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23章 天津港

商宇考慮良久,方纔答道:“田國讓待我極其親厚,鮮于太守也受郡人擁戴,且亦得曹司空拜爲左度遼將軍,未必不是存身之所。

且我聽聞袁大將軍身體不佳,三子皆庸庸碌碌唯知爭權而已,此番袁熙圍漁陽月餘而無功,反被多次劫奪糧草軍無戰(zhàn)心,袁氏怕也非是明主吧?”

公孫壽一臉不屑地道:“鮮于輔可以據(jù)漁陽而力阻袁熙月餘,只是因爲顏將軍先騰出手去解決了閻柔和鮮卑人,如今轉戰(zhàn)泉州輕鬆抄了鮮于輔的老巢,鮮于輔還能堅持多久?

我從未見過袁大將軍及其諸子,亦不曾受過袁氏祿米,哪裡會去效忠袁氏,我所言的明主不是旁人,正乃顏度遼也!”

商宇略顯驚訝道:“可……可度遼將軍如今不過是袁氏門下之人,所擁之地也不過常山一郡,如何稱得上明主?”

公孫壽道:“那是博方未曾去過常山,亦未曾拜謁過顏將軍,未曾見識過常山兵馬之盛。

我觀將軍之志絕非一郡一州所能載之,乃有兼濟天下之心,眼下正是將軍龍騰虎躍之時,你我何不附驥於後,以成大事?”

商宇畢竟並未與顏良接觸過,雖然公孫壽舌燦蓮花,仍是未能完全打動他。

他只是答道:“我受田長史之命前來應援泉州,既然泉州已破,便算是白走了一遭,這就回雍奴去了。至於山祇兄所言,且容我再考慮考慮。”

公孫壽道:“博方兄怕是要去與田國讓商量吧?那也無妨。你且告知田國讓,顏將軍此來必欲徹底解決漁陽之事,不日便將揮軍北上。

而且,除開泉州這一路,將軍還安排了一路兵馬由北向南而來,將三面合圍漁陽城。

眼下鮮于氏覆亡在即,田國讓與博方兄都是漁陽本地人氏,難道就不爲自己和宗族考慮考慮,真的要與鮮于輔陪葬麼?”

商宇沉重地點點頭,答道:“我會轉告田長史,也會慎重考慮,山祇兄,後會有期!”

公孫壽返回的路上,向身旁一名隨從問道:“徐軍謀,我方纔的說辭可還妥當?”

旁邊一人雖然穿著士卒的袍服,不過面色白皙,雙目靈動有神,正是徐庶喬裝打扮。

他笑答道:“公孫君好口才,好說辭,看來我是白白操心了。”

公孫壽道:“哪裡哪裡,若非徐軍謀替我整理思路,我怕是不能短短時間內(nèi)便想出這麼一套說辭。”

徐庶道:“我曾聽將軍品評幽州人物,稱餘者皆了了,唯對二田多有好評,右北平無終人田疇田子泰如今隱居山林之間屢屢拒絕出山,雍奴田豫田國讓卻與我軍敵對,若是能夠說動田豫、商宇等人放棄鮮于輔,則公孫君功莫大焉!”

公孫壽道:“此事尚無把握,在下只能盡力爲之。不過將軍麾下兵馬如此強盛,想必田豫、商宇等人也會順應時勢,不會自取滅亡。”

徐庶道:“正是如此,比起實打?qū)嵉牧α浚渌颤N陰謀詭計都是多餘。”

當二人返回沽水南岸,來到張斐處覆命時,商宇已經(jīng)帶著兵馬離去。

張斐得知此事後也對公孫壽表示鼓勵讚許,並立刻帶著他返回泉州,將此事詳情稟報顏良。

不過當幾人來到泉州時,顏良卻不在城裡,而是去了泉州東南邊的碼頭。

後世天津成爲重要的碼頭,是因爲這裡是海河的出海口,又離開京城不遠,方便轉運貨物。

不過如今的泉州也與後世天津的地形大不相同,所轄陸地區(qū)域大概只到後世天津城區(qū)範圍。

至於天津城區(qū)東邊的近百里陸地,如今還只是一片片的深深淺淺的沙灘,還需要經(jīng)過千百年的泥沙沖積沉澱,方纔形成後世的陸地範圍。

還有,如今的海河也不叫海河,叫做巨馬水。

顏良如今正站在巨馬水的入海口處觀察地形。

時處七月,海河的水流十分豐沛,河道上時不時有船隻穿梭。

近岸處的大都是漁船,漁民們嫺熟地往水面撒網(wǎng),然後兜上一網(wǎng)網(wǎng)的漁獲。

航行在巨馬水中央主航道上的船隻比較大,從吃水的深淺來看都滿載了貨物。

這些船隻來到入海口後,有的沿著海岸線往北,有的沿著海岸線往南,只有極少數(shù)一直往東航向渤海深處。

往岸上看,海邊上是一大片廣闊的灘地,有不少牧童驅(qū)趕著雞鴨和豬在灘地上放牧。

沒錯,這年頭的牧養(yǎng)豬是十分常見的現(xiàn)象,因爲海灘、河灘缺乏經(jīng)濟價值,但灘地上有不少小魚小蝦和雜草,豬可以在灘地上覓食。

在灘地外邊的海里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沙洲,有些沙洲幾個相連在一起,顯得頗有些規(guī)模。

在入海口的北側約莫數(shù)裡處,建著一個極爲簡陋的碼頭,碼頭邊上杵著幾艘並不多大的船隻。

請注意,是杵著,而不是泊著。

因爲那幾艘船如今都停在沙灘上,船體幾乎都露在外面,只有最下方一小截隱沒在水裡。

顯然,這幾艘船眼下是沒辦法開動的,想必船體下方已經(jīng)擱淺在沙灘上。

顏良回頭召過伴隨在他身旁的泉州大族石祥問道:“那處碼頭,便是你家的?”

石祥字元祺,乃是石氏主事之人,聞言立刻答道:“回稟將軍,這片海邊的這些田地都是我家的,只不過土地沙鹼,時不時還會有海水倒灌,種不得莊稼,只能讓附近的鄉(xiāng)民打些漁獲過日子。

此碼頭一開始便作爲漁船停靠所用,所以修建得十分簡陋,偶爾也停靠些其他船隻。”

石祥沒有直承碼頭的商業(yè)功用自然是有原因的,因爲漢朝有一項稅目名叫關津稅,也就是在水陸要津收取買路費。

這碼頭如果只是停靠漁船,當然不會產(chǎn)生什麼關津稅,但若是停靠商船,就會產(chǎn)生這個問題,地方政府會派出稅吏駐紮碼頭收取稅金。

石祥閃爍其詞,無疑是表示這是個走私碼頭。

顏良聽出了這層意思,卻並沒有在意,只是問道:“這碼頭水如此淺,中用麼?”

石祥答道:“漁船底淺,並不擔心擱淺,若是其他船隻嘛,只能等每天漲潮時出入。其他時候若是急要出航,可以用縴夫拉縴。”

顏良搖搖頭,對碼頭的現(xiàn)狀十分不滿。

不過他略微一想後便心中瞭然,畢竟這只是二零一年的天津,日後的千百年裡,海岸線將向東延伸至少數(shù)十里,眼下這種狀況也就理所應當了。

但這種狀況的碼頭顯然無法達到顏良的要求,他便問道:“你可曾測過這片海岸區(qū)域的水深?”

石祥答道:“有測過碼頭前方一帶,較大的船隻若需進港,還需小船領航。”

顏良道:“最深處多少尺,淺處多少尺?”

石祥道:“最深處約三十餘尺,淺處則只有十餘尺。”

漢代一尺約合後世二十三釐米,三十多尺也就是八九米的深度,若遇上退潮就肯定會淺上許多,用來停泊內(nèi)河船隻毫無問題,但用來停泊海船就肯定不行了。

顏良搖頭道:“這也太淺了,泉州區(qū)域就沒有更深一些的港口麼?”

石祥道:“泉州近海的地帶大都是這般深深淺淺不一,還就只有巨馬水入海口這邊最深了。”

顏良把目光總簡易的碼頭往遠處看,望向了大約離海岸七八里路外的一片較大的沙洲,問道:“那處沙洲叫什麼?”

石祥道:“哪有什麼名字,不過是個無名沙洲罷了。”

顏良道:“那處沙洲倒是頗爲開闊,漲潮時可會淹沒?”

石祥道:“那倒不會,漲潮時至多是縮小一些,尤其是沙洲東側地勢較高,即便海潮再大也不會被淹沒。”

顏良一聽眼中一亮,說道:“你可曾測量過沙洲東邊的海深?”

石祥道:“卻是不曾,不過估摸著沙洲東邊不會淺。”

顏良道:“你即刻派精通水性的船工去測量那處的深度,且在沙洲上搭個窩棚,派幾人住在上邊,給我把漲潮落潮時沙洲的大小變化給記錄下來,全部在沙洲上作上標記。

另外,從岸邊到沙洲的水深也都要一一測過,不要怕麻煩,逐段逐段地測,我有大用!”

石祥道:“諾!”

根據(jù)後世得來的經(jīng)驗所知,這片土地的海岸線遲早要向前延伸,那麼如果在如今的海岸上修造碼頭,首先要克服水淺的問題,即便能克服這個問題,因爲整體水深有限,肯定會限制碼頭的吞吐量。

既然如此,何不目光放長遠一些,在沙洲上建碼頭,然後從沙洲到岸邊較低的位置填海修造一條道路出來。

只要把這個碼頭修造好了,泉州的鐵礦便可以走水路運送去常山,常山的煤炭也可以走水路運抵此處,更不要說人員物資的運送。

出巨馬水的船隻有往遼東去的,有往青州去的,有往樂浪去的,也有往徐州、揚州去的。

只要此地打造出一個常年可用的碼頭,必定會有來往船隻在此處補給,並且交易貨物。

頻繁的船隻來往和貨物貿(mào)易更會促進貿(mào)易型港口的繁榮,假以時日,漢代幽州的泉州城未必不能想宋元時期福建的泉州城一樣發(fā)達。

正當顏良憧憬著泉州港未來的美好前景時,張斐帶著徐庶、公孫壽匆匆趕來。

顏良見張斐來到,便問道:“休武這麼快就解決了來敵?”

張斐道:“慚愧慚愧,我在沽水南岸等了半天卻沒等來敵人,最後還是公孫壽與徐庶去走了一遭,勸退了來敵。”

顏良略顯意外地道:“噢?勸退了?具體是怎麼回事?”

張斐道:“元直,你口才便給,你來說吧!”

徐庶便將他們一行的情況詳細講述了出來,公孫壽偶爾在一邊補充。

徐庶說完後,張斐道:“末將未曾請示將軍就自作主張,令山祇等人去勸說來人,還望將軍海涵。”

顏良擺擺手道:“無妨無妨,我此來本就不是爲了打打殺殺,既然田豫、商宇都是山祇的舊識,那山祇不妨多與他們聯(lián)絡。

鮮于輔敗亡已經(jīng)註定,袁熙心胸狹小,日後定會對支持鮮于輔的人打擊報復,他們?nèi)舨活娙珲r于氏一般被連根拔去,還當早做打算。

尤其是田豫,作爲鮮于輔的輔弼之臣,身份著實尷尬,也只有我可以保一保他了。”

公孫壽答道:“在下定會遵照將軍的吩咐,將將軍的意思轉告給田豫、商宇。”

顏良想了一想後說道:“我素聞田國讓爲人重義,必不肯輕易背反鮮于輔。你可爲我?guī)г捊o他,毋須他陣前倒戈,也毋須他引兵指向鮮于輔,只要他安心守好潞城、雍奴不要擅動,待鮮于輔敗亡後,他自然會有所決斷。”

公孫壽應諾道:“謹遵將軍之命。”

顏良道:“且不說這些了,休武你看,此處是巨馬水的入海口,稍北邊是沽水、水的入海口,稍南有易水、漳水的入海口,再向南則是黃河,通過這幾條河流,幾乎可以到達幽、冀、兗州所有郡國。

而且,此處走海路可以去遼東、樂浪、青州、徐州,可謂是水路要衝之地。

我準備在前方沙洲上修建一座全年全天都能使用的大碼頭,再填一條道路連通陸路。

待碼頭建成後,此處將成爲沿途船隊的補給站,成爲四方貨物的集散地,繼而成爲渤海灣第一大港!”

張斐與公孫壽一是常山人一是遼西人,對於水路與海路的重要都沒有直觀的概念,面對顏良頗帶些興奮的話語只是唯唯應和而已。

徐庶雖然是潁川人,但在荊州待了幾年時間,見識過長江與漢水的遼闊,江水上帆影相繼的船隊,故而對航運有更深切的認識。

徐庶說道:“襄陽便是因爲水道要津而繁榮,若是此碼頭能興建成功,定對此地有莫大的助益!”

顏良彷彿遇到了知音,拊掌道:“元直說的對!此地定能成爲天下要津,名揚天下!”

徐庶道:“既然將軍如此說,何不給此處起個響亮的名字?”

顏良想都不想,脫口而出道:“就叫天津港!”

徐庶拍馬道:“天下之要津,謂之天津,好名字!好彩頭!”

第435章 互狙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37章 孰爲黃雀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39章 血肉泥沼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2章 死了又死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93章 龜甲陣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42章 誤中副車第65章 工師之子第28章 城外來客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38章 城門告破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37章 衝車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480章 分酒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329章 義從第287章 除夕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82章 衛(wèi)國短豎樂文謙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192章 莽一波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81章 爲民做主第87章 險死還生第561章 高邑侯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508章 戰(zhàn)爭賠款第51章 巧換戰(zhàn)俘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60章 劉皇伯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132章 印與鑑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491章 算計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35章 互狙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23章 天津港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565章 誇誇羣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476章 拖延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4章 殘月彎刀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429章 山下鏖戰(zhàn)第81章 爲民做主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
第435章 互狙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291章 從軍的緣由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526章 漁陽太守的人選第37章 孰爲黃雀第535章 鮮于輔之死第185章 官渡迷局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247章 高瞻遠矚的顏將軍第39章 血肉泥沼第149章 新到貨的小鮮肉第537章 賜姓起名第171章 潛入城中的暗子第272章 南方來客第102章 紙上論兵足擬千軍萬馬第2章 死了又死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410章 誘之以利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07章 崔琰薦良才第109章 當廷問對第393章 龜甲陣第298章 堂前斥奸徒第527章 冀州名士崔州平第276章 足球比賽第404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203章 鄴城之冬第509章 上谷牧苑第42章 誤中副車第65章 工師之子第28章 城外來客第46章 出乎意料的一擊第366章 西鄂之戰(zhàn)第38章 城門告破第194章 將爲兵膽第62章 中流之砥柱第387章 攀牆突襲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第437章 衝車第248章 曹孟德的雄心第480章 分酒第371章 馬縣長與老工師第262章 分而化之第503章 制衡再製衡第121章 爲何是烏巢?第569章 將裝慫進行到底第329章 義從第287章 除夕第470章 度遼將軍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313章 黑山伏兵第271章 捷報頻傳第182章 衛(wèi)國短豎樂文謙第383章 黃花崗之變第443章 摸黑夜襲第32章 隨手挖坑巧取豪奪第174章 堂審程昱第192章 莽一波第460章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第81章 爲民做主第87章 險死還生第561章 高邑侯第294章 奪妻之恨第138章 將軍之慮有三第223章 堂外琴聲起第508章 戰(zhàn)爭賠款第51章 巧換戰(zhàn)俘第3章 求生亦不易第360章 劉皇伯第148章 戰(zhàn)後處置第123章 平丘碼頭第474章 龐士元的見聞第132章 印與鑑第300章 奉孝暢言論得失第491章 算計第104章 河北霸主的心思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435章 互狙第245章 開幕儀式第25章 激勵與撫卹第392章 箭似飛蝗第523章 天津港第314章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第565章 誇誇羣第505章 奇特的請求第476章 拖延第528章 惡有惡報第168章 成陽仲氏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44章 殘月彎刀第105章 “討死軍候”和“釣魚將軍”第516章 火力壓制第429章 山下鏖戰(zhàn)第81章 爲民做主第304章 屯田堡寨第195章 勝利的天平第213章 廣平沮氏第587章 同門師兄弟第351章 修己而不責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安国市| 都兰县| 赞皇县| 恩施市| 宣化县| 项城市| 阿坝| 五大连池市| 阜康市| 清苑县| 鹤岗市| 石河子市| 武清区| 甘谷县| 寻甸| 琼中| 嘉峪关市| 西昌市| 罗平县| 嘉黎县| 疏附县| 仁寿县| 开平市| 阿鲁科尔沁旗| 长春市| 遂溪县| 涪陵区| 灵宝市| 额济纳旗| 延川县| 平武县| 周宁县| 北票市| 新蔡县| 乌兰县| 兴安盟| 荣昌县| 博客| 兴化市| 蕉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