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兒會

我和覃瓶兒剛一下車,就發現梭布椏石林景區門口人流如織,一羣羣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笑逐顏開,紛紛拿起手中的相機邀約性感熱辣、穿著土家傳統服飾的妹娃兒照個不停,一幫幫穿著對襟短褂、直筒中長褲、白底青布鞋喜笑顏開大膽摟著一些外地姑娘,露出寬厚結實的胸膛,擺出各種虎虎生威的姿勢任人照任人拍。不知哪個角落有悠揚甜美的歌聲傳來:天上有個雀橋會吶土家有個女兒會也……天上牛郎會織女喲,土家情哥會情妹呢……

我大驚失色,難道今天已是農曆7月12了?女兒會開場了?可想想又不對啊,我明明記得是農曆七月初一嘛,這場合怎麼看起來如此熱鬧呢?

這時,剛好旁邊來了一羣外地遊客,我聽見那個身材高挑、穿著“三疊水”服飾的導遊妹娃兒說:“……今天不是女兒會的正日子,離女兒會正式開場還有十來天哩,但是大家很幸運,隨著女兒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女兒會一般從七月初就開始了,所以大家今天也可以領略到土家女兒會的獨特魅力……”

原來如此。我拍拍胸口輕輕吁了口氣,嚇死我了,帛書中規定的時間是七月初七,要是今天真到七月十二了,那我們再去找那棵梭欏神樹還有什麼意義呢?

覃瓶兒顯然被導遊的話吸引,拉著我跟著那羣外地遊客聽導遊介紹土家女兒會的盛景。我雖是硒都當地人,卻從來沒有親自參加過土家女兒會,這時不免也起了好奇心,儘管我此時心中還在想著自己的任務,但經不住覃瓶兒的好奇,只好也漫步著混在人羣中聽那導遊說道:“……土家女兒會被中外遊客譽爲‘東方情人節’,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曆史了。每年的農七月十二過月半,還沒成親的大姑娘會穿上自己最漂亮的服裝,金竹揹簍裡揹著板黨、黃蓮等藥材,或者是自己繡的襪底、頭巾相約到梭布椏來賣。當然,賣東西不過是一個幌子,真正的目的……大家都曉得吧?”

“曉得吶!”人羣中轟響起來。

“是什麼呢?”導遊俏皮地問道。

“我的個嬌嬌哩,當然是尋找自己的意中人哩!”一個長得微胖的小夥子高聲叫道,引得人羣又是一陣轟笑。

“對的喲,我的個哥哥……”導遊妹娃兒毫不示弱,以一個俏皮大膽的腔調唱了出來。小夥子興趣高漲,還待表現一番,被旁邊的同伴一通笑罵:“慌什麼,先聽這個美女介紹完好不?有的是時間讓你唱嘛!”小夥子嘻嘻一笑作罷。

“土家女兒會起源於‘薛財主九女招親’的傳說,發祥地在硒都的石灰窯和大山頂的響板溪。”導遊妹娃兒繼續介紹,“這石灰窯鎮由兩條老街和一條公路形成的新街組成,佔地450畝,居住著1500餘人。集鎮建在萬山之中的一個平壩中央,四周拱衛著八座錐形山峰,人們叫它‘八仙峰’,‘八仙’相向而坐成合圍勢;中間一條小清河從集鎮的吊腳樓下輕輕流過,好似中國象棋中的‘楚河漢界’,把似棋盤的小鎮東、西分開,因而這個小集鎮又叫‘棋盤鎮’。‘八仙’圍著‘棋盤’,有的對奕,有的觀棋,對奕者凝神,觀棋者不語,這盤棋千年也下不完……”

“石灰窯原名不叫石灰窯,也不是現在這個地方。據傳,明末以來,曾三遷集鎮,前二次均因火災譭棄,最後一次請陰陽先生測地後建於此地才保留至今。石灰窯原名‘十個棚’,明末清初,這片土地還處於地遠山荒,相傳本無人耕種。時逢長江、洞庭湖濱、沅水、澧水一帶發大水,人們苦於水災,攜家紛紛逃往高山。又值清政府對土司轄地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廢止‘漢不入峒,蠻不出境’,鼓勵人們進山開荒,對開墾的土地可‘永準爲業’。因此,水災地區的人們紛紛遷入石灰窯開拓田地、挽草爲記,先後有張、薛、李、滕、楊、田、覃、曹、黃、王十姓人家在這裡搭棚、落戶、創業,故稱‘十個棚’……”

“十個棚姓氏與當地居民世代相處,繁衍生息。當時薛家棚出了一個鄉士,稱‘薛鄉士’。他經常外出做生意,下揚州,遊洞庭,逛九洲。有一年薛鄉士遠遊,於敬‘亡人’之前這一天即農曆7月11日歸家,妻子和女兒們設酒宴相待。鄉士喚來九個女兒,其中第九個女兒叫‘珍珠’,他對女兒們說:‘明天早晨你們姐妹可以理頭善裝,上街趕場,遊玩一天,平時不可。’薛鄉士的妻子當即表示不同意,說,女兒家趕場到商埠遊玩,成何體統。鄉士開導說,江湖一帶女子,當老闆,當掌櫃,做店員,經商是裡手,水上會劃船,飯店會廚師,服裝會縫紉,能歌善舞,傑女如此之多,令我欽佩啊。我要女兒們上街趕場,商埠遊玩,增添友誼,見多識廣,大有好處啊。妻子於是再也不說話了。於是珍珠等姐妹第二天一早便梳妝打扮一新,上街遊玩,頓時令街上行人個個驚奇豔羨。自此,每年7月12,趁過月半節之機,‘十個棚’的女兒們都學著薛氏女兒的做法,梳理打扮,穿著一新,相邀上街,遊玩一日。久而久之,相沿成習。女兒家不可拋頭露面,有傷風化的禁錮,便由此打破了。從此,當地青年男女,趁7月12這天,相約上街,無拘無束,眉目傳情,互吐愛意,以結良緣。自此,7月12這天,青年男女趨之若鶩,上街趕場絡繹不絕,經商貿易也從此興旺起來,衆口皆碑,一時風傳開來,7月12的石灰窯集市,便成了‘十個棚女兒會’……”

“那……大山頂女兒會又是怎麼回事兒呢?”還是那個微胖的小夥子乍乍呼呼叫道。

“這位帥哥看來等不及要找一個土家妹娃兒當媳婦了!別急啊,我馬上就要介紹嘛!”導遊笑笑接著說,“大山頂響板溪,由一條古道從街心穿過,路面全是青石板鋪成的甬道,凡挑擔的、背力的、過騾馬的、趕女兒會的走在上面,就發出啪啪的響聲,因此得名‘響板溪’。大山頂女兒會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說大山頂盛產黨蔘、天麻等名貴中藥材,過去爲王、賀兩大富豪壟斷。因山大人稀,信息閉塞,商品往往積壓,爲改善經營條件,兩家商定舉行商品交易會。賀家定在5月初3,王家定在7月初9,這兩天放寬男歡女愛的界限,以吸引各地客商前來交易。因趕場的人多爲女人,故稱女兒會;一說大山頂肖、王、賀、李、趙五姓人家,爲推銷藥材,商量建集,決定在響板溪興修街坊,定於5月初3奠基,7月初9竣工。這兩天大請賓客商販前來祝賀,男女歡愛不禁,久而久之,則形成了這兩個場期。爲什麼把集市建在響板溪?傳說與這裡的水和廟有關。街西頭的石板路邊有一股溪水,長年從長滿百草藥的山中流出,彙集於池,可治百病,尤其可治婦科病。因此,夏天的夜晚有不少婦女在池中裸浴。久之,響板溪女人裸浴治病就傳開了。街的東頭,有一座廟,人稱‘娘娘廟’,或‘儺娘廟’,是供奉女神的地方。豐富的女性文化,浸透著昔日繁華的響板溪女兒會,生意不好纔怪呢?一說響板溪街上肖、趙兩家開有棧房,給入川背鹽的行人提供食宿,方便附近過端午和月半節的人們購物,兩家規定端午節前二天即5月初3和月半節前三天即7月初9爲場期。場集的形成,爲“女兒會”的產生創造了條件。5月初3和7月初9這兩天,山裡山外的商人紛紛涌進響板溪進行物質交換,山外的日用百貨源源不斷的運來,山上的中藥材又源源不斷的運走,長此以往,年復一年。凡女兒會場期這兩天,本來就不大的街道往往擠得水泄不通,當地賣小吃的、賣土特產的滿街都是。街上擠不下了,就把‘街’沿石板溪無限延伸,一直接到山邊、路邊……當地風俗因商而開放不禁,山妹子可以在交易中尋找意中人,並‘以歌爲媒’,互定終身;過了門的婦女還可以與自己的情人幽會,約好這天帶上糧食和鍋碗,在街邊三個石頭搭口鍋,一起賣小吃,做生意,然後在山裡搭個棚子過夜,第二天各自回家。也有在街上現認識而中意的,也可進山幽會。據當地老人講,響板溪過去還有男女幽會的‘公房’。所以人們叫趕‘風流場’,趕‘野老公場’或‘邀妹場’……”

一干人等聽得神馳目眩、口乾舌燥、熱血沸騰,眼神中露出無限嚮往的神色。那個微胖的小夥子高聲嚷嚷,“走走走!趕風流場去,我要做野老公!!”

導遊妹娃兒噗嗤一笑,“哥哥也,你這個願望恐怕要落空了喲!”

“爲嘛?”小夥子瞪大眼睛。

“這個習俗要不得嘛,所以很早以前就廢止了。不過,你要是有能耐的話,能喝酒、會唱歌,會侃價,待會兒進入石林後,說不定真能找到一個漂亮的意中人哩!但是……”說到這裡導遊妹娃兒故意停止不言。

“但是什麼?”小夥子躍躍欲試。

“我就怕你被土家妹娃兒唱得啞口無言,又灌得你大醉,被她們丟出來喲!”導遊妹娃兒促狹地笑道。

第十六章 天書(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七章 乾坤龜(1)第十四章 卡門驚魂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二十章 懸樓(2)第九章 犬蛤鬥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2)第九章 化生子(2)第三章 梭欏樹第十九章 白與黑(1)第二十四章 還陽(1)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四十一章 新墳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二十五章 癢癢石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三十六章 朱雀第十二章 天腳山.安樂洞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三十三章 難留城第四十三章 哭嫁(1)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四十四章 如此魂煞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五章 牛郎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十章 卯未(2)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一章 六月初六鬼壓牀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九章 真正的血魂碑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1)第十六章 遊走在地底的幽靈第三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1)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十六章 天書(2)第九章 化生子(2)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二章 天大的驚喜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1)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得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1)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七章 女神之死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四章 綠毛圖.土字第二十章 懸樓(2)第十一章 源頭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十一章 源頭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二十章 騰龍洞第三十九章 真正的血魂碑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二十四章 還陽(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十一章 “48”這個數字(1)第二章 怪異的張飛廟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五十章 詩鎖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二十五章 通神(2)
第十六章 天書(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1)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七章 乾坤龜(1)第十四章 卡門驚魂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二十章 懸樓(2)第九章 犬蛤鬥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2)第九章 化生子(2)第三章 梭欏樹第十九章 白與黑(1)第二十四章 還陽(1)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四十一章 新墳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二十五章 癢癢石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三十六章 朱雀第十二章 天腳山.安樂洞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三十三章 難留城第四十三章 哭嫁(1)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四十四章 如此魂煞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五章 牛郎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十章 卯未(2)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2)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一章 六月初六鬼壓牀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九章 真正的血魂碑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1)第十六章 遊走在地底的幽靈第三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1)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十六章 天書(2)第九章 化生子(2)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二章 天大的驚喜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1)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二十八章 失而復得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1)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七章 女神之死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四章 綠毛圖.土字第二十章 懸樓(2)第十一章 源頭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十一章 源頭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三十四章 陰河.硝洞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二十章 騰龍洞第三十九章 真正的血魂碑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二十四章 還陽(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十一章 “48”這個數字(1)第二章 怪異的張飛廟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五十章 詩鎖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二十五章 通神(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野县| 开封市| 康平县| 安国市| 汨罗市| 临泽县| 鹤岗市| 泸州市| 贺兰县| 和林格尔县| 秀山| 济宁市| 拉孜县| 区。| 尖扎县| 嘉峪关市| 绥江县| 璧山县| 巴中市| 遂溪县| 惠安县| 鸡东县| 靖江市| 高碑店市| 韩城市| 嘉祥县| 台中县| 开封市| 达尔| 冷水江市| 黑山县| 滦南县| 珠海市| 浪卡子县| 鹰潭市| 盐池县| 屯留县| 沂源县| 宝鸡市| 乌兰浩特市|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