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

繡衣使者也被稱作繡衣直指、繡衣御史,最初是漢武帝爲了查辦一些專案而任命的非常設官員,職責主要是奉命“討奸”、“治獄”,督察官員、親貴奢侈、逾制、不法的事,令很多不法官員聞風喪膽。

在漢武中後期,因爲連年戰事導致民不聊生,不堪橫徵暴斂的百姓連連揭竿而起,一些地方官吏應對不力,繡衣使者又兼帶有鎮壓叛亂的職責。

漢武時期繡衣使者裡比較有名的人物有暴勝之、王賀(王莽的曾祖父)、江充等人,而真正將“繡衣使者”幹到巔峰的,當屬江充。

史載他行事果決,鐵面無私,“買賣直邀寵”,立功心切,專找達官顯貴的麻煩,對皇親國戚也不徇私情,有時爲了達到個人目的,甚至不惜捏造事實、栽贓嫁禍。

“巫蠱之禍”就是江充受漢武帝密令,憑藉“直指繡衣使者”的特殊身份親自辦的,結果皇太子劉據被迫起兵造反而身死,造成宮廷慘劇。

事情發生後,漢武追悔莫及,反過頭來處死了江充,滅其三族。

也正是因爲江充,使得繡衣使者的名聲大臭,之後就漸罷不用。

直到王莽時期,天下叛亂愈烈,他可能想到自己祖先就擔任過繡衣使者,又恢復了這個職務。

顏良所設職方掾的職責與繡衣使者只是在監察地方上有些相似,但更重要的一部分工作是打探外部情報。

繡衣使者這個名頭太臭,顏良可不想和他沾染上。

所以顏良說道:“與繡衣使者無關,也不用叫錦衣衛學了,你所率的部門改名爲職方司,培訓人才的所在就叫做職方司培訓班吧!

另外,在司下分設數房,分別負責冀州、幷州、幽州、兗州、青州等地的情報,人員不夠也不要緊,先把架構搭起來,今後慢慢擴充完善?!?

陳正一聽這個計劃眼睛就亮了起來,職方掾改職方司,再分設各房,這妥妥的是給他增加權利?。?

而且,什麼培訓班開立後,自己的人才荒肯定能夠緩解,以後也不至於要自己親自東奔西跑忙得腳不沾地了。

陳正喜滋滋地說道:“好!我回常山後就把這培訓班搞起來,對於培訓班,將軍可有什麼關矚?”

顏良搖頭道:“你先把需要教導的科目列出來我看過之後再說吧!”

陳正答道:“好!”

這時候顏良正翻看到潞城的情報人員傳回的情報,問道:“商宇沒能說動田豫?”

陳正道:“我派出的人與商宇的某個親信相善,據那親信說,商宇回到雍奴後每每長吁短嘆,說田豫不忍離棄鮮于輔,而他也不願背棄田豫?!?

顏良道:“此二人倒存有幾分忠義之心,不是那些爲了一己私利就無惡不作的傢伙。也罷,我也不難爲他們,到時候帶兵北上的時候到雍奴和潞縣城下耀武揚威一番就走,城就不攻了?!?

陳正讚道:“將軍仁厚,二人定會有所感念?!?

顏良道:“你在薊城安排的人與州府吏員關係如何?”

陳正道:“我安排了幾人以遊歷文士的名義到薊城,與州府的一些吏員經常飲宴,關係還算融洽?!?

顏良讚許道:“很好,這次崔州平到薊城後,你要儘快安排他與州郡吏員相見,然後讓他們向袁熙舉薦?!?

陳正道:“請將軍放心,我一定會妥善安排。”

顏良道:“很好,那就先不提此事。行之你是南海人,對於海船海航應當不陌生吧?”

陳正道:“下吏昔日便是坐海船從交州來到徐州,然後再轉陸路進京,算是對海航略知一二。”

顏良道:“很好,那你看正在建設中的天津港如何?”

陳正想了一想才答道:“天津港尚未建起,還看不出端倪,不過這位置極佳,連接多條水道,可謂四方通衢,與南海番禺、合浦徐聞相似,必能成氣候?!?

顏良笑道:“不錯不錯!說起來行之也有多時未回家了吧?可曾思鄉?”

陳正道:“在下離開南海已三年有餘,若說不想那是不可能的,不過自從到將軍麾下後卻鮮少想起?!?

顏良疑惑道:“哦?這卻是爲甚?難道是身邊的朋友太多,另你樂不思歸了?”

陳正道:“非也非也,實是太過忙碌,顧不上思鄉矣!”

顏良尷尬地道:“啊哈哈,原來如此,話說你把職方司各房以及培訓班的事情完善後,我便給你放個長假,回南海看看,如何?”

陳正聞言一愣,說道:“將軍真願意讓我歸家?”

顏良道:“哪有遊子不思歸的,我又不是不講道理的人,難不成你回去了就不來了?”

陳正肅然道:“在下絕無此意,將軍事業方興,正是用人之時,正雖能力淺薄,但也願效犬馬?!?

顏良拍著他的手臂道:“嗯,到時候你再北上時,可帶上家小,你也可學仲氏父子在常山開枝散葉嘛!”

陳正對這個提議也頗爲動心,若是在一年前,他纔不會有這種心思,因爲他當時所去的司州、兗州民生凋敝,政治敗壞,比起交州來絕非樂土。

然而在來到常山後,他親眼所見常山在顏良的治理下興盛繁榮,成爲一方樂土。

若是在常山開枝散葉別立一支,肯定可以跟著顏良水漲船高,成爲顯姓冠族。

到時候他就是陳氏常山一脈的宗主,成爲後人祭祀瞻仰的目標。

就當陳正遐想連篇時,顏良說道:“行之既然到過番禺、徐聞等良港,也當在天津港建設時多提提意見,看看有無改進的方面?!?

陳正答道:“那是自然,下吏還指望著天津港早日建成,然後下吏可以從此處乘坐海船漂洋過海回家鄉呢!”

在陳正離去後,顏良又見了石邑縣長、常山水曹掾馬嶽。

他召馬嶽前來泉州,自然也是看重他在治水方面的特長。

雖然興建碼頭與修治水利有很大的不同,但都與水有關,且從沙洲到平地需要建一道大大的堤壩,那可與馬嶽以前做的事情差不多咯!

就在顏良在泉州駐足不前的時候,從漁陽城不停傳回情報。

袁熙果然如同顏良預料,還真是奈何不了漁陽城,稍稍振作的士氣隨著戰事僵持,重又低落下來。

袁熙手下的幕僚將校近來屢屢被袁熙斥責,稍有一點不如意便是劈頭蓋臉一頓罵。

衆人心知他是因爲久攻不克而肝火旺盛,也都是一臉無奈。

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屬吏都秉持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情願打打醬油。

只有穿梭於漁陽——薊城兩地的別駕韓珩依舊脾性不改有一說一。

“使君,漁陽難攻,何不早日請度遼將軍的兵馬前來回合,以增勝算呢?”

如此這般的提議近來有好些人提出,大多數人都吃了批評,韓珩倒是絲毫不擔心,再度提及。

袁熙發作也是看人的,他知道韓珩對自己極爲忠心,一定不會胡亂建言。

袁熙沉吟道:“就非得讓顏良來不可?”

韓珩道:“度遼將軍擅於攻城,有他相助,定能早日克定漁陽。”

袁熙嘆了口氣道:“哎!看來也只得如此了,子佩替我擬信吧!”

韓珩欣然應命,然後又說道:“啓稟使君,前些時日冀州名士,故太尉崔公之子崔州平來到薊城遊訪,在下與其見了兩面,深爲崔君的學識所驚歎。如崔君這般人物來到幽州,使君必不可不見,還當禮遇對待?!?

袁熙在徵募人才上上倒是與袁紹略有相類,都屬於廣種薄收類,是什麼都拉到籃子裡,不管好壞。

但是對於人才入囊後,卻沒有手腕留住,故而身邊一直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幕僚,唯有韓珩還夠看看。

他自然聽說過安平崔氏的名聲,聽韓珩推薦崔鈞,立刻就道:“如此名士,自當隆禮款待,只是我在漁陽脫不開身,如之奈何?”

韓珩道:“我觀崔君頗有機變之智,使君不妨請他到漁陽相見,或許能對攻城有所助益也未可知?!?

袁熙想了一想後點頭道:“如此也好,別駕當親爲我致意?!?

在韓珩返回薊城調集糧秣時,得知請求的崔鈞象徵性做了做樣子便前往漁陽的袁熙營中。

雖然攻城不利,但袁熙仍是對崔鈞多有禮遇,待之如上賓。

而崔鈞隨後在漁陽城外各營閒逛了半晌後,對袁熙當面提出好幾條建議,大多數都切中時弊,指出了各營的不足之處。

袁熙聞之大喜,他本就不知兵,對於手下兵將的現狀早就有所憂慮,卻不知從何抓起好。

如今有崔鈞代爲指出問題,並提出改善方法,袁熙果斷納諫,並付諸實施。

各營在整肅了一番軍紀後,果然面貌有所改觀,至少表面上的敷衍工作做得更仔細了些。

袁熙卻以爲是自己納諫成功,對崔鈞愈發重視。

隨後韓珩第一封寫給顏良的求援信被顏良否拒,理由是兵馬千里跋涉,方經大戰,士卒疲敝,不堪再度驅使,要好好休息休息再說。

袁熙得到回覆後大怒,他心想自己已經拉下臉皮求援,你顏良竟然還不肯來,簡直欺人太甚。

這時候韓珩不在,其餘幕僚將校都不願觸黴頭閉口不言,只有崔鈞站出來道:“我觀度遼將軍的回覆並沒有把話說死,料來是想要講講條件,向從使君這裡謀些好處而已,使君毋憂。”

袁熙道:“哦?果真如此?”

崔鈞道:“我聞度遼將軍一介武人,最重利益,無利而不往,若使君許之以利益,不愁他不來。”

袁熙道:“那當許以何利益?”

崔鈞道:“他兵馬跋涉千餘里,糧秣定然轉運不便,使君不妨承諾供輸其糧秣?!?

袁熙想了想道:“此事可行,畢竟在幽州作戰,彼爲客兵,從我這個主人這兒謀食理所應當?!?

崔鈞又道:“我聽聞度遼將軍每下一城必要大肆搜刮一番,使君不妨許他攻破漁陽城後,獲得的財物與他平分,有此厚利,不愁他不來。”

袁熙皺著眉頭想了想,這漁陽富奢誰人都知曉,他也指望著攻破漁陽得到大批財貨彌補自己的鉅額支出,若是拿出一半來給顏良,的確讓他有些肉痛。

但眼下局面僵持,若是拿不下漁陽一切都是假的,且久拖下去,每日的糧秣消耗也是大筆開銷。

想到此處,袁熙便準允道:“此事我也可答應下來,崔君可願爲我去信遊說?”

崔鈞道:“自當爲使君爲之?!?

崔鈞草草寫就一封書信,內中文采斐然,佔著大義的道理,對於許諾的利益只是用了寥寥數筆帶過,袁熙看過之後大爲滿意,認爲這封信並沒有低三下四地去懇求,很符合他的地位。

而崔鈞的信送出去不久,就得到顏良的迴應,說願意出兵,但袁熙承諾的糧草,以及攻破漁陽後的財貨萬萬不能少。

袁熙見顏良終於肯出兵,心中稍稍鬆了口氣,便讓人帶口信說承諾之事不會變更。

經過此事,袁熙對崔鈞之謀略甚爲認可,認爲他敢於言事,且言之有物,凡事都與他商議。

崔鈞畢竟資歷深厚見多識廣,應付袁熙還不是小菜一碟,且他還特別注重與袁熙手下的幕僚將校交往。

袁熙手下的幕僚們原本因爲崔鈞突然殺出來,且一下子獲得了袁熙的信任和重用,難免會生出不少嫉妒之心,在背後議論紛紛。

然而崔鈞在與每個人交往時都態度和善並不因爲資歷深名氣響新近得到重用而顯得高人一等,反而禮謙下士,讓人如沐春風。

他這樣的態度使得一些對他突然冒出有意見的人也大爲改觀,反而轉過頭來說他淳淳然有長者之風,合該受到重用云云。

袁熙聽了幕僚將校們的議論也是頻頻點頭稱善,以爲自己終於撿到了個寶,生出了日後將要好生重用,並向父親舉薦他的念頭。

畢竟安平崔氏也是世代名門,父親想必也會認可自己這次舉薦的人物吧!

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74章 韓侯嶺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63章 帥醒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44章 姐妹第360章 劉皇伯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565章 誇誇羣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228章 大黃弩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430章 來戰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43章 執子之手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82章 劉延獻策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32章 印與鑑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437章 衝車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2章 死了又死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5章 曲意逢迎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章 造化弄人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287章 除夕第1章 造化弄人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92章 反殺第377章 踏春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80章 分酒第409章 曲轅犁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1章 造化弄人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529章 勸說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91章 算計第486章 談判
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74章 韓侯嶺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251章 比武練兵法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281章 顏良的怒火第224章 登樓遠望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122章 兵戈向何方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47章 胖子與瘦子的不同境遇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63章 帥醒第160章 奇襲冤句第388章 氣運終盡第344章 姐妹第360章 劉皇伯第350章 此行無憾矣第231章 辛毗對策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48章 攻城還是追逃?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565章 誇誇羣第379章 委曲求全第191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48章 有教無類第369章 恭謙君子劉景升第80章 城內紛擾事第235章 北方有佳人第131章 瞞天過海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228章 大黃弩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77章 寧爲太平犬,莫作亂離人第165章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第430章 來戰第186章 一將捨命,萬將難敵第96章 嘆世間奸人多當道第459章 士之冠冕第243章 執子之手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380章 饞她的身子第82章 劉延獻策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166章 州中故人相見第175章 糟老頭子壞得很第132章 印與鑑第162章 黑夜亂戰第252章 賊帥孫輕第220章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第437章 衝車第4章 鮮花插在肥肉上第176章 處罰與送別第362章 笑林始祖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5章 宿命的對決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2章 死了又死第232章 張甄氏的小心思第5章 曲意逢迎第417章 幷州羣臣第349章 學以致用第1章 造化弄人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58章 賊心不死第477章 主導權之爭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170章 目標鄄城第287章 除夕第1章 造化弄人第531章 牽招與棋子第453章 劉表的饋贈第492章 反殺第377章 踏春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56章 商人的嗅覺第112章 且行且珍惜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480章 分酒第409章 曲轅犁第520章 攻克泉州第289章 少年的渣權第1章 造化弄人第145章 斷其歸路第555章 學術理念之爭第529章 勸說第468章 大將軍殿前問對第100章 河邊漫議曹軍衆將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491章 算計第486章 談判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阜平县| 来安县| 临桂县| 永和县| 弋阳县| 永胜县| 达日县| 荃湾区| 资源县| 关岭| 同仁县| 遂溪县| 万源市| 长宁区| 万盛区| 诸暨市| 浮梁县| 宜州市| 陆丰市| 云南省| 浦东新区| 永善县| 融水| 丰城市| 仁寿县| 五峰| 洞头县| 大冶市| 自治县| 固安县| 乌拉特中旗| 泸水县| 蓬溪县| 儋州市| 礼泉县| 沅陵县| 汝城县| 东方市| 胶南市|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