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40章 熱情好客的匡人

夏侯淵現(xiàn)在很煩,他在封丘城中原本是打定了主意等待另外兩路友軍前來GANK,但前方的情況卻好像一日三變。

短短的三天時間裡,他已經(jīng)收到了三封來自平丘的求援信,俱都是城中大族遣來的家人,甚至還有一個被平丘縣丞判了舉族株連的族人,比較幸運未能被捕拿,因而逃來封丘。

這三人對於平丘城中的情況敘述並無太大的出入,而他們的慘狀更不似作僞,尤其是其中提及一件事情讓夏侯淵很是心憂。

那就是顏良好似已經(jīng)把平丘給搜刮得差不多了,正打算大舉遷徙城中百姓北去。

雖然夏侯淵已經(jīng)頻頻派出快馬去催促本方隊友,但無論是從陳國過來的張繡還是從樑國過來的朱靈都還在路上,尚需三四日才能來到。

若是等張繡、朱靈帶人來到後,顏良卻已經(jīng)挾裹著平丘的百姓跑了,夏侯淵甚至都能想象得到張、朱二人肯定會彈劾自己畏敵不前縱敵失土,而不會承認(rèn)是他們到得太遲。

夏侯淵始終不能下定決心渡過濟水去攻打平丘,那是因爲(wèi)他深知曹操的計劃是要在官渡阻截河北大軍,兗州只留了並不太多的防衛(wèi)力量,若是他麾下幾千人有個閃失,那兗州就會像沒穿衣服的弱女子一般任人蹂躪。

但若是聽?wèi){顏良把平丘百姓盡數(shù)遷走而坐視不理無所作爲(wèi)的話,那他夏侯妙才還有何臉面去見孟德和元讓、子孝等人。

彷彿是爲(wèi)了增加夏侯淵的煩惱一般,中郎將文稷又蹬蹬蹬跑了進來,急急忙忙喊道:“府君,又有人渡河南來,此人身份大不一樣,乃是平丘縣尉的家人?!?

“嗯?平丘尉?可有何新的說法?”

對於來自平丘三天兩頭的求援,夏侯淵早就習(xí)以爲(wèi)常,即便聽說是平丘尉的家人,也沒能讓他多上幾分心。

“這廝倒沒帶口信,而是帶了書信,說要面呈府君?!?

“那就喚他進來吧!”

“諾!”

徐聞的家僕進入室內(nèi)叩拜之後,呈上了徐聞寫就的書信,夏侯淵檢視書信的封緘處果然印有平丘尉的印鑑,這才捏開封緘查閱內(nèi)容。

書信的內(nèi)容並不複雜,只寫了河北軍顏良部共五千餘人,八日前曾調(diào)了兩千餘人去了長垣,近日聽說長垣那邊仍有零星抵抗,所以又調(diào)了數(shù)百人北上押運物資,而河北軍已經(jīng)通告城中城中百姓,明日將一同遷徙北撤。

徐聞還寫了河北軍需要他幫著控制縣卒維持城中秩序,看押遷徙百姓,但城中百姓多有人不願北上,若夏侯淵能帶人前來,他將率領(lǐng)部分縣卒約爲(wèi)內(nèi)應(yīng)。

夏侯淵從這封書信中得知了兩條重要情報,即是顏良所部的兵力,以及他們撤走的具體時間,但他仍是將信將疑,遂問詢起了徐聞的僕從。

“汝主既然典城中縣卒,爲(wèi)何卻不早些向我傳遞消息?”

“回稟府君,我家主人雖典縣卒,然城防四門已經(jīng)爲(wèi)河北逆賊佔據(jù),輕易不得出入。”

“哼!此話不盡不實,先前不得出入,偏偏在河北軍撤走前一天倒送了信來,莫非其中有詐?”

徐聞的僕從並不擅言辭巧辨,當(dāng)下就慌了神,遂道:“並未有詐,前數(shù)日縣丞陳正多番刁難我家主人,我家主人被逼無奈方纔行此險計,命草民混在押運物資的民夫中間出城,方纔得以向府君報信。”

夏侯淵一番盤問之下,從徐聞僕從口中得知前幾日徐聞牽扯進了城中士紳的案子,受到縣丞陳正的多方刁難,最終卻因爲(wèi)查無實據(jù)而不了了之。

但夏侯淵爲(wèi)人仔細(xì),也不願聽信一面之詞,又分頭找來前幾個報信之人反覆盤問,得知陳正與徐聞素來不和,更從最後一個前來報信之人口中證實了徐聞曾被陳正傳訊問案之事。

這一下饒是夏侯淵再多疑也信了七八分,對文稷說道:“顏良這廝徒一無德匹夫爾,竟在平丘弄得天怒人怨,揃刈此賊,正當(dāng)其時也!”

文稷一聽上司終於要開打,立刻抱拳道:“府君請命末將爲(wèi)先鋒,末將定當(dāng)爲(wèi)府君拿下平丘來獻?!?

不料夏侯淵卻搖搖頭道:“平丘城飽受河北逆賊肆虐,已然非是此戰(zhàn)之關(guān)鍵?!?

文稷疑惑地問道:“府君言下之意是?”

“夏初之時,曹公親率精兵援白馬,一戰(zhàn)而破圍。然在率軍東返時,受同行百姓牽累,致爲(wèi)顏良匹夫所趁。如今顏良匹夫膽敢當(dāng)本府之面挾裹百姓北走,毋乃欺人太甚乎?吾必替曹公報此一箭之仇!”

文稷略感興奮地道:“府君這是要劫道於途?”

“然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彼輩河北匹夫知曉,我中原亦有人物!”

雖然夏侯淵信心滿滿,但落到具體的軍務(wù)上仍舊是小心翼翼,他遣了雙倍的斥候遊騎往北邊去查探敵情。

而遊騎的回報稱河北軍在平丘方向的防衛(wèi)雖然仍舊很嚴(yán)密,但十餘里之外便不再佈設(shè)防務(wù),聯(lián)想到顏良已經(jīng)在安排人撤退,這就很容易理解他們爲(wèi)何要收縮防禦。

爲(wèi)了打顏良一個措手不及,夏侯淵決定放河北軍安然離城,既然顏良要挾裹百姓北遷,那行進的速度勢必相當(dāng)遲緩。

他可以等平丘周邊的敵人大部撤走後,再從封丘以北的濟水架設(shè)浮橋渡河,然後仗著速度優(yōu)勢,往東北方向急行軍,趕在顏良退回到長垣城之前擊其半道。

行軍神速,這向來便是夏侯淵的長處,他對此相當(dāng)有信心。

事情的發(fā)展一如情報所言,抵近平丘的探哨發(fā)現(xiàn),河北軍果真大舉出城北撤,並且還挾裹的大量百姓,攜帶了不少輜重。

得報後的夏侯淵立刻盡出精銳,以文稷率兩千人爲(wèi)先鋒,自將四千五百人踵跡其後,只餘了五百郡兵守封丘城。

來到濟水邊後,素來謹(jǐn)慎的夏侯淵還留了個心眼,將另外五百郡兵留在了濟水兩岸把守浮橋,以保障己方退路無虞。

夏侯淵將將要帶人渡河時,後邊卻打馬來了一人,口中還大喊道:“父親,父親!”

來人二十出頭,面貌與夏侯淵酷肖,正是夏侯淵的長子夏侯衡,被他帶在身邊歷練,卻並未安排具體職務(wù)。

夏侯妙才一看是自己那不成器的長子,頓時拉下臉道:“大呼小叫成何體統(tǒng),在軍中須得喊我將軍!”

夏侯衡訕訕地道:“父親身爲(wèi)一郡首腦,此等追擊賊人之事何必親自出馬,不若由孩兒替父親前去吧?”

夏侯淵看著自己這個二十出頭,仍舊有些毛毛躁躁的夏侯衡,心知長子才具平平,不是行軍打仗的料,倒是隻有十幾歲的次子夏侯霸有些自己當(dāng)年的模樣,但長子難得勇於任事,他也不想打擊他的積極性,便道:“此間正有一事,需一得力之人充任,汝可願爲(wèi)之?”

“衡願爲(wèi)之?!?

“此處浮橋,事關(guān)我軍歸途退路,萬萬不能有失,汝可願替本將把守此處?”

夏侯衡一聽不是讓他追殺敵人,而是駐守後方浮橋,心中便有些不樂意,但也不敢違抗,只得鬱悶地答道:“謹(jǐn)遵將軍之命?!?

夏侯淵彷彿是看出自己兒子的不情不願,勒繮打馬靠近夏侯衡,用大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道:“伯權(quán),吾與數(shù)千大軍的退路安危均繫於汝身,切莫大意?!?

得了父親的鼓勵,夏侯衡在馬上躬身道:“末將必不辱使命?!?

夏侯淵再不多言,帶著手下急急渡河,往東北方向行去。

——☆——☆——☆——

從平丘帶領(lǐng)大部隊北撤的正是顏良本人,他手下的主要將校裡,張斐長於後勤,隗冉需要統(tǒng)帶騎兵作爲(wèi)尖刀,昌琦太過魯莽用之攻堅尚可誘敵這種精細(xì)活那就肯定不行,而顏貯、仇升的經(jīng)驗、資歷都太淺,數(shù)來數(shù)去只有親自來做才能放心。

這一回顏良玩得挺大,被他帶著撤退的只有三千多人,而押送的百姓卻足有七千多,還加上諸多被徵發(fā)來運輸物資的民夫車馬,前前後後的隊伍拉開老長,足有十餘里路。

不過在這漫長的隊伍中間,還是做了合理的區(qū)分。

那些主動報名遷徙至東郡的黔首百姓有三千多人,被安排在了隊伍的最前方。

這批人大都是失地之民,或是貧寒人家的家中次子,家中田土都不寬裕,當(dāng)?shù)弥w徙東郡後能分房子分田,那積極性可勁兒高。

加上東郡離開平丘也不算太遠(yuǎn),百姓們樂觀地認(rèn)爲(wèi)早一日趕到,就能早一日分得屋宅田地,再說了分房分田也總有個好壞優(yōu)劣,可千萬不能落在旁人後頭。

所以這批人根本就不用河北軍約束,走起路來腳下帶風(fēng),才走了一半的路程就與身後的大部隊遙遙拉開了一段距離。

餘下的三千多百姓則是這些時日內(nèi)被陳正法辦的罪囚以及他們的家人,還有一些曾經(jīng)爲(wèi)非作歹,卻逃脫法網(wǎng)的平丘大族子弟,他們在案件越查越嚴(yán)厲後,終於不敢心存僥倖心理,主動提出願意帶人遷徙東郡,讓陳正的殺雞儆猴有了成效。

這批人意志消沉,走路都沒精打采拖拖拉拉,好似前方等待他們的並不是良田美宅,而是要去礦場做苦力一般。

顏良也沒有過於苛待這批人,他將其中的青壯和老弱分開,給老弱專門安排了一些車輛走在最前頭,而青壯則緊隨其後。

在隊伍的最後方還有一些役夫推著車輛運送物資,從車輪碾過道路留下的深深車轍,以及車板被壓得吱吱呀呀的聲音來看,車上的貨物十分沉重。

當(dāng)然,這車上一顆糧食都沒有,平丘倉庫和各家各族捐出的糧食早就被陸續(xù)運往長垣和白馬、燕縣等地,而這最後一批車上都是成串的制錢和一捆捆的布匹。

按說顏良才三千多人,要押送七千多百姓以及諸多運輸車輛,人手不太夠用,但好在有一大半百姓根本無需看官,顏良只是派了張斐、顏貯等人帶了少量步卒護送,其餘大部分士卒全部走在偏後的位置。

由於誘敵之戰(zhàn)風(fēng)險不小,顏良欲要將畢齊、王脩、陳正等文吏全部提前撤走,但王脩與陳正二人卻婉拒了這個好意,聲稱要留在他身旁協(xié)助,顏良倒也沒有拒絕。

走在漫長的道路上,顏良爲(wèi)了消解自身的緊張,正與身旁王脩、陳正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

道路兩旁是一片沃野,左側(cè)數(shù)裡外是濮水,在濮水邊上有一處高企的土城,王脩問道:“那便是匡邑故城?”

一旁的陳正答道:“正是匡邑故城,如今已然荒廢多時,土城之北里許處是爲(wèi)匡鄉(xiāng)。”

王脩若有所思道:“數(shù)百年前的城邑如今已是過眼煙雲(yún),不知匡人是否仍剽悍如舊,能使孔丘畏怖?!?

顏良好奇道:“孔子曾來過此處?”

王脩笑著答道:“不止來過,還曾困厄於此?!?

“願聞其詳?”

陳正問道:“可是‘子畏於匡’之典故?”

王脩道:“正是此典,《史記》有載孔子過匡,匡人疑其爲(wèi)魯陽虎,陽虎曾肆虐匡地,匡人深恨之,因囚孔子,而孔子諸弟子聞訊皆前往營救,立善之先祖亦在其中,你可知之?”

顏良當(dāng)然沒聽說過有這回事,他心想自己的先祖難道是說顏回麼,便問道:“莫非是子淵公?”

“正是顏子,因子淵來得最遲,孔子叱怪曰:‘吾以汝爲(wèi)死矣。’立善可知汝先祖如何答之?”

顏良撓了撓頭道:“不知?!?

王脩略顯狡黠地一笑道:“子淵答曰:‘子在,回何敢死!’”

顏良聞聽之下哈哈大笑道:“如此看來,我那先祖倒也滑稽?!?

王脩也跟著笑了兩聲後道:“不過我最爲(wèi)欽佩的是孔子在其後說得那番話,‘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於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生而自謂爲(wèi)聖,實在令人心嚮往之。”

顏良心裡吐槽道:“這孔子還真是夠狂的,自比周文王也就罷了,還自命不凡地認(rèn)爲(wèi)匡人不敢把他怎麼樣,看來匡人待他還是太好了。照這麼說,我知道自己會被關(guān)羽殺了,但是我就是沒死還差點反殺了關(guān)羽,豈不是事實證明我是天選之子?”

吐槽歸吐槽,顏良依舊好奇地問道:“那孔子究竟如何脫困呢?”

被顏良這麼一問,王脩倒顯得有些尷尬,反倒是一旁的陳正插話道:“史記上寫得是‘孔子使從者爲(wèi)甯武子臣於衛(wèi),然後得去?!磥砜鬃右撋恚刹皇沁€得使人臣服於衛(wèi),若是不懼匡人,又何至於此?!?

顏良聽了後也莞爾一笑道:“形勢比人強,就不用苛責(zé)了?!?

正在他們說說笑笑間,突然聽到南邊遠(yuǎn)處響起尖銳的竹哨聲,令人等待已久的客人終於來了。

顏良在心中想,我是不是也能像熱情好客的匡人一般,把夏侯淵給留在此處呢?

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143章 血戰(zhàn)長垣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287章 除夕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65章 誇誇羣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317章 山地戰(zhàn)兵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437章 衝車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339章 杜令君第377章 踏春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dá)成第411章 今之細(xì)柳第151章 但有戰(zhàn)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275章 六禮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zhàn)三百回合第508章 戰(zhàn)爭賠款第426章 北路軍第378章 踢毽子第572章 黑山賊復(fù)辟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2章 罪在先鋒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517章 石砲曲第36章 我欲懷丸而操彈爾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398章 追擊第121章 爲(wèi)何是烏巢?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59章 將爲(wèi)兵之膽第133章 識時務(wù)者爲(wèi)俊傑第37章 孰爲(wèi)黃雀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389章 老槐谷第293章 徐州神醫(yī)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564章 賀喜第436章 車輪戰(zhàn)法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51章 但有戰(zhàn)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85章 六山學(xué)院第87章 險死還生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480章 分酒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01章 順勢而爲(wèi),堵不如疏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540章 佯退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72章 裡應(yīng)外合之策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207章 思鄉(xiāng)少年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463章 帥醒
第597章 心懷天下第143章 血戰(zhàn)長垣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287章 除夕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65章 誇誇羣第456章 智斷冤屈龐士元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317章 山地戰(zhàn)兵第580章 春華絕情第264章 寓教於樂第17章 聲東擊西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201章 何去何從第274章 禮賢下士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568章 雙喜臨門第437章 衝車第158章 奉孝獻策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339章 杜令君第377章 踏春第519章 不間斷配合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dá)成第411章 今之細(xì)柳第151章 但有戰(zhàn)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275章 六禮第60章 誰來和我大戰(zhàn)三百回合第508章 戰(zhàn)爭賠款第426章 北路軍第378章 踢毽子第572章 黑山賊復(fù)辟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576章 不裝了我攤牌啦第52章 罪在先鋒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517章 石砲曲第36章 我欲懷丸而操彈爾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398章 追擊第121章 爲(wèi)何是烏巢?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59章 將爲(wèi)兵之膽第133章 識時務(wù)者爲(wèi)俊傑第37章 孰爲(wèi)黃雀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217章 殺賊!保家!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308章 上黨之行第389章 老槐谷第293章 徐州神醫(yī)第559章 曹操的心頭恨第564章 賀喜第436章 車輪戰(zhàn)法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151章 但有戰(zhàn)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562章 天子的託付第242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85章 六山學(xué)院第87章 險死還生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511章 攻敵所必救第480章 分酒第420章 知難而退第124章 新官上任第301章 順勢而爲(wèi),堵不如疏第592章 原來是種馬劇本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540章 佯退第200章 痛斥郭圖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172章 裡應(yīng)外合之策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399章 殺光常山兵第207章 思鄉(xiāng)少年第355章 劉玄德要來荊州?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463章 帥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新县| 鄯善县| 丰镇市| 朝阳县| 霍城县| 始兴县| 宽城| 枣阳市| 清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阿克| 南汇区| 阳信县| 肇庆市| 定边县| 垣曲县| 杭州市| 比如县| 榆林市| 绥化市| 泽州县| 彩票| 汪清县| 平乡县| 越西县| 旺苍县| 盐亭县| 洪江市| 林口县| 常熟市| 曲周县| 通州市| 措美县| 稻城县| 台山市| 襄樊市| 高雄县| 平乡县| 平阳县| 朔州市|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