量傳統汽車零配件巨頭的產品。

這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供應鏈。

海外汽車廠商所欠缺的只是智能化部分以及先進電池管理技術部分,但是沒有高級別的輔助駕駛的電動車也可以用的啊,續航少一些就少一些啊。

不是所有電動車都是海藍汽車,充滿了黑科技可以玩L3甚至L4級別的輔助駕駛的,純電續航已經搞到六百多公里的。

大部分企業生產的電動車,包括國內車企搞的電動車,其實都是隻有L2級別的電動車,續航也一般般。

歐洲的車企,美國的車企甚至日韓的車企也能夠搞出來L2級別的電動車,嗯,算力芯片要找智雲集團採購……

但是算力芯片不找智雲集團採購也行,高通那邊近期也推出了車規級的算力芯片,雖然很不好用,但是總歸是有了代替品。

因此在EYEQ芯片以及PX芯片領域,智雲集團是敞開了銷售,哪怕是競爭對手採購也照賣不誤……不給高通以及AMD等半導體企業的通用算力芯片生存的空間。

縱觀智能電動車的全球供應鏈,如果徐申學死咬著不鬆口,歐洲或美國,日韓等車企其實也能夠自己搞電動車……人家特斯拉除了算力芯片外,其他的可沒用多少華夏的供應鏈。當然,能做出來和做得好,是兩回事……但無非就是當地消費者要花更多錢購買,車輛的技術沒那麼好而已。

然而只要他們有市場,有一定的技術基礎,後續也能慢慢發展起來。

所以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裡,徐申學的態度是比較開放的,只要對方別想著要海藍汽車轉移核心技術,把核心零部件製造,比如動力電池,電機這些搬過去,只是弄個空殼子的組裝工廠的話,其實都是可以談的。

當然,一些潛在的競爭挑戰對手例外,比如印度,這地方的人擁有了和他們的實力不匹配的野心。

套路都是明擺著的:利用市場潛力吸引海外投資者帶著資金和技術過去,等產業鏈培育成熟後,再通過行政手段把海外企業趕出去,自己獨吞整個產業鏈以及市場,並且反過來和海外廠商競爭競爭。

本來吧,市場換技術是很常見的手段,全球化時代裡大家也都是默認的,很多國家都這麼搞,也沒見誰會惹來這麼大的企業反感。

關鍵的是,他們的吃相太難看了,技術拿走了,市場也要拿回去,並且利潤也要拿回去……這樣一來,過去投資的企業一個個都得血虧離場,不賺錢不說還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

怎麼看都是血虧!

過去很多年來,無數跨國巨頭吃了無數虧,都被搞怕了……當然,依舊會有不死心的企業會跑過去嘗試,但是這並不包括徐申學。

任憑他們多次邀請海藍汽車去建廠,徐申學都不爲所動。

海藍汽車先後啓動了多個海外工廠項目的原因,先是泰國工廠,然後是巴西工廠,再過來則是西班牙工廠以及墨西哥工廠。

去年陸續又啓動了匈牙利工廠、印尼工廠計劃。

但是從來沒有任何印度工廠的計劃!

整體上,這些海外工廠是用來佈局東盟市場以及歐盟市場,還有南美以及中北美市場的。

徐申學在智能電動車領域的策略很簡單:傾銷爲主!

能整車出口就整車出口,沒辦法整車出口就搞組裝車出口……總之就是把當地的智能電動車產業給扼殺在萌芽狀態。

後續通過持續的技術進步,來進一步建立技術以及專利壁壘,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優勢,如此持續十幾二十年後大局已定,任憑對方怎麼折騰都無法掀起風浪了。

有點類似過去燃油車時代裡,海外汽車巨頭廠商採用的策略,只不過還要更加保守一些,徐申學可不會允許核心技術的轉移……他是去打擊競爭對手的,可不是爲了培養競爭對手的。

——————

四月下旬,海藍汽車的CEO包永言乘坐專機抵達曼谷,包永言的到來受到了泰國當地的高規格歡迎。

因爲他是來主持海藍汽車泰國工廠的首輛汽車下線儀式的!

泰國當地對海藍汽車的泰國工廠是非常重視的,這是他們發展自身汽車工業,哪怕只是部分汽車工業的重要野望!

現在的智能電動車時代已經到來,泰國以及很多國家其實都看到了這個趨勢,並且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而作爲有一定工業基礎,也有一定汽車配套工業的泰國對此非常熱衷,他們希望利用自己的一些優勢,再引入海藍汽車這種汽車巨頭,最終打造泰國製造的汽車暢銷整個東盟市場。

他們的目標可不僅僅是放在泰國本身的市場,還放在了整個東盟市場。

如果能夠依靠海藍汽車,打開整個東盟地區的電動車市場,哪怕泰國方面只能獲得一部分不重要的汽車零配件產業以及組裝產業,但是依舊能夠讓他們吃撐了。

爲此,他們是付出了相當大的誠意的,先是放開海藍汽車的整車低關稅進口,然後給予各種建廠的補貼,也投資補貼建設充電站等基礎設施。

並且承諾了泰國工廠組裝的海藍汽車上市銷售後,會給予力度龐大的補貼。

這樣的泰國方面和海藍汽車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在前年的時候就敲定了投資建廠計劃。

而經過了一年多的建設後,泰國工廠終於順利完工。

這一次包永言親自過來,就是要主持泰國工廠的首輛海藍汽車的下線儀式!

不僅僅是主持下線儀式,還會主持一場專門針對泰國以及東盟市場的專供車型的發佈儀式。

一款基於海藍SLMC,針對熱帶地區以及東盟地區的主流消費羣體進行了一定改進的東盟地區專供車型:海藍SLMC-L1。

四月二十三日,包永言主持了首輛海藍SLMC-L1的下線儀式。

四月二十四日,也就是第二天,包永言在曼谷主持海藍SLMC-L1的發佈儀式,正式宣佈由泰國產的海藍SLMC-L1在泰國正式上市銷售!

該車上市後,因爲諸多的改進更符合了熱帶地區的使用,一些小細節乃至內飾上也更符合泰國當地消費者的審美觀和需求。

並且這車在進行宣傳的時候,是宣傳爲泰國製造,東盟製造中心口號……嗯,儘管只是個組裝車,動力電池以及電機,芯片等幾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都是採用進口的方式,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的整車組裝以及少數零配件還是泰國生產的,說一句泰國製造也沒有絲毫問題。

最重要的是,泰國方面給首款‘國產智能電動車’極大的補貼,這使得了海藍SLMC-L1在泰國當地的售價,經過補貼後,其入門版只需要大概三十四萬華夏元,這個價格已經不比國內的海藍SLMC售價貴多少了。

這些都導致了這款在泰國新上市的海藍SLMC-L1在正式發佈銷售後,訂購量迅速上漲,短短幾天內訂購數量就達到了五千輛。

可別小看這個五千輛的訂購數量,這可是相當不容易的。

畢竟目前該車只在泰國銷售,而泰國的汽車市場也是比較小的,不可能和華夏,歐盟,美國等地的汽車市場相提並論。

再者,這車可不便宜!

泰國也不是什麼發達國家,很多人連汽車都沒有呢,補貼後三十多萬的售價依舊是屬於比較昂貴的,屬於毫無疑問的豪車序列。

如此情況下,還能夠在發佈後的幾天內就拿到五千輛的訂單,這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這裡頭固然有海藍汽車的巨大品牌號召力影響,也和泰國巨大的補貼力度甚至引導宣傳有極大的關係!

泰國當地對當地組裝生產的海藍汽車也是非常關注的,希望海藍汽車能夠帶動當地的智能電動車產業鏈的發展,因此扶持力度也是非常大。

多方面結合下來,纔有了這個好結果!

數天後,包永言在曼谷參加了一場東盟的智能電動車會議裡表示,海藍汽車後續將會爲東盟市場定製打造更符合當地使用習慣的海藍汽車,並且表示在數月後,將會在當地推出熱帶版的中型SUV車型。

並且也考慮在東盟地區推出更加優惠,售價下探到二十多萬的車型。

這也是海藍汽車目前正在推動的計劃:做一款售價在二十萬出頭的入門級車型!

海藍汽車爲了品牌,是早就能決定不做二十萬以下的車型的,但是二十多萬的車型卻是海藍汽車一直想要做的!

海藍汽車利用持續進步的技術,供應鏈的持續成熟,不斷攤薄的各種成本,是一步一步降低智能電動車的成本以及售價的。

最開始的海藍SEC需要四五十萬呢,高配型號甚至要七八十萬。

後面推出的大型SUV以及豪華轎車也非常昂貴。

但是前幾年,海藍汽車確實推出了海藍SLMC,當年國內的補貼售價做到了三十大幾萬,後續售價持續下降,其新的低配版國內的補貼售價,已經能夠做到三十萬了。

後續海藍汽車一度考慮過繼續把該車型拉低價格,但是經過市場調查後,發現不太適合……消費者對車型的快速調低價格反應很大!

沒人願意自己購買一輛海藍SLMC後,幾個月後同款的新車就降價好幾萬了……哪怕實際上新款的低價車型是更低配的,尤其是續航是會縮水。

然而同樣的車型和外觀降價了,那就是不行……消費者的意見很大。

爲了避免消費者感到背叛感,維持現有車型的高端屬性,海藍汽車最後決定了放棄在現有車型上降價的措施,而是轉爲採用做一款新的門級車型平臺來做二十多萬的車型。

這就是海藍汽車內部的‘海藍YEV’計劃,主打年輕時尚概念!

當然了,既然說是年輕時尚了,那麼各方面的配置肯定是差了一些,比如動力電池雖然會採用半固態電池,但是整體續航會縮水,其他的硬件該縮水的就縮水。

說白了,就是海藍汽車就是拿著現有的海藍SLMC進行了各種簡配縮水後,又重新換了個殼子……

這款車型,將會在今年五月份正式在國內首發上市,進一步擴充、引爆智能電動車市場!

至於原來的其他車型,將會繼續維持現有的高端定位!

畢竟也不好降價了……海藍SLMC這車,一直以來消費者們都認爲是三四十萬的豪華車型,現在你給降價到二十多萬的話,會嚴重損害這一系列車型的品牌價值。

海藍SEV,也是屬於這一價位的SUV車型,也是屬於豪華車型系列。

而海藍SEC現在,則是已經演變爲了跑車系列,除了四門轎跑車型外,還有雙門跑車型號,這個車型,現在是越賣越少,但是卻越賣越高端了……而且也不賣低配版了,只賣中高版本,國內最便宜的一款,落地價格也要六十萬往上走。

海藍SEV,這是大型SEV也是七八十萬起步,高端配置則是百萬級別去了,土豪專屬。

海藍SLC更不用說了,世界首富同款座駕,世界頂級的大型豪華轎車代表,豪華大氣的同時,還渾身的黑科技,國內售價一百三十萬起步,但是一般只賣一百五十萬起步的高配。

很多高科技領域的老闆,企業高管的首選座駕。

海藍汽車的價格體系,將會覆蓋二十萬出頭到一百多萬爲主,至於幾百萬的那是定製的防彈版本,不屬於常規車型。

海藍汽車在泰國的工廠下線新車,並且發佈了熱帶版的海藍SLMC-L1,在消息在國內沒有什麼波瀾,但是在東盟地區確實引起了不小的反應。

尤其是同樣和海藍汽車洽談投資建廠的印尼方面,更是加大了力度和海藍汽車的談判,並在談判中進行了不少的讓步。

不過投資建成那麼大的事,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敲定的,就算敲定了,至少也要一年甚至兩年時間來建成,所以印尼那邊暫時只能看著泰國那邊吃獨食了。

汽車行業內,大量的汽車廠商也在密切關注海藍汽車的動作,有人信心滿滿,覺得電動車大有可爲,進一步加大投資。

而有的則是憂心忡忡,覺得海藍汽車爲代表的華夏電動車,會進一步蠶食他們的汽車市場份額。

而這可不是他們瞎擔心,而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

尤其是在海藍汽車的大本營市場,也就是國內市場裡,海藍汽車的銷量可以是節節攀升呢。

同時其他的國內汽車廠商也在加大電動車佈局,比亞迪爲代表的傳統汽車廠商發力越來越大,他們依託海藍汽車之前建立的一系列智能電動車的供應鏈,打造各種中低端的電動車然後推向市場,銷量增速非常快。

這些,都引來了各大海外汽車巨頭的高度警惕!

這情況,可不僅僅是狼來了,而是狼羣來了……

一個海藍汽車,他們還能擋得住,畢竟海藍汽車主要走高端路線,高昂的售價註定了銷量是有限的。

但是大量的華夏汽車廠商推出來的中低端電動車,這東西更要命……十幾萬的電動車,各種配置還給你拉滿,性價比極高,而這就直接衝擊了各大海外汽車廠商的基本盤。

所以,該如何應對海藍汽車爲首的華夏電動車的巨大市場衝擊,就成爲了他們首要考慮的問題!

日本,豐田總部,一羣西裝革履的中老年人彙集一堂,但是會議室裡的氣氛,卻是顯得有些沉悶。

“海藍汽車的泰國工廠,對我們的威脅是有,但是依舊算是有限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現已經有其他的華夏汽車廠商正在和泰國方面洽談,他們也試圖效仿海藍汽車建造電動車工廠!”

“而這些華夏的電動車廠商,他們的主力車都是中低端車型,可是我們的直接競爭對手!”

“再考慮到泰國方面對電動車領域的巨大扶持力度,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幾年裡,我們在泰國的汽車銷量將會逐步下滑!”

”這還僅僅是泰國市場,更加重要的是華夏市場,這是我們的主要市場之一,目前正在遭到華夏電動車的巨大沖擊……哪怕目前的衝擊看起來比例很小,但是勢頭確實非常兇猛,華夏的電動車銷量增幅比例太大了,按照我們的預測,今年內華夏的電動車的銷量有望比明年翻一倍,達到三百五十萬臺以上,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

“因爲新增的這些電動車銷量,絕大部分都是華夏的汽車廠商的車型,而我們在其中佔據的比例極小!”

“由於華夏進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容量標準,我們的大部分雙擎混合動力的車型都不符合其新能源標誌,無法獲得專屬的新能源號牌,這對我們的銷量影響很大!”

上頭的一個老年人道:“我們的氫能源戰略呢?還要多久才能夠大規模商用化?”

此時,下方的一個人道:“我們的氫能源汽車計劃進度目前並不順利,需要攻克的各種技術難題太多了,而且目前全球範圍內,尤其是美國以及歐洲還有華夏,都基本放棄了氫能源戰略,只剩下了我們日本企業還在堅持這一技術路線!”

“本該是全球車企一起開發完善的氫能源汽車,目前只有我們獨立承擔,這導致了研發成本的大幅度上漲以及技術攻關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

“技術部門的反饋是,五年內我們都不可能把氫能源車進行大規模商用化……甚至悲觀一些,十年內都無法做到!”

上首的老年人皺著眉頭道:“既然如此,那麼我們也需要考慮備選計劃了!”

“準備加大在電動車領域的投入吧,其他市場先不談,但是華夏市場那邊還是要儘可能的保住的,儘快推出大容量電池的雙擎車型,拿到新能源牌照。”

“燃油車是我們的絕對優勢,這一點要繼續保持,繼續推出更好更先進的燃油車,但是電動車領域也不能落後,也要加入其中。”

這話落下後,還是有其他人皺眉……但是最終還是沒人說什麼!

在現有的雙擎油車平臺上,通過加大電池容量來適應華夏那邊的新標準,說得輕巧,但是哪有這麼容易啊……

再說了,他們在電動車領域根本就沒有什麼技術儲備,同時在至關重要的輔助駕駛領域裡技術積累也不夠。

這樣搞出來的大電池容量混合動力車,到時候容易出現大容量電池的優勢達不到,又喪失了燃油車的優勢,兩邊都不沾的情況。

這樣做出來的新能源車,能賣出去多少可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第428章 AI眼鏡第575章 千人英才計劃第590章 超人類科學家項目第7章 供應鏈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371章 機器人發佈會: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583章 各家的VR虛擬設備來了第441章 高素質人才密集行業72.第72章 上架感言87.第87章 局外人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第351章 神奇的非洲之王川音第49章 市場調研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第343章 到底是救命藥,還是奪命藥?第563章 旅行和無人出租車第31章 來自3G通信行業的惡意298.第298章 S14發佈會,智雲的良心第446章 來自威酷電子的壓力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154.第154章 智雲平替:小藍MAX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88.第88章 上大招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521章 智雲超導材料工廠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581章 威酷電子造車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10章 立身之本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274.第274章 歡迎來看大煙花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第1章 自主微創新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238章 一點五億銷量第226章 世界第一第347章 半導體產業會議第530章 都沒瘋,只是時代變了!100.第100章 手遊撈金戰略66.第66章 融資談判163.第163章 S10的瘋狂以及C3上市124.第124章 C2發佈269.第269章 歷史首款百萬國產豪車:海藍SEV發佈第385章 生成式AI的瘋狂第235章 瘋狂的海藍SEC90.第90章 未來旗艦機第412章 顛覆傳統的S17 MAX68.第68章 我讓你們財富自由83.第83章 供應鏈安全(第十一更)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第495章 全球虛擬直播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322.第322章 S15MAX,科幻手機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384章 商用量子計算機計劃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263.第263章 比腦子智雲誰都不怕135.第135章 搞手機賣流量第458章 全新子品牌:新雲第6章 徐家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364章 黑科技:家政機器人第540章 愛她,就給她買一臺智雲機器人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65章 渠道商搶產能第458章 全新子品牌:新雲第586章 司機小陳翻身把歌唱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34章 爲了五百萬獎金拼了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100.第100章 手遊撈金戰略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172.第172章 H20手機以及內存閃存佈局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571章 高喊自由貿易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70.第70章 轟動全網第18章 驚人的研發速度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80.第80章 憂患意識(第八更)第516章 時代 承諾以及拋棄
第462章 豐田的危機感第492章 Yun VW發佈第534章 新一代S系列手機的頹勢第206章 S11 Pro發佈會上的照片306.第306章 技術過於先進,不便上市第428章 AI眼鏡第575章 千人英才計劃第590章 超人類科學家項目第7章 供應鏈256.第256章 南門商業空間站計劃第371章 機器人發佈會: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103.第103章 沙灘和海浪第583章 各家的VR虛擬設備來了第441章 高素質人才密集行業72.第72章 上架感言87.第87章 局外人第15章 小藍大升級S2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第352章 海藍汽車陷入負面輿論第351章 神奇的非洲之王川音第49章 市場調研289.第289章 車子太大,歐洲太小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第343章 到底是救命藥,還是奪命藥?第563章 旅行和無人出租車第31章 來自3G通信行業的惡意298.第298章 S14發佈會,智雲的良心第446章 來自威酷電子的壓力94.第94章 讓人驚豔的C2 Pro154.第154章 智雲平替:小藍MAX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88.第88章 上大招152.第152章 上市首日第521章 智雲超導材料工廠159.第159章 仙女山控股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581章 威酷電子造車第503章 三萬億美元和固態電池第10章 立身之本第52章 合作軟件廠商274.第274章 歡迎來看大煙花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第1章 自主微創新第568章 玉兔號星際飛船正式起航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238章 一點五億銷量第226章 世界第一第347章 半導體產業會議第530章 都沒瘋,只是時代變了!100.第100章 手遊撈金戰略66.第66章 融資談判163.第163章 S10的瘋狂以及C3上市124.第124章 C2發佈269.第269章 歷史首款百萬國產豪車:海藍SEV發佈第385章 生成式AI的瘋狂第235章 瘋狂的海藍SEC90.第90章 未來旗艦機第412章 顛覆傳統的S17 MAX68.第68章 我讓你們財富自由83.第83章 供應鏈安全(第十一更)第357章 四星跌倒,大家吃飽第495章 全球虛擬直播第63章 專屬配色星沙322.第322章 S15MAX,科幻手機102.第102章 鋁合金機身突破第384章 商用量子計算機計劃107.第107章 瘋狂的智雲科技263.第263章 比腦子智雲誰都不怕135.第135章 搞手機賣流量第458章 全新子品牌:新雲第6章 徐家第9章 互聯網品牌手機第364章 黑科技:家政機器人第540章 愛她,就給她買一臺智雲機器人271.第271章 全球科技峰會一樣的智雲發佈會第65章 渠道商搶產能第458章 全新子品牌:新雲第586章 司機小陳翻身把歌唱315.第315章 尊法守紀的海外智雲290.第290章 金秘書的家人們第34章 爲了五百萬獎金拼了第372章 X1試驗戰鬥機收費266.第266章 互聯網行業的爸爸100.第100章 手遊撈金戰略323.第323章 不是智雲不好,而是我配不上它172.第172章 H20手機以及內存閃存佈局第463章 徐申學和馬斯克的會面第571章 高喊自由貿易第213章 秋季發佈會和國產雙核首發174.第174章 視察海藍汽車304.第304章 先進智能無人機作戰系統273.第273章 鋪天蓋地的智雲:全球的轟動爆火第28章 繼續碰瓷大品牌70.第70章 轟動全網第18章 驚人的研發速度293.第293章 美禁售:火車要撞山了85.第85章 豐收時刻(第十三更)80.第80章 憂患意識(第八更)第516章 時代 承諾以及拋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密市| 邹城市| 鹤山市| 牙克石市| 马公市| 高淳县| 揭阳市| 丰都县| 正安县| 合山市| 华安县| 准格尔旗| 龙门县| 青川县| 突泉县| 油尖旺区| 南郑县| 南岸区| 齐河县| 辽源市| 伊金霍洛旗| 林西县| 香格里拉县| 安陆市| 文安县| 平果县| 越西县| 广水市| 玛沁县| 灌南县| 石城县| 易门县| 河西区| 蚌埠市| 惠东县| 金塔县| 苏州市| 政和县| 电白县| 西昌市| 海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