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8章 敵我鬥智(二)

李林龍十分悲痛,懊惱自己沒有考慮到泉蓋蘇文的奸詐。出生入死打了這麼多年的仗,這次是最窩心的。與高句麗重騎兵一戰,平東軍竟然折了三千多人,各級校尉就戰死了六人,九個帶傷,這讓他著實心疼。都是自己依仗的嫡系部隊,拼光了,靠什麼來立足?

耶律順達跪在大帳外,自請責罰。後面跪了幾十人,是一羣聞訊而來的各級軍官,都是他的手下。

李林龍認爲自己責任更大,就去勸他,但扶他不起,索性不管了,也讓大家都看看,引以爲戒。

“山主,下一步怎麼辦?”孫仁師和柳斷刀、許滄海幾名心腹將領都匯聚到帳內。

“高句麗人龜縮到城內,兵力達到十多萬人,而且還有精銳重騎兵相助,這樣的局面下,咱要是強攻,即使奪下辱夷城,恐怕也沒有氣力繼續攻打平壤了。”李林龍憂慮地說道。

“大帥,那咱向朝廷請求增援吧?這麼大的仗,單靠咱這突前的幾萬人,恐怕很難勝任。”柳斷刀猶豫半天,還是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不行,這次在營州一線動員的軍隊夠多的了,現在民夫都跟不上呢。”李林龍斷然否決了這個建議。

“山主,我到有個想法。敵人堅壁清野,無非是期望我軍久攻不下後,糧草運輸艱難,不得不撤退。我們何不將計就計,這樣,這樣……,擺出糧草不多的樣子,詐退,誘引敵人追擊呢?”孫仁師指著行軍路線圖說道。

李林龍想了想說道:“這個計策只有等到合適時機纔可實施。剛交戰幾天,泉蓋蘇文是個老狐貍,不會輕易相信我們糧草這麼快就斷絕的,他不會上當。我想,我軍剛遇挫折,暫時需要休整一下,然後再圖戰機。聽說朝廷去年冬天把劉仁軌調回朝,改派劉仁願統領在百濟新設的五個都督府軍隊,假若派信使走海路,聯絡新羅王金春秋和劉仁願的軍隊,讓他們從後面夾擊高句麗人,幾面合圍,也許勝算更大。”

因管轄地域相關,孫仁師對百濟方面的戰況知道的更詳細些。他應道:“劉仁軌其部自去年從成山出發走海路進攻百濟以來,在熊津口(今錦江之入海口)大破百濟軍。接著,與新羅聯兵佔領百濟都城泗比,原百濟王扶余璋的從子福信及浮屠道琛率衆退守周留城。目前有周留城之戰未結束,仁願很難抽調部衆進入高句麗境內威脅其後路。”

李林龍言道:“先了解、瞭解新羅和仁願的戰況再定奪吧!”

……

中軍在距辱夷城十里之地屯紮下來,各軍輪流對辱夷城進行騷擾攻擊戰,並沒有大規模強攻。李林龍的意圖就是讓高句麗人不得安生,最後是吸引高句麗在新羅邊境的大軍過來,也減輕劉仁願的壓力。

高句麗人也沒有閒著,不斷派出小股部隊,在平東軍運輸糧草的通道上設伏,進行騷擾攻擊戰,這使唐軍運輸輜重、糧草艱難起來,後勤供應漸漸有些跟不上用度了。

李林龍很心焦。高句麗人這幾百人、上千人的一支支騷擾隊伍清剿起來很費力。他安排高侃的部屬專門負責清剿,但那些高句麗人利用該國北部山地縱橫、河流密佈的地形特點,如泥鰍一樣很難捕捉,搞了幾次假運糧,才消滅了幾支前來偷襲的高句麗人,但隱患依然無法馬上徹底解決。

這天,他正召集各部將領商議軍情,有將士稟報,新羅信使到了。

信使金喜難,是名溫文爾雅的年輕人。他按照屬國官員拜見天朝上官的禮儀,行大禮後言道:“我新羅大軍向高句麗東北邊境全面推進,但進展緩慢,高句麗大將僧信誠率領十萬大軍擋住了去路,故我王請大帥包涵,夾擊之策很難實現。

李林龍問道:“在熊津的劉仁願將軍其部情況如何?你們可有所瞭解?”

金喜難臉色陰沉,應道:“情況也不好。據塘報說,福信因向倭奴國王齊明天皇求援,倭奴國派阿曇比羅夫,阿倍比羅夫,秦田來津分率前軍,後軍和別動隊,組成了一支援助百濟的遠征軍。我出來前,劉仁願將軍的信使到達我朝,向我王請求援助,說百濟人與倭奴聯軍依靠優勢兵力把劉仁願軍包圍在熊津城。劉將軍所部形勢堪憂。”

他的話音一落,高侃、王方翼、孫仁師及諸將都**起來,大家都感到很揪心。

李林龍擺擺手,示意大家肅靜。他微笑著對金喜難說道:“你先下去休息吧!有事我再請你來。”

看金喜南出去,他沉思片刻,嘴角露出笑容。將領們看著都很驚奇,只有孫仁師會意了,笑著說道:“看來咱們能給百濟、倭奴來一個連環套,順便還能摟高句麗人一傢伙。”

李林龍很滿意自己學生的思維敏銳,他笑著示意:“仁師,既然你有對策,就給大家講講吧!”

孫仁師站起,朗聲說道:“我軍應當發揮一下子那三千艘戰船的威力……”

……

辱夷城內。高句麗探馬急匆匆進了中軍府大堂,向泉男建、凱都、成濤海等將領稟報道:“稟奏各位大人,平東軍大隊人馬昨夜偷偷出了營帳,向清川江河口聚集。我們繼續跟蹤,探知清川江河口的海面上戰船雲集。”

泉男建追問道:“唐軍向那裡聚集了大約有多少人馬?”

探子應道:“夜色太黑,看不清楚,但從大軍移動的規模看,粗略估計有三至四萬人。”

成濤海在旁奏稟道:“唐軍去年督造了三千小戰船,每艘戰船可運載士兵十人至二十人,或者戰馬五匹,輜重十石。想來三萬人馬加上馬匹、輜重調集過去,還是比較貼譜。”

凱都補充道:“看來唐軍準備從海路繞道進攻平壤了!應當上報大離支,早在平壤城做準備。”

泉男建思慮著,半響說道:“調走三萬人?高侃部在後面與我襲糧軍作戰,那麼當面的敵人也只有兩萬人馬了!我十萬對兩萬就是腳踏也能將他們滅掉,這是擊敗唐軍的機會,打敗當面之軍,再回頭救援平壤,可獲全功。”

成濤海謹慎地迴應:“還是小心點好,萬一唐軍有詐怎麼辦!”

正說到這裡,有兵將進來稟報道:“唐軍又來攻城。”

泉男建一怔,問道:“多少人?”

兵將應答道:“七千多人!約兩千步兵,五千騎兵。”

泉男建略一沉思,哈哈大笑起來,譏諷地說道:“李林龍啊!李林龍,你想給我擺個迷魂陣,明明可用之兵已經不多,卻還裝做全軍都在的樣子,故意讓軍隊來攻擊我們,好壓我軍龜縮在城裡不敢出擊。你的如意算盤,這回要完蛋了!”他轉頭下令道:“我親率重騎兵當先出擊,凱都大褥薩你率領三萬輕騎兵隨後跟隨,成濤海大褥薩你率軍據守城池,並做好馳援準備。我這回不但要掃滅這七千人,還要馬踏唐營。”

成濤海有些擔心地說道:“這萬一唐軍有埋伏怎麼辦!還是報請大離支定奪吧!”

泉男建不高興地一擺手:“我也怕有詐,所以才這樣安排。就是唐軍搞鬼,我也能全身而退。戰機稍縱即失,將在外應該當機立斷,看我怎樣打敗唐軍,向父親獻功的。”

……

辱夷城城門大開,重騎兵排著整齊的隊列殺了出來,而唐軍見了,掉轉頭就向後逃跑,騎兵一溜煙就跑了,步兵就慘了,攻城的輜重丟了遍地,四散逃竄。

高句麗人精神大震,重騎兵和後面的輕騎兵漫山遍野的追擊上去,一路猛追猛殺幹掉了跑不動的一些唐軍步兵,一氣殺到了唐營。唐軍來不及關閉寨門,射出一陣稀稀拉拉的箭雨,很快就沒了動靜。高句麗人吶喊著衝進大營,戰馬羣在軍營裡四處縱橫,很少遇到唐軍的抵抗,看來唐軍都已經逃跑了!

泉建男也隨著大軍進了軍營,他眼見自己的人在軍營裡四處奔馳劫掠,開始心裡真高興,漸漸感覺味道不對,心中越來越不安。唐軍即使只剩下兩萬人馬,按照平東軍的實力,徹底絞殺也要幾個時辰,李林龍要是拼死抵抗,不部衝出包困都可能。怎麼感覺追了這麼長時間,都是躲避逃竄,沒有象樣的抵抗呢?難道赫赫有名的平東軍是豆腐做的嗎?

“嗚……”鼓號齊鳴,軍營外面的號角響徹雲霄。

高句麗人驚恐地向營寨外望去,他們發現四下裡無數洪流向軍營合攏過來,唐軍大旗迎風飄揚。

泉男建見狀下令,全軍進入營寨,以營寨爲依託,阻擋平東軍的鐵騎。

高句麗近五萬輕重騎兵,全部龜縮到營寨裡,營寨大門緊閉,各軍做好了防範準備。

凱都見四下的唐軍密集如林,焦慮道:“我們是中計了,唐軍根本沒有調走,而是虛晃一槍,設了這大套。”

泉男建冷聲應道:“慌什麼,這羣混帳王八蛋纔有五萬兵力,咱們也有五萬人馬,而且成濤海的軍隊很快會來馳援,咱們兩下夾擊,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話音剛落,有將士喊道:“軍營地下、帳篷上怎麼到處散落著黑色粉末呢,是什麼鬼玩意?”

泉男建猛然想起,從安市會戰時逃回的將領說起過唐軍那令人恐怖的火引武器,裡面裝的東西好象就是黑顏色的,容易燃燒,多了還會炸開。他暗思:這黑色粉末難道和火引有些關聯嗎?

不容他細想,唐軍從四面合圍過來,距離只有三百餘步,漫天的弩箭便先傾斜過來,高句麗人都是騎兵,雖然有營寨的柵欄阻擋,但依然有很多被射中。

唐軍繼續逼近,二百步遠,漫天的火引升騰,如火雲壓過來。

密集的火引落在哪裡,哪裡就掀起爆炸的氣浪,營寨內四散藏匿的黑色粉末也被點燃,瞬間到處是火光和煙霧,聚集在營寨裡的高句麗騎兵們被燒的鬼哭狼嚎,不斷有人被拋起,摔落在地上,血肉橫飛、丟胳膊斷腿的到處都是,沒有被炸死的四處倉皇躲避,越混亂越倒黴,唐軍的火引如同長了眼睛專往人堆裡落,高句麗騎兵一倒就是一片,整個軍營成了屠宰場。

泉男建目瞪口呆地注視著這場血腥大屠殺。他無奈地拔出刀來想自盡,凱都拉住他道:“二公子,咱們突圍,也許還有一線生機。”

營寨門被打開,高句麗騎兵們雜亂擁擠著奔了出來,而列陣在一百步的唐軍用漫天的火引和火藥包向他們瘋狂射投,突圍的道路上瞬間血流成河,成片的高句麗人倒了下去,但雙方距離畢竟不是很遠,高句麗人集中一個方向,靠死人堆,終於殺到了唐軍跟前,雙方惡戰在一起……

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32章 暗流涌動(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8章 草原大戰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章 血色草原(二)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7章 蒼鷹軍團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7章 紫薇學堂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33章 跨海作戰(二)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7章 蒼鷹軍團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3章 浴血峽谷(四)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3章 帝后之爭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三)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7章 蒼鷹軍團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38章 再起風雲(一)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9章 大營情事第15章 千里棋盤第8章 刺客風雲(三)
第38章 再起風雲(二)第32章 暗流涌動(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章 血戰牢山(一)第32章 暗流涌動(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8章 草原大戰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章 血色草原(二)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7章 蒼鷹軍團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一)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7章 紫薇學堂第21章 決戰碎葉(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33章 跨海作戰(二)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7章 蒼鷹軍團第29章 半島春天(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3章 浴血峽谷(四)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1章 誘敵深入第13章 帝后之爭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三)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6章 高陽之難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19章 鍥釘戰術(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一)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7章 蒼鷹軍團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38章 再起風雲(一)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二)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9章 大營情事第15章 千里棋盤第8章 刺客風雲(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栗县| 屏边| 高安市| 辽源市| 绥中县| 莱阳市| 平和县| 浦城县| 万载县| 汾西县| 深水埗区| 英吉沙县| 扎囊县| 平舆县| 调兵山市| 锦屏县| 湖口县| 威海市| 榆中县| 闻喜县| 双鸭山市| 外汇| 开阳县| 大丰市| 宜君县| 武义县| 富源县| 宁武县| 瑞金市| 洪湖市| 特克斯县| 乐安县| 浮山县| 博乐市| 多伦县| 江源县| 乳山市| 都江堰市| 云林县| 陇西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