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半島春天(二)

大唐和新羅聯軍分三路向平壤合攏,聯軍經過之處,高句麗百姓爲避戰亂而四處藏避,地方官員眼見王國大軍紛紛北撤,大勢已去,也只好紛紛俯首臣服……

其時,高句麗因有幾十年的發展機會,全境人口大約有一百四五十萬,不易控制。對唐軍而言,當先之策是解決平壤的王庭,因此要暫時穩住半島局勢,避免四處滅火。因此,李林龍嚴禁各軍燒殺掠奪,但胡人居多的這支大軍,以及新羅人的故意放縱,掠民現象仍時有發生。

大軍堪堪合圍平壤,本以爲高句麗人會拼死一戰,李林龍極其不想強攻,怕削弱這支依靠的力量,轉而讓新羅坐大,甚至無法在朝堂上立足。但等到的卻是雪崩似的臣服狂潮,先是一些貴族、高官、將領跑出平壤城納降,接著國王高藏也派來信使表示歸順。

衆將士對這樣的局面感到很沮喪,感覺勝之不武。而李林龍卻深感幸慶,開始佈置預謀已久的一個計劃。

……

平壤城在夏季的晨光中看起來巍峨屹立,是仿照長安建立的,雖不及長安雄偉宏大,但想要攻下來,也不容易。現在,城上依然刀槍林立、旌旗招展,掌握兵權的泉蓋蘇文拒不臣服,使得平壤之戰不會簡單的畫上句號。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奔向城外列陣的唐軍中軍。

氣喘吁吁的斥候從馬上跳躍下來,疾步奔到站在帥旗下的李林龍面前,抱拳稟報道:“大帥,新羅軍隊來的少說有二十多萬人,現在他們已經在北城方向開始攻城,戰況激烈,照此情況,估計天黑前就會攻進城去。”

李林龍面色沉靜如水。旁側的熊津大都督劉仁願有些著急起來,他現在已經不是解圍時的骨瘦如柴了,有了充足的油水,加上壓力減少,恢復的蠻快的。他催問道:“山主,咱們也攻城吧!到嘴邊的肉不能讓新羅人獨吞,弟兄們打了這麼長時間的仗,到最後連點盼頭都沒有,誰能服氣呀?不能讓弟兄們失望吧?”

李林龍拿眼睛擺了擺他道:“你這幾天過的太舒服了,脾氣也大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命令各部安心養精蓄銳,好好的休息,晚上纔是咱們打仗的時候!”

“可是新羅人等不到天黑就攻破城池了,那時他們吃肉,咱們只能喝湯了!”劉仁願心急如焚。

柳斷刀不由自主地摸了摸自己的刀柄,忙又放下,若有所思地說道:“不會是最後打新羅人吧?”

李林龍沒有正面回答,微笑著說:“我派人已經和孫仁師約好,這最後一戰讓新羅人盡情發揮,有人自願替我大唐子民攻城陷陣,有何不好?我也派人告知新羅王金春秋,攻城後所獲要分咱一半,想來他不會違約。”

劉仁願心中不信,連山主也不稱呼了,惱火地應道:“大帥,吞下去的東西誰願意吞出來,金春秋絕對不會守信用的!”

再喊也沒有用,李林龍已經返回大帳,繼續盯著路線圖看了起來。

北城方向,震天殺聲持續了一白天,到了傍晚十分,有斥候跑來飛稟:“新羅人攻下了北城門。”

“一會這東城門方向的高句麗軍隊或者分兵馳援北城,或者崩潰。斷刀,你率領你部務必奪取東城門,只要牢牢控制城門就可以,不許進城;樸逆風的雄騎營去南門,準備奪取南門,也是固守;仁願,你的五個都督府軍隊原地埋鍋造飯,做預備隊;黑齒常之,你的萬騎營將士等會跟著我。諸位將領,下一步的任務,我隨時會傳到你們手裡,現在按照剛纔頒佈的命令行動吧!”李林龍下了逐客令。

諸將只好應答:“遵令。”

……

城中喊殺震天,東城門方向的高句麗人開始向內城方向退卻,柳斷刀的軍隊不費一兵一卒輕易地佔領了東城門,南城門傳來消息,樸逆風也順利奪取了南城門。

城是攻下來了,新羅人也損失了三萬多人,活著的半數衝進了城裡與高句麗人展開了血腥的巷戰,還有大約七萬人囤兵在北城下,據說準備參加全城的大劫掠。

天徹底黑了,城內撕殺聲也漸漸減弱,替代的是到處的哭喊聲。新羅軍隊開始了瘋狂的劫掠,屯紮在北城外的七萬新羅大軍也急不可奈地涌進了城裡。新羅王金春秋擔心唐軍因劫掠不上而翻臉,特地派來一名官員告訴李林龍,新羅人會遵守協議,分給唐軍一半的戰利品,李林龍爽快地回答新羅官員:“唐軍相信朋友堅定的承諾!”

柳斷刀氣哼哼地跑了回來,哀求道:“大帥,新羅人在城裡搶的歡實呢!兵丁們挨家挨戶搶錢搶女人,看的讓人眼熱,弟兄們都想請戰。”

“哼,先讓他們樂著,最後都是我們的!”李林龍撇撇嘴。

“山主,你不是要打新羅人吧?朝廷要知道咱們率先撕毀會盟條約,會重罰你的!”劉仁願這回徹底聽出了味道。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都不知道?新羅人早晚是我大唐的禍患,先下手爲強,講什麼仁義!傳令,半個時辰後,各軍以東城門殺聲響起爲號,合圍突襲城內新羅人:仁願,你率領你所部五府軍隊快速包抄北城門,在那裡截殺逃出的新羅人,行動吧!”

“遵令!”劉仁願忙不迭地應答,柳斷刀也興奮地跑回東門。

數名傳令兵飛奔出去。

……

“黑齒常之。”李林龍大喊。

“末將在!”黑齒常之飛馬奔到跟前。

“整軍進城!”李林龍命令。

“遵令!”黑齒常之興奮應答。

戰旗飄展,一隊隊軍隊旋風般衝進城裡。

新羅人被勝利衝昏了頭腦,軍隊都在忙著搶劫,還有些已經聚在一起,狂喝爛飲,興奮地慶祝勝利。

金春秋內心對唐軍有些不放心,到最後還是指派了兩萬多的警戒部隊,監視唐軍,但這些警戒軍隊因己方的軍隊都在劫掠,自然也不願意落於人後,也早都參加到了劫掠隊伍中,對警戒唐軍之事早忘到了爪哇國。

柳斷刀在東門一動,南城的樸逆風、西城的孫仁師兩支軍隊幾乎立刻跟上,三支軍隊從三個方向撲了進去。這三支軍隊幾乎都是騎兵,飛騰的戰馬羣,閃亮的刀光撲向措不及防的新羅人。

新羅人暈了,隨著一個個兵丁被馬踏倒,一個個腦袋被刀劈開,他們才清醒過來,哭喊著:“唐…軍…殺來了……”

多年和唐軍並肩作戰過的新羅將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由於建制散亂,抵抗無法有秩序地展開,十多萬人的軍團在城裡混亂不堪,而唐軍涌進城的四支鐵騎肆無忌憚地任意衝殺,城內極短的時間裡到處是死屍橫疊。

騎兵把火把都點了起來,將士們縱馬在城裡飛奔,遇到新羅人就一陣馬踏刀砍,留下一地死屍,接著又向前猛衝。

新羅人本來就步兵多,騎兵少,步兵對抗飛速前進的戰馬羣簡直就是自找被屠,全軍很快崩潰,他們丟棄掠奪來的女人、財物,蜂擁著奔向沒有唐軍出現的北城門,可惜北城門外劉仁願率領的兩萬人正等著他們的到來……

天漸漸亮了,平壤城內死屍縱橫,血流成河,北城門外也是屍體密佈。先是新羅人洗劫了高句麗人,後來是唐軍開始衝殺新羅人,反倒是很多高句麗的百姓躲在低矮的茅草屋內,沒有人理睬了。

城內的激戰漸漸平息下來,被殺死的新羅人不計其數,粗略估計有十多萬人,還有三、四萬成了俘虜,逃走的頂多有三萬人。

……

“金春秋抓到沒有?”李林龍在高句麗皇宮大殿內問著進來的幾名將領。

“媽的,這龜孫子有一支彪悍的禁衛騎兵,硬是突破了我的攔截,逃竄了!”劉仁願惱火地應道。

“他逃不掉的,孫仁師,命令平東軍休整兩天,向新羅進發!”李林龍對一身血漿的孫仁師說道。

“是!”孫仁師應答。

“可惜沒有見到泉蓋蘇文,一代名將呀,真想會會他!”李林龍因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有些感慨。

“據說他服毒自殺了,國王高藏、泉建生還在,怎麼處理他們?”樸逆風問道。

“全都好好對待,把他們送往京師,讓陛下發落吧!大捷的消息也飛馬報向朝廷吧!”李林龍坐到椅子上,心事沉重的又說道:“這次戰後,我就要被朝廷召回去了,完全統一和治理半島需要諸位努力!”

“山主,不要悲觀,朝廷不會這樣快速安排的,即使有旨意下來,我們也當盡力按照原先的計劃治理好這片土地,推行西疆的政策。”孫仁師安慰道。

“仁願,剛纔我走一路看到,平壤城讓新羅人劫掠屠殺的,已經十室九空,把剩餘婦女分給將士們,男人和老人、孩子組織向關內輸送,對高句麗、百濟各地百姓都要這樣分批送往內地,要先高句麗後百濟,不要一起動手,以免橫生枝節。婁師德會鼓勵營州、幽州百姓到這裡定居的,同時也將引導內地居民來這裡發財。半島百姓大換血利於這裡長期被我大唐管理,輸送時要注意方法,不要激化矛盾,引起大的流血事件。”李林龍叮囑道。

“山主,學生記住了!”劉仁願應答。

……

平東軍整軍後殺向新羅,一路過關斬將,新羅軍隊望風逃潰。與此同時,在劉仁願所部督押下,高句麗人拿著領到的過所(過所,相當於現在的護照,也就是說,這些人以後再想返回故地,必須得到當地及邊境府衙的批準,否則就是非法。)大舉向大唐內地遷移,而唐人也因看到高句麗人有肥沃的土地,巨大的財富,紛紛向高句麗搬移。

整個高句麗境內到處都是哭泣背井離鄉的百姓,而奔來的大唐百姓則個個充滿了發財的渴望。

……

在平壤,盧照鄰組織大批從營州和幽州抽調的文職官員,推行李林龍在西疆頒佈的各種律令,給新來的居民劃分土地,高句麗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新羅王金春秋的軍隊不斷被平東軍打敗,最後的幾次拼死頑抗都以失敗告終。

新羅王朝投降了,李林龍會見了金春秋。

“金王爺,無謂的抵抗使你的子民傷亡很大,要是你明智,在我們突襲平壤後,你就應該命令舉國投降,何必自找苦吃!”李林龍帶著斥責的口氣說他。

金春秋從心裡感到窩囊,恨恨地想:你們大唐背信棄義,現在卻責怪我不該抵抗,難道任你們宰割嗎?

李林龍見他沒有出聲,知道他怎麼想,繼續說道:“新羅本是我大唐屬國,你這王爺也是我大唐王爺,現在新羅這片土地被戰火劫掠後,繁華打了折扣,王爺尊貴之身不該在停留這裡。爲了你的安全和能夠更好地享受榮華富貴,我即刻安排你去長安吧!那裡的繁華會讓你過的很舒心,還有所謂你的子民,本就是大唐子民,我會愛護和關照的。請放心。”

金春秋一聽慌了神,連連請求讓他和他的子民留在故土。李林龍笑著站起:“到了長安,你去跟聖上哀求吧!”話音不及落地,人已拂袖離開。

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4章 熱血鏖殺(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竹林之鬥(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6章 高陽之難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17章 西疆權變(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8章 草原大戰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11章 誘敵深入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3章 掛職東宮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4章 高陽公主(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29章 半島春天(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高陽公主(二)第9章 大營情事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7章 蒼鷹軍團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7章 蒼鷹軍團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38章 風雲再起(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6章 太子心事第38章 風雲再起(三)第14章 攻城之戰
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4章 熱血鏖殺(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竹林之鬥(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6章 高陽之難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17章 西疆權變(二)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8章 草原大戰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11章 誘敵深入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3章 掛職東宮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1章 情關難過(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4章 高陽公主(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29章 半島春天(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章 高陽公主(二)第9章 大營情事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6章 喜事連連(二)第7章 蒼鷹軍團第26章 遼東整軍(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40章 大唐風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7章 蒼鷹軍團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38章 風雲再起(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6章 太子心事第38章 風雲再起(三)第14章 攻城之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泉州市| 崇信县| 建阳市| 石家庄市| 阿坝| 翼城县| 峡江县| 渝中区| 兰考县| 聂拉木县| 抚宁县| 武山县| 青川县| 大荔县| 静乐县| 石柱| 丹东市| 日土县| 民丰县| 德清县| 祁阳县| 衡阳县| 江永县| 兴国县| 内丘县| 家居| 乌恰县| 大宁县| 揭西县| 阳高县| 西平县| 广饶县| 塘沽区| 定南县| 开化县| 上蔡县| 晋城| 大同市| 长子县| 固安县|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