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9章 半島春天(一)

周留城外出現了大批的“倭奴”軍隊,五色的蛇旗,倭奴特色的盔甲兵刃。周留城上留守的百濟人一陣雀躍歡呼。渡海而來的援軍,使他們看到了百濟熬過此難,繼而復國的希望。

百濟王扶余風、大將黑齒常之站在周留城城頭上看著由遠而近的“倭奴”軍隊,扶余風欣慰地說道:“近百年來,我們百濟從王庭到貴族與倭奴普遍通婚,現在看來,這個措施是正確和富有遠見的,兩國關係血濃與水,由此纔有倭奴國在我百濟危難之時,傾全力來救之舉。呵呵,看其軍容,知其戰鬥力必然強悍,百濟復國有望了!走,開城門,咱們下去迎迎。”

周留城城門大開,扶余風在衆多百濟官員簇擁下來到城門口迎接大軍。

“倭奴”軍隊因乘海船而來,幾乎都是步軍,所以行進速度並不是很快。一袋煙工夫,先頭大軍纔到了城門口,爲首的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小將無禮地掃視著迎接他的扶余風和百濟將領們,嘴角上掛著譏諷地笑容。

站在扶余風身後的黑齒常之是一名彪悍勇武的將領,他看見了年輕將領表現出的不屑,不由暴怒起來,大聲呵斥道:“百濟國王在此,還不快快參見!”

年輕將領的眼光停留在有些發福的百濟王扶余風身上,驅前幾步欲行大禮。扶余風雖然是百濟新任國王,可是眼下是百濟有求於倭奴,所以對倭奴國派來的大將自然不敢怠慢,急忙迎上前,準備攙扶。

年輕將領忽然動了起來,身體向前一躥,左手將措不及防的扶余風的衣袖一把抓住,順勢向自己身前一帶,而右手一抖,一把短刀從袖口中露出,架向了扶余風的脖子。

這一切都發生在須臾之間,百濟衆將來不及援手,只有黑齒常之反應較快,不待扶余風身體穩定,揮拳擊向年輕將領面額。年輕將領不得不身體側閃,手中的短刃隨著移開,向外偏了偏,這個機會黑齒常之緊緊抓住,他另一隻手伸出,一把拽住年輕將領右手,如老鷹抓雞般生生把他手板開,而驚慌失措的扶余風則趁機向前一掙,猛然竄回自己隊伍,而身上的衣袖被年輕將領拽下了一塊。

與此同時那些化裝成倭奴軍隊的將士都揮舞刀槍撲向慌亂的百濟人,一陣刀劈槍挑,地上已經是一片屍首。

城門口混亂成一團,平東軍將士扯下倭奴服飾,大喊:“殺……”大唐將士的喊聲震饋敵耳。

百濟人到此時完全醒過味來,紛紛躲閃,驚恐地喊道:“唐軍…快關城門…拉吊橋……”

幾支響箭破空響起,遠方一陣煙塵隨之捲起,平東軍的鐵騎席捲過來……

前隊的平東軍步軍將士蜂擁向前,將阻擋的百濟人一個個砍翻在地,死命地搶佔吊橋和城門。吊橋上不斷有百濟人被砍死滾落到護城河裡,而後續步軍閃出騎兵進城的道路,並用弓弩向城上射擊,壓制百濟軍反擊。

扶余風在幾名將領護衛下,拼命向城裡逃竄,但後面殺上的唐軍將士猛追不捨,大家都知道他是大人物,無數的刀劍擊向他。

黑齒常之雖然悍勇,但四周撲上來的唐軍將士太多了,眨眼間將他裹在中間,幾十支各類武器齊向他身上招呼,他左擋右避,手忙腳亂。那名年輕的唐朝將領見他英勇異常,大聲喝道:“那好漢,放下武器投降!爲了即將敗亡的僞國王殉葬,實在不值。不如投靠我家李大帥,他愛惜人才,一定會重用你的。”

黑齒常之聽到李林龍的名字,憤然道:“原來是李賊手下,狗賊奸詐異常,這樣的旁門左道的主意只有他這樣的小人才會用。”他揮刀把幾名唐軍砍翻,絲毫沒有投降的意思。

遠方的戰馬羣風弛來而,唐軍步軍們此時已砍斷吊橋上的繩索,控制了城門。

戰馬羣一到,步軍們閃開過道,任戰馬羣直衝進城裡。騎兵們一衝,簡直就是如入無人之地,馬踏刀砍,百濟人剎時被衝擊的七零八落。

步軍退下,一羣騎兵包圍被砍了幾刀卻還在死戰的黑齒常之。柳斷刀(那年輕將領)喊道:“用套馬鎖抓住他,抓活的。”

十幾條套馬鎖拋出,準確地套向他,他揮舞寶劍扣斷幾個,但還是有幾個繩索套在了身上,幾匹戰馬疾弛起來,把他拖倒在地……

唐軍衝進城裡,四處衝殺,百濟人兵敗如山倒,只剩下了倉皇逃命,很快城頭上換上了唐軍的龍旗……

……

李林龍在親從的簇擁下進了城,柳斷刀向他稟奏道:“抓住百濟大將黑齒常之,此人是名不怕死的好漢,請大帥一定要收服!”

黑齒常之,在唐朝歷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李林龍親自給他鬆綁,說道:“黑齒將軍忠勇之人,我心中實在仰慕,林龍不才願意與你爲兄弟,共同爲百姓安樂而努力!”

黑齒常之倔傲不答。此時,有將士到前稟報道:“百濟王被抓獲!”

扶余風戰戰慄慄地被押了上來,一見李林龍,便撲通跪倒地上,如米糠般抖個不停,嘴音顫抖求饒道:“大帥不要殺我,我願意讓百濟全軍放下武器,永遠歸順天朝!”

黑齒常之聞聽此言,怒目圓睜呵斥道:“貪生怕死之徒,枉你是一國之主,丟盡了我們百濟的臉!”

李林龍聽完哈哈大笑起來,朗聲道:“國家的權貴和既得利益者是最自私和自利的,他們心中哪有江山百姓,除了保命和保護自己的財產,他們會考慮什麼尊嚴嗎?黑齒將軍,爲這樣的君主不值得賣命,好漢應當有更好的歸宿!”

黑齒常之臉色陰沉,李林龍拉住他的手繼續說道:“我大唐是各民族和睦友善、互敬互愛的家園,各族百姓所求不過是生活安康,只有我大唐才能保證作到這點,這樣的國家不正是各族百姓所求之地嗎?你慢慢考慮吧……”

黑齒常之聞言爲之動容,望著遠去的李林龍,仍在思索著他的話語。

……

平東軍只留少量人馬控制這座空城,大部人不下馬,直奔被包圍的熊津城,抄襲倭奴和百濟人後路。與劉仁願裡應外合大破倭奴和百濟聯軍,只有福信、屠道深等人率領殘部會同倭奴將領阿曇比羅夫和阿倍比羅夫一起逃到了海邊,乘坐倭奴海船逃向倭奴國。

俘獲的倭奴人有幾千人,無論手下的將領怎樣遊說修路的人手不夠,李林龍還是命令全部殺掉了。

大勢所趨,仗打到這個程度,各地跟隨造反的百濟將領紛紛投降,百濟全境很快歸大唐所有,只等到朝廷選派的各府縣文官到任。各軍暫時休整,在百濟的唐軍達到四萬多人,而歸順軍隊也有四萬。

孫仁師的辱夷城方向傳來消息,高句麗大褥薩成濤海率軍投降,通往平壤的道路被打通。

李林龍聞訊大喜,召集將領準備抄襲平壤後路。正商量時,有信使進來稟報道:“高句麗大褥薩僧信誠率領他的十萬大軍投降了新羅!”

衆將領一聽都哈哈樂了起來,興奮地說道:“這樣一來,平壤就剩下孤城一座了,咱們的軍隊直接可以掏老巢了,高句麗大患終於可以平定了!”

衆將見戰爭快要結束,個個神采飛揚,只有李林龍眉頭緊鎖,默然不語。

劉仁願詫異地問道:“山主爲何不樂?”

李林龍半響應道:“除掉一個大患,又多一個新患,前門驅虎,後門來狼,何樂之有?”

衆將領驚疑地看著他,劉仁願小心翼翼地問道:“大帥是擔心新羅坐大嗎?他可是咱的聯軍,即使坐大,對咱也不會有所傷害。”

“愚蠢,國之利益哪有永遠的朋友?新羅本有雄兵二十萬,再加上這歸降的高句麗人,兵力可達到三十萬人,這麼多的軍隊與咱對抗起來,想要剿滅他,並不是很輕易的事情!”李林龍的憂慮全寫在臉上。

“大帥的意思是要削弱新羅的力量吧!現在咱們與高句麗人作戰,先削弱盟友力量,可謂不妥呀!”柳斷刀在旁提醒道。

“當然不會是現在,要創造機會。來呀,給新羅王金春秋覆信,就說平定高句麗後,平分高句麗土地,讓他選派一萬精銳協助攻打平壤!”李林龍臉上露出狡詐笑容。

有官員答應著開始辦理,劉仁願問道:“論功賞罰,新羅會只派一萬人馬嗎?”

李林龍撇撇嘴,言道:“搶奪勝利果實之際,他會僅僅派一萬人嗎?還不得傾力全出?”

衆將或是滿臉敬仰,或許迷惑不解地地看著高深莫測的李林龍……

……

大唐皇宮內。高宗正在與剛剛身體復原的李績閒聊。

“愛卿,你對李林龍此人評價如何?”高宗手裡拿著辱夷城城下的大捷戰報問道。

李績爲人圓滑,當然不會輕易說人壞話,特別是在君王意圖不明的情況下亂說話,他謹慎迴應:“治軍頗有一套,作戰很有章法。”

“朕不是問他才幹,是想問他的品德,是否看來忠誠!”高宗不願意聽這樣的套話,直截了當說明疑問。

“這…這…到不好說,按言辭和行爲到象是個忠良!”李績含糊其詞。

“你看過他安排編撰的《武學法則》沒有?”高宗問道。

“略有所看!”李績通讀過這本書,作爲武將,很多觀點,他也很贊同。

“這書裡宣揚的民爲重,君爲輕,社稷次之,此觀點自古有之,但他再次解說,我總感到有些怪味道。一名帶兵打仗的武將,指手畫腳起朝廷來了,這樣的思想傾向很有問題。”高宗眉頭微揚,語調不滿。

李績聞聽心裡一喜,順勢說道:“李林龍這點的確不好,武將當將精力用在訓練軍隊上,以戰績忠勇報國。如何治理國家,自有中書門下操勞。”

高宗見他迎合自己觀點,下了狠心:“打完高句麗,把他招回任閒職吧!這人雖然頗有才幹,但心術不定,總是添亂,攪的朝廷內彈劾不斷,還是讓他清閒的好。”

李績偷樂,點頭符合道:“陛下聖明!”

(每章解禁後,我會找時間再讀一遍,雖然故事結構無法更改了,但儘量少點錯字,讓語句通順些也好。)

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31章 情關難過(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9章 大營情事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1章 誘敵深入第20章 慾望溝壑(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一)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7章 紫薇學堂第11章 誘敵深入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9章 半島春天(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9章 鍥釘戰術(五)第4章 高陽公主(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4章 功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攻城之戰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一)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9章 大營情事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風情嬌娘第23章 西域經略(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13章 帝后之爭
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31章 情關難過(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7章 蒼鷹軍團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9章 大營情事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1章 誘敵深入第20章 慾望溝壑(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4章 逐個擊破(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一)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一)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6章 高陽之難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7章 西疆權變(三)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3章 浴血峽谷(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8章 胡姬風雲(四)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7章 紫薇學堂第11章 誘敵深入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9章 半島春天(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19章 鍥釘戰術(二)第19章 鍥釘戰術(五)第4章 高陽公主(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4章 功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章 血色草原(三)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二)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4章 攻城之戰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一)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13章 帝后之爭第9章 大營情事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風情嬌娘第23章 西域經略(二)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0章 巧取敵城第23章 西域經略(一)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13章 帝后之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方城县| 清丰县| 冷水江市| 卢龙县| 虞城县| 崇文区| 曲阳县| 桦南县| 泊头市| 沿河| 池州市| 抚顺市| 河源市| 祁门县| 陵水| 顺平县| 云浮市| 怀安县| 平潭县| 屯昌县| 河间市| 宣威市| 丹巴县| 舒兰市| 禹州市| 吐鲁番市| 饶平县| 华亭县| 昭通市| 四平市| 吴桥县| 绍兴市| 马山县| 运城市| 通江县| 铁岭市| 南木林县| 合作市| 祁阳县|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