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04章 李煜之死

“陛下不可——”左僕射薛居正見到地圖後,臉色大變,高聲勸阻道。

“卿有何言以教朕?”太宗本來正興沖沖地打算在幾位重臣面前指點一下江山,闡述一下自己攻滅北漢的戰略意圖,卻不料被薛居正給打斷,面色有些不豫。

“陛下,北漢地瘠民貧,國力微弱,然自開國以來戰事頻繁,兵役繁重,劉氏父子又窮兵黷武,強徵十七歲以上男子爲兵,濫徵賦稅以輸貢遼,人民被迫逃亡以避戰亂和苛斂,河東十二州在籍不過八萬戶,若非有遼帝引爲強援,亡國不過是旬日之間。”左僕射薛居正苦言相諫道,“我大宋如今方纔平定南方,諸多事務輒需入手,山越之民尚需撫卹,正是多用之時,何苦輕啓戰端?況且北擊南漢,遼軍必然大舉南下加以馳援,此役一開,必然曠日持久,耗費甚巨,兵火綿延,生靈塗炭,陛下不可不察也!”

太宗聽了薛居正的諫辭後,原本有些衝動的頭腦好象被澆了一盆涼水,眼睛怔怔地看了看諸位大臣,有看了看掛在牆上的北漢山川地理圖,心中失去了計較,畢竟薛居正說的話也有一定的道理。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薛大人此言差矣!”潘美在一旁有些不以爲然地反駁道,“北漢之民,受劉氏父子之苦久矣!猶如久旱之禾苗,殛待甘霖!我大宋王師一至,必然是順應天意人心,以有道伐無道,數日可下太原!遼軍雖然勢強,終是外族,況且給養難以維繫,我軍只需堅壁清野,截斷糧道,其自然不戰而潰!”

兩個人說的似乎都有道理,於是在場的大臣們也隨之分成了兩個陣營,開始就是否應該出兵而爭執起來,各抒己見,相持不下。

“國華執掌樞密院事,軍國大事盡由卿手而出,你認爲如何纔好?”太宗被衆人吵得有些頭疼,看到曹彬坐在一旁沉默不語,於是問道。

衆人聞言停頓下來,都將目光轉到了曹彬的身上,畢竟他是大宋第一名將,深通兵法,久經戰事,眼光經驗在衆人中都是首屈一指,對於他的看法衆人自是無法忽視。

“可伐!”曹彬思忖了一下後,擡起頭來堅定地說道。

主戰派的情緒立刻高漲起來,而薛居正等人則非常不服氣,爭論的矛頭立刻指向了曹彬。

“曹大人——”薛居正翹著鬍子大聲質問道,“你雖然平南漢,滅南唐,東征北伐,戰功卓著,可是這北漢畢竟不同於別處!昔時周世宗及太祖俱親征北漢,何故未克也?”

太宗等人都注視著曹彬,看他如何應對薛居正的質問。

薛居正說的的確是實話,周世宗與宋太祖都是不世出的英雄豪傑,知將善兵,雄才大略,可偏偏都在攻伐北漢的時候觸了黴頭,落一個歃羽而歸的下場,實在是不能簡單地歸結爲運氣太差了。

只見曹彬不慌不忙地答道,“周世宗時,史彥超兵潰石嶺關,人情驚擾,所以班師。太祖皇帝頓兵草地,適值暑雨,軍士多疾,是以中止。這並非由北漢強盛,無可與敵呢。”

這兩次征伐曹彬都是親身參與,內中有些不足爲外人道的曲折他都瞭若指掌,自然是最有發言權的。資格較老的幾位重臣仔細一想,實情果然如此,皆紛紛點頭。

“若朕今日北征,卿料能成功否?”太宗皇帝充滿希冀地望著曹彬,很是希望他能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來。

“如今我大宋國家方盛,兵甲精銳,加之新近平定南方,士氣正旺,欲入攻太原,譬如摧枯拉朽,何患不成?”曹彬看了看周圍諸人,朗聲答道,語氣中充滿了自信。

太宗拍案而起,雙目神光炯炯,大聲喝道,“先皇平南唐時曾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今四海承平,天下歸心,獨劉氏父子據河東之地以抗王師,兼且勾結遼帝,出賣幽雲諸州,屢次犯我疆土,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決,必伐北漢!”

衆人見皇帝聖意如此,當下也不再說其他,轉而商議起征伐大事來,從糧草輜重攻城利器到人馬配備行軍方略等方面,都作了細密的籌劃部署。

待到君臣計議停當,不覺已是一夜過去了。

“皇上,眼看就要早朝了,您看這——”內侍總管王繼恩小聲嚅喏道。

太宗擡眼一看,窗棱上面的白麻紙上已經微微地透出些光線來,乃笑言道,“時不我待啊!朕看今日也不必上朝了,諸位卿家回去好好休息一番,明日再作計議吧!王繼恩,你去弄些參茶來。”

王繼恩應了一聲,轉身離去。過了不久熱騰騰的參茶就端了上來,君臣等人用了些後,又商討了片刻,方纔散去,各自回府,惟獨將曹彬留下。

“你可知道朕爲何獨留你在宮中?”太宗伸手推開大殿的窗子,任由外面有些冷冽的寒風吹了進來,將兩人的衣衫吹得列列作響。

“微臣愚魯,實在是難測聖意。”曹彬搖頭道。

“國華太謙了!”太宗皇帝笑道,“自陳橋起事,卿就跟隨在朕的身邊征戰,若是說別人猜不透朕的心思,尚情有可原,若是卿也以此推脫,可就令朕大失所望了!”

“陛下待臣之恩可謂是天高地厚了,臣雖肝腦塗地不能報之萬一!”曹彬見無法逃避,只好說道,“如果臣猜的沒錯,陛下留下臣可是爲了議定征伐北漢的三軍主帥?”

“知朕者卿也!”太宗鼓掌道。

“北漢彈丸之地,要拿下它易如反掌,只是要提防遼軍來援,所以主帥必須多方兼顧,如果陛下不棄,臣願意擔當此任。”曹彬慨然說道。

“國華是我大宋第一名將,由卿擔任主帥自然最善!”太宗點了點頭,轉而接著有些感慨地說道,“不過近來西蜀地面不怎麼太平,亟需鎮撫,況且江南才定,總有千般事宜需要交割,這朝中軍國大事是萬萬不可耽擱了!依朕看,國華你還是留在中樞好一些,其他的人,朕可是放心不下啊!”

“難道陛下要御駕親征?”曹彬吃了一驚,有些驚異地望著太宗皇帝。

太宗怔怔地望著牆上的北漢山川地形圖,半晌之後方纔恨恨地說道,“小小一個北漢,竟然累太祖皇帝親征三次,皆遭折戟!我大宋的顏面何存?當日朕在太祖的病榻前親口允諾,有生之年,一定要踏平北漢,收復幽雲諸州,將契丹人趕回漠北去牧馬!今日南方已定,統一北漢的大好時機已至,朕又怎麼不會御駕親征呢?朝中大事,皆拜託於卿了!”

“既然聖意如此,臣也無話可說。”曹彬見太宗皇帝的意志甚爲堅定,只得說道,“朝中之事,陛下皆可放心,文事有王相與則平兄老成持重,武事有臣與高侍中殫精竭慮,決計無事!”

停了一下,曹彬接著說道,“至於主帥——陛下看潘仲詢如何?”

“正合朕的心意。”太宗會心一笑,停了停說道,“當日卿平定南唐之時,太祖就有意任用卿爲使相(樞密使兼宰相),後來卻失言,都是爲了北漢之事!今日朕就替太祖瞭解這樁心願,也是衆臣曉得,只要是忠心爲朝廷辦事的,朕就絕對不會辜負的!”

“陛下厚愛,國華何以克當?”曹彬非常感動地回絕道,“不過這使相之職,位高權重,牽涉甚廣,如果用人稍有不當,輕則延誤國事,重則就有禍及社稷安危之險,我朝開國以來從未有過,萬萬不可從臣開此先例啊!”

“國華多慮了!卿文武全才,堪當大任,朕是信得過的!”太宗不以爲然道。

“陛下請三思!”曹彬伏在地上連連叩頭。

“唉——你這個人吶!升官兒有什麼不好的?”太宗無可奈何地說道,“那就暫且放一放吧!”轉念想了想又覺得有些不甘心,遂決定道,“那朕就給你進爵一級,封爲魯國開國公罷!人家亡國之主尚且有公侯之位,我的大將又怎麼能居於人下!卿萬萬不可再推辭了!”

“謝陛下洪恩。”曹彬見太宗一臉肅然,遂不再推辭。

“不過,有件事情還是要卿來給朕辦好的。”太宗有些遲疑地說道。

曹彬口中應承,心中卻想到,早就知道你是不肯吃一點兒虧的主子,看來這個魯國公也不是好做的啊!

“卿須得如此如此——方纔能夠安朕之心啊!”太宗在曹彬的耳邊嘀咕了半天后,好似放下了一件心上的大石頭,長長地吁了口氣道。

“這個——怕是有些不妥當吧?朝野上下,恐怕在言論上有些交代不過去。”曹彬有些爲難地看著太宗皇帝,不知道該如何啓齒。

“你只要把這件事辦好就行,其他的無須擔心,朕會叫王繼恩與你同去。”太宗有些疲憊地擺了擺手。

“是,皇上萬安,微臣告退。”曹彬見事情已然無可更改,只得苦著一張臉出宮而去。

太宗皇帝走出大殿,來到清冷的廣場上,默然站立在那裡,任由微微帶著些水氣的夜風輕輕地吹過,沾溼了自己的袍袖。半輪彎月高高地掛在空中,將白霜一般的清輝灑在大地之上,彷彿給寂寥的萬物鍍上了一層白銀。

“李重光啊李重光,不是朕想要趕盡殺絕,實在是你無法安朕之心啊!事情走到了這一步,你也就不要埋怨我不顧及當日的舊情了!”良久之後,太宗口中自語道,表情也漸漸變得漠然起來,看來是決心已下,不再猶豫。

宋,太平興國四年正月,太宗趙光義命大軍北渡,拉開了滅亡北漢的戰役。

鑑於太祖皇帝曾三次率軍往攻北漢,皆因遼軍南援而敗,遂制定圍城打援、先退遼軍、後取太原的方略。繼而組建飛山軍,加緊練兵,並命晉、潞、邢、洺、鎮、冀等州,製造兵器及攻城戰具,儲備糧草,爲大軍北伐做戰前準備。

次日上諭命宣徽南院使潘美爲北路都招討制置使,統領河陽節度使崔彥進、彰德節度使李漢瓊、桂州觀察使曹翰、彰信節度使劉遇等,分別從四面進圍太原。又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爲石嶺關都部署,扼守石嶺關;命孟玄喆爲鎮州駐泊兵馬都鈐轄,守鎮州,分別待擊從北、東兩面救援北漢之遼軍。命河北轉運使侯陟、陝西北路轉運使雷德驤分掌太原東、西路轉運事。同時遣將分兵進攻隆、盂、汾、沁、嵐等州,割裂北漢軍,以孤立太原。

初時太宗擬命齊王趙廷美執掌東京留務,廷美倒也愜意,惟開封府通判呂端,入白廷美道:“主上櫛風沐雨,往申吊伐,王地處親賢,當表率扈從,若職掌留務,恐非所宜,應請裁奪爲是。”廷美乃請扈駕同行,太宗改命沈倫爲東京留守,王仁贍爲大內都部署,自率廷美等北征。

十五日,太宗從東京汴梁出發,主力經鎮州、承天寨(今山西娘子關)分兵西進,直趨太原。北漢主劉繼元聞訊,急遣使赴遼求援。遼景宗耶律賢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爲都統,冀王耶律敵烈爲監軍,偕南院大王耶律斜軫率兵馳援。又命左千牛衛大將軍韓悖、大同軍節度使耶律善補以本路兵南下增援。

十六日,遼東路援軍日夜兼程至石嶺關,阻於大澗,時大宋郭進部已佈陣待戰。耶律敵烈不待後軍至,即領前鋒軍渡澗水,末及過半,郭進率騎兵突然殺至,斬殺耶律敵烈等五將,殲敵萬餘人。及耶律斜軫率後軍至,弓弩齊放,救耶律沙脫身,領餘衆倉皇退走。未幾,遼北路援軍亦被宋軍擊退。

宋軍打援獲勝,繼乘勢攻取外圍。至二月,相繼攻克盂縣、隆州、嵐州等地,又破北漢鷹揚軍及岢嵐軍,使太原陷於孤立。北漢主驚懼,復遣使赴遼請援,結果被宋軍俘殺,潛師出擊,亦被宋軍擊敗,遂固守孤城,不敢出戰。二十二日,宋太宗親至太原,集兵四面圍城。二十四日凌晨,太宗親臨城西督戰,數十萬將士以弓弩輪番向城內發射矢石。三月初一,攻破城西南護圍羊馬城,北漢宣徽使範超、馬步軍都指揮使郭萬超等先後出降。劉繼元在外無援軍,內無兵力抵抗的困境中,終於在三月初六投降。

攻城之時,北漢建雄軍節度使劉繼業甚是英勇,將宋軍攻破太原的日子硬是拖延了數日,太宗在將賜封北漢降主劉繼元爲檢校太師右衛上將軍,授爵彭城郡公之後,立刻召見繼業,授右領軍衛大將軍,並加厚賜。繼業原姓楊,太原人氏,因入事劉崇,賜姓爲劉。降宋後仍復原姓,以業字爲名,後人稱爲楊令公,便是此人,自是北漢遂亡。

北漢恃遼爲援,固守堅城,至於餉盡援絕,方出降宋,顧視軍民,傷亡已不少。宋軍以數十萬銳卒,攻一太原,數月始下,元氣也是大傷,宋伐北漢之役可以說是一場慘勝。

“主人,北漢劉繼元已經投降了,整個汴梁城中都在慶賀呢。”老僕在身後悶聲說道。

李煜正在提著毛筆填一首新詞,聞言肩頭微震,一滴墨汁掉落在紙上,濺出一個圓點來。

“知道了——漢室江山天不佑啊——”李煜沉寂了片刻後,手中的毛筆重新走動起來,在一片鬱悒的心情中,完成了這首詞。

“檢校太師、侍中、樞密使、魯國公曹大人到——”隨著一連串長長的官銜名字報出,曹彬同一個白面無鬚的宦官來到了李煜的宅子裡。

雙方見了面,李煜問道,“曹大人一向事忙,怎麼會有空來到在下的蝸居?”

曹彬爲人比較仁厚,雖然是奉了太宗的密旨,但終究是覺得這件事有些齷齪,側面看了看陪同他前來的內侍總管王繼恩,卻發現繼恩雙眼朝天,只露出兩個鼻孔示人,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心中頗爲惱怒,只得對李煜說道,“皇上賜酒給李大人,下官是來送酒的。”

李煜的目光落到了由一名宦官捧著的烏木盤子上,一把小小的銀壺,一隻小小的酒杯,是那樣的熟悉,呵呵,自己以前用來賜死大臣們,用的不就是這種東西麼?心中不由得苦笑道,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來了,只是來得毫無一點兒徵兆。

當下也不多說,兩指捏起小酒壺,也不用杯子,直接將酒水飲了下去,然後搖了搖空酒壺,朗聲對曹彬說道,“多謝陛下的美酒,諸公請回吧!就說李煜請他放心,江南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

曹彬同王繼恩兩人面面相覷,沒有想到事情竟會如此順利,眼見李煜已經將毒酒喝下,皇上交代的事情算是辦完了,再者也不願意見到李煜毒發身死的場面,就雙雙告辭而去。

“主人——”老僕雙手扶住臉色有些蒼白的李煜,沉聲說道,“待小人用內力爲你將毒氣逼出體外!”

“不用了——李安——”李煜的額頭上冷汗冒出,顫抖著說道,“牽機之毒,無可救藥,不用枉費真力了。此時我即刻將死,卻也沒有什麼牽掛了,惟有如月那孩子始終放心不下,你多費心了——你跟隨我父子多年,想來是不會厭棄的——”

“屬下一定保護好公主!”老僕用力握著李煜的手沉聲答道。

“如此甚好——”李煜的眼神開始渙散,口中無力地吟誦道,“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口鼻七竅中黑血四溢,內臟伴著血塊兒從口中大口大口地噴出,一代國主,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wωw.?????.¢ Ο

“啊——”老僕李安雙目中精光四射,不可抑制地發出一聲長嘯,聲音高昂,似乎可穿金透石,一道無形的音波以李宅爲中心迅速地擴散出去。

“京城繁華之地,難道也有虎豹出沒?”睡夢中的人們被一聲怪嘯驚醒後,揉了揉惺忪的睡眼,不無埋怨地嘟囔道。

第二卷 宋都汴梁

第005章 跳將出來第002章 契丹女主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08章 踏雪尋梅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8章 殿試風波第005章 峰迴路轉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06章 又見仙師第010章 意外之得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3章 蔣氏青龍第012章 鬥志如山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11章 暗箱操作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10章 土崩瓦解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10章 誰是英雄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11章 千年寶器第003章 等價交換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02章 斬妖伏魔第007章 奇思妙想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9章 實至名歸第001章 進退有據第008章 殿試風波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11章 統萬之城第011章 吃飯問題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11章 弄假成真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5章 兩大陣營第005章 起死回生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11章 兵器司中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2章 束手陣前第009章 實至名歸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6章 來勢洶洶第009章 賤內所著第007章 節外生枝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7章 箇中緣由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2章 印鈔大計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7章 貴客登門第012章 急轉直下第012章 印鈔大計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10章 高手突現第012章 武備真藏第001章 銷金之窟第010章 狗頭軍師第011章 三關戰事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12章 風雨將至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07章 行軍總管第010章 引禍東流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04章 海客瀛洲第011章 漁翁得利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12章 本王有錢第002章 契丹女主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02章 斬妖伏魔第004章 武裝干涉第010章 還不還俗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1章 進退有據
第005章 跳將出來第002章 契丹女主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08章 踏雪尋梅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8章 殿試風波第005章 峰迴路轉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06章 又見仙師第010章 意外之得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3章 蔣氏青龍第012章 鬥志如山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11章 暗箱操作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10章 土崩瓦解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10章 誰是英雄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11章 千年寶器第003章 等價交換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02章 斬妖伏魔第007章 奇思妙想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9章 實至名歸第001章 進退有據第008章 殿試風波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11章 統萬之城第011章 吃飯問題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11章 弄假成真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5章 兩大陣營第005章 起死回生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11章 兵器司中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2章 束手陣前第009章 實至名歸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6章 來勢洶洶第009章 賤內所著第007章 節外生枝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7章 箇中緣由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2章 印鈔大計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12章 月下追擊第007章 貴客登門第012章 急轉直下第012章 印鈔大計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10章 高手突現第012章 武備真藏第001章 銷金之窟第010章 狗頭軍師第011章 三關戰事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10章 暗夜狙殺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12章 風雨將至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07章 行軍總管第010章 引禍東流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04章 海客瀛洲第011章 漁翁得利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12章 本王有錢第002章 契丹女主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02章 斬妖伏魔第004章 武裝干涉第010章 還不還俗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1章 進退有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丰市| 江油市| 铜梁县| 和田市| 江山市| 巴彦淖尔市| 东台市| 浦北县| 乌兰浩特市| 鄯善县| 阿拉善右旗| 肇庆市| 宝兴县| 南郑县| 岱山县| 鹤岗市| 长泰县| 响水县| 永定县| 勃利县| 富阳市| 慈利县| 屏山县| 榆中县| 富宁县| 昂仁县| 沂南县| 大埔县| 宣化县| 巩留县| 花莲市| 西林县| 三门县| 桐城市| 包头市| 太保市| 乐陵市| 女性| 托克逊县| 恩施市| 宝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