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

懷揣著對不可預知未來的憧憬,夏家人最終在指定時間抵達了瀋陽城。由於夏允彝依舊還是待罪之身,因此他一到瀋陽便被交接給了瀋陽官府,等待撫順來的官差將其押解往撫順的流放地。夏母原本想隨丈夫一同去撫順,但最終還是被兒子勸阻了。畢竟比起小小的撫順城來,作爲遼薊首府的瀋陽無疑是要安全得多。而夏完淳也決不會放心把自己的老母和妻子留在遼東那些偏遠的小城鎮的。好在通過幾個遼東籍戰友的推薦,他很快就在瀋陽城內找到了一處幽靜的四合院。在妥善安置完家人後夏完淳終於得以安心地前往遼薊陸軍府報到了。

深秋的瀋陽秋高氣爽,天高雲淡。由於這裡曾經是後金的國都盛京,因此比之遼東的其他城市來這裡無疑是多了幾分莊重與肅穆。特別是那筆直交錯的街道,總能給初來乍到者以整潔的良好印象。踏著枯黃的落葉,望著周圍熱鬧的街市,夏完淳很難想象這座城市一年多前纔剛剛經歷過炮火的洗禮。更難想象這裡曾經是滿人的僞國都。事實上如今的瀋陽城除了城中擁有濃郁滿州特色的建築外,已經很難感受到滿人的痕跡了。街市上的行人均是漢人打扮,店家掛的招牌也多用漢字書寫的。惟有偶爾從行人口中蹦出的幾句番話以及那些宮高殿低的特色建築,提醒著夏完淳這是一座多民族雜居的城市。

在向一隊巡邏的憲兵詢問後,夏完淳很快就找到了遼薊陸軍府。這陸軍府本是僞清的兵部所在地。第四軍團佔領瀋陽之後,軍團長黃得功便將自己的行轅設在了此地。從那時起這裡成了整個遼東軍事系統的統帥部。而遼薊陸軍府也像它的主人一般,從頭到腳都散發著肅殺的氣息。這種氣息讓夏完淳覺得既熟悉又興奮。卻見他整整了自己的軍裝後,便大步走進了陸軍府。

與夏完淳想象中的差不多,作爲遼東軍事中心的遼薊陸軍府忙碌而又嚴肅。院落中,長廊上,門廳裡,不時的有身著軍服手持文書的軍官匆匆走過。不過總有幾個軍容不算整潔的軍官會打破這種嚴謹的氣氛。他們三三兩兩地談笑著,並不時地發出爽朗的大笑聲。對此夏完淳並沒有太在意,他知道那些人大多是負責作戰的前線指揮官。用不了多久自己便會成爲他們其中一員的屬下或是戰友。

然而當夏完淳從這些個軍官面前走過時,他們幾乎同時停止了談。開始以好奇的目光打量起他來。夏完淳心裡清楚那些人是在注意自己的軍銜。由於依照野戰軍的傳統,炮兵、騎兵往往比步兵更有晉升的機會。而他原先所屬的獨立教導騎兵團更是在女皇登基後被欽點爲御林軍。因此雖然現在的夏完淳不過才19歲而已。但在他到達遼東時,其軍銜已然升到了少尉。一個少年頂著與其年齡不相稱的軍銜,自然會引來前輩們懷疑的目光。他甚至覺得那些軍官會認爲他是依靠某種關係纔得到今天的地位的。這樣的想法讓夏完淳頓時就萌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羞辱感。卻見他當下便攥緊了拳頭,不過臉上卻依舊還是保持著冷峻表情,在衆人的目視下從容地穿過了院落。

不過夏完淳在院落中的受到的挫折似乎並沒有打擊他的信心。相反前輩們懷疑的目光反倒是激起了他心中的鬥志。讓他不禁在心中暗自發誓,日後定要在遼東建立起與自己軍銜相符的武勳。於是在經過了一番報到與登記之後,他終於如願以嘗地拿到了自己的調令。面對著文書上所寫的內容,夏完淳不由皺著眉頭嘟囔了一句道:“第十五步兵師?庫布勒哲庫?”

就在夏完淳拿到自己調令的同時,在大元帥黃得功的辦公桌上同樣擺放這一份屬於他的調令。這是一份來自南京的聖旨,其內容也很簡單,要他率領遼東衆部落的首領即刻起程面聖。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朝廷對黃得功這幾年在遼東功績的大加讚賞。照理說帶著夷酋和大量的貢品班師回朝,凱旋而歸,這本是一件令人振奮的美差。特別是對於一個武將來說,這樣的差使,意味著榮譽、意味著官爵、意味著數不盡的財富。然而面對這樣一份聖旨,黃得功卻怎麼也興奮不起來。

這倒不是因爲黃得功性格高傲視功名利祿爲糞土,也不是因爲他覺得自己不夠格封妻廕子。事實上這些榮譽和官爵正是他多年征戰以來一直追求的東西。封妻廕子更是他經常夢見的一個場景。然而當皇帝的一道聖旨真的擺在他面前時,他卻在這個時候猶豫了。

黃得功雖是個粗人,卻絕對不是一個蠢人。他書讀得不多,可狡兔死,走狗烹的典故還是略知一二的。特別是之前的明朝在對開國功臣的處理,更是對這些古老典故的完美詮釋。雖說孫露在這方面向來大度,也從不嫉妒賢能。完全不是那些刻薄寡恩的朱家兒郎可以比擬的。可皇帝終究是皇帝,爲了自己的江山社稷,她真的會容忍他們這些掌握兵權的軍團長繼續存在嗎。況且自己還不是隨皇帝一同起家的貼心嫡系。想到這些黃得功的心情便開始不自覺地沉重起來。擺在他面前的那道聖旨轉眼間就是成了他眼中的催命符。正當黃得功愁眉不展之時,門外的衛兵突然進來通報道:“元帥,閻參謀長求見。”

閻應元?他來幹什麼?莫不是他也知道了聖旨的事吧。也罷,這事自己一個人瞎猜也總不是個辦法。於是黃得功皺著眉頭思略了一番後,便點頭答應道:“請他進來吧。”

可黃得功的話音還沒來得及落下,門外就響起了閻應元爽朗的大笑聲:“不用了元帥。我老閻不請自到了。”

“哦喲,什麼風把咱們的閻大參謀長也給吹來了啊。來人啊,快快上茶。”眼見老戰友已然站在門口,黃得功三步並作兩步著上前熱情招呼道。

“這時候還能有什麼風。當然是從南邊吹來的風咯。”閻應元說罷,倒也不客氣,當著大元帥的面便大大咧咧地坐在了太師椅上。

黃得功何嘗聽不出閻應元的一語雙關。卻見他順手屏退了一旁的侍衛,乾笑了一聲回答:“閻老弟說得是啊。瞧我這糊塗的,現在是南季風期,刮的自然是南風。”

“那裡,元帥您可不糊塗。不過您要是再裝糊塗的話,可就真的看不起我老閻了。”閻應元擺了擺手正色道。

眼見閻應元這麼一說,黃得功先是愣了下。繼而長嘆了一聲,繞回了自己的案牘,取出先前的那份聖旨道:“這是剛從南京傳來的聖旨。”

“是讓您回南京吧?”雖然已經猜到一二,閻應元還是試探著問了一下。

“恩,皇上要老夫攜巴爾達齊等遼東各部落頭人一起進京納貢。”黃得功憂心忡忡地點了點頭道。

“哦?如此說來,那可真該恭喜元帥,賀喜元帥了。”閻應元聽罷,立刻便起身向黃得功拱手道賀起來。

然而黃得功卻只是苦笑了一下搖頭道:“道喜?老夫真看不出這喜從何來啊。”

“怎麼元帥?難道您還沒理解皇上的意思嗎。您之前率領四軍將士浴血沙場,攻取遼東,直抄建虜老巢,已建下不世的武勳。如今又攜遼東夷酋向我天朝上國納貢稱臣,那更是會被載入史冊的功績。到時候皇上定會給您封侯進爵,至於封妻廕子更是不在話下。如此喜事,屬下又怎能不給您先道個喜呢?”閻應元侃侃而談道。

“咳,閻老弟你什麼時候也學會了那些奉承話了。什麼不世武勳啊。我等武夫哪兒有這等的手段。還不是仰仗了當今皇上的英明決斷。承蒙皇上的厚愛,老夫能被封爲大元帥已是皇恩浩蕩了。老夫又怎感奢望封侯進爵呢。”黃得功連連搖頭道。

“原來如此,元帥是怕到了南京會被皇上鳥盡弓藏吧。”閻應元冷不丁地接口道。

“閻老弟,瞧你,又在拿老夫說笑了。”被閻應元一語道中心事的黃得功連忙尷尬的笑道。

“元帥,您應該知道屬下這話不是在說笑。”閻應元忽然臉色一正,肅素然道。而此時的黃得功亦低下了頭表示默認。見此情形閻應元便緊接著繼續說道:“元帥您的英勇,您的善戰,一直以來都是四軍將士們的驕傲。但是中原的戰爭已經結束了,天下也已經太平,這一天終究是會到來的。屬下不想講什麼大道理。只想提醒元帥,皇命難違啊。”

“咳,老夫何嘗不知皇命難違呢。可這聖意更是難測啊。況且你也知道,老夫的出身並不光彩。”黃得功含蓄的說道。他心裡清楚自己的家底並不乾淨。早年出任江北四鎮之時更是以跋扈著稱。據說南明的弘光帝有一次降旨與他。可跪在地上接旨黃得功越聽越不舒服。於是他當下便跳了起來大叫:“什麼勞子聖旨,老子沒聽見!”

當然同樣的事情,黃得功是絕對不敢再在中華朝重演的。如今他雖是堂堂的護國大元帥,可能立即調動的兵馬,卻遠沒有他以前作總兵時多。軍隊的制度化以及嚴明的紀律,讓高級將領很難再像從前那般將國家的軍隊據爲己有了。因此自從投靠孫露之後,黃得功就一改往日囂張的氣焰。不但處處低調行事,還爲國家立下了不少漢馬功勞。然而他卻始終擔心新女皇會因爲自己從前的所作所爲,而對自己心存猜忌。

“元帥,此言差矣。元帥雖算不上皇上的嫡系,但也算是同皇上征戰多年的老將。應該知道當今皇上爲人坦蕩,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皇上若是真對元帥您有所猜忌,當初就不會讓您指揮第四軍團。更不會讓您擔當收復遼東的重任了。”閻應元語重心長的說道。

其實對於黃得功的這些心病,閻應元同監軍樑權可早有察覺。由於身爲監軍的樑權可乃是廣東一系的將領,不便同黃得功談及這些事。因此這開導軍團長的任務便落在了閻應元的肩頭。就目前來看,他的一番循序漸進的開導似乎已然有了些效果。覺得閻應元說的極有道理的黃得功,若有所思著附和道:“是啊,皇上爲人向來坦蕩。如此說來倒是老夫多慮了。”

“其實,元帥會有那樣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畢竟歷來掌握兵權的藩鎮,都是皇帝的心腹大患。沒有一個皇帝會不想削去將帥們的兵權以防他們起兵造反。因此,這兵權遲早都是要收歸回皇上手中的。至於何時收?怎樣收?不僅取決於皇上的聖意,更取決於臣下的表現。”閻應元意味深長的提醒道。

“臣下的表現?”黃得功眉毛一挑反問道。

“是的。君不見昔日北宋的石守信、王審琦杯酒過後功成身退。而前朝的藍田等諸將慘遭滅門。這其中固然有君主的性情差異的作用。但臣子們不同的表現,也是導致最後不同結局的一個誘因。”閻應元直接擡出宋、明兩朝的例子解釋道。

而他的這一招也確實管用。卻見黃得功一拍腦門恍然大悟道:“多虧了閻老弟這一番提醒,讓老夫茅塞頓開。老夫這就讓家人準備行裝隨老夫一同南下,也好向皇上表明老夫的心跡。”

“元帥能如此看得開,屬下也就放心了。其實,據屬下所知這次去京城的似乎不只有元帥您一人。姜鑲、遊沛龍等軍團長也會陪同科爾沁部吳克善親王等人一同去京城面聖。”閻應元適時地補充道。

“哦,姜鑲、遊沛龍也收到皇上的聖旨了嗎?”黃得功微微一驚道。在他看來這確實是皇帝想要收回兵權的一種信號了。

“這個屬下並不清楚。屬下只知道是科爾沁部吳克善親王自個兒要求向朝廷獻降納貢的。姜軍長和遊軍長或許覺得此事是關重大才會一同配那蒙古王爺進京的吧。”閻應元不置可否地回答道。

“這麼說來姜鑲、遊沛龍他們是逮到了一個蒙古王爺,急著想進京邀功去咯。”黃得功半開玩笑的說道。其實他也清楚科爾沁部的蒙古王爺,遠比自己這裡的土著酋長要值錢得多。至少,他們的歸附能讓中**隊進一步控制漠南蒙古。

“元帥您這可就猜錯了。據說讓吳克善決定歸附我中華的不是第三、第五軍團的雄壯之師,而是一份家書。”閻應元搖了搖頭道。

“家書?”黃得功驚愕地問道。

“是的,一份來自南京的家書。”說到這兒,閻應元的嘴角掛起了一絲得意的微笑。

【……第二節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 文字更新最快……】@!!

()

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0節 茶社雜談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十二節第二十節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6節 東林鉅子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7章 投命狀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3節 交易第三十二節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7節 揚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三十五節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33節 交易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10節 遼東戰報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6節 暗戰(二)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14節 農村公社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24節 東路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2節 荷蘭人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40節 對馬基地第12節 驚變(三)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五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二節第22節 荷蘭人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6節 密談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14節 盛宴(六)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4節 君與臣(下)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0節 湯若望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7節 銅錢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6節 義塾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三節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節 帝都風雲(二)
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第30節 茶社雜談183 爲貿易英奧達協議蘇伊士商務齊聚首第305節 聘倭人法國造瓷器 奉重商法王允新政第214節 接玉牌成功受重託 拜王府志寧尋證據第十二節第二十節209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147 心不甘黑山開聖戰抵武威定國做準備第1節 百萬民舉家闖關東 夏存古初踏遼東土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第304節 整吏治法王提新人 憂財政總監進忠言第10節 馬祥麟大理剿流寇 木羅桑茶市識銀票210 天守閣李耀鬥定策神山下李定國祈禱第26節 東林鉅子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7章 投命狀171 慶親政法王開舞會不解世俄使惹笑話第226節 棲霞寺爾梅當說客 爲稅賦而農巧周旋139 世澤憂嘆商人戰爭存古堅持軍人職責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第33節 交易第三十二節第351節 候聖駕兩臣懷心事 建央行政商起爭執第330節 中荷帥敖順號會面 遭勁敵荷蘭艦受困57 得雛鳳楊紹清幸喜廢國會英格蘭惶恐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37節 揚帆第11節 大同義軍(上)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45節 桑稻爭小民受牽連 爲生存家家備火器第246節 謀朝鮮軍部放長線 佔九州中華軍登陸第三十五節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33節 交易第27節 山東鏖戰第24節 蜀中攻略(一)第10節 遼東戰報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6節 暗戰(二)第17節 首相的大計第232節 御書房女皇教皇子 爲草案諸臣齊進言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14節 農村公社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24節 東路第292節 放國債香江私做主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2節 荷蘭人第42節 桑稻之爭(二)第322節 聽介紹羣臣議沙俄 兩閣臣殿外互探底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第12節 大魚吃小魚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238節 趙教頭會館受歡迎 鄭提督書房詢情況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第258節 聞死訊弘武帝神傷 論國策皇長子出彩第40節 對馬基地第12節 驚變(三)第279節 哥薩克奇襲中華營 夏完淳暗自愁補給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第五節97 金鑾殿寧人拒聖恩御花園皇夫議民權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9節 盛京之戰(三)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二節第22節 荷蘭人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25節 蜀中攻略(二)第36節 密談第38節 洛陽之戰(三)第14節 盛宴(六)第14節 農村公社第24節 君與臣(下)第5節 亮三寶女皇定乾坤 剿悍匪義師借藩道第29節 促膝談心第20節 湯若望46 龔紫軒舉杯成交易楊紹清穿越法蘭西第7節 銅錢84 賞明月粵黨聚瞻園爲案情兩臣起爭執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271節 求變革德川廣納才 議戰和朝鮮起紛爭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6節 義塾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23 羣臣獻策外儒內法女皇綢繆以權制權第三節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176 感聖恩喀爾喀歸附爲將來綽羅斯探路第2節 帝都風雲(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涞源县| 湘乡市| 桦川县| 阿坝| 九龙坡区| 东海县| 宽甸| 体育| 张家口市| 东光县| 临夏县| 永德县| 密云县| 明水县| 宝丰县| 清新县| 嘉鱼县| 盐边县| 武陟县| 临海市| 收藏| 井研县| 渭源县| 同仁县| 宁乡县| 彭山县| 天台县| 柞水县| 博白县| 沧州市| 江华| 都江堰市| 宁陕县| 永吉县| 黔西| 玉门市| 沈阳市| 阳城县| 子洲县| 仁怀市|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