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章 掛職東宮

太子李治晚上在荷花院宴請他們。御廚老早就帶著各種廚料到荷花院籌備起來。秀香也領著雜役和侍女,忙碌地打掃和佈置庭院。一排排大紅燈籠高高懸掛起來,竹林做了修整,多餘的枝杈都被砍掉,而池塘裡被重新注進了清水,腐朽的荷花爛葉也被撈起扔掉,幾桶紅色鯉魚倒進了荷花塘,塘水清秀靚美起來。院內的甬路鋪上了大紅色的染布,涼亭裡擺放了瓜果水點。李林龍居住的正房也被清掃,擺上了兩排紅色方形木桌,中間則放上了一個裝飾精美的寬大紅色條幾。

申時,一百多名身披重甲手持刀槍的禁軍先期來到,這是京兆尹派來保護太子安全的,在荷花院四周佈置了警戒線,而院裡則由太子的近衛負責。

李林龍站在門口迎接太子。接近酉時,外面車馬嘶鳴、喧譁熱鬧起來,在一羣人的簇擁下太子姍姍而來。同來的有兩個年輕人,一位身穿紫色長袍,腰掛錦袋,頭頂白色綸巾,歲數雖然不大,但眼睛十分活泛,看起來有些老成精明;另一位則是一身甲胃、相貌威武的武官。

太子李治身穿黃色大袍,腳蹬皮靴,腰繫玲瓏帶,頭戴金黃頭冠,看起來分外精神。他見李林龍迎接他,面帶微笑道:“荷花院住的怎麼樣?不好孤再給你調換。”

李林龍跪地參拜,應道:“殿下對草民如此關懷,感恩不盡,一切都很好。”

李治上前摻扶起他,笑著說道:“想到昨天你捨命相救,孤就很感動。孤願意結交你這樣的豪俠之士,不要太拘束,千萬要把我當成朋友。走,進院把酒訴談。”

大家分主次各坐到自己的紅桌旁,李治因爲是太子坐到了中間。

幾名身披豔麗青紗的侍女託著盛有各式菜餚的銅器皿魚貫而進,每個人桌上很快擺放上了豐美的食物。

“昨日慈恩寺外一戰,林龍英勇無敵,秀香姑娘機智聰慧。孤甚是喜歡,能夠有林龍這樣勇士相救,有秀香姑娘這樣的美人相助,說明孤與你倆之間福緣不淺。斗酒論道千杯少,推杯換盞見真誠。大家今天不醉無歸。”李治滿懷激情地說道。

李林龍見太子心誠,有些感動,言道:“太子殿下,草民四處漂泊無家可歸,巧遇太子,做了些微薄之事,太子卻對草民如此厚愛。我大唐有如此太子,國運定可更加昌盛。太子殿下,隨行的兩位大人亦氣宇不凡,必是青年俊才,很想結識,能否代爲引見?”

太子笑道:“剛纔光顧說話,孤卻忘了介紹我朝兩位青年俊傑。左屬第一位,兵部官拜懷化中郎將的徐元卿徐子陽,第二位是青光祿大夫,專掌誥令的許敬宗。倆人都曾在東宮任職,也都是風流倜儻之人,大家還要多結識、多溝通。”

徐元卿,李林龍不清楚,但許敬宗可是歷史上有名人物。李林龍起身對他們致意道:“兩位大人年輕有爲,前途不可限量。草民薄酒一杯向兩位大人敬酒。”他雙手端起盛滿女兒紅的酒樽表示敬意。

徐元卿和許敬宗也急忙端起酒樽齊聲說道:“結識林龍兄,萬分榮幸,請!”

喝完落座。徐元卿問道:“林龍兄四海漂泊,可有什麼見聞?”

李林龍知道這是顯示才華的機會,也是向太子灌輸現代理念的機會,站起說道:“我曾漂泊到海上一個小島(此爲假託,可能說是蓬萊更好,但絕對不是倭國),對那裡推行的政策深有感觸。他們實行農工商全面發展策略,使得經濟繁榮、民生富裕、軍備強大。坦誠之言,我大唐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衆多,又有當今聖上和太子這樣的英主,但與之相比總感美中不足。特別與他們制度比較,均田制的實施上有明顯缺憾,均田制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減少了田產糾紛,有利於無主荒田的開墾,對農耕生產的恢復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但還是有弊病,均田制雖然包括私有土地,但能用來授受的土地只是無主土地和荒地,數量有限。因而均田農戶受田之始就普遍達不到應受額。口分田雖然規定年老、身死入官,但實際上能還官的很少。隨著人口的增多和貴族官員世族合法非法地把大量公田據爲己有,能夠再授的土地就越來越少。均田令雖然限制土地買賣、佔田過限,但均田農戶土地不足,經濟力量脆弱,賦役負擔沉重,稍遇天災人禍,就只能被迫出賣土地破產逃亡,當農戶賴以生存的土地沒有的時候,一定會挺而走險,這就是隋末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

李治對均田制從來沒有想過這麼多,他始終認爲這是個完善的制度,現在雖然不甚理解,但也聽父皇講起過隋末土地兼併嚴重,並要他以此爲戒,注意爲農戶著想。遂問道:“父皇也說起過,所以孤認爲繼續減賦稅、免徭役才爲良策。“

李林龍搖頭道:“亦是良策,但治標不治本,還是避免不了均田制最後出問題。均田制在那島國也試過,最後出現了很大問題。所以那島國實行了改革,最終有效避免了問題的發生。”

李治一聽眼睛一亮,追問道:“林龍,快說說那島國的解決方法。”

李林龍應道:“興工商、辦新學、免賦稅、抓技術。”

李治問道:“興工商怎講?”

李林龍娓娓道來:“工就如同大唐的一些瓷器、紡織、工藝品、制銅皿等等的作坊,只不過規模更大,產量更大,而名爲工業;商就是擴大與各國及民間的交易量,鼓勵百姓自發進行商品買賣,加強和周邊各國的交易流通;辦新學就是擴大現有的國學和州縣學堂規模,準許大唐各族子弟求學,爲朝廷培養所需人才,也直接開啓了百姓的新智;免賦稅要最後實施,當工業和商業具備規模,依靠工商業的稅收可以滿足國庫所需時,完全可以免農業賦稅;發展技術是各行業能夠不斷提高效率的關鍵,革新農耕具和種子的質量提高、作坊生產量和質量增加也得力於技術的提高。只要做到以上十二個字,逐漸增加的人口就會轉移到工商等領域,避免了人丁增加、收入減少帶來的貧富矛盾。而農村的富裕戶因爲工商業利潤大於土地收入,也必然把多餘資金投入工商業,這就避免了通過兼併土地來提高自己的財富,從而保障了土地不被大量兼併,保障了均田制不被破壞。”

許敬宗在旁邊聽完,點頭說道:“想法很好,不過實施起來難度很大。”

李治雖然還不完全明白,但覺得只要有辦法能夠解決均田制的弊病就是好,而且越是自己不太明白,越說明李林龍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他不知不覺對他更加高看一眼。

而李林龍覺得僅說這些還不能完全抓住李治的心,他繼續說道:“內治國家可以依照以上實行。而外擴武力則也不能停步,那島國人口少,四面環海,所以不存在領土需要擴張問題,而我大唐則不然,大唐朝周邊有突厥、高句麗、大食、吐蕃諸國,兵力都很強大,隨時可能威脅大唐安全,居安思危,有備無患,所以我認爲發展武備,還應是大唐既定方針,有強大軍隊做後盾,則朝廷幸事、百姓幸事。”

他見李治聽的異常專注,接著補充道:“島國有一些非常好的武器,比如火炮,用其攻擊,威懾力、殺傷力極強,用其攻城,摧枯拉朽。我見它威力強大,曾經學習它的製造方法,略有所知。”

太子李治雖然性格懦弱,但畢竟出生在帝王之家,振興朝綱,象父皇一樣成爲一代英主,也是他的夢想。李林龍的內治主張和發展軍備的想法,讓他看到了自己可以象他的父皇一樣成爲英主的點點希望。

他說道:“革新和火炮武器都是很新的話題,孤非常有興趣,你當助孤多探討。孤封你爲東宮親府昭陵校尉,從六品上。有此官職便於你常去東宮走動。”太子封的這個官職是個沒有實權的武散官,就是給李林龍掛了個虛銜,一介草民一下封到這個級別已經是格外恩賜了。

李林龍起身故作謙遜道:“草民四海漂泊之人,不願意爲官,有心幫助,卻怕才華不濟,辜負了殿下的厚愛。”

李治搖頭不悅道:“林龍不必謙遜,孤信任你。”

正中下懷,李林龍心裡暗喜,瞧來李治被他剛纔一頓說,已經有意嘗試,因此才封他官職。 他躬身致意道:“太子對李林龍禮遇有嘉,草民實在感激,願意爲太子這一知己英主赴湯蹈火、再所不辭。”

太子見他答應了,顯得異常興奮,舉起酒樽說道:“爲孤又多一賢臣,共同舉杯慶祝,願各位不負所學,爲我大唐盡展才華!”

李林龍聽完面帶微笑,看起來已經初步獲得了太子的信任,成功加入了太子一黨。

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二)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31章 情關難過(一)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2章 血戰牢山(六)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招降處月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7章 蒼鷹軍團第17章 西疆權變(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功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7章 蒼鷹軍團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8章 草原大戰第11章 誘敵深入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0章 慾望溝壑(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8章 草原大戰第9章 風情嬌娘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8章 草原大戰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7章 蒼鷹軍團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12章 招降處月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3章 掛職東宮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巧取敵城第6章 高陽之難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
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二)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31章 情關難過(一)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2章 血戰牢山(六)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招降處月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7章 蒼鷹軍團第17章 西疆權變(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功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7章 蒼鷹軍團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古道殺風(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8章 草原大戰第11章 誘敵深入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0章 慾望溝壑(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8章 草原大戰第9章 風情嬌娘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20章 慾望溝壑(三)第8章 草原大戰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7章 蒼鷹軍團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12章 招降處月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3章 掛職東宮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43章 雷霆反擊(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巧取敵城第6章 高陽之難第20章 慾望溝壑(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10章 禍從喜生(一)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纳斯县| 延川县| 紫阳县| 阜宁县| 沂南县| 乐业县| 修文县| 屯昌县| 新干县| 泌阳县| 宜春市| 岳普湖县| 新兴县| 文登市| 文化| 黔江区| 长岭县| 保靖县| 广灵县| 麻城市| 米脂县| 景德镇市| 正宁县| 太谷县| 合肥市| 阜南县| 综艺| 乐平市| 百色市| 新丰县| 辰溪县| 云浮市| 兰考县| 东莞市| 南昌县| 张家港市| 兴城市| 陆丰市| 镇江市| 九龙城区| 云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