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一章 源頭

《水經注》雲:“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澄清,因名清江也。”——這裡描述的就是當年廩君巴務相發祥並向外開拓的清江,古稱鹽水,“夷水”是廩君當上部族後,根據一貫習俗改的名字,因爲廩君的先世正是從古夷水遷徙而來。

而我們,我、覃瓶兒、寄爺、滿鳥鳥和花兒此時正站在清江的發源地硒都齊嶽山龍洞溝入口。

之所以要到這裡來,其原因就是那兩枚陶印。本來,我之前的想法是,血魂碑的秘密也知道了,覃瓶兒背上的綠毛圖也消失了,這兩點主要的疑惑都找到了答案,並不打算再去按帛書的要求找什麼梭欏神樹,可後來因爲兩枚陶印橫空出世,而且現世的地方令人覺得萬分蹊蹺,這就不得不讓我們感到一切都事出有因了。所以,最後我們商量了一下,根據花兒在夢中的提示,兩天後就來到了清江的源頭。

而之所以首先就來源頭,我們當時的想法是,清江全長423公里,流域範圍寬廣,要找到一棵樹,談何容易,所以最後乾脆用比較笨的辦法,沿著清江走一趟,沿路進行打聽探索,說不定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但是最開始,究竟從哪裡探索起,我們四人發生了爭論,依滿鳥鳥意思,應該先從廩君的出生地“武落鍾離山”開始找起,然後逆流而上,也就是把當年廩君走的路重走一遍,然而我上網一查,發現位於硒都近鄰長陽武落鍾離山的“赤黑”二穴存在太多疑點,網上是這樣說的——“從山頂另一側拾石級而下,不久便可見’黑穴’和’赤穴’。這二穴是各個部落生兒育女的地方,傳說巴務相就出生於’赤穴’。由於年代久遠,風雨沖刷,雷電轟擊,’山巖爲崩’,所以洞穴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山下的定石坪就是’山巖爲崩’的見證。在歷史記載中,凡提到武落鍾離山就會提到赤黑二穴,這是武落鍾離山的基本特徵。如《後漢書》關於廩君的記載中,就說到巴氏之子出於赤穴,另外四姓之子出於黑穴。《晉書?李特載記》說:’昔武落鍾離山崩,有石穴二所,其一赤如丹,一黑如漆。’在關於石穴的歷史記載中,大多都說石穴內有並立兩個石柱,稱陰陽石。《水經注?夷水》記載:‘西面上裡餘,得石穴,把火行百許步,得二大石磧,並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陰陽石。’《太平御覽?荊州圖》記載:‘宜都(長陽曾隸屬宜都)有穴,穴有二大石,相去一丈,俗雲其一爲陽石,一爲陰石。水旱爲災,鞭陽石則雨,鞭陰石則晴,即稟君石也。’《輿地紀勝》、《清一統志》等,都有廩君石穴中陰陽石的記載。”

疑點在於:其一,據說“武落鍾離山”即長陽境內的佷山,但經考古專家多方考證,當今的佷山根本不是傳聞中的“武落鍾離山”,而且“武落鍾離山”這個名字的來歷似乎也有以訛傳訛的嫌疑,原本應該是“巫羅衆靈山”,“武落鍾離山”這個名字是古代歷史學家筆誤而得來。這就是說,所謂的“武落鍾離山”也許根本就不存在,根據土家人崇巫信巫的特點,我倒偏向於相信“巫羅衆靈山”這個名字。其二,長陽境內確有“赤黑二穴”,但我經過與長陽朋友打聽,得知這“赤黑二穴”雖然與古籍中的描述相差無幾,但非常狹小,即使廩君和其它四姓確實出生在“赤黑二穴”,但這二穴中絕不可能生長在一棵梭欏樹,何況這裡的“赤黑二穴”是否真正是廩君的出生地還很難說。再說,據說廩君當年正是從此啓程西征的,他西征的目的一是開拓疆土,二是尋找那棵梭欏神樹,所以那棵梭欏神樹當然不會在他非常熟悉的生養之地。

出於這個原因,我們放棄了去長陽,而直接來到了清江的起源地龍洞溝。

當然,我們來龍洞溝是基於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既然明知長陽境內的佷山很可能不是傳說中的“武落鍾離山”,當然更不會是“巫羅衆靈山”,“赤黑二穴”附近也並沒有什麼參天大樹,我們去長陽只會浪費時間。——因爲,得到兩枚陶印的時候已經是六月底了,離帛書中交待的七月初七隻有幾天時間了,時間很緊迫。而我們的想法是,既然廩君當年是在清江流域一帶活動,他應該有一定的方向性,那我們就從開清江的源頭開始找起,省得走彎路。

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想法是相當正確的,我們找到那棵梭欏樹根本就沒達到長陽境內。當然,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其實,我們當時還抱著一種唯心的思想,萬事皆有源,我們從清江的源頭開始搜索,說不定真能交上好運,一下子就找到了那棵梭欏樹了呢?還有,清江號稱土家族的母親河,而我作爲一個地地道道的土家人,說來慚愧,還從來沒好好體會一下“八百里清江美如畫”的盛景,這次機會終於來了!

龍洞溝夾在齊嶽山和佛寶山之間,中間有一個非常大的水潭,水潭的邊緣有幾支溪流,正有潺潺的流水匯入水潭中。水潭中的水呈現深綠色,水面有嫋嫋的霧氣繚繞,寒氣逼人,加上齊嶽山和佛寶山高聳入雲,溝底終日難見陽光,六月的酷熱在此被盪滌得乾乾淨淨,空間顯得很幽暗,時不時有幾聲不知名的鳥叫更增添溝底的幽深。溝底兩邊的山坡上,長著很多枝繁葉茂的雜樹,但都不是特別大,更沒看見什麼很特別的樹木。

我看著水潭,心中有一種很古怪的感覺,但是這種古怪感覺又說不上來到底爲什麼。

“現在啷格辦?——我們不是來這個水潭‘狗刨’吧?”滿鳥鳥搖頭晃腦看了看周圍的環境,回頭對同樣癡眉耷眼的同伴說道。

說實話,長期居住在硒都這塊世外桃源,對當地的景色基本上已產生一種審美疲勞,儘管龍洞溝的風景非常清幽雅緻,三條土家漢子卻早已習以爲常,眼光脧尋著溝兩邊的山坡,心中同時在想那棵梭欏樹會不會在這裡呢?看了半天,我們終於嘆了口氣,樹倒是看見不少,但參天大數卻根本沒有,更別說長相奇特的梭欏古樹了。另外,對照帛書中對梭欏樹描述,那棵梭欏樹應該生長在很高的地方,斷然不會生長在一個溝底,花兒在夢中也說了,那棵梭欏樹應該長在很隱秘的地方,儘管這話不可全信,但是後世確實沒有“神秘古樹現身”的傳聞。這裡即不高,也不隱秘,充分說明了那棵梭欏神樹肯定不在此地。

我們商量了一下,準備順著清江河往溝外走。剛一轉身,看見一個當地的土家老漢定定離我們身後不遠。

我們嚇了一跳,特別是看見這老頭也是一襲藍布衣服,滿臉的白鬍須,我差點把他認作了我的爺爺,待一細看,發現他和我爺爺僅是裝著打扮及鬍子有點相信,卻不是我的爺爺。我說呢,陽天白日的,難道還見鬼了不成?

寄爺已經在跟那老頭打招呼了,“您家吃中飯沒?”

那老頭的回答讓我徹底放了心,“哦,還沒哩,你們幾個啷格跑到這個‘點壩兒’來了,平時這裡可沒幾人來啊!”老頭說的是一口地道的硒都方言,“點壩兒”我們聽得很親切,表示“地方”的意思。

“哦,我們是來帶這個外國友人來玩玩的!”寄爺一本正經地對老頭說,順便掏出荷包裡的草煙遞了過去,“您家來一支?”我和滿鳥鳥在旁邊聽得面面相覷,想不到寄爺居然出奇順溜地說出這麼一個理由來。

老頭接過草煙,略略看了覃瓶兒兩眼,“哦!我是溝外魚泉水村的人,今天進來準備找幾樣草藥,既然幾位是帶外國友人來遊玩,那我應該儘儘地主之誼,把這個‘點壩兒’給你們擺一下!”

我心裡一動,聽老頭的話音,難道這地方還有什麼出奇的不成?卻聽老頭說道:“這個潭,名叫兩會潭,是很多人認爲的清江發源地……”聽話聽音,我急忙打斷老頭,“聽您家的意思,難道這裡還不是真正的清江源頭?”

“當然不是。嚴格來說,清江應該發源於利川西部都亭山……”

“都亭山?”我心裡一跳,據說巴蔓子將軍不就是葬在都亭山麼?難道這裡面有什麼聯繫?

“……東流入檀香洞。檀香洞在檀香巖下又名老龍洞,伏流近20公里,過齊嶽山至汪營後壩龍洞溝涌出水面。此地被齊嶽山與佛寶山兩岸夾在中間,又有大魚泉水、觀音河水、王家營水匯合而成,所以這個潭叫兩會潭。”老頭說起本地典故頭頭是道,我聽完才發覺他說的內容與巴蔓子將軍根本沒有任何關聯。

щщщ ?ttκд n ?C ○

到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剛剛我心底產生的古怪感覺原來是這樣:我早就發現這水潭生得奇怪,這麼大的水潭,那幾個支流跟涓涓細流差不多,溝底又比較平坦,怎麼形成的呢?

現在才曉得原來這水潭的中水居然是從地下陰河冒出來的,怪不得規模如此巨大。

“那您家曉得這裡有麼子大樹不?”滿鳥鳥迫不及待問出這個問題。

“大樹?呵呵,早在大煉剛鐵的年代砍了!”老頭不曉得我們要問一棵大樹,有點奇怪地看著我們。

“砍了?”

“是啊。這些樹都是後來封山育林才長起來的。”

“那……您家曉得砍之前有沒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梭欏樹?”我仍然不死心。

“梭欏樹?你們找它搞麼子?”

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五章 故人第十九章 白與黑(2)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2)第十二章 “曋”(2)第二十七章 陰陽樹第十八章 壁畫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四十五章 長談(2)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四十六章 碓窩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五章 故人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兒會第五十章 詩鎖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1)第四十五章 長談(1)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二十八章 陰箭(1)第十四章 地陷(2)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三十章 擂子凼(2)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十六章 天書(2)第三十九章 船棺(2)第四十章 幽洞情歌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2)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九章 化生子(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八章 解毒良藥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二十五章 癢癢石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五十章 詩鎖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1)第三十三章 洗胃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四十八章 七星連珠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1)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五章 綠島(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十章 卯未(2)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二十章 懸樓(2)第三十八章 解毒良藥第二十章 騰龍洞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2)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六章 雲妖?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卷後語第四章 桓侯廟第五章 故人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二十四章 土家圖騰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三十五章 綠島(2)第一章 六月初六鬼壓牀第五章 牛郎第十八章 壁畫第十三章 喊雲窟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2)第二十六章 寄爺的行蹤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2)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十章 卯未(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十一章 “48”這個數字(1)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二十六章 出口第十八章 壁畫第三十五章 綠島(2)
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三十七章 香爐石第五章 故人第十九章 白與黑(2)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2)第十二章 “曋”(2)第二十七章 陰陽樹第十八章 壁畫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四十五章 長談(2)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四十六章 碓窩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五章 故人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兒會第五十章 詩鎖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1)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1)第四十五章 長談(1)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二十八章 陰箭(1)第十四章 地陷(2)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二十九章 試管嬰兒第三十章 擂子凼(2)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十六章 天書(2)第三十九章 船棺(2)第四十章 幽洞情歌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2)第十七章 白玉橋第九章 化生子(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八章 解毒良藥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二十五章 癢癢石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五十章 詩鎖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1)第三十三章 洗胃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1)第四十八章 七星連珠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1)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三十五章 綠島(2)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十章 卯未(2)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二十章 懸樓(2)第三十八章 解毒良藥第二十章 騰龍洞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2)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六章 雲妖?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第三十五章 畫蛋取嚇卷後語第四章 桓侯廟第五章 故人第二十三章 嫁血第二十四章 土家圖騰第六章 柳暗花明吊腳樓(2)第三十五章 綠島(2)第一章 六月初六鬼壓牀第五章 牛郎第十八章 壁畫第十三章 喊雲窟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2)第二十六章 寄爺的行蹤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1)第三十章 棺中人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2)第三十三章 血沙谷(1)第二十三章 瘟燈(1)第十章 卯未(2)第十三章 一隻繡花鞋(2)第三十九章 船棺(1)第三十四章 我是朱雀?第十一章 “48”這個數字(1)第十八章 花兒的眼淚(1)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二十六章 出口第十八章 壁畫第三十五章 綠島(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乌拉特后旗| 红桥区| 葫芦岛市| 慈溪市| 安达市| 元朗区| 安岳县| 珠海市| 万年县| 托克托县| 铅山县| 兴业县| 长春市| 确山县| 林甸县| 南和县| 钦州市| 句容市| 泸定县| 通辽市| 威海市| 芦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独山县| 巨鹿县| 新泰市| 合江县| 左贡县| 昌黎县| 厦门市| 长宁县| 元阳县| 萨嘎县| 博客| 崇礼县| 通江县| 寻乌县| 宁晋县| 长寿区|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