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強化黨的基層組織整體功能,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
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出在基層。我們黨有43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8600多萬名黨員,這是團結帶領羣衆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強大的組織資源和組織優勢。未來幾年,要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各項目標任務,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爲固本之舉,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和廣大幹部的帶頭作用。
(一)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
黨章規定,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鬥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強基固本思想,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爲此,各級黨組織要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切實增強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負起抓基層黨建的主體責任,真正使基層黨組織強起來,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的戰鬥堡壘作用。
強化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近年來,一些地方對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講起來不輕不重、做起來可有可無,黨的基層組織的政治功能有弱化傾向。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糾正,不僅會嚴重削弱黨的戰鬥力,長此以往還會動搖黨執政的根基。必須明確,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要牢牢把握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嚴把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定力,注重政治引領,使基層黨組織始終成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堅決執行者。
提升黨的基層組織的服務能力。黨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繫羣衆的橋樑和紐帶。以維護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出發點,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羣衆,是黨的基層組織的天職。要以創建服務型基層黨組織爲抓手,適應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的變化和需求,寓領導和管理於服務之中,使服務成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鮮明主題,成爲廣大黨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爲方式,大力推行機關幹部下基層、結對幫扶、爲民服務全程代理、黨員志願服務,誠心誠意爲羣衆辦好事做實事,通過服務凝聚羣衆、贏得人心,使黨的基層組織成爲羣衆“看得見”、離不開的戰鬥堡壘。
擴大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沒有組織覆蓋,黨的工作就缺少依託;沒有工作覆蓋,黨組織的影響力就難以體現,作用就無從發揮。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髮展,新興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大量涌現,情況相當複雜,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存在許多空白點。在這些組織中大力組建
黨的基層組織,把黨的工作開展起來,是基層黨建工作一項十分緊要的任務。要優化組織設置、理順隸屬關係、健全組織體系,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延伸、由單位向區域延伸、由實體向網絡延伸、由基層黨組織向其他基層組織延伸,使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網羅天下”。
(二)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動員人民羣衆團結奮鬥”的要求,並且進一步強調,要“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這爲我們做新時期的羣衆工作指明瞭方向和前進道路。
人民羣衆是黨的力量之源,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充分表明,教育引導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和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改進工作作風,贏得人民羣衆信任和擁護,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爲人民服務的本領,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羣衆路線是永葆黨的青春活力和戰鬥力的重要傳家寶。實踐證明,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既是歷史的要求,也是現實的要求。
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堅持人民羣衆是歷史真正創造者的唯物史觀,密切聯繫羣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作爲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傳和組織羣衆工作承擔著宣傳引導羣衆、動員激勵羣衆和服務羣衆的莊嚴職責,本質上就是羣衆工作。也只有自覺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才能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羣衆基礎和力量源泉。
首先,要充分認識人民羣衆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民主本質。民主問題,說到底是一個如何對待羣衆的問題,也就是把羣衆擺到什麼位置上的問題。要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爲核心,最廣泛地動員人民羣衆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堅持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強調,“充分發揚民主,貫徹黨的羣衆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加強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和涉及羣衆切身利益問題的協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項權益,激發各族人民建設祖國的主人翁意識”,指明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實踐主體,提出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著力重點和任務要求。人民羣衆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造福億萬人民羣衆的美好事業,也是需要億萬人民羣衆爲之付出智慧和力量的事業。鄧小平同志指出,“調動積極性是最大的民主”。要充分發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
和保護人民的積極性,最廣泛地把人民羣衆動員起來、團結起來、組織起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建立在億萬人民羣衆共同創造、不懈奮鬥的基礎之上。
其次,實現維護髮展好羣衆利益是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的一個核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充分發揮黨密切聯繫羣衆的優勢,任何時候都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實現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是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就要從關乎羣衆生產生活的實際問題入手,善於在前進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羣衆利益,使廣大人民羣衆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第一,實現維護髮展好羣衆利益,根本要靠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能脫離發展來談實現維護髮展羣衆利益;第二,實現維護髮展好羣衆利益,重點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問題與人民羣衆的幸福感直接相關。踐行黨的羣衆路線,必須搞好民生事業,提升民生福祉,讓羣衆充分享受改革發展成果;第三,實現維護髮展好羣衆利益,關鍵在妥善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基層社會矛盾實質上主要是羣衆的利益糾紛和利益矛盾。運用法治的方式和手段協調好羣衆利益關係,既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根本要求。
最後,要著力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推進“十三五”規劃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把提高宣傳和組織羣衆能力擺在更加突出位置。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主要動力由要素投入爲主轉向創新驅動爲主,人是創新活動最活躍的因素,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把人的創新積極性激發出來、調動起來。要充分發揮正面宣傳鼓舞人、激勵人的作用,讓廣大羣衆感受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同人民羣衆利益的內在聯繫、同改善人民羣衆生活的密切關係,增進理解、認同和支持,激發全社會幹事創業的強大力量。要清楚瞭解人民羣衆所思所想所盼,深入掌握人民羣衆的期待、願望和訴求,切實解決羣衆關心的教育、就業、養老、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實際問題,實現羣衆對社會公平正義的渴求,滿足羣衆對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公平、更實在地惠及各族人民羣衆,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共同建設、共同享有、各盡其能、各得其所的生動局面。
羣衆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羣衆工作是我們黨的重要工作內容。貫徹黨的羣衆路線,積極做好新形勢下的羣衆工作,提高宣傳組織羣衆能力,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國夢的內在要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時刻把握羣衆路線規律和要求,運用有效的方法和理論,切實做好羣衆工作,提高宣傳組織羣衆能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