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章 牛郎

“要回答這兩個問題,還得從這棵梭欏樹說起。據書中記載,這棵梭欏是我們土家人的守護神樹。”我吸了口煙,開始給寄爺他們轉述書中的內容。

其實,文書老漢講的那個兄妹成親的故事中當然有渲染誇張的成份,但某些部分又與帛書中記載的內容不謀而合。很久以前,歷史上確實發生個洪水滔天的事情,洪水也確實淹死了不少人,當然現在已經無法考證這事兒發生在哪朝哪代。這場洪水給當時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大部分人不但丟了家園,還丟了性命,活下來的寥寥無幾。那時節,生存是人們的第一要務,而要活下來,當然不可能一直生活在水中,而不生活在水中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比水面高的地方,所以沒被淹死的人找啊找啊,就找到了這棵梭欏樹並且安居下來。

放在很久以前,這樣巨大的樹在硒都地區並不稀奇,那時候的硒都幾乎全部是原始森林,不像現在這樣很多山包包都被砍伐得像疤痢腦殼(不過,現在的硒都森林覆蓋率仍然達到67.2%,是祖國三大後花園之一,被稱作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嘿嘿,小小得意下)。硒都本身的地勢又非常奇特,海拔很高。從地圖上看,西邊是豐裕富饒的成都盆地,東邊是魚米之鄉江漢平原,武陵山脈橫亙在二者之間。硒都又幾乎是武陵山脈的至高點,如果在高中望去,硒都幾乎就像一口倒扣的鍋。這樣的地形地貌當然是躲避洪水的最佳去處。

不過,有一點我沒想明白,書中也沒說,既然硒都的海拔高,應該說再厲害的洪水也不至於淹沒這個地方吧,那些存活下來的人爲什麼還要爬到樹上去呢?難道說當時的洪水已經漲到硒都地區了?這該是怎樣的一場洪水啊!翻開各類史籍,除了零星提到歷史上曾經發生過洪災,具體到什麼程度尚沒有翔實記載。

這個情況只能說明,這場洪災發生在有史記載以前。當然,華夏文明有史記載的也有隻有五千年左右,這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無異是滄海一粟,沒有任何史籍記載這場洪災並不稀奇。

但這場洪災卻在土家人的起源傳說中描述得活靈活現,雖然免不了有後人加工的成份,使這個傳說更傾向於神話故事,但任何一個神話傳說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現實依據,特別是在關係到一個民族的起源的時候。

關於這場洪災,帛書並沒有太多的記載,也不我容我去瞎猜。

不過,帛書中倒是提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兄妹成親繁衍土家人的事情。我在書中第一次看到了這對兄妹的名字,妹妹叫雍尼,哥哥叫補所。很明顯,這兩個名字肯定是土家語詞彙,在當今世界,土家人早已通用漢語,取的名字也使用漢字,很少出現地地道道的土家語名字了。書中對這對兄妹的描述也很簡短,甚至可以說很隱晦,並不沒有明說他們是一對親兄妹。按我的猜想,如果當時那場洪災奪去相多人的性命,只留下很少的一部分人,按我們現在的思維去推論,這些爬到梭欏樹上並存活下來的人要麼就是親戚,或者說是一個家族或者一個部族更準確,因爲當時的人們都是一個部族集中在一起生活,加上硒都山大人稀,部族之間不可能像現在這樣三天對六面。既然如此,這個部族中的人員肯定全部或部分存在血緣關係,那時候根本沒科學理論,更沒有不許近親婚配的法律,部族之間的成員近親成婚也不是沒有可能。

當然,作出這種猜測還有一定現實依據。就在改土歸流之前,土家族地區都還有近親成婚的陋習,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表兄表妹婚配,有姑家之女,必嫁舅家之子的傳統觀念,“姑家女,伸手娶”、“舅家要,隔河叫”這兩句諺語充分說明了這個婚配現象。據說這是母權傳統觀念的遺風,稱之爲“還骨種”。這種婚配現象要是換在現在,姑家女與舅家子尚沒脫“五服”,是典型的近親結婚,是政策所不允許的。除了近親結婚,土家族在很久以前還流行同姓婚配,按照當時的人文環境,既然是同姓嘛,肯定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血緣關係,也屬於近親結婚。

覃城是唐崖土司制度施行的最後幾代土司王之一,隨後不久就是改土歸流,當時的清王朝已在本地區明令禁止同姓婚配和近親婚配,而覃城時代土漢文化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已經很深入,覃城可能也意識到近親結婚帶來的後遺癥,思想觀念上有所變化,所以在製作這本帛書的時,可能是羞於前人的陋習,在交待這對兄妹的關係時含糊其辭,僅僅是簡略說了兩句。文書老漢說的那個神話中,說這兩兄妹成婚是神仙的旨意,石磨合在一起也是上天安排,而且兄妹並未同房,臨產生下的也不是人而是血砣砣,恐怕也是這個原因。

當然,作爲土家人,我也不敢隨便去猜測這對兄妹的關係,要不然從哪個旮旯蹦出來幾個老祖宗,說我胡說八道,然後一通臭罵一通亂棒,那我真是貓兒抓餈粑,脫不了爪爪了!

這對兄妹不是帛書描述的重點,我在此也只是簡單連蒙帶猜幾句而已。

總之,這幅圖像就說明一個事實:很久很久以前土家人因躲避洪災而爬到樹上去生活,而且在樹上繁衍生息,逐漸有了後來的土家人。

帛書中在提到這棵大樹時,還有一段類似附註的內容。那就是有關土家人喜居吊腳樓的原因也來自這棵大樹。當時除了人,肯定還有在洪水中生存下來的毒蟲猛獸,應該說當時的生存環境相當艱難,所以這棵早期土家人賴以生存的梭欏樹上才搭了那麼多的窩棚。而這窩棚據書中記載,就是當今土家人吊腳樓的最原始形態。

滿鳥鳥見我扯了長時間也沒扯到正點子上,八個不耐煩,氣哼哼地說:“就算這棵梭欏是土家人起源的地方,那它又怎麼變成你口中所說的守護神樹噠?它與我們又有麼子關係?難道僅僅因爲我們是土家人,如果這樣,土家人多了去了,爲麼子單單要我們幾個去找到這棵梭欏樹呢?還有,那兩枚陶印又是麼子來歷?要解開的是哪兩個部族的恩怨情仇?”

“對啊!”覃瓶兒附合道。寄爺雖沒說話,不過看眼神也知道他心裡也迫切想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

我苦笑了下,組織了下語言,接著說:“書中並沒有提到這棵梭欏樹爲什麼是土家人的守護神樹,據我自己的理解,這棵梭欏樹可能是早期土家人崇拜的對像。很久以前的土家人不是信奉萬物有靈嗎?對這樣一棵讓他們能安身立命的大樹,心目中說不定早已把它神化,認爲它具有無上的靈性,這應該是好理解的。而之後的土家人又講究祖先崇拜,老班子口耳想傳下來的東西自然全部照般,久而久之,早期的土家人就認爲這棵梭欏樹不僅是本族的生命之樹,而且還是自己的守護神樹了。按照現代的思維也很好理解,不是說家是幸福的港灣家是最安全的地方嗎?換作一個民族,總有自己依賴的心靈家園和精神寄託。我想,這也許就是土司王覃城說這棵梭欏是土家人的守護神樹的原因吧!”

三人聽了都沒出聲,對我的猜測不置可否。我不再等他們開口詢問,繼續說道:“至於說爲什麼要我們去找到這棵梭欏樹……”我看了滿鳥鳥一眼,“嚴格來說,帛書上並沒有提到我們的名字,只是要求符合某些特徵的人去尋找這棵梭欏和那兩枚陶印,再完成最後的任務……”

“停!”滿鳥鳥揮手打斷我,“我曉得了,你,滿鷹鷹是符合特徵的,對吧?瓶兒也符合特徵,對吧?所以你們兩個應該就是去完成這項任務的人,對吧?”

我笑了下,這頭夥計的腦子還沒笨到家。

滿鳥鳥看見我的神色,繼續賣弄聰明,“你符合特徵是不是因爲你額頭上有個‘土’字?瓶兒符合特徵是不是因爲她背上那幅已經消失的綠毛圖?……噫?你額頭上的‘土’字……哈哈,狗日的,你真牛!”

我大吃一驚。吃驚的原因不是因爲滿鳥鳥猜到了書中的意思,而是我無意看見對面穿衣鏡中我額頭上的“土”字不知何故已經變成一個幾乎讓我羞愧得想跳樓的“牛”字。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撲到穿衣鏡前仔細一看,最後不得不悲痛萬分地承認,我額頭上確實是個“牛”字。我摸著它,滿心惱火,我記得“土”字下面那一直是我一到唐崖,下車時莫名其妙摔了一跤留下的傷疤,但那一撇是什麼時候留下的呢?這一撇當然也是一條傷疤,前段時間也許是滿臉大花貓根本不曾留意,現在看起來卻十分明顯了。

你別說,這個“牛”字的筆劃結構還真它媽那個巴子的十分嚴謹。

“哈哈,格老子的,我看你以後幹胸改名叫‘牛郎’算噠……這不,名片都已經印到額頭了!”滿鳥鳥毫不客氣地“日弄”我說。

我心裡那個鬱悶啊,沉甸甸的起碼有百十來斤重。覃瓶兒也是滿臉驚奇,眼神中卻又掩飾不住滿腔笑意。我羞得無地自容,我本來就長得差強人意了,一個“土”字活生生頂了十幾年,本想就這樣頂著活一輩子算了,卻沒想到又被覃瓶兒生因爲這個字生拉硬扯扯上關係,更想不到短短十來天時間,這個“土”字居然又變異爲“牛”字了!

救救我吧,阿門!

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1)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兒會第三十一章 絕路?(2)第四十五章 長談(2)第二十七章 清江闖灘第四十章 巴蔓子(2)第三章 覃不醉?第二十八章 懸棺崖的傳說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十五章 船第三十五章 綠島(1)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2)第九章 化生子(2)第四十六章 碓窩第三十五章 上樹的路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十七章 地包蚊王蜂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1)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十章 卯未(1)第二十八章 陰箭(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三十七章 乾坤龜(2)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二章 “曋”(2)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二十一章 打聽古樹的人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二章 詩中的秘密第三十五章 綠島(1)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四章 桓侯廟第三十七章 地包蚊王蜂第十五章 船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2)第十二章 神秘的老頭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九章 化生子(1)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2)卷後語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四十七章 又見駿馬(2)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1)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三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三十二章 白衣人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1)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四十一章 咂酒(2)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章 梭欏樹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二章 肉身(1)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十九章 半傀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八章 畢茲卡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2)第十六章 天書(1)第七章 女神之死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一章 血魂碑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十九章 半傀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2)第三十一章 絕路?(1)第三十五章 上樹的路第二十四章 還陽(1)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二十八章 懸棺崖的傳說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四十二章 門板上的血手印(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2)第四十章 幽洞情歌第四十一章 咂酒(1)
第四十九章 晴天霹靂(1)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四十五章 打架第二十三章 土家女兒會第三十一章 絕路?(2)第四十五章 長談(2)第二十七章 清江闖灘第四十章 巴蔓子(2)第三章 覃不醉?第二十八章 懸棺崖的傳說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十五章 船第三十五章 綠島(1)第四十六章 下蛋的石頭(2)第九章 化生子(2)第四十六章 碓窩第三十五章 上樹的路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十七章 地包蚊王蜂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二十五章 通神(2)第五十章 西蘭卡普帛書(1)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十章 卯未(1)第二十八章 陰箭(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1)第三十七章 乾坤龜(2)第二十九章 靈堂風雲第四十七章 巨蟒第九章 花兒說話了第十二章 “曋”(2)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三十九章 王母熬通宵?第二十一章 打聽古樹的人第四十三章 地火第二章 詩中的秘密第三十五章 綠島(1)第二十三章 瘟燈(2)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1)第四章 桓侯廟第三十七章 地包蚊王蜂第十五章 船第十五章 遺失的世界(2)第十二章 神秘的老頭第二十八章 陰箭(2)第二十二章 肉身(2)第九章 化生子(1)第十九章 懸棺之謎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八章 寄爺的乖乖兒(2)卷後語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四十七章 又見駿馬(2)第十一章 同夢.令牌碑第四十四章 竹子裡的寶貝(1)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三十八章 原來如此第十六章 白鬍子老漢第三十二章 白衣人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十六章 採蓮船(1)第三十一章 逆時鬼鏡第四十一章 咂酒(2)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三十二章 火焰山(2)第五章 四十八座疑冢(2)第三十章 擂子凼(1)第三章 梭欏樹第四十章 巴蔓子(1)第四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二章 肉身(1)第四十二章 搖褲兒第十九章 半傀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八章 畢茲卡第四十八章 流動的白銀(2)第十六章 天書(1)第七章 女神之死第十章 兩枚陶印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1)第二十二章 梭布椏石林第一章 血魂碑第二十五章 通神(1)第二十六章 擺手歌(2)第二十一章 十二樽雕像(2)第十九章 半傀第十四章 肉連響第一章 各有所得第二十七章 梅花朵朵(2)第三十一章 絕路?(1)第三十五章 上樹的路第二十四章 還陽(1)第四十一章 咂酒(1)第二十八章 懸棺崖的傳說第七章 最後一個梯瑪(2)第四十二章 門板上的血手印(1)第三十八章 玄衣都郵珠(2)第四十章 幽洞情歌第四十一章 咂酒(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扎赉特旗| 渑池县| 科技| 白玉县| 绥滨县| 凤山县| 岢岚县| 乳山市| 乐亭县| 阳信县| 玉林市| 临城县| 秭归县| 门头沟区| 溧阳市| 玉环县| 嘉祥县| 富平县| 酉阳| 盖州市| 三明市| 宝应县| 葫芦岛市| 安远县| 靖安县| 长海县| 田林县| 建宁县| 高邮市| 东宁县| 大同县| 深水埗区| 汶上县| 宜兰县| 文山县| 梅州市| 滨州市| 乌兰浩特市| 湖南省| 绥芬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