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30 伯圭再敗龍湊渡

這道軍報的內(nèi)容,其實不僅是關(guān)於冀州的袁紹,還牽涉到了公孫瓚。

去年袁紹與公孫瓚的界橋一戰(zhàn)以後,公孫瓚兵敗北撤,但是公孫瓚的實力猶存。

因此,便在今年開春,也即徐州進兵兗州的幾乎同時,公孫瓚就捲土重來,再次南下冀州,在甘陵國東北邊與平原郡交界的渡口龍湊一帶,與袁紹部發(fā)生了第二次爭冀的激戰(zhàn)。

甘陵國的西南部分與魏郡的東北角接壤,而魏郡是袁紹現(xiàn)下的大本營。

單從發(fā)生戰(zhàn)場的地點來看,似乎幽、冀之間,仍是公孫瓚佔著進攻的主動權(quán),但是這一場戰(zhàn)爭,卻如界橋之戰(zhàn)一樣,依舊是以公孫瓚部的落敗告終。

公孫瓚儘管失敗,在這一場戰(zhàn)爭的結(jié)尾,卻有一段小小的插曲。

軍報中寫道:袁紹方勝,宴於薄落津,而席間接報,魏郡兵叛,與黑山軍合,佔據(jù)鄴城。袁紹部將,家屬或有在鄴者,皆憂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紹容貌自若,不改常度。黑山有將陰附袁紹,乃護袁紹及諸將家眷,送於斥丘。袁紹遂進兵,攻復鄴城。

荀貞、荀彧、戲志才、陳羣等是何等樣人?

只從軍報裡的這短短的幾句話,就猜出了鄴城爲何會在那個時候生亂。

戲志才說道:“界橋戰(zhàn)時,聞黑山軍就相助公孫伯圭。這支與魏郡的叛兵合力,打下鄴城的黑山軍,定也是如界橋戰(zhàn)時一般無二,在響應公孫瓚無疑。

“說不定,其攻打鄴城之舉,是早在龍湊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與公孫瓚約定好的。袁本初的親眷及其帳下諸將的家眷,多在鄴城,若是在龍湊大戰(zhàn)之際,袁本初忽然接報,說鄴城失陷,其本人縱是再深沉鎮(zhèn)定,料其部將必然驚慌大駭,軍心就一定會亂;公孫伯圭趁機攻之,袁本初敗之必矣!惜乎,公孫伯圭部敗之太速,而鄴城失之過晚。”

袁紹儘管對黑山軍發(fā)起過幾次的進攻,而且?guī)状蔚倪M攻多取得了勝利,可黑山軍並不是一支軍隊的稱呼,而是一個集團的稱呼。頂著黑山軍名頭的冀州民軍,小的不提,只那部衆(zhòng)較多的,少說就有一二十支,初起兵最盛之時,號稱百萬之衆(zhòng)。袁紹能打敗、擊潰其中的一支、兩支,或者幾支,但在不盡全力的情況下,卻也是無法將之盡數(shù)消滅的,而且每當戰(zhàn)不利時,黑山軍都會躲入綿亙數(shù)百里的太行山中,以避袁紹軍的鋒銳,這又加大了剿滅他們的難度。

是以,黑山軍現(xiàn)存的實力仍然是比較強的。就如那曾敗於荀貞、後從朝中討了一個平難中郎將官職的張飛燕,而下便是其中最強的一支,也是黑山軍名義上的統(tǒng)率,只他帳下就有部曲數(shù)萬,騎兵數(shù)千。——荀貞、戲志纔等極度懷疑,打下鄴城的那支黑山軍就是他派的部隊。

WWW? tt kan? ¢〇

誠如戲志才所說,若是在公孫瓚與袁紹龍湊戰(zhàn)時,黑山軍能夠及時地打下鄴城,龍湊之戰(zhàn)的戰(zhàn)局還真是極有可能會被改變。

甚而,不止是改變這一場戰(zhàn)鬥的結(jié)局,在老窩被抄、後撤無路,而前有公孫瓚大勝之軍的情況下,袁紹只能向東,進入東郡,換言之,冀州大概就要易主,至少是被公孫瓚暫時佔下了。

不過,這種情況如果真的出現(xiàn),固然是對公孫瓚大有好處,可對荀貞就沒有好處,反是有壞處了。即使是敗於龍湊,袁紹的部隊定然是仍會保留不少,加上他的名望,一旦他與曹操合兵,荀貞就只能撤退回徐,這兗州,他自就打不了,目前所佔領(lǐng)到的濟陰、山陽等郡,當然也就佔不到了。

好在,公孫瓚敗了,袁紹沒有入兗,荀貞這才能在與曹操的一戰(zhàn)中大獲全勝。

但是話再說回來,這次儘管因爲公孫瓚的失敗,荀貞佔據(jù)了兗州的大半,從短期看,是得到了好處,而從長期看,袁紹進一步地穩(wěn)固住了他在冀州的統(tǒng)治,放眼於將來,卻又不如冀州被信用“庸兒”,不被士大夫認可的公孫瓚佔據(jù),而對荀貞有利了。

幽、冀、兗、青四州,冀州與幽、兗、青三州都相連,兗州與冀、青兩州相連,誠然是錯綜複雜,牽一髮而動全局。

往大處說,又何止是此四州?徐州、涼州、幷州,乃至江南諸州,當其中的一州出現(xiàn)大的變局之時,又何嘗不是會對其它的州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也是以,乃有“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此話之出。

荀貞接過大家傳回的軍報,把之放到案上,沉吟了會兒,說道:“褚飛燕此子,咱們大家都熟悉。此子智勇兼?zhèn)洌鞘怯谷耍?*,襲取鄴城的黑山軍,就是他帳下的部曲,或從他調(diào)令的別部黑山。褚飛燕雖得了平難中郎將之官,但擁衆(zhòng)嘯聚山野,實仍爲賊,且他在黑山軍的威望甚高,不說一呼百應,也是應者雲(yún)集,端得是袁本初的一個大敵。他不願看袁本初盡佔冀州,袁本初肯定也容不下他。

“龍湊一戰(zhàn),公孫伯圭覆敗。公孫伯圭兩戰(zhàn)皆北,他怕是沒有與袁本初爭冀的本錢了。外患已弭,下一步,我看啊,袁本初大約就要集中力量,剿滅黑山,與褚飛燕開戰(zhàn)了!”

張飛燕本姓褚,在黑山軍的頭代大率冀州大俠張牛角戰(zhàn)死後,爲了統(tǒng)合張牛角的部曲,他因是改姓爲張,然在他改姓之前,荀貞就與他交過手了,故而卻是習慣以他的本姓叫他。

戲志才說道:“褚飛燕雖然有謀,決然非是袁本初的對手。不過,黑山軍人多勢衆(zhòng),且隱匿山中,袁本初要想將之盡數(shù)剿滅,卻也不易,沒個一年半載的,他辦不成這事兒。這倒是對主公安撫兗州有些利處。”

荀貞也是這樣想的,點了點頭,說道:“袁本初兩敗公孫瓚,聲威已然大振,如果再敗黑山軍,收其精卒爲用,軍力勢將更強。待到那時,即便他的作戰(zhàn)重點仍是幽州,但也必有餘力可援孟德了。……,志才說的不錯,黑山軍不好剿滅,非得一年半載不可,就算假設袁本初需要一年的時間,對咱們收兗爲用而言之,時間也是很緊張的!文若,把此軍報抄錄一份,立即送去兗州,給公達,告訴他,留給他治兗的時間可能不多了,短則可能只有四五個月!”

荀彧應諾。

荀貞拈起軍報,又看了一遍,擡頭對諸人說道:“公孫伯圭也不知怎麼想的,龍湊戰(zhàn)時,他居然把他界橋戰(zhàn)前的討袁檄文又給發(fā)了一遍,別的倒也罷了,那‘《春秋》之義,子以母貴。紹母親爲傅婢,地實微賤’之句,他就不怕被人聯(lián)想到他身上去麼?”

傅婢,侍婢的意思。袁紹的母親是袁家的婢女,身份卑賤,這點不錯,袁紹也因此被袁術(shù)蔑稱爲“家奴”,可公孫瓚母親的身份卻也不高,亦頗低賤,公孫瓚因是年輕的時候,以其“家世二千石”的家資,亦只能做個郡中小吏。他在檄文中這般侮辱袁紹的時候,難道沒有想到他自己麼?

荀貞對此,委實是想不明白。

荀彧、戲志才、陳羣等也不明白。

陳羣說道:“或許相比本初母,公孫伯圭自以其母不卑?”

這倒是有可能的,公孫瓚的母親應該不是婢女的出身,而是貧家女子之類,相比傅婢,算是良家。

不管真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想不明白也就算了。

荀貞心道:“公孫瓚兩次大敗,冀州他是沒戲爭奪了。他現(xiàn)下退回幽州,就會有兩個新的情況出現(xiàn),一則,平原田楷成爲孤軍,此處我也許可以圖謀一二,至於具體如何圖謀,是打、是拉攏?打的話,我現(xiàn)在可用的兵力,已經(jīng)是比較緊張了,而且打下此地之後,就將要與袁本初的冀州相鄰,似乎弊大於利;不打,而拉攏的話,對我名聲會不會有損?尚需細思。

“……孟德而下自顧不暇,斷無心思去與田楷爲敵,袁本初接下來的勁敵是黑山軍,也不會分散精力去對付平原郡,我有充足的時間仔細考慮此事,待我想妥當之後,再傳檄令與子龍、公達不遲。

“二則,公孫瓚與劉虞的火拼應該很快就會爆發(fā)了,唯是我徐州與幽州隔著青、冀州,八竿子打不著,卻是無法插手其中!”

關(guān)於軍報的議論告一段落,堂外的門吏入來,稟報劉謙求見之事。

戲志才笑道:“恭喜主公。”

荀貞問道:“何喜之有?”

戲志才說道:“劉義遜,孔文舉之府吏,北海之智士也,今棄孔文舉而投主公,人心所向,由此可知。北海已爲主公得矣!”

荀貞正色說道:“志才,孔公清正高德,是我的尊長,我素敬仰,他在北海,我無故豈可入北海之境?你不要胡說!”

戲志才心道:“吳所伐楚,因桑而已。找個藉口還不容易麼?”笑而不語。

“吳所伐楚,因桑而已”,是春秋時期的一段故事,楚國與吳國交界的地方,兩國的兩個女子因爲一棵桑樹而打起了架,發(fā)展到兩家毆鬥,吳國的這一家人沒打過楚國的那一家,全被殺死了,這一家被殺死的吳國人所住的縣邑名叫卑樑,卑樑大夫聞之,大怒,發(fā)邑兵攻楚國那一家人所住的楚城。楚王聞之,也是大怒,就發(fā)國兵,把卑樑給攻滅了。吳王聞之,亦是大怒,於是遣公子光,即後來的吳王闔閭統(tǒng)率部隊進攻楚國,接連攻破了楚國的兩座城。

便是在“無義戰(zhàn)”的春秋,這種因一棵桑樹而引發(fā)導致的兩國大戰(zhàn),實也是絕無僅有。

荀貞即召劉謙入見。

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9 登門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3 叕兒乃有大志乎97 孫文臺單騎陷陣56 橋蕤稱權(quán)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yè)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4 橋瑁詐書移諸鎮(zhèn) 一聲雷響起風雲(yún)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77 布植黨羽養(yǎng)虎豹88 遠謀圖據(jù)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jié)姻親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9 道人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8 君子報仇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39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五)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 習射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8 推衣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83 威震陽翟(上)48 雷霆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破敵(下)25 再勝10 洛陽圖窮將匕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85 威震陽翟(下)18 捕人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48 雷霆6 東漢諸侯王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3 孫文臺一戰(zhàn)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7 無賴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81 捕拿張直(上)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quán)2 郡留四傑內(nèi)外鎮(zhèn) 兵分六部旌旗揚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固知功業(yè)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4 一怒之威136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二)84 威震陽翟(中)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6 忠壯引來海內(nèi)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7 計劃12 琴心劍膽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55 毀容33 程偃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25 三戰(zhàn)盡復東郡地(十)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91 兵臨西華(上)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4 會師城下(上)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
19 孟德殺囚明軍法(下)149 沙丘臺上舊時月(四)49 登門122 劉備奉使出彭城 郭嘉出謀迫薛禮(上)50 孰謂盜跖不知義130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三)108 裁存萬六精敢士 良苦用心故人全36 文遠突陷潁川營(中)105 先登陷城斬劉闢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3 叕兒乃有大志乎97 孫文臺單騎陷陣56 橋蕤稱權(quán)當知變 文直再入魯陽城124 狂士罵荀以求死103 空有神射不得展100 棄郡而走袁伯業(yè)86 名出郡外州中聞(上)22 甲兵四千向神都(中)94 橋瑁詐書移諸鎮(zhèn) 一聲雷響起風雲(yún)88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二)77 布植黨羽養(yǎng)虎豹88 遠謀圖據(jù)中原地 欲與孫堅結(jié)姻親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9 道人83 光陰似苒流如箭(下)110 兄弟一心共禦敵45 取天下唯造時勢 圖兵勝當行正奇28 君子報仇162 開陽都尉假彷徨69 丈夫做事應如北風掃雪30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一)39 忽報胡軫襲追到 進去不知何其神139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五)7 夜眠營中敘舊情 郭嘉不辭尊者賜32 甲兵四千向神都(十二)3 習射113 長安董卓壞五銖 廣陵荀貞制二器175 陰德獻上削賊策37 搜山千騎入深幽(二十八)78 唯先順勢能造勢100 英雄豈止班定遠8 推衣273 夏侯淵傳捷坎谷(上)230 兗州刺史左右難83 威震陽翟(上)48 雷霆133 廣陵兵動徐方沸 魯陽坐視豫州盟(六)285 彰廉禮賢下邳行(上)53 下邳國荀貞得子 廣陵郡笮融逞威(三)160 沙丘臺上舊時月(十五)33 破敵(下)25 再勝10 洛陽圖窮將匕見99 郭奉孝惑敵擾鉅野85 威震陽翟(下)18 捕人297 陳國相襄軍第一(六)107 冠蓋裡中安諸將 上兵當以先伐謀164 常山中軍真倜儻(中)48 雷霆6 東漢諸侯王125 豪強應曹爲投機30 怒自羞出堪難忍 非因勇故守此營93 孫文臺一戰(zhàn)破營 荀貞之喜得徐榮17 無賴18 孟德殺囚明軍法(上)22 搜山千騎入深幽(十三)81 捕拿張直(上)253 王叔文獻策謀權(quán)2 郡留四傑內(nèi)外鎮(zhèn) 兵分六部旌旗揚86 慈仁兵則不能使 將軍臨機最無情197 周幼平如熊舉將(下)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61 五更鼓角聲悲壯(中)152 沙丘臺上舊時月(七)62 五角鼓聲聲悲壯(下)17 文遠克城震弘驚(下)55 接踵等候召塾中遇42 固知功業(yè)不易立 敗而不餒真英雄34 一怒之威136 建功立業(yè)就在冀州(二)84 威震陽翟(中)84 處弱先擊爲惑敵 假敗歸營而驕賊106 忠壯引來海內(nèi)重 張紘迎願獻綿薄7 計劃12 琴心劍膽257 徐元直獻策危行56 我爲君取彼良駒(二)231 徐州將軍逐敵易55 毀容33 程偃167 滿營呼擁張益德(上)125 三戰(zhàn)盡復東郡地(十)43 李通難擇良木棲211 撫戒刺嚇二策行91 兵臨西華(上)102 孫侯得璽度天命 董相敗退往長安86 了卻山中寇賊事(十)94 會師城下(上)5 邯鄲陌上九月秋(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源县| 天柱县| 安康市| 岳普湖县| 沙河市| 咸阳市| 北宁市| 鱼台县| 青岛市| 瓦房店市| 宁强县| 新蔡县| 改则县| 阿拉善右旗| 江都市| 成都市| 安多县| 英超| 桦南县| 镇康县| 无极县| 黄山市| 浏阳市| 阿拉善右旗| 上高县| 沾化县| 南昌县| 桂林市| 苍溪县| 贺州市| 崇仁县| 大洼县| 阿图什市| 东方市| 虹口区| 河曲县| 井陉县| 新津县| 华蓥市| 连州市| 邢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