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12章 禮部應試

禮部的省試對我來說簡直是易如反掌。

雖然經歷了一場前所未遇的天象異變,但是太宗皇帝仍然沒有動搖提前開科取士的決心,一般來說省試應該是在二月舉行,但是爲了體現皇帝陛下文治武功的偉大,放在冬天也無可厚非。雖然也有一些頑固守舊的大臣們上書言事,指責天象有變是因爲人主的德行所致,痛陳提前取士的危害,但是皇帝絲毫沒有把這些議論放在心上,反倒下了一道詔書,說今年的科考要擴招到四百人左右,理由就是老天對於舊的選拔制度不滿,因此才發了雷霆之怒,皇帝上體天心,撥亂反正,爲天下士子們大開方便之門。

今日瑞雪初晴,汴梁城比往日的哪一天都要熱鬧三分,科考的日子自是與往日不同,來自各地的士子們蜂擁而至,汴梁街頭人山人海,金明池畔曲影交疊,大路上叫嚷之聲雷霆撼動,空氣中瀰漫著各種各樣的氣味,精明的小商小販們爭先恐後地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把自家的寶貝,從市面上可以見到的貨物,到老祖宗留下的鍋碗瓢盆統統都搬到了攤鋪上羅列出來,盡顯品種的多樣性,以此來吸引遊客或者是書生們的目光。

看著大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羣,我不禁有些惶然了。這裡可以說是人山人海,一些有家眷相隨的,正在一邊唧唧喳喳說著一些安慰或者鼓勵等毫無營養的話,而另一些人則是興高采烈或是胸有成竹地互相鼓勵著,滿臉的意氣風發,頭上的白巾璞頭在微風下盡顯飄逸本色,似乎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光宗耀祖金榜題名。

禮部的考場位於距離皇宮不遠的地方,早在考前三天就開始戒嚴了,周圍把守的都是被稱作大宋精銳的禁軍御林軍,每一個通向考場的交通要道上都有甲冑鮮明的金吾衛負責盤查,通往考場的階梯上更是筆直的站著兩排身著的嶄新戰袍的禁軍士兵,手執銀槍鐵刀,威風凜凜,如同銅塑一般。

“老六,上了考場不要慌張,一定要看清楚那些題目,定下心來再作答,千萬不要弄污了卷子,那是會影響閱卷官員們的心情的!”四郎在我身邊不住地提醒道。

“知道了!”我有些好笑地應承道。

彷彿又回到了後世的考場中一般,我的心中忽然涌上一股怪異絕倫的感覺來。由於今日的街道上面十分擁擠,四郎和七郎搶著來爲我開道,惟恐我這個楊家的希望被延誤在路上,四郎更是擺出了他平空得來的崇儀副使的三品儀仗來,將我一路護送到考場外面。

“六哥!好好考,小弟再外面給你擺酒席接風!”七郎鼓勵道。

“給我接風?怕是你肚子裡面的酒蟲又作怪了吧?”我啞然失笑道,“不過你的用心總是好的,到時候咱們兄弟幾個還是去飄香閣好了!”

“六哥你說話可要算數哦!”七郎興奮地叫了起來,也不管自己是站在大街上,引得周圍的士子們紛紛爲之側目不已。

隨著考場內的鼓聲響起,士子們開始拿著自己的提籃和號牌魚貫而入。

宋初的科舉制度非常嚴密,實行權知和同知貢舉制度。禮部省試主考官不再由固定的官員擔任,而是臨時委派,以防考官作弊,並加強對考官的監督和相互制約。與考官有親屬或其他親近關係的考生,另行開場考試,考官與考題也另行安排,以防止科場作弊。在考場內實行鎖院和糊名制度,以防師生勾結作弊。

總體上來說,宋代的科舉通過上述程式的改革,更加成熟健全,爲公平競爭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證,已經接近於後世的標準化考試製度了,而糊名制度則是最早的密封卷。

大門處有專門的官吏來檢查士子們所持有的戶籍證明與鄉試通過的文書,官吏們在名冊上將其逐一登錄,然後發給號牌,長長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很遠的地方,禮部的官員們特意開設了五條檢查通道,每個人都忙得滿頭大汗。

歷代選拔人才都注重德才兼備的標準。宋朝在朝廷舉行的考試中,力圖避免因人情賄賂而出現作弊行爲,導致錄取不公正,所以對考卷又是密封姓名、鄉貫,又是謄錄,將考生背景與考卷水平完全隔絕,使考試僅限於文化才藝的展示和競爭。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考試成績優良但品行不端者被錄取的尷尬情況。面對各地參加考試的上萬名考生,朝廷不可能掌握其品行,只有遵照鄉舉裡選的傳統,把這一基本資格的審查把關任務,交給地方州郡,這就要求應舉者必須擁有本地戶籍。

由於我的特殊身份,所開具的省試資格證明是直接由禮部尚書親批下來的,而戶籍證明則是由開封府尹頒發下來的,門官檢查過後,立刻誠惶誠恐地派了專人將我領了進去,找到了自己的小廂房。我擡眼望去,應試殿裡一排排的小廂房就象養殖場裡的雞籠子一樣,士子們每人一間,裡面炊具齊全,甚至還備有取暖用的小炭爐。

考官們很是忙碌了一陣子後,才把考生們安排妥當,然後一聲鑼響,本次省試正式拉開了序幕。我報考的是進士科,第一場考詩和賦,第二場考論議,第三場考對策,第四場考經文。考試時間是三天,考生必須在三天之內做完所有的題目,當然也可以提前交卷,但是出了考場以後,就不能再進去了,這倒跟我在後世經歷的考試情況完全相同。

“楊將軍,按照規矩,考試一開始下官就不能呆在廂房裡面了,如果將軍有什麼需要,可以敲壁上掛著的小銅鑼,自然會有人來聽候差遣的。”領我進來的官吏恭敬地說道。

“有勞了!”我道了聲謝。

那官吏連道不敢當,告了個罪後就退了出去。

第一遍鑼響之後,考生們都回到了各自的廂房之內,然後就有巡視的官吏們挨個檢查考生們攜帶著隨身物品,檢視夾帶之類的作弊用具,一經發現,立刻將其逐出,並註冊在案永不錄用,雖然處罰的力度不可謂不大,可是依然有敢於頂風作案的考生,在盞茶工夫之內,我就看到有數十名考生被維持秩序的禁軍們推推搡搡地押了出去。

接著第二遍鑼響,試卷被分發到了每個考生的手中。

少時第三遍鑼響,除了幾個掛著權知和同知頭銜的主考副主考外的無關人員都退到了限定的範圍之外,考場裡面頓時安靜了下來,大家紛紛埋下頭來,認真地看那題目。

學而優則仕、居官必考、唯纔是舉、選天下之才爲天下之務,這種創制宗旨既符合人才生存分佈的規律,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節用愛人,使民以時,人者五行之秀氣也,天地之性人爲貴,爲政之要,莫先於用人,入國而不存其士,則亡國矣,雖在農與工肆之人,有能則舉之,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是在焉從而舉之,這些愛人、尊人、重人、選人、用人的思想,既是兩漢以來人才考選觀念演變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科舉考試製度創建發展的觀念文化根源。

世卿之弊,世家之子,不必讀書,不必知學,雖呆愚淫佚,亦循例入政。則求讀書求知學者必少,如是故上無才。齊民之裔,雖復讀書,雖復知學,而格於品第,末從得官,則求讀書求知學者亦少,如是故下無才。上下無才,國之大患也。科舉立,斯二弊革也。故世卿爲據亂世之政,科舉爲昇平世之政。

科舉在客觀上創設了一種公平的人才競爭環境,它通過力行開放報考,實現了人才競爭機會的平等,以卷面成績決定取捨,符合人類追求民主、公平的核心價值取向,使社會職位資源的分配,沒有操縱的提名,沒有僞君子卑鄙的爭奪,沒有兩黨可恥的爭霸,沒有混戰或腐化的選舉,沒有僅憑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現象,在最善的本意下,它是民主的,因爲它給人爭取領導和職位的機會是平等的。

對於我來說,四場考試都比較簡單,一則是因爲自己經歷了應試教育,在縱覽了歷年以來的考題之後,心中早有定數,二則是因爲經那日和氏璧一鬧以後,神識清明,記憶力變得越發敏銳起來,過目不忘絕對稱不上是妄言。

所爲難的地方只有一點,就是用韻和避諱。

唐五代試進士,詩賦已講究用韻、避諱,但遠遠沒有宋代把它看得如此重要,對舉子威脅如此之大,幾乎成了一票否決的死穴,甚至連考官閱卷時如有落韻沒有看出來,也要降官。

宋禮部科舉條例,凡賦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韻八字,一平一仄相間,即依次用,若官韻八字平仄不相間,即不依次用。拘忌宏多,頗爲煩碎。凡廟諱(已經死了的皇帝的名字)、御名(還沒死的皇帝名字)本字外,同音之字應避者凡三百一十七。

是以下筆之時,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這樣作出來的文章,還能有什麼彩頭?最多是合乎格式而已。難怪我看歷年的文章浮泛淺庸,千篇一律,也不足爲怪了。

“唉——”我咬著筆桿坐在椅子上很是躊躇了一陣子。

詩賦自然是很容易的,隨便抓一首比較符合時宜的就可以了,論議和對策也簡單,有了千多年的經驗,應付這些古板的問題自然是得心應手,惟恐把主考官們的眼睛給瞪爆了,經文也不是問題,且不說我有微雕的樣本兒以備不時之需,就現在這種精神狀態,自是勝任有餘,長篇的經文空缺絲毫沒有停滯地填了下去,簡直如同行雲流水一般順利。

所費工夫最多的,就是依照避諱的文字,逐一對照草稿上面的內容,將不合規矩的字眼兒一個一個地替換掉而已,這個任務耗費了我大半天的工夫,最後確定無誤後方纔將所有的內容在正式的答卷上面認真撰寫了一遍,在天黑之前總算是完成了。

當我趾高氣揚地敲響牆上掛的小銅鑼走出廂房的時候,大部分人還趴在桌子上面苦思冥想,見我如此輕鬆寫意地站在院子裡面等候交卷,其他的士子們都覺得非常詫異。

“三位大人,已經有人答完卷子了,下官請示是否可以放人出去?”負責我這一房的禮部官吏來到了本次科舉的主考官權知貢舉呂端面前。

“哦?”正在品茶的呂端與其他兩位同知都有些詫異,不由問道,“糊名了麼?”

“回大人的話,業已完備!”那官吏恭敬地答道。

“那就放人吧!仔細檢查一下該員的行囊,不要出什麼岔子!今次是聖上開的恩科,一切都要謹慎行事呀!”旁邊的一位同知囑咐道。

“下官明白,下官告退。”那官吏應聲告退。

? ttκa n? ¢〇

“許是交白卷的也說不定!”另一位同知笑著猜測道。

“現在下結論還稍嫌早了一些,待到大比之後就知道了。”呂端說道。

“呂大人所言甚是!”兩個同知附和道。

能被皇帝點中出任主考官的人,自然是信得過的股肱大臣,僅看呂端從開封府尹的位子上入直中書,再道兼任此次恩科的主考官,就知道皇帝對他是如何地器重了,深明其中道理的兩位知自然是不會放過絲毫可以巴結上這位朝廷新貴的機會。

“又一個交白卷的考生啊!”

我才走出考場,就聽到外面有人用非常不屑的聲音悄悄地議論者,扭頭一看,卻是兩個俏麗的小丫鬟,想來是那位考生的隨侍,那兩人見我看她們時,卻又有些不好意思。

“世人總喜歡以己度人,這真是一個壞毛病,爲什麼不能把人往好處想一想呢?”我搖了搖頭,來到了大街之上。

雖然離天黑還有些時候,但是路上的行人已經少了很多,沿街擺攤兒的商販們也在忙著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隆冬的天氣,說冷就冷,只要太陽一下山,溫度就差了很多。

我將提籃擱在腳下,雙臂自然伸展,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將積鬱在胸腔裡面的廢氣盡量地排了出去,然後將帶著瑞雪氣息的空氣深深地吸了進來,來回往復之間,似乎又多了一些明悟。

“六少爺!六少爺!”一陣清麗的聲音傳了過來,卻是我多日未見的小丫頭排風與香雲兩個人,尾隨在他們身後的還有府上的幾名家丁。

“你們怎麼來了?”我頓時覺得有些奇怪,天波府距離考場也沒有多遠的路,這時間纔過去不到一天,怎麼她們就守到這裡了?

“是老爺吩咐的。”楊排風回答道。

“哦?”我覺得更加不可思議了,老爹什麼時候這麼通情達理了?

香雲見我有些疑惑,就解釋道,“老爺說了,少爺你這次應考,肯定不會耽擱太久的時間,如果試題簡單,你準備了那麼久的時間,自然是得心應手,下筆如有神助,如果考題太難,你也不會耽擱,因爲你根本沒有複習到那些東西,以你的性子,自然是要交白卷的,絕對不會耗在裡面,所以,他斷定無論如何你今天都會出來的。”

我頓時啞口無言,真沒想到看似只知道舞槍弄棒的楊老爹他也會如此細心地分析問題,有道是知子莫若父,雖然我只是他的假兒子,但他卻能夠將我的脾氣掌握得如此透徹,不能不說是緣分使然了。

“少爺,考得順利嗎?”香雲忍不住小聲問了一句。

我看了香雲一眼,發現她的臉上是一副非常關切的神色,再看排風,則是事不關己的樣子,不由心頭有氣,於是答道,“順利什麼?比交白卷強一些吧!”

三個人都不說話了,過了半晌後香雲才怯怯地說了一句,“其實考不考科舉都是不打緊的,少爺你現在已經是京師無人不知的少年英雄了,那個科舉,就隨它去吧!反正我們天波府也不在乎多一兩個進士來裝點門面。”

我笑了笑,香雲這丫頭還真有心思,知道安慰主人,是個不錯的丫鬟。

“少爺,我們回府吧,老爺已經吩咐廚房準備了許多好菜,說是要慰勞你呢!”香雲見我的心情似乎並不是太壞,就建議道。

“恩。”我點了點頭,牽過家丁手中的繮繩,翻身上馬,率先向天波府的方向馳去。

“吱呀呀——”的一聲傳來,我回頭看時,又有人步我的後塵,從考場裡面走了出來,遠遠地看那人影,似乎也是一副風流倜儻的裝扮。

四目相接處,神光對射,我忽然覺得那人似乎在哪裡見過一般,搖了搖頭,我帶著香雲等人拍馬而去。

天邊有幾道紅霞在飄動,明天也許會是個好天氣呢!

第五卷 名動京師

第006章 暗藏禍心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3章 造神運動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12章 檀淵之盟第005章 跳將出來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01章 快崩盤了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11章 偃旗息鼓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11章 同道中人第002章 血染長街第006章 魔焰升騰第008章 運籌帷幄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08章 富麗天下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0章 高手突現第006章 來勢洶洶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5章 陽涼南關第001章 意外收穫第003章 北上勤王第001章 塞北鏊兵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4章 細述傳說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3章 變生掣肘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06章 何以破陣第011章 偃旗息鼓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7章 箇中緣由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10章 儀同三司第001章 結伴而行第006章 又見仙師第006章 將星隕落第010章 邊塞傳烽第011章 小妞留下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06章 暗藏禍心第005章 起死回生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8章 夜入靈州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12章 風雨將至第001章 意外收穫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3章 意外進位第009章 兄弟睨牆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7章 遼夏聯姻第005章 妙手回春第012章 重返江南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8章 孤注一擲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12章 權臣潘美第006章 何以破陣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2章 烈焰焚頂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9章 血火迷城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7章 左右爲難第006章 又見仙師
第006章 暗藏禍心第001章 重歸故里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3章 造神運動第005章 敲詐所得第012章 檀淵之盟第005章 跳將出來第011章 慈航普渡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5章 西北重鎮第001章 快崩盤了第001章 不速之客第005章 明德大君第012章 星星點燈第003章 敲山震虎第011章 偃旗息鼓第003章 喜出望外第002章 江南一統第011章 同道中人第002章 血染長街第006章 魔焰升騰第008章 運籌帷幄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5章 徒費口舌第011章 剖白心跡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05章 天門重重第008章 富麗天下第003章 遊說權貴第003章 宮廷秘事第010章 高手突現第006章 來勢洶洶第007章 晉中門戶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2章 邪異宗主第005章 陽涼南關第001章 意外收穫第003章 北上勤王第001章 塞北鏊兵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1章 中嶽風雲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4章 細述傳說第008章 意外重逢第003章 變生掣肘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06章 何以破陣第011章 偃旗息鼓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7章 箇中緣由第009章 書生風骨第002章 北上尋兄第010章 儀同三司第001章 結伴而行第006章 又見仙師第006章 將星隕落第010章 邊塞傳烽第011章 小妞留下第001章 檀州大陣第006章 暗藏禍心第005章 起死回生第007章 馬失前蹄第008章 上流人物第010章 峰迴路轉第008章 夜入靈州第007章 東進河北第012章 風雨將至第001章 意外收穫第009章 大殿之爭第003章 意外進位第009章 兄弟睨牆第007章 指鹿爲馬第006章 暗潮洶涌第007章 遼夏聯姻第005章 妙手回春第012章 重返江南第005章 曲意逢迎第008章 孤注一擲第008章 生死存亡第002章 父子相見第012章 權臣潘美第006章 何以破陣第001章 美麗錯誤第002章 烈焰焚頂第006章 禍起蕭牆第011章 陰雲密佈第009章 血火迷城第006章 瞞天過海第009章 一夜成城第002章 計行反間第007章 大兵壓境第004章 降龍木炭第001章 絕處逢生第004章 再起波瀾第007章 左右爲難第006章 又見仙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阴市| 玉林市| 光泽县| 忻州市| 博爱县| 青海省| 长泰县| 鹤山市| 九台市| 贵港市| 班戈县| 民丰县| 离岛区| 广灵县| 常熟市| 精河县| 周至县| 浪卡子县| 上蔡县| 峡江县| 福州市| 绍兴市| 怀远县| 阜新市| 集贤县| 化德县| 桐梓县| 博爱县| 邢台县| 定边县| 德清县| 金乡县| 兴山县| 古浪县| 石城县| 富川| 株洲市| 荣成市| 灌阳县| 汉沽区|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