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章 大唐風暴(二)

李淳風仰望著高高在上的武媚娘,朗聲說道:“臣觀天象最近變化多端,恐有異動。”

他的這句話,調足了羣臣的好奇心。那個朝代,對於天道,沒有不相信的,李淳風與其師袁天罡並列爲大唐兩個奇人,合著的《推背圖》更是預測學中翹楚之書。他有如此之言,羣臣都豎起耳朵等待下文。

武媚娘聞聽此言,心裡也一緊。按她的性格,更願意相信人定勝天,但李淳風預測本領享益朝野,也不能不讓她有所觸動。

“臣近期連續觀測,發現帝星昏暗,而四邊妖星璀璨,這是大兇之兆……”李淳風剛說到此處,就聽到一聲斷喝:“大膽妖臣李淳風,你危言聳聽,詆譭我萬世大唐,該當何罪?”吼叫的是大理寺卿周興。

羣臣也反應過味來,紛紛出言呵斥。爲表忠心,有人甚至不顧體面,張牙舞爪地想過去撕打李淳風。

李淳風對周圍的變化視若無睹,眼睛仍然是望向二聖。

武媚娘擺手示意羣臣安靜下來,一指李淳風,威嚴地喝道:“說!”

李淳風傲然直立,繼續說道:“臣見天象如此奇異變化,自然心中不安,連忙又卜幾卦,卦卦兇險,讓臣不敢不奏!然卦雖兇險,卻還有一線生機。”

羣臣聽到有一線生機,個個瞪直了眼睛,性急的都恨不能吃了這個慢吞吞的人。

李淳風卻停頓了,半響才慢條斯理說道:“臣請陛下和皇后讓其餘一干人等退下,以免因泄露天機,反遭更加叵測的天譴。且也擔心知道人太多,而使破解之法不能生效也!”

羣臣個個失望,武皇后不管大家情緒,揮手攆道:“全退下!”

羣臣悻悻地走了出去,太監、宮女、侍衛也都緩緩退出,金鑾殿的大門關上了。

“愛卿說吧!”武媚娘強忍住心中的急噪問道。

“帝星旁邊另有一伴星,日夜正在茁壯成長,將對帝星起永恆的輔佐作用。臣以爲,這伴星指的當是皇后娘娘。而伴星的東方遙遙有一顆將星,雖隱隱生輝,卻相隔太遠,這顆將星應是天賜予我朝的保駕星。臣於此有不解之處,如是保駕之星,按理不應遠離陛下與娘娘,現不知爲何卻遠在東方。臣以爲假如此星能夠守候陛下與娘娘,則羣妖不足爲患!上爲星象所示。臣另又卜一卦,發現此將星因被無能生妒之人中傷,逍遙在外,此爲君臣離合之兆,這也纔有羣妖膽敢枉生作亂。”李淳風詳悉解說道。

武媚娘聽到這裡,心中自然明白將星指的是誰。她知道李淳風肯定不是紫薇一派的人,所以心動了,開始將信將疑了。許久,纔對李淳風說道:“你退下吧!此事不要外傳!”

……

早朝散了,李淳風被一羣大臣追問著:“李大人,你到底對皇后說的什麼?”

李淳風一邊應道:“天機不可泄露。”一邊扒開衆人,奪路向外疾走。

一出皇宮就上了自己的馬轎,催促著趕車的家僕:“回府!”

家僕狠狠抽了馬一鞭,馬揚起四蹄,在筆直的大街上飛跑起來。

馬轎載著李淳風奔向他的府邸,而在他們身後則有十幾騎青衣人緊緊跟著他。

李淳風從馬轎的轎窗看見後面的騎者越追越近,臉因驚嚇變的慘白,自言自語道:“人呢?怎麼還不救我!”

拐進衚衕,前面就是府邸,李淳風歇斯底里對家僕喊道:“快!快!關門!集合家丁!誰都不許出入!”

馬轎衝進府門,他慌張地跳下馬轎,鑽進了書房。

那些青衣人也驅馬進了衚衕,紛紛跳下馬,抽出刀,衝開還未合攏的大門,闖進李府。不多久,府裡傳來陣陣慘叫聲……

……

早朝沒有任何結果,高宗回到寢宮後,心中仍是無法安妥。特的頭一直很疼,但此事關係到社稷安危,也不得不振作。只好再把武皇后請拉商議。

他臉色慘白,囔囔地問道:“這事有這麼嚴重嗎?按童謠和李淳風的意思,不起用李林龍,朕的江山就要丟了?”

武媚娘嘆息道:“現在戰況的確兇險。童謠和李淳風的話,雖然妾身不全信,但也不敢不信,很多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更何況此事關乎我大唐安危、社稷百姓呢?”

高宗點點頭,又搖搖頭,憂慮說道:“怕就怕,前面驅虎,後面引狼,李林龍雖然一直未見異心,但朕對此人卻不敢不防呀!還記得子道真失蹤一事嗎?這事太蹊蹺,朕懷疑有股勢力故意所爲,不是李林龍,會是誰呢?”

武媚娘也眉頭微鎖,若有所思道:“是啊,李林龍這個人才氣逼人,打仗有一套,治理地方也很在行,他經營過的西疆、西域、遼東、半島都很富裕,當地百姓官員受益坡多,人心盡攬呀。這樣的人是忠良,朝廷之幸;是逆臣,則爲大患!妾身也恐其軍權過大,所以對用不用他,也很猶疑!”

高宗將桌案上的一個奏摺,遞到武媚娘手中:“這還有一事,左權奏報王方翼被百濟餘黨劫掠,去向不明,三百親從死難。德安都督方孝達奮力苦戰營救,雖然殺死若干叛匪,卻依然無功而返!你看這件事和最近發生的這些事情是不是有所關聯?”

“再看這封,孫仁師保舉左權爲熊津大都督的。這個孫仁師可是李林龍的嫡親弟子。”

武媚娘接過奏摺應道:“有疑問,眼下也不能大張旗鼓地查,目前邊疆戰事正濃,熊津大都督府那邊還是力求穩定,避免出禍亂,妾身以爲暫由左權行掌大都督一職,那個方孝達也暫時給他升一升,行副都督吧。雖然讓他們暫管,但咱也不能全信了他們,可秘密派出一些官員暗中調查此事。即使一切屬實,等東北穩定下來,也要把熊津大都督府、平壤大都護府及營州大都督府合併爲二,再行裁軍;如若不實,就以述職爲名招二人進京,然後交刑部格殺之。”

高宗點頭表示讚許。

武媚娘想了想,言道:“現在童謠和李淳風的話咱也不能不信,李林龍先用一下,也許真能化險爲夷,試試吧!不過,咱也不能全信,也當防備一手。妾身建議封他爲隴河道大總管,負責抗擊西北那邊呼倫吐和劉審禮率領的吐蕃軍隊,所帶兵嗎?汴州武遙勇、慶州陳渙然,再加上當地的駐軍和團練兵等,有五萬了吧?守城夠用了。同時派名觀察使監視他,名義上是爲及時解決軍需。這樣有異動咱也好早做準備,觀察使就讓周興去吧!他雖然是李林龍弟子,但倆人已經分到揚鑣,彼此隔閡很深!”

高宗問道:“鬆州這路敵人勢大,離京師又近,不讓他去這個方向,怎麼讓他去擋吐蕃兵力少的地方呢?”

武媚娘應道:“鬆州身後有梁州、隴州、興州幾州兵馬成犄角之勢,而且劍南道各路兵馬和內地各州都能全力以赴往這個方向馳援,只要讓樑建方掛帥,依託鬆州高大厚實的城防,堅守不戰,拖也把這路吐蕃人拖垮了,危險反沒有那個熟悉咱大唐佈防和作戰方式的劉審禮那路高,更何況咱京畿還有十多萬兵丁,吐蕃人即使破了鬆、鳳,想要奪取京師,也要和咱打幾場硬仗,而這時其他邊境作戰的各軍只要有勝利的,就可以回援,兩下夾擊,咱還有勝算!”

高宗想了想,說:“一步步來,先下旨,催李林龍先解決東北,那裡不是孫仁師統一調度嗎?這幾天如若涼州告急催的緊,再下旨調他去西北,這樣即使西北勝了,今後也可以拿東北沒有解決好來修理他。他總不能兩頭都忙得好吧?”

……

左衛大將軍楊雪正在自己府內書房與嫡系的左屯衛大將軍阿德旺、右衛大將軍李昭德、右屯衛大將軍左立敦、右金吾衛大將軍程務挺等人密談。

這幾年楊雪拼命對武皇后表示忠心,獲得了皇后的信任和支持,藉著她這座強壯的靠山,楊雪著力發展自己勢力,把掌握的幾衛軍隊中各級將領全換上了信得過的弟兄和草堂書院(解散紫薇書院後興建的)培養出的第一批學子,有了這樣的大換血,她算是真的在軍隊中紮下根。

除了這五衛人馬,聽從她的還有左金吾衛大將軍孫子言和左武衛大將軍張濟才。

“現在吐蕃人大軍壓境,按照我們原先計劃,咱們人馬不出徵,靜觀其變,周興在朝堂運作的不錯,以保衛京畿爲名,使朝廷不敢再調用咱這幾衛,但下一步如何走,大當家給個決斷!”李昭德說道。現在楊雪一系人馬,私下都把她叫大當家。

“留守京師有兩點好處,一可以保存實力;二可以觀看戰局變化。亂則有利於我們趁機掌握京師,不過,現在變數還未定!”楊雪有些猶疑。

大堂門外傳來僕從稟報聲:“大將軍,大理寺卿周興大人和左金吾衛大將軍孫子言來了!”

楊雪眉毛一挑,點頭道:“咱們因練兵都沒上朝,看樣他們帶來了朝堂上的消息!請!”

周興和孫子言只所以從攀附許敬宗、李義府轉而投奔楊雪,一則看她是武媚娘跟前的紅人;二則倆人貪墨的很多事情都被楊雪掌握;三則是楊雪給他們每人送了幾個美妾,對他們廣有恩惠。林林總總的原因很多,但他倆也算不上死心塌地跟隨楊雪,楊雪內心也並不信任他們,一些機密事情從來不與他倆說。大家彼此都留了一手。

“哎呀,大家都在,也好,一起商量!”周興一進屋見到一屋人,便大咧咧說道。

“呵呵,沒事一起談談怎樣訓練軍隊吧,可能要打仗了。”李昭德心眼多,打著哈哈。

“大當家,朝廷要起用李林龍了……”周興把朝堂上的事情說了一遍。

“什麼?他又出山?看樣子,他的奸計得逞了!”楊雪憤然道。

“什麼奸計?”其他人都很驚訝。

“你們不覺得蹊蹺嗎?突然之間,所有李林龍的老部下管轄的邊境一起戰火連連,這本身就很不正常!”楊雪質疑道。

“難道是李林龍搞的鬼?咱們應當陳稟朝廷,絕了他回京之路!再參的他面目露出來!”周興心裡害怕李林龍找他秋後算帳,因此故作憤然道。

楊雪是希望天下大亂的,水渾纔好摸魚。所以雖猜測最近事情是李林龍一系搞的鬼,但她卻並不願意阻止,因爲她等的也是這個時候。她應道:“沒有證據,胡亂猜測的東西和朝廷說,弄不好自己很被動!至於阻止李林龍回來,咱是應該想些辦法,那個李淳風危言聳聽,可能裡面有文章,應該調查清楚!”

孫子言應道:“我當時也不相信,以咱大唐的雄厚國力,雖然薛將軍敗走,但再聚集幾十萬兵馬阻擋住吐蕃人還是簡單的事。童謠和李淳風說的那麼嚴重,不得不讓人懷疑有貓膩,故我派了十幾個親從,身著便裝尾隨李淳風,看看他與誰聯繫,可惜,到現在也沒有消息回來!”

楊雪由衷地誇讚道:“做的不錯!”

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5章 千里棋盤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9章 風情嬌娘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14章 功城之戰第8章 草原大戰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3章 掛職東宮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4章 朝堂閒鶴(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39章 山雨欲來(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0章 京師風雲(五)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7章 蒼鷹軍團第6章 高陽之難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7章 紫薇學堂第14章 攻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五)第2章 血戰牢山(六)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1章 血色草原(二)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7章 紫薇學堂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招降處月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3章 浴血峽谷(三)
第5章 覲見皇帝(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6章 高陽之難第10章 禍從喜生(二)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5章 千里棋盤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9章 風情嬌娘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14章 功城之戰第8章 草原大戰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4章 逐個擊破(四)第3章 掛職東宮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9章 鍥釘戰術(四)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0章 京師風雲(一)第2章 血戰牢山(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7章 封地之治(一)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6章 伐者有道(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18章 胡姬風雲(五)第1章 血色草原(一)第5章 雪兒公主(二)第15章 千里棋盤第24章 朝堂閒鶴(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39章 山雨欲來(二)第8章 刺客風雲(一)第5章 雪兒公主(一)第30章 京師風雲(五)第42章 京師事變(二)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3章 浴血峽谷(三)第13章 一本兩得(二)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6章 高陽之難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14章 攻城之戰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3章 帝后之爭第15章 千里棋盤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三)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7章 蒼鷹軍團第6章 高陽之難第37章 封地之治(三)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7章 紫薇學堂第14章 攻城之戰第6章 高陽之難第2章 血戰牢山(五)第2章 血戰牢山(六)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3章 掛職東宮第1章 血色草原(二)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11章 古道殺風(三)第4章 逐個擊破(二)第7章 紫薇學堂第41章 吐蕃戰亂(三)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2章 招降處月第25章 掛帥東征(二)第39章 山雨欲來(一)第40章 大唐風暴(二)第22章 追剿殘敵(四)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3章 浴血峽谷(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汽车| 谢通门县| 涿鹿县| 徐水县| 曲靖市| 湘阴县| 宜丰县| 准格尔旗| 炎陵县| 鄂伦春自治旗| 隆林| 尤溪县| 天全县| 张北县| 徐州市| 仙游县| 铜梁县| 类乌齐县| 将乐县| 乡城县| 南宁市| 禹城市| 尉氏县| 郸城县| 江达县| 东乌| 大关县| 治多县| 天水市| 阿巴嘎旗| 策勒县| 景宁| 双江| 门头沟区| 伊金霍洛旗| 延边| 略阳县| 永顺县| 宜城市| 山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