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喜事連連(二)

清晨,上朝的鐘聲將李林龍從睡夢中驚醒。

昨天晚上和學子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那種久違的歡快使衆人完全沉浸在友情的宣泄裡。他也從來沒有這麼放鬆,這麼愜意過。好象和每個人都碰了幾次杯,最終喝了多少酒,他根本不知道。恍惚記得自己搖搖晃晃站起,然後來了個橫躺,感覺大地就是最舒服的牀。

估計是秀香他們把自己擡到屋裡的。

“噹噹……”清脆的敲門聲,“山主,該上朝了!”秀香悅耳的聲音。

“進來吧!”李林龍懶得爬起,隨口應道。

門吱呀一聲開了,秀香緩步走了進來。

她走到牀前,抽著鼻子說道:“滿屋都是酒氣,快起來開窗透透空氣,換衣服,也好上朝!”

李林龍坐起,伸了個懶腰。眼睛死死地盯在秀香秀美俊俏的臉上。她臉上還沒塗脂粉,純淨如水的自然之美,細膩白皙的皮膚,清澈明亮的眼睛,一切都使得他春心萌動起來,陣陣慾望升起衝撞著他的大腦。

秀香見李林龍半天不說話,只是楞楞地欣賞她的臉。心裡不由得瞬間長起了野草,跳的頻率明顯加快。青春的她渴望一種被關愛,渴望男性的愛撫,可是現在是時候嗎?

朝鐘的聲音從皇城方向悠揚地傳來,似乎越來越急促。李林龍先清醒過來,雙腳下地,穿上鞋子,而秀香手腳麻利地幫他整理牀鋪。

李林龍見她幹練的樣子,心底暖流洋溢,不由自主地伸出手摟住了她纖細的腰身,把她整個攬在懷裡。飄入鼻孔的女性體香和細滑綿軟的身體,無不如同電流陣陣傳遞到他的心坎裡,令他快意無限。

秀香並沒有對他的舉動感到驚訝,只是感到自己的呼吸變急促了,渾身也酥軟發熱。

倆人靜靜的站立,慾望都在他們心裡翻騰。

“大人,馬備好了!”外面一名親從大聲喊道。

李林龍鬆開秀香,輕聲說道:“給我拿朝服!”

秀香把早已經準備好的二品武將朝服取出給他一件件地往身上穿。

“你在家準備新房,派人四下送送請柬,明天咱倆就結婚!”李林龍說道。

“這,太倉促了,而且沒有選黃道吉日。”秀香被他突然間的安排,弄的滿臉驚奇。

“什麼黃道吉日?我定的日子就是黃道吉日!奶奶的,老光棍憋的難受,也該找個媳婦揉搓了!”

秀香聽完,臉色紅潤起來,羞澀地說道:“你現在好粗魯,不正經!”

“嘿嘿,跟自家的媳婦,哪裡那麼多正經話!”李林龍嬉皮笑臉地說,接著說:“我這次帶回一些遼東特產千年老參之類的,你派人送到楊老夫人府上。”

秀香笑著應道:“知道了!”

……

“宣平壤道大總管、安西大都護李林龍上殿……”朝堂上,隨著一聲聲值事太監的高喊,李林龍腳步飛快地進了金鑾殿。

“吾皇萬歲、萬萬歲!”

“李愛卿免禮!”皇帝的聲音從高高的龍椅上飄過來。

李林龍環視著兩側站班的文武官員,衆人都目視著他,眼神各異,有激動興奮的,有充滿敵意的,有漠然無關的。

“李愛卿此次率軍征伐高句麗,屢獲大捷,朕甚感欣慰!爲我大唐出生入死,浴血奮戰,當是羣臣學習楷模,故理應嘉獎,衆卿以爲如何?”高宗徵詢羣臣意見。

“陛下聖明,陛下聖明!”紫薇出身的、往來密切的朝臣,再加上見風使舵的,因此贊同的聲音很齊整。

“陛下,臣只是盡了本分,並無多少功勞。故臣愧不敢受,請陛下嘉獎程振和阿都勇這樣爲朝廷捐軀的將士們,從優撫卹那些長眠在遼東戰場將士的家眷及子弟。如此,天下必齊聲讚揚陛下之英明,也可激勵我大唐將士爲國再立新功。”李林龍爲了避免樹大招風,刻意迴避自己的功勞。

高宗讚許地點頭道:“愛卿所言很是。這些事宜,各部會妥善處理的。愛卿的功績也不能不賞,傳朕旨意,賜安西大都護李林龍黃金五百兩,綢緞百匹……”

……

武媚娘在大明宮召見了李林龍。

作爲自己的嫡系部屬,她對李林龍在疆場上拼殺出的一切功勞都感到歡欣。她覺得這是自己識人善用的結果。李林龍功勞越大,她在高宗面前底氣就更足,也就可以藉機在朝中到處安插自己的嫡系,只要自己的人馬遍佈朝堂,自己的地位將更穩固,無人可以撼動。

她現在是皇后,禮儀服飾自然不同。今天她有特意梳妝一番,顯得更加雍容華貴、美豔動人。女爲悅己者容,李林龍的威猛,植根於她的心田。喜歡強者的她對他有些迷戀,不過,僅僅是迷戀,得來不易的皇后之位使她不敢再有逾禮的非分之想。

李林龍在太監帶引下走了進來。他成熟了很多,臉上添了些風霜,但面容依然英俊,這使得她心中一陣激流涌過。

“參見皇后娘娘,皇后千歲,千千歲!”李林龍行大禮。

“愛卿起來吧,賜座!”武媚娘語調平緩。這些年朝廷爭鬥中的磨練,使她喜怒不形於色,外人根本無法覺察她內心的感受。

“謝皇后娘娘!”李林龍坐到太監爲他準備好的座位上。

“李愛卿,這次遼東作戰把高句麗打過鴨淥水,壯我大唐聲威,使諸小夷邦不敢再存不臣之心,做的很好!”武媚娘誇讚道。

李林龍微微擡頭,看了看武媚娘,眼前的她依然風華絕代、美麗動人,他心中難免漣漪再起,但他知道此地非比尋常,努力向下壓了壓,微笑著應道:“全仗皇后娘娘的鼎力提拔和支持,微臣纔可能有機會爲朝廷立此功勞。如此算起來,皇后娘娘是首功,臣只不過在前方替皇后娘娘拋頭露面而已。”

武媚娘聽這話心裡舒服,笑著說道:“你呀,這嘴還象以前那樣甜。一方大員,管理數萬雄兵,多次親身撕殺,也沒有將你這甜嘴磨平!”

李林龍打趣道:“磨是磨平了。不過見到心中尊崇的娘娘,這話就由心內油然而出,肺腑之言,自然說的順暢!”

武媚娘揮手示意左右太監宮女退下,見他們都出去了,才說道:“現在沒有外人,說話可以隨便些。”

李林龍知道自己常年在外,見到皇后的機會不多,要多拉近關係,既免得自己離開後其他人進讒言,也可以爲自己周圍的人多爭取一些權益,忙道:“皇后娘娘一直扶持臣,臣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是娘娘所賜,自然覺得和娘娘在一起親近。這次回來給娘娘帶了一些特產,我已派人送到老夫人府上。娘娘還喜歡什麼,只要告訴微臣,微臣當竭力弄到!”

武媚娘擺擺手道:“那些都是小事。本宮找你來,就是想讓你告訴你的那些學子,給本宮牢牢盯住朝中的一些大臣,看看誰私下有不滿言論,及時呈稟上來!”

李林龍想了想說道:“褚遂良等人已經逐漸被削掉權力,他們只能茍延殘喘了;至於李績,他歲數大了,用不了幾年恐怕就要致仕了。長孫大人嗎?要派人多加註意,此人到底有多大能量,臣不清楚。不過,娘娘放心,只要有人敢危害娘娘,微臣及衆學子及蒼鷹軍上下將誓死護衛!至於閒言碎語,臣當叮囑下面多注意聽,有損害娘娘形象的,當稟報之。”他心裡實際上對武媚娘耍這樣的陰謀手段很反感,但知道在目前乃至以後很長時間內武媚娘把持朝政的時候,她的懿旨必須遵從,這是維護自己整個利益集團的需要,作爲紫薇派的龍頭,他必須與武媚娘搞好一切關係,這是一種責任和義務。

武媚娘很滿意,接著說道:“陛下最近常常頭疼,政務都推給本宮,本宮很勞累,時常感到人手匱乏,需要幹臣分擔朝政,你認爲誰合適參議政務?”

李林龍語塞,這可不好張口。朝廷爭鬥殘酷,背景複雜,推舉之人萬一出些差錯,弄不好牽連自己,那可得不嘗失。他想了半天應道:“臣與朝上文臣交往不多,不敢隨意推薦,要論武將,臣到能推選幾個。”

武媚娘沉吟片刻道:“紫薇學堂出了很多人才,但因你之故,武將居多,還應當加強治國良吏的培養。本宮常想,本宮要是如同你一樣當過一任堂監就好了!就可以多多與學子親近。”

李林龍知道這話裡有話,細一品,品出些味道,急忙說道:“皇后,臣早就不是紫薇學堂的堂監了,具體情況也不清楚。但臣以爲,皇后娘娘可掛名名譽堂監,並可時常過問學堂諸事,這樣學子們就知道皇后勵精圖治,知人善用,必會願意爲娘娘效力。”

見武媚娘點頭,李林龍繼續說道:“我聽說紫薇學堂機械學經費緊張,入不敷出,故很多構想都只能空置紙上,娘娘何不以此爲契機,加撥經費,學子們上下必感恩戴德!”

武媚娘感覺有理:“愛卿的主意很好!本宮還決定爲學堂賜警句匾,如此當可使學子更加向學!”

李林龍心中感慨,這皇后是要把紫薇學堂建成自己人的培養基地,連培養後續人才都考慮到,想來在其他社會各領域也都在伸手,點點滴滴,誓要建立武氏天下啊!

……

回到家中,府內上下都在忙碌佈置新房。李林龍派人把駱賓王請來,倆人躲進書房,一陣商談學堂之事……

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17章 西疆權變(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13章 帝后之爭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29章 半島春天(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9章 大營情事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12章 庭州之任(二)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6章 高陽之難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6章 遼東整軍(一)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6章 太子心事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6章 太子心事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三)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功城之戰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44章 天下一統(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一)
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2章 暗流涌動(三)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17章 西疆權變(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13章 帝后之爭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29章 半島春天(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9章 大營情事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12章 庭州之任(二)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6章 高陽之難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6章 遼東整軍(一)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6章 太子心事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6章 太子心事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三)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功城之戰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44章 天下一統(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竹县| 文化| 德格县| 邢台县| 岳普湖县| 江西省| 营山县| 额尔古纳市| 延庆县| 威宁| 会东县| 苗栗市| 皋兰县| 青铜峡市| 扶风县| 乐亭县| 奉新县| 武夷山市| 西宁市| 萍乡市| 松桃| 玛沁县| 凤冈县| 开平市| 秀山| 交口县| 澄城县| 沐川县| 饶河县| 临城县| 昔阳县| 邮箱| 澄迈县| 许昌市| 当雄县| 吕梁市| 冷水江市| 泸州市| 普定县| 贵港市| 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