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03章 宮廷秘事

尚未過半的酒宴立刻被撤了下去,片刻之間就換上了全新的菜品,並且增加了在太廟享用過的三牲,從規格上看要比平時飲宴的標準高出了許多倍,度支司的一位推官暗自在現場粗略地計算了一下,酒水除去不計外,這一桌菜的花費沒有十萬錢怕是出不來的。

“看來我們的皇帝陛下是早有安排呀!”曹彬看了看忙忙碌碌的宮女太監們,心中瞭然。打死他也不會相信,這些酒席是在得到了吳越臣服的消息以後方纔趕製出來的。

“諸位愛卿,”太宗皇帝舉起酒杯,慨然說道,“今夜恰逢七夕,我大宋又得忠臣賢良,實在是振奮人心吶!今夜並無君臣之分,衆卿無須拘禮,但凡盡興可也!”說罷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以空杯示下。

衆臣紛紛高聲鼓掌,起鬨叫好,難得有此時機,紛紛端著酒杯走上前來,到皇帝與新歸順的兩位臣子跟前拼酒。皇帝面前,衆人自然還是不敢太過放肆,不過對於錢陳二人就沒有了許多顧及,儘管二人都是酒場高手,但是畢竟架不住對方人多,半晌之後就趴到了桌子底下,若不是太宗皇帝看不過眼去加以勸阻,怕是還要有人捏著脖子給他們硬灌了。

“這幫粗鄙無文的傢伙,一點兒也沒有身爲朝廷重臣的覺悟啊!”曹彬很不滿意地看了看自己屬下的幾員武將,有些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們正和起夥兒來欺負那些新來的生面孔。不過曹彬想了想,這種行爲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家本來都是靠打仗來吃飯的,仗打的越多,官兒就升的越快!如今這兩位忽然投誠了,今後大夥兒的衣食可就沒著落了啊,難怪大家都憋了一肚子的氣兒,讓他們多喝兩杯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陛下——”忽然有人高聲喊道,衆人紛紛看去,卻是太宗皇帝的弟弟,開封府尹、同中書平章、開府儀同三司、齊王趙廷美。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市井傳言多有不利。可是近日以來,忽然口風又變了,朝野中紛紛議論所謂的“金匱之盟”。據說是建隆三年,杜太后在臨危的時候,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杜太后自知命已不長,乃問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到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太后曰:“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兒統治天下耳。假如周氏有長君,天下豈爲汝所擁有乎?汝死後當傳位於汝弟。四海至廣,能立長君,國家之福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因此宋朝纔有了“傳弟不傳子”的先例。

此事說起來雖然有些牽強,但是杜太后親身經歷過五代,這是一個王朝更替頻繁的特殊時期,五代君主十三人,在位超過十年者絕無僅有,且有七人死於非命,杜太后惟恐宋太祖也無法擺脫宿命,像周世宗般英年早逝、最終幼主執政失國而終,因此杜太后在趙匡胤剛當上皇帝的時候就說過“吾聞‘爲君難’,天子置身兆庶之上,若治得其道,則此位可尊,茍或失馭,求爲匹夫不可得,是吾所以憂也”的一段話。杜太后認爲剛剛建國,根基未穩,大宋王朝隨時都有可能成爲繼五代之後的短命的“第六代”。假如太祖果真中道而殂,十多歲的德昭顯然是不足以應付局面的,而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趙光義,應是理想的繼承人。

而根據這一莫名其妙的定例,太宗之弟齊王趙廷美自然也有了繼承大統的法律根據,成爲大宋皇位的第一繼承人,因此他權勢極爲顯赫,掌攝開封府尹的大印,據說這個位子自五代以來就是皇儲的別稱,真正當得起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他雖然對於太祖的暴死也是心存疑惑,但卻沒有多說什麼,有到他耳邊搬弄是非的,也總是被他一頓訓斥之後著人攆了出去,真真是吹皺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皇弟有何事要說?”太宗此時的心情甚好,和藹地問道。

“啓奏陛下,”齊王挺胸站在第二層的臺階上面,掃視了一眼下面的羣臣,大膽放言道,“江南一統,實乃百姓之福,今夕何夕?花前月下,有酒無詩怎麼能行?”

“不錯——”太宗笑著拈鬚點頭道,“皇弟所言甚是,但不知道那位愛卿又有了佳作呢?”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落到了悶聲喝酒的南唐後主李煜身上,要說到詩詞歌賦,人家的修爲可不是他們這些北周禁軍出身的武夫們所能望其項背的。

李煜卻也不理這茬兒,依舊我行我素地伏在案上照喝不誤,好似沒有聽到太宗皇帝和齊王趙廷美的對話一樣,太宗的表情有些不悅起來,一手攥住酒杯,兩隻小眼睛神光湛然地盯著李煜,衆人的心情都有些緊張起來,不知道這位性格暴躁的皇帝又會做出什麼煞風景的事情來。

“陛下,小臣前日偶得詩一首,願求陛下與衆位大人斧正。”在敬陪末座的地方,一個清朗的聲音傳了過來。

太宗皇帝仔細一看,那人身材矮小,白麪微髭,兩隻眼睛卻炯炯有神,原來是散騎常侍徐鉉,於是點頭道,“原來是徐卿啊!朕在開封府尹任上就聽聞,卿與韓熙載並稱江表雙傑,詩詞工夫自然是不差的,說來一同聽聽罷!”

醉意薰然的李煜將目光稍微瞥了一絲過去,看著這個自己夕日的舊臣,他還是忠心耿耿啊!自從江寧來到汴梁後,許多的舊部已然投向了更有發展前途的趙宋朝廷,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主子和出身,能夠象徐鉉這樣忠心護主的人真得是鳳毛麟角了。也許,自己的老僕也算是一個吧!堂堂的皇帝,居然也會淪落至此?想到這裡,李煜不由得自嘲地笑了笑。

一時之間,大殿裡面喧鬧的人們都安靜下來,把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徐鉉的身上,徐鉉也不爲所動,踱著方步低頭向前走了幾步後,方纔開口吟道,“京口潮來曲岸平,海門風起浪花生。人行沙上見日影,舟過江中聞櫓聲。芳草遠迷揚子渡,宿煙深映廣陵城。遊人相思應如橘,相望須含兩地情。”聲音委婉含情,餘音在大殿之上繚繞不絕。

在場的人聞得此詩後,都覺得言語清新,頗有餘韻,不覺紛紛叫好。

太宗皇帝也微微點了點頭,沉思良久之後,方纔開口淡然說道,“不錯!徐卿果然作得一手好詩!只是不知道,這江南的景緻,果真就如此動人麼?”言語之間,喜怒難測。

衆人一時不敢接話,大殿上就陷入一片死寂。

半晌後,老臣趙普大破了沉悶的氣氛,小心地答道,“江南的景緻,果然是十分美妙的,先人白居易就曾經說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蘭的句子,同北方的蕭瑟景象是大大地不同。老臣舊日遊江南,也曾經流連不已,頗難割捨。只是江南雖好,氣候卻與中原大相徑庭,我們北方人若是去了,一時之間恐怕也是適應不了的。”

“則平此言,甚爲中肯。”太宗點頭讚許道,接著話鋒一轉,對正在飲酒的李煜說道,“重光久居江南,卻不知道有什麼看法呢?”

徐鉉的心中一沉,知道太宗終是不放心自己的舊主,忍不住親自考問了。偷眼看了看李煜,暗自禱告,您可千萬不要再生出什麼事端啊!

李煜從座位上立起身來,規規矩矩地施了一禮,慢條斯理地答道,“陛下,臣離開江寧已經三年了,恐怕景緻早已經不復往日,此時來說,未免有些不合時宜。”

“但說無妨。”太宗皇帝擺了擺手,表示不必顧忌。

李煜略加沉吟,一首虞美人的詞就念了出來,

“春花秋月何時了,

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

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此詩一出,頓時令大殿中的各人大爲震撼。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果然是詩名久著,如此大家,古來能有幾人?如果你不是生在帝王家,或許會活得更好些吧?”曹彬望著卓爾不羣地立在大殿上的這位南唐後主,心中感慨道。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哼哼——”太宗的呼吸聲粗重起來,臉色也漸漸變得鐵青,冷眼看著夷然無懼的李煜,心中卻是怒火中燒。他心中暗暗譏諷道,這纔是你的真實想法吧?醇酒美人,不過是障人耳目罷了!若是再給你機會,讓你在我朝中興風作浪,江南的地方,恐怕也不見得會平靜多久吧!想到這裡,一雙小眼睛滴溜溜地亂轉起來,心中瞬間內閃過了無數的念頭。

李煜自己雖然覺得無所謂,但是徐鉉等南唐舊臣們卻是心中恐懼,惟恐太宗皇帝一聲令下,就吧自己的故主拖出去砍了。而大宋的重臣們,有的自顧飲酒,有的則面色凝重地看著皇帝陛下作何反應,準備隨時呼應一下。

“皇上,吳越國歌女獻舞了。”內侍總管王繼恩悄悄在太宗耳邊提醒道。

“恩。”太宗怔怔地看了王繼恩一眼,注意到他眼中的警示,立刻意識到現在吳越初定,實在不適合在大殿上殺伐降主,否則難免會產生變數,於是說道,“讓她們開始吧!”

“皇上有旨,吳越歌女獻舞——”王繼恩雙手一拍,高聲喊道。

大殿裡面立刻鐘磬齊鳴,約莫三十餘名細腰豐臀的吳越歌女飄進了大殿,先是舞動長袖對著太宗行了君臣大禮之後,就如行雲流水般在大殿裡面舞動起來。粉紅的輕紗遮不住滿堂的春色,丹絳的朱脣偏偏要點破那如雪的嬌豔,秋水般的雙眸嫵媚地誘惑著殿上的君臣,一時之間大殿裡面的男人們呼吸都急促了起來,眼珠子瞪得圓溜溜的,惟恐錯過了每一個細節。

“他奶奶的熊!偏是江南的妞兒最懂得勾引男人!”高懷德喘著粗氣嘟囔道,坐在他身邊的幾個人立刻心有慼慼地點頭同意起來,誰說不是呢?

太宗皇帝雖然是見多識廣,卻也沒有見過如此歌舞,不由得有些心旌搖動起來,一面極視聽之娛樂,一面在心中暗暗地嫉妒起來,他奶奶的,錢俶和陳洪進這兩個小子,還真懂得享受生活呢!

皇帝的興致很高,不斷地與衆臣話一些家長裡短,氣氛很是溫和,酒宴一直持續到三更時分方纔散去,諸人都紛紛互相攙扶著出了宮,早有隨從和家僕候在外面,將各自的主人扶上官轎或是馬車,緩緩向自家府邸行去,一時間,青石鋪就的御街上面淨是散碎的車馬聲。

“曹大人留步——”一個有些尖細的聲音傳了過來。

曹彬心中暗道晦氣,今天到底是怎麼了?老是有人來打擾?卻也無法迴避,只得將身子從馬車中探了出來,跳到車下,迎面注視著來人。

王繼恩一路小跑地來到曹彬面前,略微有些肥胖的軀體一顫一顫的,雙頰佈滿了紅潤。

“哈——曹大人不愧是領軍打仗的大將,動作真快!這一趟可是叫雜家跑歡了——”王繼恩趕了上來,用袖子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氣喘吁吁地說道。

“什麼事情如此重要?竟要公公親自來找下官?真是有些惶恐了!”曹彬將王繼恩扶住,有些驚異地問道。

“哈——哈——”王繼恩靠在車轅上狂喘了一通氣後,方纔附在曹彬的耳朵上邊神秘地說道,“曹大人,陛下有密旨,宣大人即刻進宮面聖。”

曹彬聞言後爲之一楞,實在是猜不透自己這位皇上究竟打的什麼主意。

二人趕到承恩殿的時候,太宗的幾名重臣宰相王溥、副相盧多遜、太子太保趙普、檢校太傅、宣徽北院使潘美、左僕射薛居正等人,都已經候在那裡了。

少頃,太宗著便裝從後面出來,衆人紛紛叩頭。

“衆卿無須多禮了!都起來罷!賜座——”太宗的心情不錯。

左右侍衛端上幾個錦墩來,各人謝恩以後纔敢少許坐了下去,都將疑惑的目光投向皇帝。

“實在是因爲有幾件緊要的事情,顧不上歇息了。”太宗看諸臣坐定以後,吩咐內侍上了幾碗參茶,然後靠在龍椅上有些躊躇地說道。

“臣等深受皇恩,敢不爲陛下分憂?”宰相王溥老成持重,代表衆人答道。

太宗見衆臣都是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感到非常滿意,略作沉吟,組織了一下語言後,方纔非常感慨地說道,“人誰無過?朕未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啊!”

“臣等愚昧,還請陛下明示?”衆人頗覺好奇,但卻不解其意,於是試探地問道。

太宗卻不作解釋,只是揮了揮手,令王繼恩捧上一隻尺許大小,包金嵌銀的匣子來,打開上面的暗鎖,小心翼翼地從中取出一份兒顏色淺黃的信札來,示意衆人觀看。

宰相王溥首先接過信札,幾個大字浮現在他的眼前,“民有長君,國家之幸!兄終弟及,百年後,應當傳位給光義,光義傳光美,光美再傳德昭。四海至廣,能立年長的君主,是社稷的福氣。”再看看日期,正是建隆三年杜太后在臨危的時候,下面尚有一行小字,“臣趙普記。”上面宛然印有太祖皇帝的寶璽與年月簽名,正是被民間傳得沸沸揚揚的金匱遺書。

另附著一封書信,正是當初趙普罷相時寫給太祖皇帝自訴心跡的親筆,“外人謂臣輕議皇弟開封府尹,皇弟忠孝全德,豈有缺點可議?方太后病危之跡,臣實預聞顧命,知臣者皇帝,願賜昭鑑!”

衆人看了書信以後都恍然大悟,怪不得罷相數年的趙普又一次得以重返中樞,原來是抓住了這一根救命的稻草,此人當真是算得上老謀深算未雨綢繆了,一封書信,就將自己的心跡表露給了太宗皇帝,看來他重掌相位也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

“則平果然是忠愍之臣啊!”王溥感慨地說道,心中卻暗罵趙普無恥,居然連皇帝的小辮子也能抓住,一封金匱遺書,就替篡奪兄位的太宗皇帝正了名,一封與太祖的信札,就表明了自己一向並無反對太宗的野心,實在是高明之至啊。若非如此,他恐怕還得老老實實地在河陽作他的地方官吧!

“朕準備以則平爲武勝軍節度使、檢校太尉兼侍中,衆卿以爲如何?”太宗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陛下英明,老臣附議。”如此官職,可以說是軍政兩方的極品,除了封王之外,已無其他職位可以超越了,王溥心下了然,知道皇帝已經作了任用趙普爲相的決定,自己要是不同意,那還不是忤逆聖意啊!當下表示贊成。

首相既然已經沒有異議,餘下衆人自然更無話說,紛紛對趙普表示祝賀,同時大力頌揚太宗皇帝能夠明見萬里,不令賢臣失於鄉野,甚得古賢明君主堯舜之風,實在是千年難得一見的英明天子,臣等得沐天恩,何其幸甚!

“好了,好了!”太宗雖然也喜歡聽奉承話,但是畢竟從事過多年的基層工作,深知馬屁話聽多了還是有害的,於是打斷衆人的話頭兒說道,“南方既已平定,有些事情,可就應該提到議程上面了!”

內侍王繼恩在太宗皇帝的示意下,拉開了背後一面牆上遮掩著的帷幕,命隨侍的小太監將幾隻明亮的宮燈舉到跟前,殿內立刻被照得如同白晝一般。

頓時,一幅巨大的山川地形圖出現在衆人的眼前。

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7章 遼夏聯姻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10章 誰是英雄第006章 魔焰升騰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4章 李煜之死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12章 禮部應試第007章 好事成雙第005章 落日英雄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10章 疑雲朵朵第003章 變生掣肘第004章 揚州都督第001章 結伴而行第004章 斯人憔悴第009章 爾虞我詐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8章 一鼓作氣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1章 指點江山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6章 應天探寶第005章 知事蘇州第005章 落日英雄第004章 武裝干涉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01章 異世重生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8章 富麗天下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4章 班師回朝第012章 鬥志如山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3章 紛至沓來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1章 異世重生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10章 還不還俗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01章 逃出生天第006章 逃出生天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11章 同道中人第008章 熱兵時代第012章 各顯其能第006章 幷州形勢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7章 有些懵了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1章 打人打臉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10章 意外之得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8章 新式武器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12章 香餌金鉤第004章 三座大山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8章 恩威並濟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4章 太祖聖物
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7章 遼夏聯姻第003章 降龍神木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10章 誰是英雄第006章 魔焰升騰第004章 驚鴻一瞥第009章 婚姻大事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4章 李煜之死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12章 禮部應試第007章 好事成雙第005章 落日英雄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10章 疑雲朵朵第003章 變生掣肘第004章 揚州都督第001章 結伴而行第004章 斯人憔悴第009章 爾虞我詐第011章 帝王權謀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8章 一鼓作氣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1章 指點江山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1章 緣來如此第006章 寒山古剎第006章 應天探寶第005章 知事蘇州第005章 落日英雄第004章 武裝干涉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10章 陸軍操典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01章 異世重生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8章 富麗天下第005章 經營之道第006章 聲東擊西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4章 班師回朝第012章 鬥志如山第003章 鹽字當頭第003章 紛至沓來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1章 異世重生第003章 帝王私心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04章 將取先予第010章 還不還俗第008章 宮中驚變第001章 逃出生天第006章 逃出生天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11章 同道中人第008章 熱兵時代第012章 各顯其能第006章 幷州形勢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4章 西北方略第009章 屯邊大計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7章 有些懵了第004章 兵行險著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1章 打人打臉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10章 意外之得第005章 又見烽煙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8章 新式武器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3章 浮生若夢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7章 收復銀夏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12章 香餌金鉤第004章 三座大山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8章 恩威並濟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4章 太祖聖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桐庐县| 三穗县| 五峰| 锡林郭勒盟| 诸城市| 绥棱县| 达州市| 莱州市| 喀喇沁旗| 温宿县| 邵东县| 涞源县| 恩平市| 积石山| 罗定市| 陵川县| 于都县| 和田县| 寿阳县| 武邑县| 平乐县| 上饶市| 增城市| 和田县| 威信县| 林甸县| 什邡市| 子长县| 都匀市| 攀枝花市| 富阳市| 油尖旺区| 太保市| 蒲江县| 珠海市| 云霄县| 甘德县| 仁布县| 白玉县| 齐河县| 黎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