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敵我鬥智(三)

站在辱夷城牆門樓上,望著遠方瀰漫的灰塵,聽著隱隱約約的撕喊聲,成濤海緊張萬分,恨不能直接飛過去看看。他感覺泉男建的處境已經萬分艱難了。

“救援,應當火速救援,可是城內除了五千騎兵,其餘都是步兵了,出去和平東軍的悍騎作戰,那簡直是送上門去讓人屠戮呀。” 他心內翻江倒海,猶豫不定。

“大褥薩,大離支到了。”有兵將過來稟報。

“哦?”他一陣驚喜,泉蓋蘇文的到來,使他有了主心骨。

泉蓋蘇文本來是來這裡勞軍的。他剛一進城就從其他將領嘴裡得知了前面的戰況。他聞聽後大驚,感到目前的局面很棘手,自己一方的敗仗是吃定了,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損失減少到最底程度。

“按照目前情況看,唐軍是有預謀在先,泉男建掉進了他們挖好的陷阱。成褥薩,咱硬去救,恐怕不妥,以李林龍的稟性,從來佈局周密,斷不會不防範馳援之軍,反制阻擋咱與援軍的辦法一定會有。你所說唐軍彙集船支之事,想來未必是假。他們有三千戰船,一定會好好運用的,走海路襲擾我後方當是其策,所以硬救不如圍魏救趙。你率領五千騎兵立刻動身奔赴清川江河口。”蓋蘇文目光炯炯,言語果斷。

“可是大帥,他們是海船,咱騎兵很難接觸上……”成濤海擔心地說道。

“船是接觸不上,可是他們想沿海路襲擊我軍後方,必然先要裝糧草輜重。目前他們主力全用在包圍泉男建上,這糧草搬運之活雖然也在進行,但未必能那麼快,定有很多在岸上堆放,你的目標就是燒掉所有糧草輜重。李林龍得知你部動向,必然要分兵追擊。他一分兵,包圍圈子的兵力就要減弱,泉男建就可趁機突圍,剩下看他的造化了!”泉蓋蘇文應道。

“屬下遵令!”成濤海領命。

“你也小心點,速戰速決,儘量躲開唐軍阻擊。”

……

天光大亮了,泉男建率領高句麗人幾次想要突圍,但都被平東軍的血腥圍攻給碾壓回來,而到此時五萬人馬,已經摺了三萬,餘者也多是傷痕累累。

平東軍依靠火引等利器和有層次的攻擊,傷亡卻不是很大,這是一邊倒的戰鬥。

耶律順達率領五千騎兵,按照大帥佈置負責阻攔辱夷城可能奔出的援軍,但一直沒有動靜。天大亮時,清川江口王方翼的手下兵將跑回來報信,有高句麗軍隊突襲運送糧草的王方翼軍隊,他聞聽大驚,因爲王方翼的軍隊大多都是挑剩下的老弱殘兵,作戰能力很差。

“通報大帥,我先去增援!”耶律順達勒馬而動。

“全軍跟上!”

大營方向,戰場再次掀起了**。平東軍的一些將領耐不住無聊的等待,幾路人衝進了營寨,戰馬羣在營寨裡肆意縱橫奔殺,而高句麗人基本已經沒有戰鬥隊形,各自爲戰與平東軍將士絞殺在一起。零星的火引不斷射向聚集較多的高句麗人堆裡,掀起的爆炸氣浪把高句麗人炸得死傷累累。

“衝進去,殺光他們……”唐軍將領大喊大叫,一名名將士縱馬揮刀踏著營寨內滿地的灰燼左右奔突。

泉男建知道大勢已去,衝不出去,多殺一名唐軍也是賺的。他渾身浴血,手持大刀拼命呼喊撕殺。數百名唐軍將士向他這裡衝殺過來,身邊的幾十名親隨,慌忙迎上前阻擋。不料,一陣箭羽當先射來,幾十名親隨被射中十餘人,餘者旋即被唐軍裹在中間絞殺起來。

一員威武的大漢縱馬衝了過來,手中的長槍直鎖泉男建咽喉,他慌忙舉刀相迎,一陣暴喊聲激盪而起:“去死!”

那大漢的袖筒裡竟然飛出兩支鐵箭,他慌忙側頭,箭擦他脖頸先後掠過,他被驚出一身冷汗,掉轉馬頭,倉皇逃潰。

……

成濤海的軍隊遠遠就看見了清川江河口海灘上堆積的糧食和輜重,如同幾座山一樣。數艘海船停靠在岸邊不遠處,而海平線上有數不清的小戰船,上萬名民工用小船往海船上倒運著糧食和輜重。

“殺……”高句麗人高喊著,漫山遍野地衝過去,守衛糧草的幾千名唐軍迎擊上來,雙方混戰在一起。

唐軍將士無比悍勇,作爲後勤軍,戰鬥力雖然不強,但年輕時積累的經驗並不少,不怕死地拼命反攻,高句麗騎兵們想短時間衝到糧草前並不容易,何況,民工也操起刀槍圍住了糧草……

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總算有高句麗騎兵殺到糧草前,砍散那些民工縱起火來。

海灘上火光沖天……

……

平東軍對包圍在大營內的高句麗人進行最後的清剿。剩餘的高句麗將領有的被抓獲,有的被殺死,泉男建和凱都則被團團包圍,凱都身上裹滿了血,眼見周圍唐軍越來越多,而自己的人幾乎被殺光,知道無法突圍,拔劍自盡。

求生的慾念使泉男建放棄了抵抗,翻身下馬匍匐在地,嘴中不斷喊著:“別殺我,我是高句麗大離支泉蓋蘇文的兒子。”

周圍的唐軍盯著他,都露出鄙夷的神情。懦夫在崇敬英雄的將士們眼中都是最讓輕視的,最下等的。

辱夷城內的泉蓋蘇文見前方喊殺聲寧寂下來,不用猜也知道五萬人就這樣沒了。

有潰退回來的兵丁稟報,他的兒子被抓獲了。他頹廢跌坐在椅子上,許久許久,並不說話。

作爲征戰多年的統帥,他深知這場敗戰,意味著高句麗可用之兵已無法抵抗住李林龍的大軍!如果再有敗仗,也意味著軍心即將崩潰!

他的估計沒有錯,有幾名將領跑了進來,亂哄哄地嚷著通報軍心正在崩潰,很多士兵打開東門開始逃跑,而將領們已經彈壓不住了,據說還有一部分將士,認爲逃也最終無路可逃,不如儘快投降。

“我們回來路上與增援清川江口的唐軍打了一場。將士們連夜奔殺,疲乏不堪,不是唐軍對手,折損了大半才衝了出來。大離支,滿街都是想要逃命的百姓和軍隊,看樣這城守不住了,快想對策吧!”成濤海盔甲歪斜跑了進來,吵吵嚷嚷喊道。

泉蓋蘇文擡眼看了他一眼,搖搖頭:“城還是要守的,能多拖住唐軍幾天,平壤城的準備也更充足。濤海,你堅守此處,不要再出城作戰,我帶兩萬軍隊回平壤,再招僱軍隊,準備反擊!”

成濤海苦著臉,他知道這是把自己放在這裡等唐軍殺呀。想到李林龍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將士,他渾身哆嗦了一下,寒意遍佈全身。

……

大戰結束後,傷兵運往後方,平東軍剩下四萬一千多人。李林龍把五營減爲四營,耶律順達又變爲他的親從營隊長。按照既定計劃,他率領樸逆風的雄騎營和柳斷刀的鷹風營兩萬人馬上了戰船,辱夷戰場留下孫仁師率領黎黑和許滄海兩萬人駐守。

雖然燒了幾萬石糧草,但半數以上的糧草早運上了船,這些糧草足夠兩萬人吃用很長時間了。

李林龍的作戰目標是沿海路東下,在白村江口悄悄登陸,偷襲周留城,解圍熊津城,形成兩面夾擊的戰勢。

三千艘戰艦基本都是小型的樓船,兩面都有射孔,便於防禦和向敵船射擊。

大海浩瀚,碧波盪漾。整個船隊順風一連走了十餘天,纔到達距離白村江不遠的一個小村子。有偵察船告知,白村江海面有戰船千艘,瞧其旗幟是倭奴水師,李林龍聞聽大笑,暗想:“這著名的白村江海戰竟然提前了,能夠痛殺小鬼子祖先也算不白回唐朝。”

他下令:“全軍向前三面包抄,務必全殲海面之敵。”

戰船一艘艘如利箭般飛速向前,平東軍的鷹頭血爪戰旗高高飄揚。

倭奴大將秦天來津作爲倭奴遠征軍別動隊隊長坐鎮指揮艦船,所率兵力有一萬人,另外加船工六千人。由於他的任務是支援前方作戰軍隊,所以剛剛運輸一批軍隊準備上岸,得到有千艘小型唐船正殺過來的消息,他反而高興了。

他本是欺軟怕硬之人,尚不瞭解平東軍的威名,自以爲己方戰船遠大於唐船,而且兵力雄厚,近戰當佔優勢。倭奴性格大多喜歡貪小利,他也不例外,勝算如此大,他自然要爭功,他命令戰船迎擊而上。

海面上戰鼓擂鳴,旌旗飄展,無數戰艦破浪而行。

平東軍一字排開,並不著急與敵接觸,而倭奴依仗勢大,氣勢洶洶全線壓了上來,船還距唐船二百步,亂箭已經飛旋空中,密密麻麻撲了過來。平東軍將士們都藏在船樓裡,敵人的猛烈攻擊,對他們沒有任何傷害。

看著倭奴軍密密麻麻列陣在船頭,外一層是手舉大方盾的盾兵,觀陣的李林龍看著笑了,他對身邊的將士們說道:“這種古代的戰船對陣方式,對於擁有火引的我軍一點威脅沒有,簡直是來送死,讓我們強大的火引好好款待他們吧!”

一百多步遠,無數火引從樓船的箭孔裡射了出去,火引落在倭奴戰艦上掀起陣陣爆炸氣浪,把站在船頭的倭奴兵將們炸的血肉橫飛,隊形大亂,互相擁擠,無數人掉入大海,海面迅速飄動著一層垂死掙扎的倭奴人。

倭奴戰船因是木製的,很快燃燒起來,陷入熊熊大火吞熾中。

僥倖活著的倭奴兵驚慌失措地掉轉船頭逃跑,導致內部相互衝撞,陣勢大亂,而此時,左右方向戰鼓齊鳴,唐船密集如螞蟻般包抄上來。

秦天來津沒有想到敗的這樣快、這樣慘,看著自己方的戰船一艘艘歪斜、燃燒著沉入海底,看著海面上漂浮的無數死屍和那些垂死掙扎的部下,他的眼淚刷得掉了下來,他乾嚎著:“掛旗投降,不要白白送死了!”

剩餘的幾百艘倭奴船支掛旗投降。

李林龍沒有絲毫容忍之情,對傳令兵說道:“把他們的戰船和服裝留下,人統統殺掉。”

唐軍將士們蹬上敵船,繳掉他們武器,脫下他們的服裝,最後把他們一個個捆綁起來,排成隊,切開了西瓜。

秦天來津見平東軍開始對他們屠殺,大聲喊道:“你們唐人不講信用,怎麼能對放下武器的軍隊進行屠殺?”

李林龍聽見心中暗罵:“我這套還不是跟你們那些曾曾孫子學的,不講信用就是你們這些混帳王八蛋民族的特性!”

一口鬼頭大刀削在秦天來津的脖子上,一股黑血躥了老高,他的身體如一團軟泥癱軟下來,黑頭滾在一邊,砍他的將士飛起兩腳將他的黑頭和身子踢進了大海。

海面上倭奴軍的屍體密佈,黑血染透了海面,引來無數的食肉魚類……

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9章 大營情事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34章 熱血鏖殺(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章 掛職東宮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3章 浴血峽谷(四)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三)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25章 掛帥東征(三)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五)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9章 山雨欲來(二)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1章 誘敵深入
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9章 大營情事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34章 熱血鏖殺(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章 掛職東宮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3章 浴血峽谷(四)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三)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25章 掛帥東征(三)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五)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9章 山雨欲來(二)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4章 逐個擊破(六)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1章 誘敵深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南区| 晋宁县| 定远县| 昌宁县| 哈巴河县| 石阡县| 韩城市| 呈贡县| 高密市| 明溪县| 汝南县| 彭阳县| 星座| 武清区| 时尚| 黄陵县| 杂多县| 浏阳市| 莆田市| 交城县| 精河县| 仁寿县| 长治市| 井研县| 盘山县| 双桥区| 新泰市| 柞水县| 乌海市| 于都县| 镇宁| 阿拉善盟| 加查县| 贡山| 五寨县| 抚顺县| 杭锦后旗| 二连浩特市| 宽城| 巴林右旗| 清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