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

文丑文伯屈素來與顏良齊名,在麴義死後成爲河北軍中的首屈一指的大將,在平定幽冀之地時多有功勳。

戰陣之上,文丑與顏良互相攀比,但私下裡,二人的關係卻相當不錯。

在黎陽大營之時,顏良與文丑二人在搶那先鋒之前曾暗中比斗酒量,結果顏良以微弱優勢勝出,所以才奪得了攻打白馬的機會。

在原本歷史之上,顏良在白馬爲關羽所殺,其後文丑在延津之南倉促追擊,不無爲顏良報仇心切的因素在內。

好在顏良鬼使神差地避免了身死白馬的悲劇,蝴蝶翅膀亦扇及了文丑,讓他身受重傷但保下了一命,乃是不幸中的萬幸。

二人雖然都逃出生天,但命運卻大不相同。

如果說顏良受到冷落是因爲郭圖的讒言,袁紹的多疑忌憚,那文丑被投閒置散表面上是因爲他受的重傷,實際上卻是他讓袁紹深深地失望了。

顏良在白馬大勝,打的曹孟德倉惶敗逃,爲河北軍掙得好大的面子。

文丑卻是在追擊曹軍時中伏大敗,深爲袁大將軍所不喜。

尤其是那次出戰,袁紹本意是讓文丑帶著新近投附的劉備一起混點戰功,好讓劉玄德見識一下河北軍容鼎盛,以招徠這個當今天子的皇叔。

不料裝逼失敗,反倒讓劉備親眼所見河北大將的潰敗。

在那以後,文丑再也沒得到什麼大的出戰機會,哪怕是傷愈之後,也只是落得個在戰場邊緣搖旗吶喊的份。

與此同時,顏良卻爭取到了偏師襲擾兗州的任務,在兗州鬧出好大的動靜,聲名益發彰顯。

雖說文丑與顏良私下關係融洽,亦爲袍澤好友而慶賀,但要說沒有眼饞心熱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文丑一直在心中憋著一口氣,迫切地想要再次證明自己。

這一回無論是主攻官渡還是馳援烏巢的任務都沒撈到,讓文丑很是無奈。

但當烏巢被燔,曹軍兩面來襲之時,文丑卻下意識地感覺到自己的機會來了。

文丑仍舊樂觀地認爲,以自己的武勇,足以幫助袁大將軍穩固局勢,乃至於擊敗來犯的曹軍,從而恢復自己的名聲。

但軍議後的結果仍舊讓文丑有些失望,他只是被命令率領五千人去抵禦南邊官渡土城方向的曹軍。

文丑本就有本部三千,讓他率領五千兵,也就是隻額外派了給他兩千人,與昔日他率兵出戰動輒上萬人的待遇天差地別。

而且這還不算,當文丑匆匆接收到劃撥給他的兩千人時,發現根本就不是什麼百戰老卒,俱都是些二三流的羸弱之兵。

反觀袁紹、袁譚父子二人,無論是袁紹帶領退往後營的數千兵馬,還是袁譚居中坐鎮中營的萬人中間,其兵員素質普遍要強過分派給文丑的兩千人。

大敵當前,文丑也沒時間沒心思去抱怨,只帶著這五千人匆匆南下去抵擋曹軍。

要說文丑與顏良併爲河北名將可不是吹出來的,他統兵的風格自有一股剽悍之氣,雖只五千人,且其中只有三千本部精兵,但也打出了極其強大的聲勢,讓人直感覺有萬餘人一般。

曹洪從官渡土城率領北上的兵馬多達兩萬餘,一路上碾壓過不少不明真相的河北軍散兵遊勇,直到與文丑的兵馬撞上。

文丑所部雖然人不多,但便如一根釘子一般深深扎進了曹軍之中,打得當面之敵難以抵敵。

好在曹洪帶兵雖無甚特別出奇之處,但唯重一個穩字,不然曹操也不會放心留下他來守衛官渡土城。

曹洪見面前敵將兇悍,便也不正面攖其鋒芒,而是用兩個步陣包抄圍堵住了文丑的兵馬,其他兵力繼續往前去攻擊其餘稍顯混亂的河北軍。

文丑終究只有五千人,面臨數倍於己之敵亦大嘆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只得在敵陣中輾轉挪騰,盡力去牽制敵人的攻勢。

代替袁紹坐鎮中營的袁譚雖然面臨危局,但心裡也難免有幾許沾沾自喜。

因爲袁譚與弟弟袁尚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袁紹命袁尚坐鎮鄴縣,但卻拉了袁譚隨軍。

若是他袁譚能夠把這次代替袁紹坐鎮的任務順利完成,其在河北軍中的威望將大幅提升,亦能得到父親的認可。

袁譚居於中營的望樓之上,看見文丑把當面之敵打的節節敗退時自是一陣高興。

但好景不長,那些人馬很快便陷入了曹軍之中。

袁譚心知若不援文丑,坐視其喪敗,則于軍心士氣乃是極大的打擊,便分了三千兵給自己的妻弟文浦,讓他去援助文丑。

那文浦雖也姓文,但是出身南陽文氏,與文丑的雁門文氏並不是一回事,不過他亦十分佩服顏良、文丑等將的威名,聽到要自己去援助文丑,自是欣然領命。

文浦帶人出了中營之後,往南行不多遠就與曹軍戰在了一塊兒。

文浦雖然身爲袁譚的妻弟,倒也不完全是仗著姻戚關係上位,其人頗有幾分勇略,最近被表爲了騎都尉。

他帶著人殺出去後,倒與那文丑一樣,一開始十分有利,但往前深入不遠,還未接觸到文丑所部的影子就也被曹軍給圍堵了起來。

若是說文丑若是有失,河北軍將折損一員大將。

與之相比,文浦若是有失,雖對河北軍而言無甚影響,但對袁譚亦是舉足輕重。

南陽文氏乃是地方冠族,多有人出仕朝中,不然也不會與四世三公的袁氏結親。

有一個強大的妻族,對於將要爭奪嗣位的袁譚來說十分重要,所以看到小舅子文浦遇險,袁譚心急之下便欲自將大軍往援。

可袁譚手下的青州治中華彥與青州主簿孔順等人極力勸阻,稱什麼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如今但守營壘可也,若是擅自出戰,則大不利也。

華彥與孔順之輩無非是擔心袁譚要帶上他們一起上戰場,貪生怕死罷了。

倒是辛評辛仲治站了出來願意帶兵去援文浦,袁譚便再分三千兵給辛評,由他出營去援文丑、文浦。

辛評倒是很順利地與文浦匯合到了一起,但即便是二人合兵後有五千左右兵力,亦在曹軍的包圍中舉步維艱,根本無法與文丑所部靠近,也就談不上救文丑脫困。

就在袁譚密切關注著南邊的戰事之時,突然東邊一陣喧囂,只見打著曹軍旗號的兵馬驅趕著無數敗兵往中營呼嘯而來,讓袁譚大吃一驚。

卻說往東邊去阻截曹軍的沮授素來以軍略籌劃見長,而在具體臨陣指揮上卻是短處。

自動請命的審氏兄弟也相對年輕,並無多少獨擋一面的實戰經驗。

若是他們這一老帶二新的組合,遇上尋常敵手自然也並無太多問題,可以通過沮授的老道眼光來彌補不足。

但他們面對的是曹操爲首的一羣惡霸,裡頭有夏侯惇、張遼、于禁、徐晃、樂進、許褚等強力打手,堪稱頂配。

曹軍又剛剛連戰連勝,勢頭正盛,不停驅趕潰卒衝擊沮授的步陣。

雖然沮授通過呼喊指揮著潰卒往兩邊集結,但還沒等他們反應過來,曹軍就已經殺到。

那爲首的先鋒正是身披重甲的許仲康,手下二百重甲戟士手中武器大開大合,直把潰卒們殺得哭爹喊娘。

潰卒們逃命都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聽沮授等人的指揮,紛紛衝進了河北軍步陣之中,把步陣衝得搖搖欲墜。

曹軍更綴在敗兵身後殺了上來,只兩三個照面,就把河北軍步陣打得支離破碎,也有更多敗兵加入了逃亡的隊列。

亂軍之中,沮授身中一發流矢落馬,在不遠處的審旻、審觀兄弟連忙來救。

雖然沮授只是被射中肩膀,被套在外邊的皮甲卸去了大部分力量,並不足以致命,但主將中箭落馬仍舊對軍心士氣造成了巨大的打擊。

如狼似虎的曹軍衆將哪裡會放過如此良機,再加了把勁徹底擊潰了這支河北軍。

沮授和審氏兄弟俱都力戰不敵,先後爲曹軍所俘虜。

曹軍更自東而西,摧枯拉朽地連踏十餘座營盤,來到了袁譚所居的中營外。

南邊的曹洪部見東邊的友軍到來,亦往前壓上,進逼中營。

袁譚大駭,其身邊的華彥、孔順之流更是貪生畏死,立勸袁譚後撤去尋袁紹。

袁譚雖然心中也沒底,但猶自記掛著前線的文丑、文浦、辛評等人,說道:“文將軍等人尚且在前應戰,吾等若避走,奈彼輩何?”

華彥出謀劃策沒本事,巧言令色倒有一套,答道:“若使君仍在營中,則文將軍等人必欲死戰衛護。若使君北撤,則彼等正可尋機遁走,當不以爲虞。”

孔順等人再一頓立勸,袁譚終於被他們說動,帶著人打開北門,去尋他老爹會合。

袁譚這一撤卻是要命,在中軍大營南邊正在酣戰的文丑、文浦、辛評手下將士俱都驚疑不定,以爲自己成爲了被拋下的棄子。

文丑也意識到此乃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先前要殺敵建功證明自己的心思漸漸淡了,取而代之的是求生的本能。

文丑大聲疾呼道:“二三子,曹賊勢盛,且隨我殺回去!”

“殺回去!”

“殺回去!”

文丑身邊大都是他多年的部伍,對自家將軍仍舊十分有信心,一同跟著高聲呼喊。

文丑見士氣可用,打量了一眼周圍,發現東南方向有一面大旗十分招搖,上書“都護將軍曹”字大旗,他竟不退反進,直直往東南方向殺去。

有道是“一將捨命,萬將難敵”,更何況是文丑這般勇冠三軍的猛將。

只見文丑一馬當先,將手中大戟揮得有如死神的鐮刀,連連斬殺數個前來阻攔的曹軍將校,面前幾無一合之敵。

曹洪本非以勇見長之將,見文丑直朝自己殺了過來,其勢有若瘋虎,哪裡還敢擋在正面,遂引著將旗往東邊退卻。

曹軍其他的部曲見文丑朝自家主將殺去,哪裡敢怠慢,紛紛往他身前堵截。

豈料文丑往曹洪殺去只是一個幌子,見曹軍紛紛往曹洪方向涌去,其他方向稍稍露出了破綻,便帶著人折向了北邊,打了北邊的曹軍一個措手不及。

文丑帶著人在曹軍的包圍圈的正中央裡殺了個通透,正與前來援救他的文浦、辛評二將會合,不過眼下的施救者與被救者已然互易。

文浦上前抱拳說道:“多謝將軍前來救援,晚輩有禮了。”

辛評亦道:“將軍之勇,超邁絕倫也!”

文丑卻也不廢話,只是和二人點了點頭,然後手中長戟告舉向天,大聲吶喊道:“二三子,隨我殺回去!”

“殺回去!”

“殺回去!”

文丑的部屬們早有經驗,立刻跟著呼喊,而文浦與辛評亦爲文丑所激,跟著一起喊了起來。

到得最後,三人麾下所有的將士俱都齊聲吶喊了起來。

“殺回去!”

“殺回去!”

文丑收攏了二將的人馬後,再度打量周圍形勢。

此刻袁譚已經帶著人北撤,曹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地拿下了河北軍中軍大營,那高高矗立著的袁氏大旗已經被砍倒。

有一些曹軍正在進入營壘搜尋,而更多的曹軍正在饒過營壘往北而去,就連剛纔曾被自己迫退的曹洪,亦是引軍向北。

文丑在心中嘆了口氣,隨即又再度引軍前行,只不過方向卻又稍稍作了改變,並不再往正北處的中軍大營處,而是往西北方向殺去。

匯合了文浦、辛評的人馬後,文丑身邊戰力陡然增強,河北軍將士們也感覺有了主心骨,暫時拋卻了雜念,一心想著要跟隨文丑殺出一條血路,逃出生天。

文丑如一柄尖刀衝殺在前,把曹軍佈置在西北角處的包圍圈攪個稀爛,成功地脫離了主戰場的泥潭之中。

而此刻,無論是東面的曹操所部,還是南面的曹洪所部,都並沒有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這一支極力求生的隊伍。

在他們眼中,無論是文丑,還是文浦、辛評都只算得上小魚小蝦,就連袁譚怕也只是一條小王八,而真正的大魚只有一條。

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93章 慶功宴第74章 計點戰果第53章 立效以報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215章 催婚第529章 勸說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96章 職方掾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97章 螻蟻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19章 辭行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5章 沉痾難起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28章 大黃弩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157章 大練兵第139章 香餌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397章 螻蟻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373章 新儒學第524章 驚變第260章 難產第426章 北路軍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140章 熱情好客的匡人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69章 唱賣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268章 教導營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119章 辭行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500章 寧城亂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296章 職方掾第524章 驚變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
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93章 慶功宴第74章 計點戰果第53章 立效以報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43章 各顯身手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215章 催婚第529章 勸說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113章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296章 職方掾第209章 常山國相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292章 思想理念教育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97章 螻蟻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119章 辭行第436章 車輪戰法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35章 沉痾難起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364章 太常趙岐第228章 大黃弩第190章 于禁之毅重第328章 暗通款曲第277章 狡猾的大嗓門第473章 人才選用第462章 要致富先修路第157章 大練兵第139章 香餌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397章 螻蟻第330章 新奇的營房第373章 新儒學第524章 驚變第260章 難產第426章 北路軍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85章 將軍的氣魄第390章 圍點打援第13章 隗冉的心思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3章 風雨欲來如坐鍼氈第140章 熱情好客的匡人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33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第155章 冤乎哉?不冤也!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69章 唱賣第532章 漁陽攻防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268章 教導營第582章 司馬防的算計第119章 辭行第290章 宜其室家第337章 致知在格物第356章 狐朋狗友第500章 寧城亂第69章 張遼的抉擇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536章 城內相見第253章 殺賊討逆第296章 職方掾第524章 驚變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512章 兵分三路第178章 烏巢虛實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188章 兵敗如山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章县| 林芝县| 册亨县| 应城市| 射阳县| 伽师县| 江陵县| 中宁县| 嘉荫县| 荥经县| 新绛县| 揭西县| 蛟河市| 巴林左旗| 茂名市| 锡林浩特市| 喀什市| 杂多县| 彰武县| 齐齐哈尔市| 方城县| 铅山县| 龙海市| 西平县| 新宁县| 阳新县| 景德镇市| 闸北区| 宜兰县| 山东省| 秭归县| 民和| 巴楚县| 遂平县| 抚宁县| 邵东县| 吉林省| 合水县| 确山县| 女性|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