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郡,西鄂縣。
西鄂縣位處宛城以北五十里,自從張繡提兵北上歸附曹操之後,宛城遂處於空白地帶,最終還是劉表反應更快,帶人佔了宛城。
然而宛城以北的西鄂、博望諸縣,在曹操前兩次攻打宛城之時便佔領了下來,曹操也在此地任命官吏管理地方,與劉表互不買賬。
說起來,眼下的西鄂長杜襲倒與荊州有些淵源。
杜襲字子緒,潁川定陵人,在董卓兵入雒陽,禍亂京畿、潁川等地時,杜襲與同郡友朋趙儼、繁欽一同南下荊州避亂。
當時的劉表對待南下士人還是比較看重的,對杜襲等人也待之以賓客之禮。
不過杜襲此人卻有幾分眼力,看出劉景升非是撥亂之主,荊州非是久留之地,便拒絕了劉表的辟命,繼續南下長沙。
當時的長沙在荊州地區算是反對劉表的大本營,杜襲或許是與張羨、桓階等人很是投契。
在曹操奉迎天子都許之後,杜襲覺得天下應當安定下來了,遂與趙儼、繁欽一同回到家鄉。
杜、趙等人本就在潁川年輕一輩士人中有些名聲,曹操得知他們從荊州北上,極具政治意義,便特意簡拔重用。
擅章辭的繁欽被任命爲司空主簿,有實務能力的杜襲、趙儼分別被任命爲南陽郡西鄂長與陽安郡郎陵長。
曹操的任命也十分有針對性,知道杜、趙二人方從荊州北上,知悉荊州情形,便把他二人都安排在與劉表接壤的前線。
當時的西鄂縣常年遭遇戰火洗禮,賊寇叢生,農業生產被大肆破壞,地方長吏更只能嬰城自保。
杜襲到縣後,大力簡練武備,又千方百計調來種子耕牛,指導協助百姓在城外恢復耕種,極是得到本地百姓愛戴。
可以說,杜襲擔任西鄂長的兩三年裡,是西鄂百姓感到最爲幸福的一段時光。
可是,這亂世中的短暫安寧終究還是被打破了。
當劉表發萬人北上攻略南陽郡北部諸縣的消息傳來,整個城中的百姓俱都惴惴不安,擔心眼前的好日子是不是又要化作泡影。
“縣君,賊勢浩大,我等護著縣君撤吧!”
“對,此番劉表發大軍北上,圖謀不小,我等當早日通知司空,調朝廷兵馬破之。”
“如今城中大部分人手都派出去衛護各個屯田點,靠這些許人可防不住啊!還是早些撤吧!”
“依我看,我等先把城中百姓撤去摩陂,彼處近汝水,若有事亦可從水路走避。”
縣寺之中,得知消息縣中吏員紛紛湊到杜襲面前勸說,從他們的神情來看,顯然與城中百姓一樣,都對西鄂的前景感到悲觀。
不過作爲一縣之長的杜襲卻披著甲冑,一柄環刀平放身前,神情自若地看著面前的掾吏們,好似並不把荊州兵北上的事情放在眼裡。
待衆人把該說的都說完,杜襲道:“諸君之意我已知之,然曹司空委我鎮守西鄂,我又豈能畏敵避戰,聞訊而逃?”
“眼下聖天子在位,曹司空奉天子之命總持朝政,劉景升枉爲朝廷命官,竟興不義之兵,我自當爲朝廷固守此地,以待援兵。”
此言一出,方纔努力勸杜襲逃走的諸掾吏俱都面面相覷,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按說這年頭,郡縣掾吏與朝廷委派的長吏大都面和心不和,一方是遊官,一旦有事拍拍屁股就走,一方則是土著,最關心鄉土利益,雙方沒有共同的利益,大難臨頭是多半也不能同心協力。
不過在西鄂卻不太一樣,杜襲這兩三年來的作爲讓本地百姓都看在眼裡,堂內的諸掾吏更是杜襲親自徵辟,並不看家世,而只重實幹,個個都杜襲都感恩戴德。
杜襲好似是看出了掾吏們的爲難,說道:“我孤家寡人一個,無甚可牽掛,汝等卻不同,家人或在城中,或在外墾田,正不必隨我死守城池,可各攜家眷避走,吾亦理解汝等的難處,不會怪罪。”
堂內有些人聽杜襲如此表態,心中稍安,正自謀劃如何帶家人逃走。
不料西鄂主簿道:“縣君遠爲朝廷守土,吾等又怎會捨棄家園,棄縣君而不顧,我願率家中青壯,隨縣君守城!”
西鄂兵曹亦道:“縣君簡拔吾等,縣君要退我自然護縣君周全,縣君要守,我自當衛護在前,不退半步!”
緊接著,又有好幾個掾屬跟著表態,願意隨杜襲守城。
杜襲卻知曉守城十分艱險,此間各人都上有老下有小,不願抹不開面子留下,說道:“諸君的好意我心領了,不過敵勢浩大,諸君還是帶家小先出城吧!”
西鄂主簿叩首道:“我自當使老父幼子出城走避,然在下定與縣君共進退!”
“我等均與縣君共進退!”
杜襲見諸吏員俱都如此,也心中感動,說道:“好!那我便與諸君誓守此城!”
在杜襲與衆吏員的調派之下,送出了城中部分老弱往北邊撤去,留下青壯守城。
他們剛剛安排妥當,宛城方向便來了大股人馬,正是荊州兵到了。
此次荊州兵的目標乃是南陽郡北部被曹操控制的諸縣,以西鄂、博望爲首要目標,隨後還要攻打雉縣、堵陽、葉縣、舞陰、魯陽、犨縣等地。
這些縣雖爲曹操控制,然而曹操在南陽的掌控力終究有限,各縣都沒多少正規兵力。
所以率領此次北進大軍的龐季和監軍張允都以爲此戰十分輕鬆,不用費太大力氣便能拿下功勞。
尤其是劉表的外甥張允,雖然來到荊州投靠劉表,但一直未獲得重用,此番還是通過蔡夫人和劉琮在劉表身邊鼓動運作,才得了這個美差,正想好好表現一下爭取更大的權利。
行在中軍的張允正做著美夢,卻聽聞前軍來報,西鄂城閉門自守,前軍勸降不成,反被殺了使者,遣軍急攻又不利,故而報請龐將軍與張監軍定奪。
張允聞訊十分惱火,他事先倒也查知過情報,西鄂、博望等地不過百餘縣卒縣吏,大軍開去定會望風而降,不料卻首戰遇挫。
龐季乃是劉表的親信,也不以兵事見長,此番帶兵出戰與張允的情況相仿,也是多番運作得來。
龐季問道:“監軍,曹兵欲螳臂擋車,我等是否要強攻西鄂?”
張允道:“我聽聞西鄂長乃是潁川杜子緒,曩昔在襄陽曾有過一面之緣,且容我前去說降,若執迷不悟,再攻不遲!”
龐季自然無有不允,遂引兵來到西鄂城下。
西鄂雖小,然經過杜襲特意修繕,城頭防備倒也嚴整,竟使得荊州兵前軍匆匆攻打無功。
張允來到城外,遙遙喚道:“城中守軍可是杜子緒?故人來見,請來一會。”
杜襲在城樓一看是張允,知道此人志大才疏,或有機會矇混過去,遂出來說道:“杜襲在此,來者何人?”
張允道:“山陽張允在此,杜子緒莫非不識麼?”
杜襲道:“原來是張公誠,我奉朝廷詔令出掌西鄂,張君爲何引兵來圍?”
張允道:“杜君此言差矣,劉鎮南奉朝廷之命牧守荊州,南陽亦屬荊州治下,眼下荊州兵馬來此,杜君爲何不開門相迎,反閉門不納?”
杜襲道:“這西鄂長的印綬乃朝廷所授,非私人相與,故而杜某隻聽朝廷之命,餘者皆不當聽。”
張允見杜襲如此態度,知道和他扯什麼大義名分定然無用,便威逼道:“杜君可見我身後兵強馬壯,西鄂不過一撮爾小城,若負隅頑抗,必多死傷,豈不有違天和?”
杜襲見荊州兵果然人馬衆多,城頭隨自己守禦的吏員青壯皆面有畏懼之色,不免心下嘆息,說道:“杜某守土有責,若張君一意來攻,我也只得與城偕亡了。”
張允道:“何至於此,不若我放開北門,杜君可率親信自北門出,我必不遣人追趕,何如?”
杜襲猶豫片刻後答道:“杜某忝爲西鄂之長,爲朝廷守土,豈可輕易撤走,怎也要守上十日,待十日之後,再退不遲!”
張允心道你這定是緩兵之計,哪裡肯依,說道:“怕是我麾下大軍等不了十日了,至多給杜君三日,還望杜君好自爲之。”
張允無功而返,龐季甚至問道:“監軍爲何答應給他三日時間,不會耽誤了劉牧的計劃麼?”
張允道:“無妨,此去博望、雉縣、堵陽等地皆守備疏鬆,龐將軍可分兵攻取,料其餘各地必不會似杜子緒一般堅守。至於西鄂,某可自將一部人馬在此圍城,若三日之後城中不降,再攻不遲!”
龐季心道不需要自己啃硬骨頭,自然欣然應命,帶了大部分人馬繼續北上,留下三千人給張允繼續圍城。
這時候城中的杜襲見了荊州軍分兵離去,餘下兵馬又安營紮寨沒有立刻攻城的打算後,擺出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對身周的吏員、縣卒們道:“方纔敵將已中了我的緩兵之計,我等至少可有三日時間修繕城防,準備木石。好叫二三子知曉,昨日我聽聞荊州兵北上,已經遣人往潁川、汝南、陽安等地求援,若我等可在此處守上十日,則援軍必至。”
果然,原本有些慌張的衆人聽聞三天之內可不用擔心敵人攻城,且己方還會有援軍趕到,緊張的情緒稍稍排解,紛紛表示願意一力助守,絕不讓荊州兵攻入城池。
爲了讓守卒安心,杜襲鎮定自若地把四面城牆都巡視了一遍,期間數次與吏員、守卒親切交談,好生提振了下士氣後,才返回縣寺。
坐在空曠曠的縣寺堂內,杜襲卻沒了剛纔的鎮定,憂慮地遙望著東邊方向,喃喃道:“伯然,你可莫要讓老友失望啊!”
被杜襲寄予厚望的伯然,顯然不是稱呼常山主簿田燦田伯然,而是稱呼另一位伯然,潁川陽翟人趙儼趙伯然。
趙儼與杜襲、繁欽三人爲同郡摯友,一起避難荊州,當時他仨人“通財同計,合爲一家。”可以說不是兄弟勝似兄弟。
杜襲遭遇困難後第一時間想到趙儼,固然有這份情誼在內,另一個原因乃是趙儼如今正在離開西鄂不遠的郎陵縣,擔任郎陵長。
郎陵原屬於汝南郡治下,與南陽郡、江夏郡接壤,不過這片三不管的地帶如今爲江夏平春縣人李通掌握。
當曹操奉迎天子後,李通遣人赴許都上表稱臣,曹操大喜,任命其爲振威中郎將,屯駐汝南西界。
在曹操第一次征討宛城張繡的時候,因爲中賈詡之計,被張繡夜襲大敗。
幸得李通帶兵連夜馳援,親自陷陣,方纔協助曹操遏制頹勢,擊敗了張繡的追擊。
李通也因此戰得授裨將軍,封建功侯,更分出汝南郡的陽安、郎陵二縣單設陽安郡,以李通爲陽安都尉。
在袁曹大戰前夕,李通這麼一支掌握實地的強軍,自然引得多方拉攏,非但曹操多有嘉獎,連袁紹、劉表都暗中遣人許以高官顯爵招攬。
李通雖然也曾有過猶豫,最終卻決定站隊曹操,一一拒絕了袁紹、劉表的招攬,其中也有郎陵長趙儼多方勸說的功勞在內。
趙儼接到杜襲傳來的求援書信後,認爲事態緊急,立刻出了郎陵北上趕到陽安,想請求陽安都尉李通帶兵西進南陽救援。
趙儼來到李通的府邸,也顧不得什麼禮儀,直接衝進府邸之中,一邊走還一邊喊道:“文達!文達兄!弟有急事尋找。”
李通稍長趙儼三四歲,二人一領兵一撫民,配合甚是默契,私交也好,聽聞趙儼召來,便赤著腳從屋內出來見他。
“伯然賢弟爲何行色匆匆?可是有甚急事?”
“文達兄,南陽有警,西鄂告急,劉景升發大軍北上,杜子緒遣人求援!”
李通聞言一驚,說道:“伯然莫慌,容我點齊兵馬這就隨你去援。”
從陽安往南陽宛城這條路,李通相當熟悉,先前曹操宛城之敗,李通便是由此向西,越過中陽山,穿過舞陰縣來到宛城附近。
去宛城以北的西鄂也是同樣的路,若是行得快一些,大軍兩天可至。
李通正欲調遣兵馬出征,突然手下來報。
“都尉!大事不好!劉備入寇郡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