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 張長詈罵府門外

兗州一戰結束已有月餘,時入仲夏。

天氣漸漸變得炎熱,小半個月不曾落雨,日頭曬下來,把昌邑縣城周邊田野上的麥子等作物都曬得有點蔫了。廣闊的田地上,倒是不像去年黃巾亂時那般荒涼,青翠的麥叢間,時見有三三兩兩的農人,或者在除雜草,或者在從田邊的溝渠中引水,細心地澆灌乾燥的土地。

這些農人,泰半是本地的土著,少數是外來的流民。

不管是土著,抑或是流民,便在一個多月前,他們中的大部分都還在給昌邑當地豪強大族家的當徒附,以給豪族做牛做馬地種地,來換取少量的糧食餬口。

但在荀貞從徐州調來了大量的牛、糧種等物,經荀攸等,分給了他們,荀攸並把無主的荒田,亦按每戶的人口多寡,多少不一地分給他們,最關鍵的是,荀攸且明白地向他們許諾,每年的租稅,每畝地只收糧四升,每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以後,他們一下有了營生的基礎,於是,就陸續地從豪強大族的門下脫離出來,重新成爲了漢家的編戶齊民。

田邊的溝渠是此前在昌邑、山陽做過長吏的幾個官員,先後興建而成的,其溝渠中之水,皆是從北邊的泗水引來。

溝渠的兩岸,長著成排的楊柳,被風一吹,枝條搖擺,鵝毛也似的白絮便漫天地拋灑。

下午時分,正是天氣最熱的時候。

一輛黑色的軺車,吱吱呀呀地沿著溝渠邊的道路,由北而來,往昌邑縣城去。

車上坐了一個士子,這人個子低矮,坐於車內,頭只比兩邊的車欄高出不多,然只見他以跪坐的姿態,挺胸昂首,雙手置在腿上,卻是一副驕傲的神氣。

正是不久前在荀貞宴請兗州士人的酒席上,諷刺侮辱荀貞,一心求死的那位壽張狂士張長。

那天在昌邑郡府的宴上,張長數次羞辱荀貞,然而荀貞沒上他的當,他卻是求死不能,後來宴會散了,他就怏怏不樂地回了壽張。便在前幾天,他終是憤懣難抑,遂決定二來昌邑。

換言之,他這次來昌邑,與上次來時的緣由一般無二,仍是來尋釁找死的。

對溝渠兩邊田野中與去年截然不同的變化,和田野上雖然勞累,卻疲累中滿是喜悅的農人們,張長視而不見。

他昂著頭,迎著已然在望的昌邑縣城,目光中透出了複雜的光芒。

這光芒,有對荀貞這個亂臣賊子的痛恨,有對兗州被徐州侵佔的痛心,也有一種決意爲兗州、爲漢家犧牲自己的勇氣,並及因想到如果自己犧牲之後,兗州與別州各地的士人在談到他時,會都是多麼的惋惜和佩服,他張長的名字自此就能響徹海內而產生的興奮和自豪。

他暗下決心,想道:“荀公達用些牛、糧、田等類的小恩小惠,施捨與我兗百姓,賤民愚昧,不知大義,若無人及時地挺身而出,也許我兗的民心,就要被荀貞這個賊子給收攬過去了!遍數我兗士人,除了我,又有誰敢於挺身而出呢?此即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捨我其誰。我這一回來,一定要做驚世之鳴,不死不休!”

深深地浮起了爲自己感到悲壯的心態,張長眼眶一紅,竟差點爲自己落下淚來,他趕忙攥緊拳頭,把淚水忍了回去,又想道,“我是要做英雄烈士的!我怎麼能哭呢?我不能哭!”

保持著這種悲壯而又自以爲堅強的心態,張長的坐車駛入了昌邑縣城。

趕車的奴僕問道:“郎君,去哪裡?”

張長咬著牙說道:“去州府!”

奴僕覺得他的神情不太正常,然不敢多問,就把車子趕到了州府的門外。

張長從車上下來,整了下衣冠,問那奴僕,說道:“我怎麼樣?”

奴僕不知其此問何意,茫然說道:“郎君,什麼怎麼樣?”

“我的衣冠!收束好了麼?”

奴僕恍然大悟,連忙答道:“好了,好了!”

張長伸手,說道:“給我劍!”

劍者,君子之武備也。身爲君子,不可不攜劍。

奴僕將他的佩劍奉上。

劍長三尺,張長的個頭實在是太低了,劍往腰間一插,劍鞘的底部就離地面不遠。張長把劍鞘整好,確保了其不會影響自己雄邁的腳步之後,乃即朝府門行去。

此時的天空上,沒有一絲雲彩,空氣又悶又熱,好像擦個火星就能點燃似的。

有些飛蟲和蒼蠅在空中嗡嗡的飛,那一片微弱的聲音,更叫人覺得煩躁。

府門的值班吏員早就看到張長了。

見張長似是要往府內闖,吏員不知他的底細,觀其穿戴,是個士人,便攔住他,一邊揮驅飛蠅,一邊還算客氣地問道:“足下何人?”

張長仰臉,傲然答道:“吾壽張張長是也!你去把荀攸叫出來,命他速來拜見於我!”

張長那天大亂荀貞的宴席,別的地方不敢說,至少在昌邑的郡府、州府裡邊,他的名氣已是傳開。

那值班的門吏聞得他名,呆了一呆,旋即大怒,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你這個狂徒!荀使君的尊諱是你能叫的麼?還敢妄言命使君……?真是混賬!”喝令左右的吏卒,“拉走!”

張長把劍鞘從腰帶中拽出,探手拔劍,橫在身前,叫道:“誰敢動我?我叫你血濺五步!”

一個身材魁碩的吏卒繞到他的身側,一腳把他踹到,餘下的幾個吏卒一擁而上,奪下了他的劍,拳打腳踢,不過片刻功夫,就把他打的鼻青臉腫。張長的那個駕車的奴僕見狀,駭然至極,掉頭就跑。張長滾在地上,大叫大嚷,罵道:“荀公達,你這老狗!不敢見乃公,便指使你的狗腿子仗人多勢衆欺負人麼?荀公達,我入你老母!……哎喲,哎喲,誰踢乃公襠處?”

他越是罵,吏卒們打得越狠。

郡府臨著城中的通衢大路,這場動靜很快就引來了不少的百姓圍觀。

門吏脫下步履,拽下布襪,塞入到張長的嘴裡,一疊聲地命令吏卒:“擡去遠遠地扔了!”

荀攸在府內,得了稟報,遣吏出來詢問情況。

那張長罵的實在太過難聽,門吏怕荀攸見怒,牽連於他,支支吾吾的,不敢把實情說出。出來探問情況的那吏員認得張長,大概猜出了事情的經過,就也不再問那門吏,回去說與荀攸。

荀攸問道:“你確定是張長?”

那吏員很有把握地答道:“那日他在明公的宴席上大鬧,最後叉他出去的幾個吏員中,就有下吏是其一。確是張長無疑。”

荀攸也是頭疼,心道:“這個狂生,上回我阿父饒了他一命,他不知悔改,卻怎麼又來鬧事?”揮了揮手,說道,“此子雖是個狂徒,在州內薄有虛名,不要打傷了他,趕出城就是!”頓了下,補充說道,“傳令給城門的戍卒,不許再放此人入城!”

那吏員接令,又去到府門口,看到圍觀的百姓比剛纔更多了,幾個吏卒正在拽著張長,把他往他的那輛軺車上拖。

吏員交代門吏,說道:“府君命不得將之打傷,趕出城就行了。”

“他要再來呢?”

“府君已有命令,不許戍卒再放他入城。”

門吏應諾,待吏卒把張長按在了軺車上,親自駕車,把張長送出到了城外。

那吏員與他一道,把荀攸的命令,傳達給了守禦城門的兵卒。

張長渾身上下,無處不疼,他費勁地從車上下來,扶著車轅,彎著腰,夾著腿,有氣無力地,兀自指著城門,痛罵不休:“鼠輩!敢打乃公,等著吧,乃公饒不了你們!荀公達,你個沒卵子的,見都不敢見我!你以爲乃公會就這麼算了麼?你也等著吧!乃公和你沒完!”

城門下的戍卒們,好奇地遠瞧著他,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張長的眼被打腫了,他瞇著一條窄窄的線,視線不太清楚,隱約看到了門卒們在說話,他心道:“今日出師不利,沒能見著荀攸,先捱了一頓揍!我見從府裡出來的那吏,剛纔似對門卒做了些吩咐,料是交代不許我再進城,今天,估摸著是進不了城了。也罷,那幫狗東西下手真狠,打得老子骨頭都快裂了,這般模樣,即使見著了荀攸,未免顯不出老子的英雄氣概,縣南的鄉中,有我朋友在那裡住,今夜我且投住一宿,權養養傷,明天再做計較!”

想好了,這才發覺駕車的那奴僕不見了。

張長怒道:“我雖雄主,卻有怯僕!”

沒得辦法,他只能瞇縫著眼,自己駕車,前去縣南鄉里投友。

行不多遠,迎面來了一羣人。

兩邊快到碰頭了,張長才勉強看清,是十餘個吏卒押著一輛囚車。

那囚車中站著一個三旬上下的士人。

張長不認識他是誰,但不影響他立刻生起憤慨。

他忿忿地想道:“此必是我兗州的秀士,不肯附從荀攸的淫威,故而獲罪被抓!按理說,我路見不平,應當拔刀相助,奈何劍已丟矣!而我若被這幾個吏卒所害,就無法達成我死於荀攸之手的目的,是枉死此身而已。罷了,罷了,我且暫作忍耐!”

與那囚車交錯而過之際,張長莊重地站起,衝那士人,拋了一個鼓勵和勉慰的眼神。

張長自己瞧不著自己現在的模樣,他眼皮青腫,鼻血未乾,臉上全是在地上劃拉出的血條,少了幾個牙齒,嘴脣亦是腫的,身上的衣服七零八落,胳臂、半截大腿悉露在外,端得令人不忍目睹,偏他還一本正經地從窄如竹篾的眼縫間朝外拋投情意,那士人倒是被嚇了一跳。

這個士人卻不是像張長想的那樣,壓根不是什麼兗州“秀士”,也不是因爲“不肯附從荀攸的淫威”,因被抓的。這個士人與張長同姓,也姓張,叫本,是劉岱主兗時期的州府主簿張觀的族人。他之所以被抓,是因爲他鄉中近月發生的幾起毒殺耕牛的案子,背後乃悉是由他主使的。

卻是說了,張本爲何會主使毒殺耕牛?且毒殺的不是一頭?

莫非是因那些牛得罪了他不成?

還真是那些牛得罪了他。

被張本主使毒殺的那幾頭牛,都是州府分到他鄉中的。

這幾頭牛一到鄉中,荀攸“每畝每年只收稅糧四升”等等的政措一經公佈,便引致了他鄉中原本一貧如洗、不得不依附於他家的徒附們,就有百數人不肯再給他家幹活了,而是去到鄉里,願意領牛等物、接受分田,重做編戶齊民,改而給州府納稅、服勞役。

這就等於是張本家中的勞力,如今被州府給奪了去。這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張本大怒之下,便就生了毒計,主使門客,前前後後的,把分給他們鄉中的那幾頭牛全給毒死了。

此案報到州府以後,荀攸高度重視,派了得力的親近吏員,前往調查。

經常小半個月的排查、偵訊,先是抓到了那幾個毒殺耕牛的張本家中門客,五木之下,何有不招?緊跟著,就把幕後主使的張本給揪了出來。遂乃捕下,送去州府,請荀攸發落。

這就有了張長與張本相遇的那一場景。

卻說張本被押到了昌邑州府。

荀攸放下手頭的政務,親自又訊問他了一遍,查證屬實,見毒牛此案,果是此人的主使,亦懶得對他發脾氣,就叫吏卒們把他帶出,送往昌邑縣寺,依律處治。

萬潛時在堂上。

萬潛在劉岱主兗時期,在兗州州府就擔任治中從事了,與張觀是同僚,卻是不但認得張本,並且還跟著張觀一起,去過幾次張本的家中,受到過他熱情的款待。

這時見張本灰頭土臉的,方纔不時地朝他投來哀求的目光,萬潛心中不忍,想了想,便在張本被押解出去後,大著膽子,對荀攸說道:“明府君,張本與故州府主簿張觀同宗,今其雖一時昏悖,犯下重罪,畢竟是我兗衣冠,名族子弟,亦鄉紳也,明府君何不輕處罰之?以此,也可顯出明府君對縣鄉士紳的禮重與明府君的仁厚。”

荀攸笑了起來。

萬潛愕然問道:“明府君緣何發笑?”

荀攸說道:“治中所言固是,如像治中這般的名德之士,我自是真心禮重,而此毒牛之惡徒,卻如何有資格獲我禮重?治中剛纔說到‘仁厚’,我要是對他禮重,那隻怕就是對耕牛被毒殺的那些鄉民之不仁了!”

萬潛諾諾,說道:“是,是。”

他暗歎一聲,儘管憐憫張本,卻也不敢再爲其求情了。

荀攸伏案,待要繼續批閱公牘,吏員進來稟報:“高校尉、馮軍司馬求見。”

荀攸只得把公文再暫放下,說道:“請他兩位進來。”

兩人從堂外步入。

一個錦繡服裳,金帶香囊,衣飾華貴,可不就是高素?

一個相貌英俊,嘴角微笑,給人以溫和謙退之感,便是馮鞏。

高素、馮鞏兩人,下揖堂上。

高素說道:“府君,我二人的部曲已然集結完畢,明天就可出發了。”

“見過文謙了麼?”

“來州府前,我二人先謁見了樂將軍,已聽過樂將軍的教令。”

荀攸點了點頭,說道:“好,好!大野澤的賊寇,爲患濟陰已久,你兩人今去,必要將之盡數剿滅纔好!去到濟陰郡後,要聽受劉太守的指揮,……子繡,劉太守雖是文臣,卻有軍幹,主公對他是極爲看重的,你不可輕視於他,不能抗命!如是劉太守向我告狀,說你不聽他的命令,我可是要重重地處罰你的!”

要說別人怎麼怎麼樣,高素可能不當回事,荀攸說到荀貞對劉馥極爲看重,高素卻對劉馥就高看了一眼,他說道:“府君放心吧!這個狀,劉太守肯定是給你告不成的!”

劉馥到任濟陰郡後,廣泛地收集民情,發現大野澤,也即鉅野澤內的賊寇,在濟陰郡內,目前來說,是民怨最大的,因是,就飛檄州府,請求荀攸派兵,助他把此大野澤的賊寇剿滅。這是既有利於收攬民心,又有利於改善本州治安的的好事,荀攸自無不允之理,便把劉馥的檄請轉給了樂進,樂進遂把高素、馮鞏兩部調出,令之往去濟陰郡平賊。

荀攸聽了高素的話,不覺一笑,沉吟稍頃,顧對萬潛說道:“治中,劉太守是新到任,子繡與馮軍司馬對濟陰更是不熟,此回討擊大野澤的賊寇,就煩請治中也一併跟著去吧?”

萬潛應道:“諾。”

天色已晚,今天是不能出兵了。

翌日一早,高素、馮鞏、萬潛三人,領了步騎四千,出昌邑外的兵營,西去濟陰郡。

7 每思內戰常齧指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44 以退爲進郎陵說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35 大勝(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53 不顧母弟朱靈忠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2 擒賊先擒王(下)2 二李陰與澤賊通34 一怒之威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 飛檄瑯琊御冀方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33 程偃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70 劉玄德率部西攻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4 孟塗敢棄夜襲利58 二月習射(下)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6 五日九戰(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 陽城治吏(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4 牆下相托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93 兵臨西華(下)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58 孫堅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 洛陽圖窮將匕見41 一諾從來許殺身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6 延攬勇士(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 前倨後恭因何故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3 同道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 初夜2 二李陰與澤賊通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8 西鄉薔夫38 荀攸來訪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94 願以區區當芹獻74 花開是爲迎卿來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
7 每思內戰常齧指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44 以退爲進郎陵說50 人謀不藏實堪浩嘆35 大勝(下)33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三)44 龍騰潛淵風雲匯 再得虎臣潘與凌24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五)53 不顧母弟朱靈忠81 了卻山中寇賊事(五)82 擒賊先擒王(下)2 二李陰與澤賊通34 一怒之威48 搜山千騎入深幽(三十九)29 甲兵四千向神都(九)267 荀貞之態漸梟雄114 曹操引兵拔寨撤80 帳下授任四司馬 道前空候無功回69 英雄志氣袁本初4 飛檄瑯琊御冀方263 袁子遠掌籌舟師89 智勇兼備褚飛燕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82 聞報董兵窺營頻 卿或不知黃公覆33 程偃83 訪賢非爲邀名故 羣鳥投巢廣陵城70 劉玄德率部西攻85 風捲雷動誅鄴趙(一)34 孟塗敢棄夜襲利58 二月習射(下)21 徐羊各獻破敵策272 公仇稱引水灌城14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12 一檄引得泰山驚16 五日九戰(上)153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14 陽城治吏(上)110 宣高節義英雄志 亂世臣亦擇人君4 牆下相托94 感故念舊迎上座 屈己下拜得士心15 問世間誰主沉浮213 簡盧從程計說孫57 尺素飛傳相思意191 唯天子方有王命93 兵臨西華(下)104 陶恭祖待以時變 荀貞之只爭朝夕68 司空病薨長安裡 相國倒行洛陽城11 荀家五虎度陳倉(中)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65 會於汶北將擊章88 襲陣兵退夏侯惇(六)135 建功立業就在冀州(一)58 孫堅35 鼓音破曉天欲墜 文聘橫矛定軍旗215 十年樹得梧桐栽4 冀州牧迎節以徵10 洛陽圖窮將匕見41 一諾從來許殺身72 諸荀居家交豪俊 長文將至更添才155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66 延攬勇士(下)56 允誠書從濟北來11 前倨後恭因何故90 襲陣兵退夏侯惇(八)29 伯符進獻渡河略130 三戰盡復東郡地(十五)151 沙丘臺上舊時月(六)129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二)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174 荀成將度自雍然(下)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57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二)134 聖旨一下赴冀州(四)63 同道92 虛席問賊進退意254 飛檄八郡召兵至6 初夜2 二李陰與澤賊通127 孔明歡喜情竇開132 聖旨一下赴冀州(二)147 潘文珪負甲拔縣 關雲長渡淮克城(十四)34 勝威使樑不戰遁 五更悄然過劉營60 酸棗十萬兵將散 洛陽勝軍氣恐驕71 兵有形同而勢異者108 轉戰十縣歸平輿(中)58 剛孝好義朱公偉(上)105 許顯截擊濟水岸86 戲志才謀劃糧械 程君昌察漏補缺18 西鄉薔夫38 荀攸來訪52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中)94 願以區區當芹獻74 花開是爲迎卿來54 焉知生死麴義勇106 汝水岸邊降何儀94 襲陣兵退夏侯惇(十二)69 荒年之谷揚名威 巧舌如簧動人心65 奉孝高臥懷棲逸154 沙丘臺上舊時月(九)232 前軍輕剽入任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灯塔市| 白水县| 青阳县| 依兰县| 洱源县| 四会市| 临漳县| 安龙县| 隆回县| 九江县| 伊宁市| 博罗县| 游戏| 枝江市| 寿阳县| 田林县| 呼伦贝尔市| 临猗县| 内黄县| 屯昌县| 隆林| 武平县| 大理市| 寿光市| 揭东县| 遂宁市| 阿克陶县| 枣强县| 安达市| 平和县| 万安县| 汤原县| 阿荣旗| 呼伦贝尔市| 平阴县| 伊金霍洛旗| 沈阳市| 霸州市| 德安县| 奈曼旗| 吉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