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酷實業的上市,這事在兩年前就已經敲定下來了,後續做的就是一些上市前的準備工作。
這些準備工作裡包括深入梳理威酷實業旗下的各子公司,資產,然後做出來一份能夠被投資機構認可的財務報告。
同時還要在上市之前,進一步深入和智雲集團、威酷電子等大客戶的關係,同時也要擴充和大米以及OV等客戶之間的關係!
值得注意的是,威酷實業作爲目前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代工類企業,其客戶除了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外,國內的不少智能終端廠商也是他們的客戶。
大米,OV等智能終端廠商的代工策略,其實也是和智雲、威酷電子一樣,並不會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而是會同時選擇好幾個代工廠一起代工,避免出現問題。
哪怕是智雲集團裡也沒有把所有訂單給威酷實業,還有大量的代工訂單給了比亞迪以及立訊等代工企業。
這並不是不信任威酷實業,而是爲了避免意外……讓企業能夠擁有更加彈性的經營策略,平攤經營風險。
比如說,要是某一天威酷實業的安城生產基地,倒是倒黴遇上了天打雷劈,導致大規模停產的話,那麼還有威酷實業的其他基地,還有比亞迪,立訊等代工企業的工廠繼續生產。
所以也就能夠看見,在智雲集團的推動下,威酷實業的生產基地是遍佈全國的,而不僅僅是侷限在深城這個總部。
在深城、莞城、安城以及川城、江城、寧城等地方,威酷實業都擁有規模龐大的工廠,這些工廠規模都是十萬人以上的超大型工廠。
而幾萬人規模以下的中小型工廠那就更多了。
威酷實業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四十多個的生產基地,爲全球各大客戶代工生產各種各樣的智能終端產品,典型產品包括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機器人這四大類。
這是一個規模極爲龐大的代工廠商。
而這樣的全球第一大規模的代工廠商,其市值又如何確定?
這其實是很難的事!
首先,別看它規模大,似乎生產了數以億計的各種智能終端產品,生產了全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智能機器人,其產值非常龐大。
但是這些產品並不是屬於威酷實業的,威酷實業只是進行代工而已!
比如一臺智雲S17手機,平均售價大概一千美元,但是這裡頭幾乎所有的錢都是被智雲集團給拿走了,還有少部分被供應鏈廠商給拿走了。
威酷實業只能拿走其中的零頭的零頭……大概是十美元左右的代工費!
整體上來說,智能手機行業裡的代工費用,在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之間,具體多少要看代工的技術難度以及訂單的多寡。
比如S17 Max的代工費用就更高一些,而S17標準版的代工費用就稍微低一些。
同時S系列的代工訂單非常龐大,所以也能夠把代工費用壓得更低……代工一百萬臺手機的代工費用,和代工一千萬臺甚至一億臺,其價格相差會非常大的。
這一點,同樣也體現在零部件採購上,同樣一種成熟的零部件,智雲集團的採購價就是比其他廠商的採購價更低一些,即便如此供應鏈企業還更加願意做智雲集團的生意……因爲智雲集團的訂單大啊,代工廠商同樣是投資一家工廠,建設一條生產線,其他企業只下單幾百萬臺,一千萬臺就沒了下文……但是智雲集團,能夠持續下單好幾億套。
這意味著代工廠商在生產線建設投入的投資回報會更高,更穩定。
還有就是智雲集團給錢痛快,絕對不會拖延賬期,說是什麼時候給錢就什麼時候給錢……家大業大的智雲集團不差你這點!
如果是創新產品,採用新技術的零部件,那麼智雲集團更大方……智雲集團一直都在鼓勵供應鏈廠商在研發領域裡加大投入,爲此對新技術,創新產品的採購上,給的價格會非常大方。
比如同樣類型的零部件,成熟零部件的話市價只要一美元一套,而採用新技術的創新產品,智雲集團能夠給到兩美元,甚至三四美元……直接溢價好幾倍!
這也是智雲集團供應鏈體系裡,大量的供應鏈企業高度重視技術研發,一個個每年都在研發領域投入巨資的緣故。
因爲只要你搞出來新東西,那麼就能大賺特賺。
這也是爲什麼無數企業,擠破腦袋也想要進入智雲供應鏈的原因之一,人家智雲集團給錢那是真的大方!
當然,這並不是容易!
想要進入智雲集團的供應鏈,其他先不說,首先在技術上你必須做到國內前五,國際一流的水準,要不然就無法達到智雲集團的對零部件的苛刻技術要求。
此外智雲集團對供應鏈企業還有一大堆的附屬要求……比如工廠裡的工人薪資待遇,工作環境,伙食水平,休息時間,環保排放等等都有著一系列的苛刻要求,做不到的企業是不可能進入智雲供應鏈的,就算進入了後續不達標也會被踢出來。
這些年,因爲這些附屬要求而被踢出供應鏈的的企業可不少!
而威酷實業,雖然只是個代工廠,但也是智雲集團裡的核心供應鏈企業,是非常重要的。
鑑於威酷實業和智雲集團以及威酷電子的特殊關係,這對於威酷實業提升市值也是大有好處的。
畢竟,他們都有著同一個老闆:徐申學!
這意味著只要威酷實業未來在經營上不犯下巨大的戰略錯誤,那麼就能夠持續穩定的獲得各種代工訂單。
這對於一家制造業企業而言很重要。
這也是各大戰略投資者,紛紛對威酷實業有興趣進而投資的重要原因。
爲了滿足上市條件,威酷實業已經在過去的一年裡,陸續引入十多家戰略投資者。
包括智雲集團、威酷電子、OV、大米等客戶企業,同樣也包括了部分合作的上游企業,主要是一些製造設備供應商……威酷實業會涉及大量的專用設備,然後讓合作的設備供應商進行代工製造。
一個代工廠商,其製造設備就是他們的核心命脈。
因爲開放戰略投資的時候,也吸引了多家主要的設備供應商進行了投資。
完成了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後,威酷實業又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期權的大規模授予,授予對象除了公司高管以及核心技術人員外,還包括了大量的中層管理人員以及技術骨幹。
雖然這些人能夠得到的期權數量都不算多,然而一旦威酷實業成功上市的話,他們依舊能夠獲得不菲的回報……這是爲了長期綁定企業的管理層以及技術人員,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一起奮鬥。
怎麼說呢,威酷實業這種代工企業,往往是7*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儘管採取輪班的方式,但是對於一些管理層和技術骨幹而言很難進行真正的輪班,有時候生產線出現問題了,哪怕正在睡覺也得第一時間起牀趕往現場,外出休假也得連夜坐飛機趕回來!
想要讓管理層和技術骨幹心甘情願的工作,而且是充滿激情的工作,錢是必須給足的,同時還要給予他們奮鬥的動力:分享公司發展的紅利!
因此除了常規的薪資外,給予中層管理以及技術骨幹期權是必須的!
這也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一大常態化的手段,那就是要和核心員工一起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當然,只侷限於核心員工,如管理層以及技術骨幹這些。
普通員工就別指望了,該幹啥幹啥!
反過來又可以說:如果普通員工拿著常規的工資,做好本分工作即可,人家都不給你期權激勵,這意味著你不是很重要,所以別自我感動要以公司爲家……
如果工資不咋滴,也沒有期權激勵,對方還要求你以公司爲家……你就可以考慮辭職了,在這種企業幹,一般沒啥前途可言!
——————
威酷實業爲了企業的穩定發展,進一步深入綁定經驗豐富的管理層以及技術骨幹,在上市前進行了大規模的股權激勵計劃。
新獲得期權激勵的人,達到了上萬人之多。
這是商業史上非常少見的大規模期權激勵計劃……不是金額大,而是人數多!
這也是威酷實業這種超大規模的代工企業的一個特性:人多!
完成了戰略投資者引入以及大規模的期權激勵之後,威酷實業的上市準備工作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徐申學在視察威酷實業總部的時候,和十多名威酷實業的高級管理層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閉門會議後,最後正式批準了上市計劃。
而接下來,就是需要正式和以財務投資爲主的各家投資機構進行會議!
實際上威酷實業和各投資機構的接觸早就開始了,很多投資機構都已經和威酷實業接觸了一年多了。
這一場最終會議也是爲了敲定最終市值!
徐申學在六月初親自參與了面向各大投資者的會議
在會議裡,徐申學說的話並不多,會議的大部分內容都是由威酷實業的CEO,也就是安大於負責。
徐申學參加會議,更多的還是表現出來一種重視的姿態,哪怕威酷實業只是他旗下的一家不算太核心的代工企業,但是徐申學依舊重視!
而投資者們,要的就是這種態度!
徐申學重視,投資者們覺得徐申學也重視,這就對接下來的威酷實業的市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一天雙方進行了初步接觸後,第二天繼續接觸。
第三天,徐申學和幾個大投資方的代表一起吃了個晚飯,吃飯的間隙裡徐申學簡單說了說他對威酷實業的未來規劃。
“未來的威酷實業,將會成爲我旗下各企業的各類智能終端產品,機器人產品乃至未來諸多高科技產品的核心製造基地,這一點是明確的,且不會改變的!”
“因爲只有威酷實業才能夠滿足我對未來諸多新產品的製造能力!”
“未來的事情先不去說,且說現在,目前我旗下的半馬人座空間站上負責維護的太空工業機器人,嗯,這個你們應該知道吧?!?
“我們爲了降低半馬人座空間站的維護成本,採用了大量太空工業機器人進行日常維護的方式?!?
“目前我們已經把十六臺太空工業機器人送到了半馬人座空間站上,這十六座太空工業機器人承擔了空間站百分之八十五的日常維護任務,大幅度降低了宇航員的工作量,也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在未來,我肯定還會展開規模更大的航天探索,嘗試建立更大的太空中轉港口,月球基地甚至火星基地,而在太空或月球,火星上設立基地,機器人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不管是用來進行生產還是維護都是屬於必備設施!”
“而這些太空工業機器人,目前都是由威酷實業代工製造的!”
“而這,僅僅是我對威酷實業的未來代工業務的一個小規劃!”“更重要的是,我將會持續推動威酷實業朝著智能化製造進步,讓威酷實業成爲未來製造業的領先乃至典型企業!”
“所以,威酷實業它不僅僅是現在的這種勞動密集代工廠商,更是未來全新的工業生產模式的領軍者!”
“也許在未來,我甚至有可能在太空中建立一座威酷實業的工廠,直接利用機器人在太空環境或月球,火星上建立工廠,在當地就地生產各類產品!”
”想一想,擁有太空工廠的威酷實業,是不是也挺有前景的?”
徐申學的話,讓幾個大型投資機構的代表聽了一時間都有點反應不過來……這說的還是威酷實業嗎?
就算你徐申學是世界老大,全球最牛逼的科技大佬,但是說話也不能這麼誇張??!
還太空工廠……這也太扯淡了。
現在,這些人,總算是能夠明白多年前,那些投資者面對徐申學時候的感覺!
當年智雲集團吸引國際投資者,進行首次上市的時候,就破天荒的獲得了兩千億美元的估值……當時很多人都表示無法置信,哪怕智雲集團再牛逼,也不可能給出來這麼大的估值啊。
儘管後來證明這些投資者的決策並沒有錯,然而放在當年那個環境下,能夠做出來這種決策其實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要冒著巨大的風險的。
但是,現在這些國內的投資者聽了徐申學的話,確實多少有些理解當年的那些同行了……
這個徐首富啊,吹牛逼那是真的厲害!
看看……別人說的都是勞動密集代工廠,但是人家徐申學是的是什麼?人家說太空工廠!
但是,這聽著雖然本能覺得很荒唐,但是爲什麼會有一種期待,甚至心動的感覺呢?
眼前的這個男人,可從來沒有失敗過……一次都沒有!
很多人都知道,徐申學喜歡吹牛,但是迄今爲止,徐申學可都是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逐一給實現了。
不說實現了全部,但是也實現了一大半??!
什麼半導體,智能終端,人工智能,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低空經濟無人機等諸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人家徐申學可都是挨個給實現了啊。
現在徐申學又吹出來一個新的牛,他們心中就算心裡不相信,但是出於對於徐申學的基本尊重,都得給予一半以上的相信。
還是那句話,徐申學從來沒有失敗過!
而這個世界,對於持續成功者總是非常寬容的!
在徐申學遭到極大失敗之前,資本將會對他保持百分百的信心!
這一次的晚飯結束後,數天後,威酷實業和各大投資者進行了新一輪的會談。
這一次的會談很順利,各大投資者和威酷實業達成了估值上的一致意見。
威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將會以五千億元左右市值登陸國內股票市場,國內七家大規模的投行、券商將會聯合承擔威酷實業的上市承銷工作。
預計發行百分之十五的公開股,募集七百五十億元。
募集來的這些資金,主要將會用於智能製造技術以及設備的研發以及應用、智能製造技術的升級以及新投資、智能製造產能的擴建、智能製造網絡平臺的研發以及建設、前沿製造技術的理論以及應用的研發。
這四大領域的新投資,將會是規模非常龐大的,並且對未來對威酷實業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
這是威酷實業,從傳統的勞動密集代工廠,朝著高科技製造工廠轉變的道路!
如智能製造網絡平臺,這個按照威酷實業方面的詳細解釋就是,構建工廠和工廠,機器和機器,機器人和無人工廠之間的全自動製造系統……
一旦完成這個系統,威酷實業旗下的各工廠將會連成一體,各生產基地,各工廠乃至到其中的某一個自動化設備,都會接入這一套智能製造網絡平臺,實現高效的統一化生產。
爲了做到這一點,威酷實現需要構架一個巨大的工業網絡,配套的雲計算以及算力中心。
這些東西,對於當下的製造業而言,光是聽幾個名詞就覺得各種高大上……而實際上也的確很高大上。
在威酷實業之前,可沒人會想著把代工廠這麼玩……
代工廠嘛,在很多人眼裡都是沒啥技術含量的勞動密集產業,但是人家威酷實業,偏偏要把這種勞動密集產業做成高科技模式。
還有個前沿製造技術的理論以及應用研發,這裡頭威酷實業也舉了例子:月球/火星無人全自動化工廠!
按照威酷實業的設想,未來隨著航天業進一步發展,人類在月球或火星建設基地的時候,是不可能所有物資都從地球運輸過去的,必須要在當地具備自我造血的生產能力。
而沒有什麼比機器人爲核心的無人全自動化工廠更適合了!
一旦這種無人全自動工廠在月球或火星上建成並開動起來,那麼當地就能夠源源不斷的生產各類設備以及原材料,最後讓基地實現自我快速擴張!
這些東西,光是聽起來就覺得非常的科幻!
但是考慮到人家徐申學都搞了商業空間站,南門航天那邊還規劃了所謂的太空港、月球基地以及火星基地計劃……最爲徐申學旗下的承擔了主要製造任務的威酷實業,提出來太空工廠計劃似乎也是理所當然的。
不管外人怎麼看,威酷實業都是正式對外公佈了上市計劃,並開始了路演,爲九月份的正式上市做最後的衝刺!
後續的這些工作,徐申學自然是不會繼續參與,他已經把大方向給敲定下來了,也和各主要投資者溝通過了,接下來按部就班就行了。
後續威酷實業正式上市後,市值能夠有多少,就要看後續投資者們的選擇了。
但是從國內股市對高科技巨頭企業的渴望來看,威酷實業的市值應該會比較客觀,其市盈率甚至都有希望突破二十倍呢。
當然,這並不是意味著威酷實業真的會變得那麼賺錢……而是和國內股票市場的特殊性有關。
國內的股票市場很特殊的……常規的股票投資策略在這個市場裡幾乎會徹底失效,什麼價值投資之類的統統都是廢話!
因爲這個市場充斥著大量對金融一無所知的散戶股民們……根本沒人和你玩什麼價值投資,玩的都是情緒投資:追漲殺跌!
不像是很多成熟的股票市場那樣,市場裡都是以機構投資者爲主,機構之間相互博弈廝殺,而國內股票市場是機構和散戶廝殺,不,是機構對散戶的單方面屠殺!
有句話說的好:不要用自己的業餘挑戰別人的職業!
很多人看了幾本金融方面的書,或聽信了一些所謂的內容消息,專家的投資建議後,就傻乎乎的進入市場,最後要麼割肉離場要麼血本無歸!
這也是爲什麼很多垃圾企業喜歡在國內上市的原因:韭菜實在太多,不割一把都對不住自己的良心!
而這樣的市場裡,優質企業的股價也有可能一夜暴跌,垃圾企業的股票也有可能一夜暴漲。
也挺有意思的!
威酷實業在這種大環境下,依靠徐申學的名望,再加上威酷實業的全球第一的名頭,很有可能獲得遠超正常的市值!
而這些,徐申學其實也不太關心了!
威酷實業的上市,一方面是爲了募集更多的資金用於自身後續的發展。
另外一方面其實也是爲了向國內投資者分享發展紅利……吃獨食是走不遠的!
做企業,單打獨鬥是沒前途的,得拉著一羣人一起幹,形成利益聯盟才能夠走的長遠。
所以徐申學不僅僅要把威酷實業上市,後續還會把海藍汽車以及益??萍家策M行上市呢。
同時也準備在智雲集團裡剝離若干子公司,然後單獨在國內進行上市……目標都選好了,那就是智雲微電子!
後續智雲微電子還需要進行規模非常龐大的後續投資,以進軍未來的等效五納米,等效三納米,等效兩納米甚至更先進的製程工藝,發展更先進的封裝工藝。
而這些可都是龐大無比的投資,未來等效三納米工藝的工廠動不動就是兩三百億美元的鉅額投資!
智雲集團雖然家大業大也很難單獨支撐?。?
不是支撐不起,而是智雲集團也有其他大量業務需要投資,不可能把錢都用來支撐智雲微電子,都拿錢拿來建造半導體工廠了,智雲集團的其他業務還要不要搞了?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韭菜們……不,投資者們的錢來投資發展。
反正這些人的錢不是被金融機構收割,就是被房地產吞噬,還不如從他們手裡拿過來建造半導體工廠呢。
當然,對外界的說法就是共同發展,分享企業發展紅利!
而國內,也有足夠龐大的資金量容得下這種鉅額融資!
國內金融市場上的資金量其實很大的,只是絕大部分資金都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方式。
比如股市吧,國內股市上的大部分企業都是垃圾股,真正的優質企業其實沒幾家,在這種市場裡購買股票,就跟屎裡淘金一樣,又難又噁心!
要不然威酷電子以及威酷實業的上市,也不會受到如此激烈的歡迎了……實在是好企業難尋?。?
現在,徐申學就是要給國內的龐大無比,但是卻缺乏投資渠道的資金一條全新的投資道路:別瞎折騰了,來投資我的企業吧!
而徐申學旗下的這些企業,也有充足的實力能夠吸納足夠龐大的資金量!
僅僅是一家智雲集團,其市值就達到十四萬億的體量,而國內的房地產市場,今年預計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量,大概也就六萬多億而已,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麼龐大。
誇張點說,一家智雲集團的市值能夠包下全國房地產市場至少兩年!
如果國內的股市足夠強勢,哪怕一年從國內金融市場裡多吸納幾千億的資金量,槓桿效應下就會起到巨大的作用,進而導致目前的房地產市場火熱現象降溫,進入一個平穩過渡的局面。
同時這些新吸納的資金還能夠爲投資者帶來不錯回報,此外更重要的是這些投入股市上的錢又能投入到實體經濟刺激經濟增長的話,那麼就能夠平衡房地產降溫帶來的負面經濟影響。
也別覺得徐申學只是一個商人,這些宏觀數據和他沒啥關係,實際上關係大著呢!
畢竟徐申學的企業,都是紮根於國內工業體系以及消費市場上的。
國內的市場對徐申學旗下的各企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人人欠一大堆的房貸,他們哪來的錢購買智雲手機?購買智能機器人?購買海藍汽車?
如果人們不漲工資,他們哪來的錢消費各種互聯網服務?益??萍荚觞N獲得營收和利潤髮展?
人們沒錢沒有消費,徐申學旗下的企業還怎麼發展?
所以國內的消費能力如何,是和徐申學旗下的企業息息相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