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章 真九死一生

第58章 真·九死一生

譬如原軌跡之中的東吳有著莫大影響力的江東四大姓:朱張顧陸,在這個時期基本都只能勉強算是小世家,且影響力尙不能出一郡之地。

相對而言,荊州世家可就顯赫得多,相互之間聯姻結盟,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早就將大半個荊州都變成世家的形狀了。

其中,荊州蔡、蒯兩家可算得上是真正的名門望族,儘管在整個大漢排不上號,但是在荊州的影響力深入到方方面面。

頓了頓,李基繼續向劉備介紹道。

“長江以南,荊、揚劃分東西。荊州位於長江西側,接連蜀地,北可連豫州司隸;揚州位於長江東側,東臨大海,北接徐州豫州。”

而劉備似乎是想起了什麼,提出著自己的疑慮,說道。

“子坤,只是吾聽聞荊揚兩州,均是地廣人稀,且多密林沼地,氣候悶熱,毒蟲猛獸極多,亦多有蠻族、山越藏於山地密林之中作亂。”

李基點了點頭,並沒有否認這種說法,並且這也是這個時代的主流觀點所在。

“玄德兄,人稀之因,只源於地廣。須知無論荊州或是揚州,一州之地的廣闊便足以比擬青徐兗豫四州之地,這何嘗不是一個重大優點,玄德兄已懂乎?”

面對著李基的問題,劉備的眉頭緊擰,有種似懂非懂的感覺,卻又抓不住真正的關鍵點在於何處。

李基見狀,也不焦急,而是在房內尋了些茶葉簡單地衝泡了一下,然後爲自己與劉備各自斟了一杯。

‘甚苦!’

李基哭得眉頭一皺,但也只能是將就喝著。

畢竟相對於沖泡的苦茶,李基更加接受不了這個時代最主流的往茶里加鹽、加香料的煮茶飲品。

隨即,李基推開窗,掃了一眼窗外的小院子。

此處已是鉅鹿城內,這裡也是盧植分配給劉備的臨時住所。

此刻,關羽、趙雲、夏侯博已然離去,唯有張飛還在院子裡等著劉備。

當即,李基朝著張飛揮了揮手,喊道。

“翼德。”

張飛見狀,走了過來,先是以漫不經心且不經意的態度,通過窗戶往屋內撇了一眼,看看劉備正在做什麼,然後拱手道。

“子坤先生,可是有什麼需要?”

李基笑著說道。“翼德,勞煩你守在院落門外,未經玄德兄允許不可讓任何人靠近。”

張飛聞言,環眼圓睜,呼吸都明顯急促了一下。

“若是屋內傳出什麼聲響動靜,翼德也無須驚訝,基正欲與玄德兄探討一些重大事宜。”李基接著說道。

張飛問道。“既然只是探討事宜,子坤先生何不帶上俺?”

“這對於翼德而言,還太早了,以後會有機會的。”

李基擺了擺手,然後關上了窗戶,留下在院子之中內心凌亂的張飛。

隨後,張飛的表情略微變幻了一下,這才頗有些不忿地朝著院落門口走了過去,並且命令周圍充當親衛的士卒於四周戒嚴。

而目睹了全程的劉備,不禁有些疑惑地問道。“子坤,你這是?”

“防備隔牆有耳罷了。”

李基笑著道了句,施施然地坐到劉備的面前,問道。“玄德兄可明白基適才所問?”

“還請子坤指教。”劉備拱了拱手,正色道。

李基沉吟了一下,也決定趁著這個機會真正表態,問道。“玄德兄,可曾思考過黃巾之亂源起於何處?”

“自然是妖道張角蠱惑百姓,野心勃勃。”劉備脫口而出地答道。

李基笑了笑,說道。

“玄德兄若是如此思量,那麼基請問,張角何來的這等本事與魅力,可以鼓動百萬黃巾動亂八州之地?縱使先賢聖人,亦不過如此,難道張角之能尚在先賢聖人之上?”

“一人之魅力,何其有限?動亂造反乃抄家滅族之罪,縱使張角每日可蠱惑三十餘人願爲其拋棄一切造反,一年亦不過萬人,百萬之人則需要百年之久。”

這讓劉備頓時有些啞口無言了起來,亦已然明白自己的回答確實算得上是錯漏百出,轉而說道。

“那是張角所編寫的太平道教義,極其蠱惑性,故以張角教弟子,弟子惑世人,以此類推之。”

“太平道教義,玄德兄是否看過?”李基再問。

劉備想了想,也不隱瞞,答道。“協助盧師焚燒城內太平道有關事物之時,簡單翻閱過一二。”

“玄德兄相信太平道教義乎?”李基追問道。

“自然是不信那等妖言惑衆之言。”劉備毫不猶豫地答道。

“既然玄德兄已知此理,爲何尙不懂百萬黃巾教衆之作亂,根源不在乎妖道張角所產生的種子,而在於存在可以讓種子生根發芽的百萬百姓。”

說到這裡,李基也是忍不住長長地嘆息了一聲。 “只要存在著土壤,縱使沒有張角所產生的種子,依然會有趙角、錢角、孫角產生這麼一枚種子,然後迅速在百萬百姓的心中生根發芽。”

這直指本質的話語,讓劉備面露驚色,目光有些呆滯。

“那爲何會有那麼多的百姓……”

說著說著,劉備的聲音減弱。

同爲底層出身,劉備幾乎是轉瞬之間就明白了爲何會有百萬百姓會去信仰黃天,乃至於不惜造反叛亂。

大概,是因爲活不下去,且看不見希望吧。

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劉備不想承認但又漸漸地在心中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莫過於官僚腐敗、朝政黑暗、苛捐雜稅……

這讓本質上依然只是個熱血青年的劉備,頓時有種理念破碎的感覺。

片刻之後,劉備這纔有些失神地緩緩開口道了句。“子坤,莫非黃巾之亂當真錯不在於下,而在於上?”

此言,無疑是大不敬,甚至若是這句話傳了出去,朝廷已經完全足以將劉備下獄治罪。

也正是因此,李基纔會提前讓張飛院外警戒,不允許任何人進入小院之中,以免隔牆有耳。

隨即,李基瞇了瞇眼,答道。

“愚者,只知張角之過;智者追究於朝堂,追究於官吏,追究於世家;吾則認爲僅在於地不夠廣,人不夠稀罷了。”

地不夠廣?

人不夠稀?

劉備神色訝然地看著李基,一時卻是難以將這句話跟黃巾之亂的根源聯繫到一起。

只是李基很清楚封建時期的一切社會問題,究其根源都算得上是土地矛盾的問題。

或許,華夏封建王朝的衰落可以從政治、經濟、氣候等等去分析,但是終究還是會迴歸到一個本質才能重獲新生。

那便是:地廣人稀。

在土地是固定的情況下,人口越多,由於土地所引發的矛盾就會越發的激烈。

據李基所知,黃巾之亂爆發之前的東漢人口不算隱戶、黑戶等,接近6000萬之多,但到了三國鼎立末期,僅剩八百萬左右。

不到百年時間,因戰爭、瘟疫、饑荒等等因素,人口下降了超過八成。

這已經不是十抽一殺之,簡直就是十抽一活之,餘者九人皆死。

真·九死一生!

人都快沒了,自然也就沒有了土地矛盾,人口資源的重要性超過了土地資源,人人厭戰,這自然就會促使著和平的到來。

當然,這些先知先覺的數據,李基自然是無從告之劉備。

“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貧民無立錐之地,自然便沒了活路,這難道不是地不夠廣,人不夠稀嗎?”李基語氣沉重地道了一句。

至此,劉備終於漸漸明白了爲何李基適才會說“地廣人稀”是優點所在。

“子坤,只是荊、揚之地,真的適合耕種,開墾良田?”劉備不禁問道。

“噗嗤~”

李基聞言,一時沒忍住,卻是輕笑了一聲。

不過這也不怪劉備,這完全是屬於時代眼光的桎梏。

南方之地悶熱不堪,密林瘴氣,又多沼地蚊蟲,在這個時代幾乎所有人眼中價值自然遠遠不如中原地區。

但是,李基很清楚即使是在封建王朝時期,只要完全將南方開發出來,即使沒有土豆等糧食,在明朝所能養活的人口也高達兩億之多。

僅僅是南方開發程度的主要區別,所能養活的人口差距接近四倍之多。

所以,李基心中一直覺得與其通過戰爭消耗人口,重新恢復土地與人口的平衡,尚且不如儘可能地拉人口去開荒種田。

何必死盯著中原地區?

只需要儘可能地開發長江以南,如今大漢縱使是六千萬人口,養活也不算是什麼難事。

“其實有一件事,基一直瞞著玄德兄。”李基說道。

“何事?”劉備連忙追問。

李基答道。“其實基對於計謀之道,不過是初窺門徑,真正擅長且喜好的乃是‘種田’。”

“啊?”劉備愣住了。

劉備自然不會真的認爲李基所說的“種田”,是親自下田耕作,而是清楚其中所指的乃是開墾良田,以保錢糧等等內政之事。

此前在劉備的眼中,李基出謀劃策的能力,縱是與張良范增相比亦是相去不遠,實乃天縱之才。

然而,現在李基居然自稱“種田”能力遠超計謀之道?

(本章完)

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64章 “毒士”賈詡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378章 國士侯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622章 他敢?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83章 遷治第656章 死間第355章 離間計?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194章 緩稱王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664章 青釭劍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762章 低頭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281章 蹋頓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35章 戒“備”森嚴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20章 美人計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297章 破陣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160章 地上涼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620章 徐州局勢
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413章 人要名,樹要影第703章 來不及的棉花第213章 料敵於先第842章 蜀郡張任第64章 “毒士”賈詡第419章 再射一矢第378章 國士侯第285章 與棋局無異第590章 誰人鎮荊州第722章 所謂世家第681章 不識時務,只能是一輩子賊寇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208章 只爲壓倒李子坤而來第336章 血親祭天第622章 他敢?第318章 異國破滅圖第803章 我有一計第718章 民如水,君如舟第383章 引蛇出洞第936章 歸漢一念起第345章 潘鳳之名第122章 大珠小珠落玉盤第232章 大局已定第411章 廬江周瑜第838章 名士蔣幹第291章 雨中襲營第691章 劉曹滅袁第601章 白馬與先登(第三更)第941章 中計矣!中計矣!第546章 何須找他人借劍?第812章 道不同,不相爲謀第171章 還想後撤步跑路?第583章 遷治第656章 死間第355章 離間計?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194章 緩稱王第648章 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第187章 他們當得起更好的第715章 黃天降下了糧食第464章 關乎千秋萬代第680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984章 大漢,當興第716章 地裡長出兵器了?第498章 萬民相跪(第三更)第212章 遙指富春山!第664章 青釭劍第734章 漁翁與大魚第762章 低頭第485章 漢庭是大恐怖!第535章 新野之戰(終)141.第141章 無牆之城第528章 魏延奇謀第281章 蹋頓第233章 你也有計?第184章 天下不識我者,多也!第235章 再造大漢之志第397章 討吳盟主第57章 四州之地的選擇第880章 出兵南陽第769章 天命所歸第692章 霸業將成第645章 願諸君好夢!第365章 自縛雙手第478章 勿謂言之不預第579章 袁氏雙子(第三更)第451章 老夫,有罪第687章 大勢已去第871章 常山趙子龍在此第6章 料敵千里之外第337章 若是賈詡第254章 急轉直下的局勢第588章 李基教子(第三更)第807章 昨日劉辯,今日劉協?第647章 下策非下第776章 工匠之重第119章 偶爾不做人第306章 真乃神人之姿也第663章 最後的殺招第973章 洛陽突圍第62章 御三家與胖子第714章 漳水焚,濄水生133.第133章 真的掏空了第35章 戒“備”森嚴第835章 誰是魯肅?第315章 太不小心了第640章 割袍斷義第20章 美人計第356章 先給答案第316章 勝負已定!第368章 洛陽!洛陽!!第600章 白馬?定叫爾等有來無回第243章 人形氣象臺第111章 月黑風高交流時第297章 破陣第894章 聯呂南下,合力破劉第160章 地上涼第921章 漢使:請速斬我頭第620章 徐州局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闽清县| 方正县| 隆安县| 乌恰县| 太湖县| 宜阳县| 浪卡子县| 大厂| 固阳县| 垦利县| 元谋县| 内丘县| 平罗县| 雅江县| 湘潭市| 天长市| 彰化市| 高州市| 进贤县| 寿光市| 鄱阳县| 舟曲县| 灵山县| 瓦房店市| 河北省| 双峰县| 包头市| 射洪县| 镇江市| 博白县| 汉沽区| 上杭县| 保定市| 普兰县| 饶河县| 若尔盖县| 无极县| 鄂托克前旗| 敖汉旗| 金坛市|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