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0章 拉偏架

袁大將軍也並不是個庸人,經沮授這麼一提醒,立刻就想起從延津南下之前,沮授曾經提出分兵襲擾曹軍側翼的建議。

而當時袁紹也拿這個建議徵詢過身邊的其他謀臣,謀臣們意見並不一致,有支持也有反對。

如郭圖就明言反對,聲稱分兵少則無用,分兵多則薄大軍主力之勢,於決戰不利。

而更多的是像逢紀一般不贊同也不反對,只是覺得時機未到,待到合適的時機,必要別遣偏師以試圖從側翼打開局面。

幾方意見相持不下,最終這個計劃也就擱置了下來,直至被沮授當著衆人之面再度提及。

袁紹思忖片刻,問道:“具體如何應對?”

沮授早就籌謀於胸,侃侃而談道:“如今之勢,我軍取攻勢,而曹軍爲守勢。河南、陳留、濟陰等地皆是曹孟德治下之地,其攻無可攻,擾無可擾,曹軍別遣偏師,唯斷我運道而已。”

“我軍若在運道之上陳兵駐守,固然可保一路一地不失,然運道漫長,曹軍總能乘隙而擊。我軍唯有多派士卒押運,不使其能輕易得手,並遣偏師主動出擊,化被動爲主動。”

“如今我深入曹軍腹地,偏師大可以去襲擾各地城池,若其無備直接攻取,若其有備也可恫嚇一番,使司兗諸城人人自危。且如今正值夏收時節,若可截取曹軍之新麥,則可縮短我之運道,又疲弱曹軍之勢。”

袁紹聽得頻頻點頭,覺得沮授雖然脾氣差了點,但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沮授下首的郭圖見沮授大出風頭,立刻出言道:“某以爲不然,司兗各城雖無曹軍主力駐守,然各地郡縣守卒俱全,豈能如此輕易取之?且奮威此策,既要攻略城池,又要截斷曹軍新麥,人少恐不敷使用,人多則易分薄我軍軍勢,不利於與曹賊決戰。爲今之計,還當早日引兵向南,若能一戰摧破曹軍主力,則其餘之事皆易與爾!”

聽到郭圖站出來反對,其餘與郭圖相善的謀臣便紛紛出言幫腔,而少數贊成沮授策略的也幫著沮授說話,雙方各執一詞,又爭辯了起來。

袁紹在主座之上頭大無比,每次但凡商議些事情,手下的謀臣們就嘵嘵不休,沒個消停。

此事一直旁觀兩方爭論,默不作聲的逢紀突然插話道:“紀有幾事不解,敢問於公與、公則。”

論年紀資歷,逢紀比沮授、郭圖都要老到,而他此刻說話客氣,沮授、郭圖便都應承道:“元圖請問。”

逢紀先是向沮授一揖,問道:“公與,若如你所云,別遣偏師襲擾曹軍司兗腹地,若是能打下幾座城池,我軍當守還是不守?”

沮授想了想,答道:“若能護持我之運道,則可酌情分兵駐守,若是遠離運道,則不宜守備,唯任命親我之守令長自守可也。”

逢紀點了點頭,又轉而問郭圖道:“公則,若聽憑曹軍偏師襲擾我之側後,斷我運道,於我軍是利是弊?”

郭圖被這麼一問,有些不樂,板著臉道:“自然是弊,可只需加強押運兵力,足可護持運道。”

逢紀也不與郭圖去辯,只是淡淡一笑,再問沮授道:“公與以爲,若別遣偏師,當點選多少人馬爲宜?”

沮授答道:“若過少則不足,過多則運轉不靈,司、兗兩地各遣數千人足矣。”

逢紀再轉而問郭圖道:“公則,若分出萬餘人馬,可會對前線戰事不利乎?”

郭圖已經聽出來逢紀有些拉偏架的意思,但這問題又不能不答,便說道:“若是萬餘人馬自然不足以影響前線戰局,只是恐這些人手不足以牽制曹軍。”

逢紀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回答,轉而面向高居主位的袁紹一揖道:“啓稟大將軍,沮、郭二君所思所慮皆有其原委,然亦可存異而求同。我河北將士盡皆精銳,數千人亦足以攪動時局,若選一二精幹之將,未嘗不能在大軍主力之外打開局面。”

“且彼既來,而我不往,亦非禮也!還望大將軍明斷。”

雖然逢紀在這裡曲解了《禮記·曲禮》裡的篇章,但用在此處倒也貼切。

袁紹對於逢紀的這番表現是滿意的,長久以來,他手下的一衆謀士裡更多的是勾心鬥角,遇事爭執不停,鮮少有人願意出來調停,即便是有人願意調停,往往也起不到太好的效果。

這其中雖然也有他暗中默許手下人各成派系互相牽制的因素在內,但往往真個遇到要緊的事情卻也令他煩惱不已。

如今逢紀的表現不偏不頗,持中公允,尤其是這最後一句話說到了他心坎裡,也不能任由曹孟德屢屢派人襲擾,還當要狠狠反擊纔是。

袁紹既然決定了,也不含糊,直接爲此事定了基調道:“那就議一議遣何人出馬吧!”

袁紹話音剛落,座中那些剛纔不怎麼說話的統兵武將們紛紛跳了出來請戰。

這些將領裡大都是這些時日來沒撈到主攻任務的將校,而高覽、張郃等人自然不包括在內。

雖然率領幾千人的偏師不是什麼撈大戰功的良機,但河北軍中將校衆多,那些有將軍名號的多半不屑爭搶,反而是那些中郎將、校尉爭得起勁。

而一衆謀臣們也紛紛爲關係密切的將領們幫腔說話,所看重的無非是各派系之間的利益。

郭圖說話做事的習慣,向來就是緊跟著袁紹的意思,此刻見此事基調已定,立刻像是剛纔的反對沒有發生過一般,開始主動建議人選。

“我以爲可分遣韓荀、孟岱各統本部,往赴司、兗尋機行事。”

郭圖提出的韓荀、孟岱都是他統轄下的人手,之前也派他們倆去救援過獲嘉、汲縣,但二人中途改道追擊于禁,反而被于禁在原武西北的杜氏津設伏,損失了不少人手才得以脫身。

他此刻建議一出,便有人表示反對,而找的藉口無非是他們先前的敗績。

而就在一片嘵嘵聲中,顏良越衆而出,向袁紹請命道:“啓稟大將軍,良願親率一支偏師,爲大將軍襲擾兗州諸君,衛護運道。”

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216章 賞雪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79章 伶牙俐齒第549章 女間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457章 鴻門宴?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269章 唱賣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116章 捋順毛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428章 上鉤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66章 活**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0章 帳中考量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540章 佯退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90章 獻俘賣乖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426章 北路軍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284章 三字歌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426章 北路軍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38章 城門告破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540章 佯退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92章 莽一波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491章 算計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409章 曲轅犁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
第316章 正面強攻第216章 賞雪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95章 夤夜訪逢紀第79章 伶牙俐齒第549章 女間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320章 背水一戰第457章 鴻門宴?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550章 老袁家的難題第560章 許都的應對第589章 司馬懿入轂第269章 唱賣第423章 重歸故地第469章 功高難賞第116章 捋順毛第73章 中了個錘子第428章 上鉤第317章 山地戰兵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370章 義陽少年魏文長第256章 黑山的復仇第553章 “好事”成雙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566章 活**第288章 漢室二宗親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357章 徹夜深談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286章 井陘煤礦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42章 誘敵深入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0章 帳中考量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321章 河邊血戰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496章 閻柔被俘第514章 泉州牢不可破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41章 南土名士第259章 頒獎儀式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540章 佯退第521章 泉州的價值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279章 有壓迫就有反抗第221章 斂財手段第533章 不是我不明白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90章 獻俘賣乖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53章 水鏡先生第426章 北路軍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187章 張郃的擔憂第284章 三字歌第538章 烏桓突騎第426章 北路軍第510章 自家子侄第27章 城裡城外俱是大漢子民第21章 油滑的從弟第38章 城門告破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540章 佯退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92章 莽一波第445章 不明就裡王彥雲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78章 孝子畢軌第106章 巧借他人之力第491章 算計第333章 讀書牧羊兒第204章 積極防禦第578章 孫氏兄弟與江東二張第135章 誰說南土無俊彥第236章 黎民福祉第85章 拒不奉亂命第222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246章 紅紅火火第478章 輕騎猛進第444章 勇猛與雞賊第211章 清河崔琰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409章 曲轅犁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483章 鮮卑俘虜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438章 吾家麒麟兒第54章 反其道而行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安市| 威信县| 如东县| 虎林市| 木里| 新民市| 增城市| 博白县| 于田县| 肇源县| 闵行区| 恩施市| 隆子县| 南宫市| 化德县| 长海县| 泽州县| 密山市| 奉节县| 惠来县| 获嘉县| 闸北区| 鸡西市| 尖扎县| 定日县| 彭泽县| 司法| 榆中县| 旺苍县| 阳泉市| 南岸区| 绥中县| 兴海县| 乐东| 宜春市| 焉耆| 台中市| 都昌县| 荣昌县| 沙雅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