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95章 夤夜訪逢紀

一頓慶功宴吃完,顏良雖然獲了嘉獎,但絲毫沒有什麼高興的念頭,反而覺得異常地辛苦。

原先的顏良性格直爽,待人的表現大約便和今天懟劉備瞪郭圖一般,但如今的顏良心裡可裝了好多奇奇怪怪的東西,既想要示人以親近,又想要堅持披著粗豪漢子的僞裝,那自然叫一個累字了得。

並且顏良今天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那便是郭圖這廝是如何在袁紹面前顛倒是非扭轉乾坤的,明明自己和蘇遊連通一氣在奏報裡好好給郭圖挖了不少坑,但這廝居然一丁點兒事情都沒有,還受了袁大將軍的嘉獎,名字還排在自己和蘇遊之前。

有問題就要問,憋在心裡萬一憋壞了自己可虧得慌,顏良決定不把這個問題埋在自己心裡,他叫上了顏枚,帶上了特意備好的錦盒,然後就趁著夜色出了營門。

整個延津渡以南數裡之內都佈滿了河北軍的營房,時不時有守夜的兵卒來回巡梭,這裡可是袁大將軍的駐地,安全保衛工作還是十分到位,顏良也不敢魯莽行事,配合著校驗了幾回令符纔來到目的地。

顏良所要尋找的答疑解惑之處自然是率先拋來橄欖枝的逢紀逢元圖,他到了逢紀的居處外報上名去,不多時逢紀赤著足套著雙麻履就親自迎了出來。

“哈哈哈,難怪我躺在榻上卻了無睡意,原來是立善夤夜來訪。”

顏良心裡翻了個白眼,你們天天晚睡的習慣我會不知道?這難道還怪我咯?

“打擾了元圖先生的清夢,在下不勝惶恐。”

“哎,哪裡話來,哪裡話來,快快裡邊請。”

逢紀的軍帳雖然沒有顏良的那麼大,但是也十分寬敞,裡邊牀榻案幾齊全,如今書案之上放著好幾卷書冊,旁邊的燭臺上三支羊脂燭燃到一半,角落裡還有一座香爐冒出香菸嫋嫋,絲毫看不出像要睡下的樣子。

二人相對坐下後,顏良便正色拜道:“前數日虧得元圖先生遣人前來送信,不然在下怕是連怎麼死的都不知道,良此番專爲致謝而來。”

逢紀四十餘歲,生得相貌堂堂,雖然只是著了燕居便服,但也看上去氣度不凡,聞聽顏良的話,雙手虛託道:“些許小事,何足掛齒。”

“於元圖先生乃是舉手之勞,於良卻所獲匪淺。”

見顏良姿態放得很低,話又說得漂亮,逢紀心中舒暢,隨口應道:“好說,好說,討逆將軍爲國效力奮不顧身,老夫自當盡力爲前線將士綏寧後路,不使某些心懷叵測之人構陷離間。”

對於逢紀隱晦的說辭,顏良自然領會得,他從顏枚手中接過錦盒,放在逢紀面前的書案上道:“前數日良偶得一前人所注之書,奈何良學問淺薄,不能領會其中妙旨,故欲向元圖先生請教一二,不知……”

看著案上的錦盒,聽顏良欲言又止,逢紀哪裡還不懂是什麼意思,便問道:“噢?卻是哪位賢達所注之書?”

逢紀也只是隨口一問,倒也沒太在意,在他的印象裡顏良這等粗豪漢子多半是託詞送書,實際上錦盒裡的書冊下壓的都是金銀財貨,袁紹手下那幫統兵武將們前來求逢紀代爲美言的時候就沒少幹這種事情。

對於自己那些同僚們的粗鄙手段顏良自然是一清二楚,了不過他卻和那些無腦蠢貨不同,鄭重其事地說道:“此中乃是故太尉,牟平祖榮公所注之《儀禮》,還請元圖先生惠鑑。”

逢紀聽聞之下再不淡定,驚愕道:“啊?真是太尉祖榮公所注之書?”

“此書得自故東郡守劉德遠手中,乃是其親筆抄錄,應不爲假,先生可打開詳看。”

逢紀一聽書的來歷煞有介事,又想到劉延是故太尉劉寵之侄,心裡就信了七八分。

於是逢紀神情一肅,將錦盒端正放平,然後緩緩打開,只見錦盒裡果然只放著幾冊書卷,並無其他累贅之物。

那書卷所用的竹籌色呈褐黃,邊緣十分圓潤,還隱隱透著些許油亮,顯然是經常傳讀的舊物。

逢紀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卷,小心翼翼地展開,看著書冊上的篆體讀道:“公食大夫之禮。使大夫戒,各以其爵。上介出請,入告。三辭。賓出,拜辱。大夫不答拜,將命。賓再拜稽首。大夫還,賓不拜送,遂從之。賓朝服即位於大門外,如聘。”

而在書卷所錄的正文旁邊,又用小字隸書密密麻麻地註釋了許多條目,比如“使大夫戒,各以其爵。”的旁邊就注了“戒猶告也。告之必使同班,敵者易以相親敬。”

無論是大字篆書正文還是小字隸書註文的字跡都樸素古雅,一筆一劃自成天地方圓,絕非粗製濫造之俗物。

逢紀一目十行地翻看過去,只見卷末處寫著“牟平劉祖榮注,愚侄德遠敬錄”幾個大字,頓時喜上眉梢道:“還真是故太尉所注之書,難得!難得啊!”

顏良見逢紀如此神態,心知自己挑的這份禮物算是挑對了,也不枉自己在劉延面前做了回惡人訛詐了來這些書籍。

古今中外,無論是什麼國度,什麼年代,知識永遠是最高的財富。

而掌握知識的人,便有機會從“勞力者治於人”轉變爲“勞心者治人”,從“治於人者食人”轉變爲“治人者食於人”,通俗來講就是有機會當官。

書籍作爲知識的載體,便成爲了各家各族所珍視的傳家寶,等閒不可示人。

書籍的珍貴,固然有持有者希望知識的傳承不輕易外傳的原因,也有當前時代載體的限制。

兩漢之時,紙張雖然已經被髮明瞭出來,但此時的製造工藝尚且很落後。

即便本朝著名宦者蔡倫曾進一步改良造紙工藝,製出了名滿天下的“蔡侯紙”,漢和帝也下令推廣紙張的應用,但此時的紙張仍舊只是豪族顯宦手中的奢侈品,尚且達不到替代竹簡木牘的程度。

紙張沒有普及,印刷更是無從談起,書籍的傳播便只能在原始的竹簡上手工傳抄。

要說到顏良拿出來的這一套《儀禮》本身,與《周禮》、《禮記》合稱爲三禮,其流傳的範圍倒是不小,但這類傳承自春秋時的典籍跨越的時間久遠,文意古奧難明,非尋常人能夠輕鬆解讀其含義,所以便需要各大學問家來爲這些典籍做註釋。

像當代的大學問家鄭玄就曾注過包含三禮在內的許多典籍,當然,每個稍有底蘊的家族家傳的典籍都各有不同的註釋。

爲面前的這一套《儀禮》的做注的人乃是東萊牟平人劉寵字祖榮,歷仕九卿、三公,更是當世鼎鼎有名的清廉賢臣。

曾經有一次,他從會稽太守的任上被調入朝中任職,山野間有幾個白髮老叟聽聞消息後專程來爲劉寵踐行,每人皆持百錢程儀略表心意,劉寵固辭不受,問父老爲何如此。

老翁們答曰:“山谷鄙生,未嘗識郡朝。它守時吏。發求民間,至夜不絕,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車以來,狗不夜吠,民不見吏。年老遭值聖明,今聞當見棄去。故自己奉送。”

劉寵嘆道:“吾政何能及公言邪?勤苦父老!”

爲了不拂了老翁們的一片好意,又實在不願意受百姓的錢財,只好從諸老叟手中各取一枚錢收下。

劉寵的這般清廉作風,爲其贏得了“一錢太守”的美名,載譽天下。

雖然像逢紀這般對於迎來送往覺得理所當然的人,自然是不會去效仿劉寵的清廉,但這並不妨礙他仰慕劉寵將三公挨個兒做了個遍的顯赫經歷。

能得到當代宗室重臣親自注釋的家傳典籍,豈不讓逢紀如獲至寶。

逢紀分別拿起幾卷一一看過,然後小心翼翼地放回錦盒,說道:“祖榮公學問精深,怕是我也非一時半刻可以通讀領會,這……”

顏良所說的向逢紀請教自然也是託詞,立刻接著話頭道:“自是如此,不若這些書卷就留在先生手邊,待先生通讀之後,良再一一向先生請教,如何?”

逢紀頷首捋須,笑瞇瞇地道:“此議甚妥,立善有心了。”

顏良心道我當然有心了,孔乙己曾曰過“竊書不算偷”,那自己贈書當然也不算行賕,咱這是風雅事,和那些伸手就掏出金銀珠寶的粗魯傢伙可不在一個檔次上。

顏良見寒暄送禮這等鋪墊工作都已經做完了,便問道:“在下在白馬戰罷後,曾書錄戰報呈於大將軍案前,不知先生可曾見過?”

逢紀點點頭道:“大將軍收到戰報時我適在身旁贊畫軍務,故而得見。”

“在下有一事不明,既然大將軍收到在下之戰報,戰報中清清楚楚記錄了白馬一役前前後後,郭公則非但無尺寸之功,更強佔白馬城,縱容屬下爲非作歹,爲何大將軍在酬功之時卻將其人列在最前,如此做豈不令將士心寒。”

逢紀心說我就知道你是爲此事而來,他慢悠悠地答道:“大將軍自有區處,非我等可以置喙。”

聽了逢紀的囫圇話,顏良自然是不滿意的,他正待繼續發牢騷,卻見逢紀繼續說道:“只是老夫聽聞,在立善的戰報呈上之前,郭某人已經先行呈書至大將軍案前,內中所述之事卻與立善,還有蘇文從,所述之事大有出入吶!”

逢紀提到蘇遊時,語氣刻意頓了一頓,顯然是在提醒顏良說自己看得出你和蘇遊通過氣統一過口徑,那其他人多半也能看得出。

顏良對此也不以爲意,他們倆都是據實而談,並沒有刻意造謠詆譭某些人,他問道:“不知郭某人又是如何指皁爲白顛倒是非?”

“郭某人書中道立善你率軍久攻不下,其遂遣郭彥邦將千人往前督戰,自率四千人壓陣。又言你不服他統御,故而消極殆戰,只馬孟昌積極響應全力攻城,就在城門攻破當下,曹軍突然來襲。”

“你麾下斥候未能及時通報消息,致使郭彥邦與馬孟昌所部腹背受敵,然二人奮力抵敵死戰不退,卻最終敵不過曹軍勢大,郭彥邦力戰身死,馬孟昌只率殘部逃脫。”

“待到郭某人得知前方消息,率軍南下後,卻正遇上曹賊殿後之兵退出白馬,爲安穩城中人心,遂入城接管防務。”

逢紀一口氣把郭圖所述的內容說到白馬之戰結束,方纔停下來飲一口水歇歇氣。

顏良不滿道:“哼!難不成大將軍就信了此僚的空口白話不成?”

“哈哈哈哈哈哈!”

看著逢紀突然放聲大笑,顏良也覺得有些莫名,問道:“先生因何發笑?”

逢紀看著顏良的目光依舊帶著笑意,問道:“立善,你且說說,郭公則所述內容,究竟有幾分爲真,幾分爲假啊?”

顏良也不是蠢人,畢竟在體制內混過段日子,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關竅。

這特麼郭圖顛倒是非的水平還真不是一丁半點,所說的話七分爲真三分爲假,但最關鍵的是這三分作假的內容就完全顛覆了整場戰役裡郭圖叔侄和馬延的表現。

神特麼的死戰不退,力戰身死,這倆草包要是真有如此神勇,那自己在白馬城下可就要輕鬆得多,至少也能送給曹操一個出其不意的大禮。

但如今郭孚死都死了,難不成我還要找關雲長幫著作證他到底是戰死,還是逃跑路上被斬殺的麼?

逢紀看著顏良先是疑惑,然後仿若開悟,又帶著些憤怒的表情,心知他聽懂了自己的意思,便慢悠悠地繼續說道:“以上種種盡皆無足輕重,郭公則以下的話才用心險惡。”

“其重提之前論調,極言立善你素來不服他的監督,甚至此回他奉了大將軍的諭令前往你營中,你都能拒不執行。長此以往,人人皆可效仿,將致大將軍的威信於何地,恐麴某人此前之事又將重演。”

顏良聽聞逢紀徐徐道來,雖處夏夜之中,仍覺脊背生涼,乃道:“此人滿口胡言,血口噴人!”

(今天的狀態稍許好了一些,四千字長章節奉上,就不強行分成兩章了!)

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81章 最爲爽快羅掌櫃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192章 莽一波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91章 與君共勉第67章 曹公無恙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90章 獻俘賣乖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480章 分酒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517章 石砲曲第598章 囑託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573章 商隊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24章 驚變第598章 囑託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89章 “從心”所欲第42章 誤中副車第375章 催戰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384章 進山第457章 鴻門宴?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61章 高邑侯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98章 囑託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457章 鴻門宴?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41章 南土名士
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324章 敗兵衆像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408章 案牘勞形第539章 此子斷不可留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81章 最爲爽快羅掌櫃第326章 舉債經營第499章 龐統的條陳第192章 莽一波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58章 曹操的煩惱第91章 與君共勉第67章 曹公無恙第207章 思鄉少年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542章 將軍必勝第90章 獻俘賣乖第293章 徐州神醫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534章 奪占城頭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480章 分酒第584章 脾氣古怪的醫者第517章 石砲曲第598章 囑託第63章 蹄聲踏踏滾木隆隆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361章 八卦傳統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573章 商隊第401章 變生肘腋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24章 驚變第598章 囑託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394章 顏枚的小心思第244章 比武大會第432章 愛兵如子勝乃可全第23章 三個人三句話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89章 “從心”所欲第42章 誤中副車第375章 催戰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434章 滅此朝食第384章 進山第457章 鴻門宴?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561章 高邑侯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98章 囑託第411章 今之細柳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01章 順勢而爲,堵不如疏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346章 結業典禮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457章 鴻門宴?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41章 南土名士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伦贝尔市| 武威市| 宣恩县| 渑池县| 江口县| 丹棱县| 湖北省| 乐清市| 绍兴市| 鄂温| 苏尼特左旗| 鹤岗市| 高州市| 九台市| 金秀| 上虞市| 吉水县| 龙海市| 岚皋县| 宜兴市| 龙川县| 墨脱县| 秦皇岛市| 封丘县| 惠东县| 郸城县| 黔江区| 西安市| 绥德县| 和顺县| 承德县| 平泉县| 大足县| 和平县| 雅江县| 蓝田县| 丘北县| 台南市| 哈巴河县| 柏乡县| 新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