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6章 我真是太難了

常山國,欒城縣,武子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於常山國東南邊的石邑、元氏、欒城、平棘諸縣,洨水便是他們的母親河。

在洨水河畔,自然是各地最爲豐沃的良田。

農曆四月,正是冀州大地上宿麥成熟的時候。

《禮記·月令》曰:“孟夏之月麥秋至。”

已故的左中郎將蔡伯喈在《月令章句》中註釋曰:“百穀各以其初生爲春,熟爲秋,故麥以孟夏爲秋。”說的便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在中原北方,四月常被人稱之爲麥月。

眼下,在武子鄉毗鄰洨水的一大片麥田中,無數農人正在辛勤勞作。

農人們用鐮刀割下飽滿的麥穗稈子,再將麥穗集中到平整過的麥場上。

在麥場上,人們或用手拉,或用牛馬騾驢牽引著石頭做成是碾子反覆碾過麥稈,使得麥穗從麥稈上脫落下來,稱之爲打麥。

脫落的麥穗再經過篩子去處雜屑,鋪在麥場上曬個三五天,使之乾燥後就可以歸倉。

在這等收穫的季節,成年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要下地忙碌,大人收割、打穀,半大孩子則驅趕著牲口打麥,幼童也被安排在打過的麥稈中間尋找遺漏的麥谷。

當然,這些娃娃們多半不會有長性,往往幹了一會兒活就三三倆倆地在麥場裡撒起了歡。

在收穫的時節,到處喜氣洋洋,大人們往往也不會太過苛責就是了。

在洨水邊,正有一行五六個人沿著河堤緩緩而行。

這五六人裡以兩名三十餘歲的中年人爲首,俱都衣著得體,舉止雍容。

一行人都有坐騎代步,不過眼下卻全都牽著馬匹步行,邊走邊對著河畔的麥田指指點點。

當他們來到武子鄉最大的一處麥場時,似乎中間有人指了一指,這行人便下了河堤折向了麥場方向。

眼下正是正午時分,雖說孟夏四月的太陽還遠遠沒到最毒辣的時候,但頂著大太陽幹活卻也吃不太消。

諸多農人便來到道旁壟邊的樹蔭下休歇一番,有條件的吃上一口吃食補充些體力,沒條件的也能多飲些水騙騙肚皮。

農人在田地裡勞作時大都只穿著犢鼻褌,午休時至多也就披一件短衫,可謂是相當粗俗。

不過畢竟地處中原,民人的素質極高,農人們見有一行衣著光鮮的行人經過,紛紛站起身來遠遠行禮。

這在後世或許不可理解,有人經過便經過吧,與我何干。

然而在漢代,上下尊卑的觀念極重,普通黔首百姓見著士族人家,俱都畢恭畢敬的,避道行禮那是自然而然的反應。

農人們原以爲這行衣著光鮮的人只是路過,也沒太在意,不過那行人遠遠回了一禮後,竟然直接來到了農人們歇息的老槐樹下,與他們打起了招呼。

“敢問父老,可是在麥收?”一名三十出頭,長得虎背熊腰的華服男子主動朝一名老者問道。

老者忙彎腰揖禮作答道:“好叫諸位貴人知曉,我等正是在麥收,因著近午日頭大,暫時歇息一二。”

華服男子擡頭看了看日頭後道:“合當如此,這日頭正盛,適合收麥曬麥,卻也要小心中暑。”

老者見眼前的華服貴人居然對農事有所瞭解,不免微覺意外,附和道:“貴人所言甚是,所幸我等有這老槐樹可以遮蔽,也就沒那麼辛苦。”

華服男子看了看周邊這一排老槐樹葉茂青翠,正綻開著一串串的黃白色花朵,聞之亦覺花香四溢,對身旁之人笑道:“老槐生花,麥谷陳倉,此地倒是個好年景啊!”

男子身旁一名年齡更大上些許的文士道:“確乎,今夏的宿麥是個豐年,百姓們有福了。”

華服男子頷首道:“欒城地繞民豐,確是一塊寶地,此地的百姓們日子應當過得不錯吧?”

那老者聞言確是微微苦笑搖了搖頭,並不答話。

華服男子道:“父老好似有難言之隱?”

老者嘆道:“雖是豐年,不過我等辛勤半年,也剩不下多少糧食啊!”

шшш .тt kдn .C ○

華服男子作訝異狀說道:“父老何故如此言?我觀此處灌溉便利,土地豐饒,畝產三五石當不爲難也,加之本朝賦稅又輕,不過三十稅一,這當能餘下不少吧?”

老者道:“貴人卻有所不知,這田稅雖說是三十稅一,不過我等並不直接交稅,而是要向鄉中大族納糧,畝納一石五升到兩石,遇上豐年還能稍許剩下些,若是欠收只能靠野菜雜糧過活咯!”

華服男子道:“畝納一石五升到兩石?這豈不是比朝廷所定田稅超了十倍?爲何如此之高?”

老者道:“這還不是因爲我等都是租種的大族的田,交的田租。”

華服男子道:“聽父老乃本地口音,爲何要租種旁人的田地?”

老者哀嘆道:“哎!還不是早些年大旱蝗災時,交不起算賦口錢,沒米下鍋,被迫把祖上傳下的田拿去抵了,還是欒氏看我等可憐才讓我等繼續租種,勉強過生活。”

華服男子亦跟著嘆了口氣道:“遇上災年著實不易,官府應當賑濟安民纔是。”

老者大點其頭道:“但願官寺中的君長們如這位貴人一般想就好了。”

華服男子尷尬一笑,又作出一副十分不解地樣子問道:“前時遭了大旱蝗災交不起算賦,父老將祖田典了,那萬一日後又遭逢災荒,父老又用什麼去交算賦,拿什麼下鍋,拿什麼去交田租呢?”

老者面色一黯,說道:“還能有什麼辦法,只能祈求欒氏的君子們開恩減免租錢了。”

華服男子追問道:“即便租錢能減免,那算賦呢?總不能也指望朝廷減免。”

老者下意識地答道:“還好如今不用交算賦……唔,日頭偏西了,小老兒要去打麥了,便不陪貴人說道了,莫怪莫怪。”

老者說了一半好似自覺失言,匆忙住口,引了家人匆匆往麥場趕去。

華服男子望著離去的農人若有所思,他身旁那名文士上前半步道:“明府可看出些什麼了?”

華服男子長嘆了一口氣,答道:“怕是不僅僅有諸多隱田,還有諸多隱戶啊!”

華服男子與文士正是常山國中的一把手與二把手,國相顏良與長史辛毗。

顏良回到元氏後,辛毗便拿出了一份足以驚天動地的簿冊放在顏良案上。

顏良看過之後只覺事情重大,他自然是相信辛毗,但事情重大不可不慎,便與辛毗二人棄了官服,著了常服微服私訪起來。

既然是微服私訪,那就萬萬不能被人看出行跡。

所以顏良並沒有選擇元氏縣,也沒有選擇他常常去的石邑縣,而是選擇了元氏東南便的欒城、房子二縣。

常山國西側緊靠黑山,因而井陘、靈壽、石邑等縣受黑山滋擾,早些年頗不太平,民人多有流失逃亡。

然欒城、真定、九門、高邑、平棘等東邊數縣治安卻相對要好得多,土地也更豐沃,民人流失的情況甚少。

顏良路過多處鄉里,只見鄉里間幾無空置的屋舍,郊野間也並無荒廢的田地,好一番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看到這番景象,任誰人都應當拍手稱讚,然而顏良與辛毗的臉色卻並不怎麼好。

因爲他們還看到了一路上士族華車馬美章服,黔首卻衣不蔽體面無菜色,聯想到那長了腳跑得不知所蹤的七千畝良田,作爲一國之相的顏良又如何高興得起來。

辛毗顯然也清楚這個情況,說道:“此弊積年已久,非是一朝一夕所成,然下吏既然忝爲常山長史,自當革除此弊,不使人口、田土私下隱匿,竟致國家賦稅憑白流失。”

看著振振有詞的辛毗,顏良亦覺自己昔日小看了他,因著辛毗的意思要徹底清查隱戶隱田,這無疑是要與常山本地所有豪族大家爲敵。

大漢朝有兩類人最有錢,一是商賈,二便是豪族大家。

商賈本身地位低下,空有資財,故而要託庇於地方官員和大族。

先前顏良拿鹽鐵酒專營權下手,把這最賺錢的三門營生改爲授權經營,很是得罪了不少商賈,但商賈們被斷了財路也只能抱怨抱怨,老老實實參與競標。

也有一些商賈或因利益受損,違反了顏良的禁令向黑山賊販運物資,結果這些商賈被一一查抄,如今還關在郡獄之中。

豪族大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本身就是地方冠族,多有子弟出仕郡縣,牢牢佔據著地方上的吏員位置。

後世有句俗語叫“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這話放在漢朝也是如此。

無論是郡國一級的國相、太守、長史、郡丞,還是縣一級的縣令、縣長、縣丞、縣尉,都是外地來的流官,幹上幾年就會被調走。

郡縣中的吏員雖然也任任免免,上上下下,但總是脫不出地方上的這些豪族大家。

如今郡中的隱戶多是受到這些豪族大家的託庇,而隱田不出意外也都在豪族大家的控制之下。

也只有控制了基層吏員的豪族大家們,才能把這些隱戶隱田給藏得天衣無縫,不出差錯來。

若是徹底清查積弊,不正是要抄這些豪族大家的老底麼?

辛毗若真個這麼做,那他手下的吏員們估計也難以避免被牽涉其中,到時候有多少人肯爲他做事,又會有多少積弊被真個查出來?

辛毗見顏良久久不說話,神情嚴肅地問道:“明府可是心有顧慮?懼怕豪大家反抗而不敢爲之?”

顏良聞言哈哈一笑道:“哈哈哈!長史言重了,顏某對上曹賊數萬大軍亦不曾皺過眉頭,對此些事情,又怎會怕了。”

辛毗聞言稍稍展顏道:“既然明府準允,辛某願親自督辦此事,不查個水落石出誓不罷休。”

顏良來到先前農人們休息的地方,擇了一方大石坐下,示意隨同諸人也一起坐下歇息,然後問道:“如果長史督辦此事,有何方略,可否說來我聽聽?”

辛毗道:“提前開展案比,擇精幹吏員逐縣逐鄉一家一戶檢視,一畝一丈覈驗。”

顏良點點頭道:“此亦題中應有之義,若是查出有隱戶隱田,長史又打算如何處置呢?”

辛毗道:“核其自隱匿之日起,補交算賦田稅。”

顏良道:“若其不配合案比,或是不執行處置,又當如何?”

辛毗道:“如其不從,嚴糾法辦。”

顏良道:“若牽涉衆多,民意洶洶,又當如何?”

辛毗聞言略微一猶豫,然而也只是稍稍一愣就答道:“朝廷律令,豈可受民意挾迫?”

見辛毗是鐵了心要把此事做成,顏良在佩服他行事果決的同時,也暗暗嘆了口氣,心想我以前怎沒看出辛毗如此剛直,若真個讓辛毗如此做,怕是要把常山國捅成馬蜂窩吧?。

顏良自身就出自豪族大家,知道豪族大家對於地方治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乃有大功於地方。

但有著後世經驗的顏良,對於豪族大家的危害比之今時任何人都要清楚得多。

兼併土地,藏匿隱戶、遊俠、逃犯,瞞報賦稅,把持鄉里訟斷,草菅人命,欺男霸女,這條條罪狀,豪族大家幾乎都佔全了。

當年以偏師出兗州,他就是通過打大戶鬥地主的方法,斂聚了不少財貨,反正個個屁股都不乾淨,一查都是屎。

但如今常山爲顏良治下土地,卻不能如當年那般如此草率行事,不然部分百姓或許會拍手稱讚,但失去地方大族的支持,那他對於常山的統治亦不會穩健。

若是其他官員,或許事情鬧大了,不可收拾了,拍拍屁股掛印走人一了百了。

可顏良卻不會如此想,他還打算把常山當作大本營好好經營呢,豈會棄之而走?

然而辛毗提出的這個問題,卻也不容忽視。

百姓疲敝困苦,官府收不到足額的賦稅,唯有豪族大家盡得其利,整個大漢就好像得了血吸蟲病的病人一般,頭腳皆輕,唯腫一腹,長此以往,不治而亡啊!

顏良在心底長長嘆了口氣道:“我真是太難了!”

PS:

《三國志·魏書》:劉放、孫資:“毗實亮宜,然性剛而專。”

陳壽評曰:“辛毗、楊阜,剛亮公直,正諫匪躬,亞乎汲黯之高風焉。”

第428章 上鉤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73章 商隊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16章 捋順毛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1章 魔改鹿車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75章 催戰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472章 豬隊友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37章 衝車第215章 催婚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431章 合兵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1章 巧換戰俘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331章 間客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1章 巧換戰俘第517章 石砲曲第566章 活**第93章 慶功宴第234章 王女劉綾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482章 一鍋端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378章 踢毽子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250章 解圍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91章 算計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97章 螻蟻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536章 城內相見
第428章 上鉤第563章 各方反應第173章 克定鄄城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73章 商隊第180章 借五十萬石糧第433章 工匠的思維定式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311章 黑山大練兵第116章 捋順毛第137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31章 魔改鹿車第465章 上艾閱兵第375章 催戰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572章 黑山賊復辟第230章 靈壽公審第347章 各有任用第412章 甜蜜的誤會第305章 分田到戶第374章 久違的賊襲第44章 殘月彎刀第302章 人才難覓第340章 烈女殉節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99章 來自江東的意外消息第34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29章 黎陽來使鼻孔朝天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77章 司馬仲達第115章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472章 豬隊友第282章 事後處置第525章 天津港建設計劃第446章 殊死一搏第437章 衝車第215章 催婚第359章 從事中郎韓嵩第431章 合兵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164章 貧寒少年發跡史第51章 巧換戰俘第141章 背運的衛恂第501章 巧奪城門第229章 廢棄鐵官第424章 趁他病要他命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196章 哀兵必勝第541章 補刀補成主坦第365章?謠言發酵第14章 聯保連坐(慶祝簽約成功)第331章 間客第579章 兩封常山的來信第493章 反戈一擊第51章 巧換戰俘第517章 石砲曲第566章 活**第93章 慶功宴第234章 王女劉綾第156章 清河朱靈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299章 有心再戰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2章 誤中副車第407章 穿越者欒武子第599章 多疑的袁紹第502章 城門激戰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134章 簞食壺漿居安思危第482章 一鍋端第439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第128章 己吾匪事第378章 踢毽子第181章 輕襲烏巢第551章 議請封侯第270章 濟北戰事第111章 以退爲進第250章 解圍第64章 誰在設謀害我?第491章 算計第219章 黑山張燕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99章 敗軍之議第461章 上艾士紳第103章 從其所請又何妨第421章 父子交心第144章 臨陣應變第451章 交際花成就達成第397章 螻蟻第198章 一舉多得第403章 虎尾寨奇謀第151章 但有戰死夏侯,無生降夏侯第183章 河岸大亂鬥第396章 杜長的抉擇第447章 要死要活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536章 城內相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江县| 娱乐| 兴隆县| 政和县| 昆山市| 斗六市| 冷水江市| 阿拉善盟| 临夏市| 通许县| 扬中市| 论坛| 天台县| 海丰县| 临漳县| 南平市| 潮安县| 友谊县| 武平县| 乌兰浩特市| 青铜峡市| 肇东市| 甘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曲阜市| 佛冈县| 莲花县| 获嘉县| 青浦区| 延寿县| 绥中县| 承德市| 兴宁市| 泗阳县| 天水市| 常德市| 商河县| 双峰县| 榆树市| 蓬安县| 柘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