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

龐德公好似努力想了一想,發(fā)現(xiàn)他的確不認(rèn)識顏益,甚至沒認(rèn)識幾個鉅鹿人,他帶著疑惑的眼神看向司馬徽。

司馬徽道:“顏君的來頭可不小,其族兄乃是大名鼎鼎的討逆將軍,如今牧守常山的顏立善。”

龐德公微微吃驚道:“噢?在官渡擊退曹孟德的那位?”

司馬徽笑道:“正是正是,顏府君特意遣人來拜謁龐公,足見龐公高名,可是傳揚(yáng)萬里吶!”

龐德公自嘲道:“龐某鄉(xiāng)野鄙夫,何言高名,既有貴客前來,快快入內(nèi)說話。”

進(jìn)入堂內(nèi)分賓主坐定,龐德公問道:“德操,可是你引貴客前來?卻怎不與我事先知會一聲,倒叫貴客好等。”

司馬徽擺擺手道:“顏君來訪你可與我無關(guān),我是聽徐元直言有客來與你我談?wù)摚嚼u一早就出門,到你處候著。”

“豈知我來時你卻不在,等了一會兒後,顏君找上門來。”

龐德公問道:“噢?那顏君乃徐元直喚來?”

司馬徽道:“非也非也,我先是也如此以爲(wèi),然顏君卻是自己尋來的。”

司馬徽之後又把他先前與顏益的對話簡單說了,龐德公才明白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龐德公笑道:“顏府君所言不假,荊州的確聚集了各地士人,不過若要尋訪飽學(xué)儒士,當(dāng)去尋宋仲子,或是尋潁子嚴(yán),即便是尋德操,也尋不到老夫身上呀!”

司馬徽見龐德公拿自己打趣,立刻反駁道:“龐公毋乃太謙乎?誰人不知劉鎮(zhèn)南數(shù)獨(dú)延請龐公而不可得,竟自往候之,亦不能使龐公動眼色,只得嘆息而去。”

龐德公道:“鄉(xiāng)野鄙夫,不樂仕途,不堪使用而已,卻是劉牧高擡了。話說劉牧亦親訪德操,不足爲(wèi)奇。”

司馬徽略帶自嘲地笑道:“某隻小書生耳,怎堪與龐公相提並論。”

龐德公自進(jìn)來後就一直在與司馬徽說話,二人說得極快,雖然大多時用雒陽正音,然時不時夾雜些荊楚方言,聽得顏益一頭霧水,正不曉得如何插話引起注意。

正在這時,院中的大黃狗又吠叫了起來,顯是有有客來了。

司馬徽道:“此番定是徐元直來了。”

龐德公也道:“不知徐元直帶了何人前來,我等且出去迎候。”

顏益跟隨在二人身後來到堂前,見著院外來了好幾人,爲(wèi)首一人頭戴文士巾,腰間卻懸著一柄佩劍,行止間頗有從容氣度,正大跨步邁向前來,隔開老遠(yuǎn)就喚道:“龐公、水鏡先生,徐庶來了!”

司馬徽顯然與徐庶十分熟稔,故作嗔怒狀道:“元直何來之遲也!卻讓我一陣好等。”

徐庶被當(dāng)面責(zé)怪也不當(dāng)一回事,只腆著臉笑道:“罪過罪過!小子正是去接幾位友朋,故而來遲,先生莫怪!”

司馬徽瞪眼道:“莫要虛誆於我,你那幾個狐朋狗友我哪個不知哪個不識,還需你去接引?”

徐庶嘿嘿笑道:“今日卻不然,乃有新朋也!”

司馬徽道:“噢?此處卻也有一個新朋,仰慕你徐元直大名久矣,來我與你二人引介一番。”

徐庶出身寒門,這年頭也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避地荊州的中原士人,說什麼大名那絕對言過其實(shí),即便在襄陽這一帶,認(rèn)識徐庶的人也不算多。

他突然聽司馬徽如此介紹自己,一開始還以爲(wèi)司馬徽與自己尋開心,不想對面那陌生青年上前一步,鄭重拜道:“在下鉅鹿顏益,見過徐君。”

徐庶被嚇了一跳,忙不迭也躬身回禮道:“潁川徐庶,見過顏君。”

這時跟在後頭的幾人也走了上來,分別向龐德公與司馬徽分別致拜。

司馬徽知顏益都不認(rèn)得,便與他一一介紹,指著一個年約三十餘的文士道:“此亦顏君州里人,故太尉博陵崔公之子,崔鈞,字州平。”

顏益一聽對方是博陵人,天生便多了幾分好感,躬身道:“見過崔君,在下在常山之時,亦曾聽族兄與季珪先生提及博陵崔氏,稱故太尉崔公名重北州,又稱崔君昆仲皆以忠直清雅見長於世,今日得見幸甚之至也!”

博陵與鉅鹿相接,口音近似,顏益拜見崔鈞時沒有用雒陽正音,而是改用冀州口音。

崔鈞久居荊土,驟然得聞鄉(xiāng)音,亦是十分欣喜,笑著答道:“崔某久不在州中,不想州中父老還記得崔某人乎?”

顏益也笑道:“何止是記得,季珪先生又曾在族兄面前力薦博陵崔氏精於農(nóng)事,薦舉崔孟祖爲(wèi)典農(nóng)吏。”

崔鈞道:“孟祖?可是我再從子崔虞?子真叔父的確暢曉農(nóng)事,想必孟祖亦得子真公真?zhèn)鳎藜精暤故怯凶R人之明,只是,君之族兄,又爲(wèi)何人?”

顏益還未答話,司馬徽道:“便是汝等去歲日日談?wù)摰挠懩鎸④婎伭⑸剖且病!?

此言一出,不止是崔鈞,便是徐庶和另外幾人,都投來驚異的目光,讓顏益頓覺面上有光。

司馬徽卻沒有讓衆(zhòng)人發(fā)表什麼感慨,繼續(xù)介紹道:“此爲(wèi)宜城向朗,字巨達(dá),此爲(wèi)潁川石韜,字廣元,此爲(wèi)汝南孟建,字公威。”

隨著司馬徽的介紹,顏益那是驚喜連連,這幾人居然無一不是族兄名錄上有過記載的人物,雖然都是兩星、三星的小蝦米,然能遇到亦是十分幸運(yùn),何況一次遇到好幾個,更有標(biāo)爲(wèi)五星的徐庶。

向朗是個三十餘歲的文士,石韜、孟建與徐庶一樣,都二十幾歲,與顏益相差彷彿。

介紹到最後一人時,司馬徽也停了下來,轉(zhuǎn)頭看向了徐庶。

徐庶會意道:“我來爲(wèi)龐公、司馬公、顏君引介,此乃陳太丘之孫,季方君之子,陳靖,字文琬。文琬新來此地,恰是與我偶然相遇,彼此言談甚是投契,故而邀其來拜謁二公。”

那陳靖上前幾步,拜道:“許縣陳靖,拜見龐公、司馬公。”

先前衆(zhòng)人朝龐德公、司馬徽拜見時,二人都坦然而受,而唯有陳靖上前拜見時,二人均微微側(cè)過身來,已示不敢受他全禮。

原本一直笑瞇瞇緘口不言的龐德公亦正容回了一禮道:“原來是文範(fàn)先生後人,季方君之子。老夫雖偏處鄉(xiāng)野,亦聞文範(fàn)先生據(jù)於德故物不犯,安於仁故不離羣,行成乎身而道訓(xùn)天下,元方、季方二君子亦恣柔愛之道,不失雍熙之軌,各據(jù)令名,並稱於世。”

司馬徽亦附和道:“先生行成於前,聲施於後,文爲(wèi)德表,範(fàn)爲(wèi)士則,堪爲(wèi)我輩士人楷模,陳君當(dāng)替乃祖受在下一拜。”

陳靖作爲(wèi)“潁川四長”陳寔陳太丘的裔孫,早就習(xí)慣了旁人對自己祖父、伯父、父親的推崇稱讚。

雖然他以爲(wèi)自己應(yīng)當(dāng)通過一己之力而非祖蔭博得他人的尊重,然而見到大名鼎鼎的龐德公與司馬徽亦對自己家中長輩如此敬重,心中也爲(wèi)長輩自豪。

只不過,陳靖也不敢託大受龐德公與司馬徽的禮,側(cè)過身來替先人回禮。

一旁的顏益原本見這個二十來歲的青年雖是文士打扮,但與徐庶一樣都腰間懸著刀劍,頗有些英武任俠氣,還在猜想是何等來歷,會不會也是名錄上的人物。

不過聽到徐庶的介紹之後,顏益也吃驚不小,諡號文範(fàn)先生的陳太丘名氣實(shí)在太過響亮,天下士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眼下這個青年竟然是陳寔的孫子,陳諶的兒子。

雖然名錄上大都是荊州本地以及旅居此地的人士,沒有提到豫州人物,但顏益曾經(jīng)聽族兄提及過陳寔有一孫名陳羣,字長文,在豫州亦大爲(wèi)有名,但陳靖之名卻並未提及,想來是並不怎麼出名爾。

顏益與諸人一一見禮之後,相攜進(jìn)入龐德公堂內(nèi)坐下。

司馬徽依舊是坐在龐德公之側(cè),右首依次是崔鈞、向郎、孟建、石韜,左首這邊陳靖與顏益互相推讓了一番後,還是龐德公發(fā)話,以爲(wèi)文範(fàn)先生之後當(dāng)上座,遂以陳靖、顏益、徐庶依序而坐。

諸人坐定後,先前隨龐德公一起祭祖歸家的龐德公之子龐山民入內(nèi)道:“阿父,黍飯已備,可要現(xiàn)在端上?”

龐德公點(diǎn)頭道:“可,山民你也陪在下首吧!”

龐山民應(yīng)諾而去。

顏益這纔想起自己除了那頭大雁之外,還帶了不少禮物,其中不乏一些自北方帶來的鹿脯和荊州本地採辦的魚鮓,更有一對新鮮的羊腿,眼下人多,正好拿出來享用。

顏益道:“好叫龐公知曉,在下前來之時,還帶了些冀州土儀,且容在下去取來。”

而徐庶也說道:“對,我等前來之時,也帶了些吃食,我也去取來。”

顏益與徐庶並肩出來,等候在外的李三與另兩名隨從早就把東西在院外碼好。

徐庶見李三等人拿的東西哪裡止是一些土儀,大片大片鮮豔豔的鹿脯,洗剝乾淨(jìng)的肥羊腿,小罈子裝的魚鮓,大罈子裝的米酒。

徐庶感嘆道:“顏君豪闊啊!竟有如此多好物,今日我等可有口福了。”

顏益微笑道:“族兄特意吩咐,讓我不能失了禮數(shù),此間乃是準(zhǔn)備分別送予二公的禮物,眼下卻覺得當(dāng)一起擡了進(jìn)去,省得再分兩邊送了。”

徐庶大笑道:“哈哈哈,此言極是,二公向來無分彼此,哪需要這麼麻煩,我等平日有什麼話要談?wù)摚捕喟胧窍嘌隰~梁洲上,此處天高地遠(yuǎn),正適合言笑無忌也!走走走我?guī)腿甑纫黄饠E進(jìn)去。”

說罷扯起嗓子吼了一聲道:“廣元,快快出來幫手。”

石韜與徐庶是同郡之人,一起進(jìn)學(xué),又一起避地荊州,關(guān)係最爲(wèi)密切,聽到徐庶招呼立刻就跑了出來幫忙。

幾人合力之下,把顏益置備的禮物,以及徐庶等人帶來的幾尾鮮魚,兩隻燒雞一起搬到了龐德公院中,有些更直接在徐庶的帶領(lǐng)下送到了庖廚之中。

龐德公的老妻與兒子龐山民看著端來的一大堆各色肉食亦有些發(fā)呆。

龐山民道:“這……這許多東西,怎好意思收受。”

徐庶卻道:“山民兄,此乃常山府君不遠(yuǎn)萬里送來的禮物,若是送得輕了,豈不是有虧龐公的德名,有失顏府君的身份?你且莫要多管,撿方便的做了,我等好好吃上一頓,哈哈哈!”

東西端完了,熱情的徐庶拉著顏益以及李三和另兩名隨從道:“走走走,一起隨我進(jìn)去。”

李三與另兩名隨從連連拒絕,最後耐不過徐庶連番相請,最後李三隨顏益一同入內(nèi),另兩名隨從則在庖廚裡用食。

當(dāng)顏益與徐庶幾人提著兩大罈子酒和兩隻烤雞,幾小罈子魚鮓進(jìn)來,司馬徽點(diǎn)著頭輕輕拍著面前的案幾道:“此些土儀果然精妙,甚是合意。”

徐庶笑道:“那是當(dāng)然,討逆將軍征戰(zhàn)沙場何等奔騰豪放,送些土儀又怎會小家子氣。”

顏益也笑道:“臨行前族兄特意吩咐,二公年高德彰,非厚禮無以致敬,小子只是依言照做。而且,此間是兩份禮物並作一起呈上,故而顯得豐盛些。”

司馬徽道:“哈哈哈!合當(dāng)並作一起,來來來,趕緊入座,邊飲邊談。”

龐德公亦言道:“顏府君倒是客氣,長途跋涉而來,還帶這些累贅物,倒是辛苦顏君了。”

顏益道:“並不辛苦,小子還是託了此行的福,得以走出冀州,觀一觀各地風(fēng)物,看一看中州人情,更得以拜會各位賢達(dá)高士。”

龐德公頷首道:“年輕後生自當(dāng)多多遊歷,老朽雖然如今腿腳不便不良於行,可少年時亦走遍了大江南北,見多了世態(tài)人情。”

顏益躬身答道:“小子謝過龐公指點(diǎn),小子族兄亦嘗言,若欲知天下之事,除天下之弊,謀天下之政,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缺一不可。”

龐德公與司馬徽聞言皆是微微頷首,而徐庶更是拊掌大讚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討逆將軍果然不凡,也只有動輒指使千軍萬馬之人才有此等豪邁氣魄。”

崔鈞顯然也爲(wèi)此言所動,提議道:“值此豪言,當(dāng)以酒祝之。”

在座之人,雖未必行得萬里路,但人人皆是遊走多地,對此言頗多感慨,紛紛響應(yīng)。

龐德公朝司馬徽點(diǎn)了點(diǎn)頭,司馬徽遂召弟子向朗來爲(wèi)各人分酒。

然後所有人俱都直起身子由長及幼,一一滿飲杯中之酒。

杯酒落肚,堂內(nèi)的氣氛就愈發(fā)歡快了起來。

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296章 職方掾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590章 不設(shè)防的城郭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561章 高邑侯第565章 誇誇羣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92章 莽一波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97章 伏兵連環(huán)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38章 城門告破第572章 黑山賊復(fù)辟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79章 伶牙俐齒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457章 鴻門宴?第268章 教導(dǎo)營第89章 “從心”所欲第80章 城內(nèi)紛擾事第143章 血戰(zhàn)長垣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569章 將裝慫進(jìn)行到底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484章 軻比能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33章 識時務(wù)者爲(wèi)俊傑第549章 女間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47章 回家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18章 迎風(fēng)閣上的女子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270章 濟(jì)北戰(zhàn)事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476章 拖延第329章 義從第78章 孝子畢軌第20章 帳中考量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36章 我爲(wèi)刀俎,彼爲(wèi)魚肉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shè)計劃第98章 朝廷來使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327章 識時務(wù)者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585章 藥莊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409章 曲轅犁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484章 軻比能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29章 山下鏖戰(zhàn)第247章 高瞻遠(yuǎn)矚的顏將軍第280章 逃賊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78章 踢毽子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250章 解圍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20章 背水一戰(zhàn)第216章 賞雪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358章 變故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8章 兵臨白馬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478章 輕騎猛進(jìn)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23章 天津港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
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09章 孤女飄零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226章 掩襲哨所第296章 職方掾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590章 不設(shè)防的城郭第458章 我想回家第557章 從幷州下手第354章 龐德公的廳堂第561章 高邑侯第565章 誇誇羣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92章 莽一波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497章 伏兵連環(huán)第303章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第38章 城門告破第572章 黑山賊復(fù)辟第159章 吃棗藥丸的志向第79章 伶牙俐齒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457章 鴻門宴?第268章 教導(dǎo)營第89章 “從心”所欲第80章 城內(nèi)紛擾事第143章 血戰(zhàn)長垣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569章 將裝慫進(jìn)行到底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484章 軻比能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133章 識時務(wù)者爲(wèi)俊傑第549章 女間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第225章 殷勤的男子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547章 回家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18章 迎風(fēng)閣上的女子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454章 書道大家第270章 濟(jì)北戰(zhàn)事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476章 拖延第329章 義從第78章 孝子畢軌第20章 帳中考量第61章 三面夾攻第136章 我爲(wèi)刀俎,彼爲(wèi)魚肉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shè)計劃第98章 朝廷來使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327章 識時務(wù)者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306章 愛民如子顏府君第585章 藥莊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49章 黑山後事第395章 長槊如林第448章 張燕之死·第四卷終第409章 曲轅犁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484章 軻比能第419章 趙國郡兵第126章 南海陳行之第295章 軍制變革第65章 工師之子第429章 山下鏖戰(zhàn)第247章 高瞻遠(yuǎn)矚的顏將軍第280章 逃賊第554章 甜蜜的煩惱第378章 踢毽子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250章 解圍第177章 九月初九第320章 背水一戰(zhàn)第216章 賞雪第210章 老袁與小袁第358章 變故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70章 身後煙塵起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97章 釣條鯉魚做佳餚第8章 兵臨白馬第237章 福利彩票第478章 輕騎猛進(jìn)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523章 天津港第227章 房山剿匪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辛集市| 长沙县| 枣强县| 洮南市| 凤山市| 广东省| 信阳市| 肥乡县| 尼玛县| 兴城市| 丹阳市| 措美县| 定边县| 绍兴县| 建湖县| 江都市| 襄汾县| 天台县| 石楼县| 吴堡县| 河池市| 博兴县| 九江市| 峨眉山市| 神农架林区| 乃东县| 六安市| 陇西县| 汶上县| 德钦县| 临泉县| 吴堡县| 游戏| 武安市| 县级市| 昭觉县| 城口县| 手机| 吉林省| 安新县| 克拉玛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