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5章 千里棋盤

安市城內。

裴行儉正在閱讀戰報。戰報中詳細寫明,偷襲白涯的四萬騎兵全軍覆沒,偷襲蓋州的二萬人只有數百人慘敗而歸,幾個山城等於拱手相送給唐軍了。

這樣的結果基本在他意料之中。

事實上,這次對唐軍駐守的幾座城池採取大規模偷襲,並非出自他的籌劃。偷襲遼州確實是他的手筆,而餘下的則是高元亮的主意。對於偷襲白涯和蓋州,他明確表示反對,已經有了前車之鑑,李林龍又不是傻瓜,不可能不防;再加上蒼鷹軍作戰能力太強,即使偷襲成功,高句麗軍也是傷亡慘重,奪了城也無兵可守。

但輕易攻佔遼州,使高元亮、楊萬榮等幾名主將欣喜若狂,他們覺得裴行儉顧慮過多,有意誇大唐軍的能力,所以沒有聽從他的意見,倉促制定了冬季獵殺計劃,並按照襲擊遼州的方法,迅速調集兵力採取了行動。

裴行儉坐在在安市城軍府大堂內,整理著腦海裡的思緒。這次獵殺計劃的失敗,使高句麗軍隊損失了六萬多人,安市和遼州的駐軍也減員到六萬人。整個一字型防線不但沒有形成,反而因失敗弄的兵力緊張、舉步維艱。

等到春暖花開,唐朝廷派十二衛的人支援過來,完全可以分兵,一部分涉過並不寬敞的鴨瀘水,包圍平壤;一部分圍困安市和遼東。那時候高句麗只能是俯首稱臣了,而自己作爲大唐叛臣,弄不好高句麗不敢再收留,甚至有可能被殺死或送回唐朝來謝罪。想到此,他內心更加憂慮重重。

“裴將軍,有故友要見你。”他的侍衛進來稟報道。

裴行儉並不相信高句麗人,所以自己侍衛營大約二百多人,召集的都是中原人。貼身的幾人,都是原來舊部中的嫡系。所以衆人還是按以前的習慣稱呼他爲將軍,而不是褥薩。

“故友?”他心裡非常詫異。作爲大唐叛臣,他已決然了斷了過去的一切,也相信不會再有朋友認他這個背叛祖宗的人。

“請他進來吧!”他想見見這所謂的故友。

侍衛很快帶著一名身穿普通便服,面容俊朗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裴大人,我給你帶來了家信。”

裴行儉上下打量著這名並不認識的年輕人,憑直覺他感到此人必是大唐官員,並負有特殊使命。

他不由自主地摁住了腰間的寶劍,問道:“閣下貴姓?把家信遞上來吧!”

來人是蒼鷹軍錄事參軍士盧照鄰。他是奉大帥李林龍之命前來遊說裴行儉迴歸大唐的,他帶來了李林龍的親筆信和裴行儉寡母的勸兒書。

他看見裴行儉下意識的動作,心中恥笑。當下先掏出其家信遞了過去。

裴行儉是個大孝子,對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慈母感情極深。這次背叛大唐來高句麗,心中最割捨不下的就是他的寡親。他也曾派人想把母親接來,但對於忠義很在意的母親聞聽兒子投靠高句麗,不但不跟來,還將派去的人痛罵一頓,表示將和他斷絕母子關係。

母親堅持的大義,使他很彷徨。他經常反思,自己當初投奔高句麗之舉,是否過於瘋狂?是否太不明智?每每到這個時候,他都感覺頭痛萬分,強迫自己去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

他雙手微顫地接過侍衛傳遞過來的信,心情複雜地看了起來。在信裡他的母親再次痛斥了他背叛祖宗的不恥行徑,並說她已經求李林龍不計前嫌,接納他迴歸大唐。並叮囑說,即使獲罪下獄,也要回來,讓裴家的列祖列宗安心。信的末尾,寡母非常自責,說他再不思悔改,她將到其父墳前自盡,以求原諒……

讀完家書,他已經淚眼朦朧,想到慈愛的母親一字一淚書就此信,他內心更加疼痛難安。

“大人能否屏退左右,在下還有一事告知。”盧照鄰見狀,知道裴行儉的心已經動了,連忙說道。

裴行儉隨口應道:“這幾名侍衛都是跟隨我多年的家將,有什麼事你就說吧!”

盧照鄰沉吟片刻,思緒定定,應聲道:“蒼鷹軍錄事參軍士盧照鄰奉大帥李林龍之命給裴大人帶來一封信。”

裴行儉眼睛大睜,烈聲道:“來人,將奸細拿下。”

幾名侍衛上前就摁住盧照鄰。

盧照鄰哈哈大笑起來,朗聲應道:“大人殺了在下易如反掌,只是恐怕大人從此再無法迴歸大唐了,也將會以判賊之名貽臭史冊!”

裴行儉心裡一顫,他招招手,示意侍衛先放開盧照鄰,道:“把信拿出來吧!”

盧照鄰把信遞了上去,侍衛把它轉到裴行儉手中。

李林龍在信中寫道:

“行儉兄,論才幹,你也是當世人傑;論家世,出身將門,而今卻甘當叛賊,其行爲實在令人不恥。如傳到京師,想來御史臺彈劾的摺子將以千計,汝之家族也再無立足之地了。

長孫大人的罪責,全由你來承擔,你一時處於憤恨而出走高句麗,我理解。但如果只是因爲你我之間的私人恩怨或者說是不同勢力之間的恩怨,而與自己的祖宗、族人爲敵,士子的寡恥之心何在?你的事情,我至今未稟報朝廷,就是憐惜你的才幹,希望能給你留下回歸的餘地。

高句麗彈丸小國與我大唐對抗,那是自尋死路,其國必被我大唐剿滅。而今以兄之才力,雖然幫其打了幾個勝仗,但其國力和軍力畢竟後續匱乏,被我蒼鷹軍幾戰殲滅十餘萬後,可戰之丁喪失將近三分之一,如此打下去,不出年餘,其國遍插唐旗亦!而兄以一人之力能力挽狂瀾嗎?到時身歸何處?

兄自詡將才,爲將者大多審時度事,能夠順應發展大勢。你現在逆大勢而行,不覺得自己前途渺茫嗎?我希望你斟酌思量。只要你能爲平定高句麗立下功績,我當在陛下面前爲你掩飾,並竭力保舉兄之功勞;至於兄與林龍和紫薇子弟之間的恩怨,皆可化去。如兄不願意留在蒼鷹軍效力,我可舉薦你去其他府軍或蘇定方將軍處效力。

何去何從,當應決擇了!”

裴行儉看完信,沉默不語。大廳內只有細微的呼吸聲,幾能聽到心跳。許久許久,他對盧照鄰說道:“我寫封信,你帶回給李林龍大帥吧。”

……

一支高句麗軍隊猶如長蛇般出現在前往白涯的路上。爲首的將領是大模達金順可利,他是奉駐守安市城的副褥薩裴行儉的命令率領兩萬人馬襲擾白涯城。

厚厚的積雪使全軍兵將行進的速度並不快。

金順可利是員猛將,多次叫嚷與唐軍列陣對戰。這次接到命令,萬分高興,立即起程。

道路變的更加崎嶇難行。他向四周看了看,兩面的高地大約距他們一百五十多步遠,都被殷實的積雪覆蓋,除了軍隊行進的馬蹄聲和兵將發出的粗重喘氣聲,餘雜的聲音到是不多。

爲了防備被唐軍發現攻擊,他沿途派出了大量遊騎。如果發現敵情,可以迅速回稟。

嗚……悠長的號角聲突然響起,兩側高地雪原裡瞬間挺立起無數的兵將,密集的箭雨如黑雲般呼嘯飛來。

行進的高句麗軍隊兵將看著如蝗蟲般飛翔過來的箭雨,紛紛躲避,大喊:“有唐軍埋伏,有唐軍埋伏……”

“噗嗤、噗嗤……”一道道利箭穿透高句麗兵將的身體,長長的行進隊伍頓時混亂,到處都是被射中墜落馬下的人。

金順可利對於眼前的混雜局面並沒有太驚慌,他見兩面高地並不高,大聲命令道:“分兵攻擊高地那些步兵!”

高句麗的戰鼓響起。很多騎兵迅速拉轉戰馬,成羣結隊地向兩側高地上衝去。騎兵們爬到高地一半,前排的戰馬猶如遭到雷擊,瞬間大聲嘶鳴紛紛栽倒,馬上的兵將都被甩了下來,攻擊高地的軍隊潰散起來。

有兵將回報:“雪地裡到處都埋設著鐵蒺藜……”

唐軍陣中,無數引火球被點燃飛撇下來,在雜亂的高句麗騎兵羣中連片地爆炸。引火球中包裹的鐵釘和鐵片伴隨著巨響飛濺四射,大量殺傷高句麗騎兵,兵丁成羣地從馬上摔落下去。

攻擊隊伍瞬間死屍橫陳,倒在雪地哀號的傷者彼彼皆是,鮮血染紅了雪地,餘者倉皇地退了下來,而高地上的箭雨仍然密集地向下射擊,不斷有高句麗兵丁被箭洞穿身體……

金順可利眼見破不了對方的攻擊,大聲命令道:“全軍後撤……”

一名遊騎奔跑到他的身邊,大聲稟報道:“大模達,後方出現了大量的唐軍騎兵羣。”

大地震動。樹枝上的積雪瑟瑟而落。一桿大旗迎風飄動,旗幟上猙獰的蒼鷹抓著骷髏頭,虎視眈眈。瞬間,鐵騎收攏成方陣,靜下來的鐵騎散發出一種肅殺的威嚴。如林的刀槍直指高句麗人。

金順可利明白自己定是掉進了唐軍精心購置的陷阱裡。想起奇襲白涯的大軍全軍覆沒,他渾身抖了一下。望著自己的將士如亂蟻般沒命地亂竄,毫無鬥志的樣子,再看看蒼鷹軍威儀的軍陣,他清楚突圍恐怕沒有那麼容易。

四周的戰鼓和號角聲飛蕩在空中,唐軍騎兵羣成弧形奔馳壓迫上來,面對秩序井然、殺氣騰騰的對手,再瞧瞧自己的兵將們驚恐失措的樣子,信心在他心中徹底崩潰。他手無力地高高擺起,聲音無限絕望的命令道:“不要白白浪費性命了,掛白旗投降……”

……

安市的南城外出現一支高句麗騎兵,裴行儉站在城頭上恭迎,他臉上浮現出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7章 紫薇學堂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5章 千里棋盤第6章 太子心事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7章 蒼鷹軍團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一)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22章 追剿殘敵(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4章 高陽公主(二)第9章 大營情事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0章 巧取敵城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14章 功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5章 千里棋盤第9章 風情嬌娘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9章 風情嬌娘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6章 高陽之難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0章 京師風雲(五)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4章 功城之戰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章 掛職東宮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32章 暗流涌動(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五)
第43章 雷霆之擊(三)第5章 覲見皇帝(三)第7章 紫薇學堂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5章 千里棋盤第6章 太子心事第30章 京師風雲(六)第24章 朝堂閒鶴(三)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3章 帝后之爭第7章 蒼鷹軍團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26章 遼東整軍(三)第8章 刺客風雲(三)第2章 血戰牢山(七)第18章 胡姬風雲(三)第26章 遼東整軍(一)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4章 逐個擊破(五)第22章 追剿殘敵(三)第6章 高陽之難第4章 高陽公主(二)第9章 大營情事第12章 庭洲之任(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1章 美人如詩(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2章 追剿殘敵(一)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2章 招降處月第10章 巧取敵城第42章 京師事變(一)第21章 決戰碎葉(三)第11章 古道殺風(四)第10章 巧取敵城第30章 京師風雲(三)第1章 美人如詩(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42章 京師事變(三)第14章 功城之戰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24章 朝堂閒鶴(五)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5章 千里棋盤第9章 風情嬌娘第6章 高陽之難第9章 大營情事第35章 北上逐寇(一)第9章 風情嬌娘第16章 喜事連連(三)第9章 風情嬌娘第33章 跨海作戰(三)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33章 跨海作戰(一)第3章 浴血峽谷(一)第8章 草原大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27章 同江會戰(三)第4章 逐個擊破(七)第14章 攻城之戰第12章 庭州之任(三)第8章 刺客風雲(二)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34章 熱血鏖殺(三)第34章 熱血鏖殺(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五)第6章 高陽之難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44章 天下一統(二)第12章 招降處月第30章 京師風雲(五)第30章 京師風雲(二)第14章 功城之戰第1章 美人如詩(三)第30章 京師風雲(四)第10章 巧取敵城第11章 古道殺風(一)第25章 掛帥東征(一)第24章 朝堂閒鶴(四)第2章 血戰牢山(三)第19章 鍥釘戰術(三)第18章 胡姬風雲(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章 掛職東宮第22章 追剿殘敵(二)第32章 暗流涌動(一)第13章 帝后之爭第27章 同江會戰(一)第16章 喜事連連(一)第36章 伐者有道(二)第28章 敵我鬥智(二)第2章 竹林之鬥(二)第13章 帝后之爭第35章 北上逐寇(二)第18章 胡姬風雲(一)第22章 追剿殘敵(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舆县| 辽阳市| 盈江县| 三门县| 伊宁市| 花垣县| 沅江市| 松原市| 澄城县| 平南县| 铜陵市| 隆子县| 宣恩县| 永胜县| 湖州市| 射洪县| 南通市| 利津县| 烟台市| 富源县| 临洮县| 宝清县| 富顺县| 班戈县| 岱山县| 洪洞县| 丘北县| 夹江县| 讷河市| 随州市| 佳木斯市| 陕西省| 长治县| 潼南县| 荣昌县| 怀仁县| 深泽县| 彩票| 昭平县| 勐海县| 修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