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07 生赤字內閣議徵稅發國債女皇會公爵

無論大隅海峽之戰給予了中華朝海軍怎樣的教訓,在普通老百姓看來這都是一場值得慶賀的勝利。加之先前從西北大漠傳來的準葛爾部投降的捷報。無疑是讓中華朝野上下在弘武十年的這個五月士氣不由爲之一振。就在各地商家趁此大捷一掃去年皇夫遇刺身亡時的晦氣,迎來了久違的好景氣之時。另一樁轟動朝野的大事件亦在衆人的期盼中拉開了序幕。

弘武十年農曆五月初五,由帝國督察司與廉正司組成的聯合調查組正式開始對皇室遭刺一案的相關嫌疑人進行公訴。雖然刺客海慧和尚那日當場就畏罪自殺了。但事後光是由警務部逮捕的疑犯就多達四百餘人。這其中既有倭國奸細,也有涉嫌爲倭人提供幫助的帝國國民。但不管是倭人也好,華人也罷。依照女皇的指示,督察司與廉正司在調查過程中都顯得極爲謹慎。每一條線索、每一項證據都要經過縝密的核實與調查,才能被收錄。於是在經過將近半年的調查之後,督察司與廉正司最終確認了五十七名嫌疑人並對其提起公訴。這其中包括四十三名倭人、十四名華人。此外督察司與廉正司還一反常規,將對涉及此案的多個負責皇室安全及海外事務衙門的調查也一併公之於衆。雖說這中間的調查重要關節依舊是不爲外人道來。但相比前些年的劉富春案全封閉調查只公佈調查結果。此次皇室遭刺一案的調查無疑要透明得多。如此大案在中華朝開國立朝以來還是第一次。又難得一次有機會一窺官府辦案,自然是調起了廣大民衆的極大興趣。皇室遭刺案一時間成爲了街頭巷尾,報紙雜誌最爲熱門的話題。

相比外界民衆的好奇,作爲當事人的弘武女皇孫露這段日子卻顯得十分冷靜。每日繁忙的工作讓她無暇去過多關注自己內心的感受。此時此刻擺在孫露面前的紅封奏章乃是內閣有關過去五年朝廷財政的報告。雖然不是正式的財政結算,雖然離帝國第二屆國會召開尚還有一年的時間,但中華朝出現赤字已是不爭的事實。對此孫露本人並不覺得有多意外。畢竟在過去的五年之中,中華朝在軍事上經歷了西北之戰,在內政中治水、興農兩大項目也是耗費財政的重頭。而此次對倭作戰更是完全不在“一五計劃”內的突發決策。陸海兩線同時作戰軍費自然會隨之猛增。因此弘武朝此次財政超出預算出現赤字,在孫露看來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然而內閣卻似乎並不這麼認爲。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中勤儉節約是一個君王英明聖德的表現。不少官吏還經常用皇帝穿布衣、拒絕翻修皇宮、減少內宮人員等等之類的細節小事來彰顯這一美德。而國庫裝滿稻穀、銀錢,甚至多得用不完爛掉,在士大夫們的眼中則是一個王朝興旺的象徵。在這方面中華朝雖不太講究縮衣儉食,但一直以來國庫充裕都是弘武內閣每一位大臣最引以爲傲的政績。畢竟在古代錢糧多得在國庫裡腐爛只是極少數的情況。絕大多數的朝廷總是在爲缺錢花煩惱。如果碰上個天災**、兵荒馬亂那更是捉襟見肘。相比之下中華朝在立國之初幾經戰亂、天災仍能保持財政收支平衡略有贏餘就顯得尤爲的難得。正因爲如此弘武內閣才特別喜歡將自己的財政報告公佈天下。

可照目前的財政情況來看,弘武十一年的財政結算報告顯然讓內閣方面有些羞於啓齒。一百多萬的赤字對於財大氣粗的中華帝國來說並不是一個大數目。但這畢竟是帶有負號的赤字。更何況這樣一筆數額對於一些外邦小國來說已經夠得上天文數字了。就算此刻朝廷平定了倭國之亂,也再難以從那彈丸小國身上榨出一百萬中華銀元來。更何況對倭國的征戰纔剛剛開始,後續的軍費會還會陸續增加。

面對如此情形,爲了給弘武王朝第一個“五年計劃”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趁著離下屆國會召開尚還有一年的期限,內閣方面提出了臨時增加“徵倭稅”的提案。其實徵倭稅的範圍並不廣,數額也並不高,加之對倭國的征戰近在眼前。若放在之前的朝代收取這樣一項臨時賦稅或許只是朝廷大員一道奏章的事情。

然則在中華朝無論徵收什麼樣的賦稅項目都需要經過上國會的同意。可在抹平赤字的問題上國會方面並不同意內閣臨時徵收“徵倭稅”的舉措。這除了部分上國會議員與女皇一樣認爲以目前的情況出現點財政赤字無關緊要外,也與國會的臨近有著密切的關係。歷來國會召開前的一年是大小議員們最爲忙碌的一年。上國會的議員老爺們自然是不會在這關鍵檔口上,輕易地通過徵稅提案,以給自己憑添麻煩。因此在一番扯皮之後,有關征倭稅的提案至今都沒能通過上國會。面對如此局面,與國會商議未果的內閣便將徵倭稅的提案與相關財政報告一股腦兒地都送到了女皇的案牘之上。希望能借此財政報告說服女皇直接通過“徵倭稅”。

內閣的這一願望當然沒能得到女皇的支持。在孫露看來自己的臣下還沒有養成“提前消費”的習慣。尚不知一個擁有適當赤字的政府遠比積累大量財富任其腐爛的朝廷更健康。而這一次的赤字未嘗不是改變人們固有思維方式的一個契機。可一聯想到剛纔陳邦彥等人走時那哀怨的眼神,孫露不由又陷入了一陣沉思。就在此時門外忽然傳來了董小宛柔和的通報聲:“陛下,鎮海公求見。”

“哦,是陳卿家來了嗎。宣。”一聽是陳家明求見,孫露當即合上眼前的奏章回複道。

“是,陛下。”隨著女皇那沉穩的話音落下,鑲有精美花紋的梨花木門被緩緩拉開了。只見一個四十來歲身著月白色長袍的文士信步上前恭敬地行禮道:“臣陳家明叩見女皇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卿家平身吧。看坐。”孫露微微頷首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謝陛下。”陳家明拱了拱手隨即坐在了侍從搬來一把椅子上。由於行程的原因陳家明錯過了楊紹清的葬禮。而商業協會上層的諸多事務也讓他遲遲沒有時間進宮。因此今日的覲見乃是他回國後第一次面聖。在陳家明的眼中比起二年前女皇的容顏與氣質並沒多大改變。唯一不同的或許就是她的眼神。那種犀利的目光讓他彷彿又看見了十年前的那個女首相。

然而還未等陳家明開口寒暄,坐在龍椅上的孫露反倒是率先直爽地開口道:“朕剛纔還在想要招卿家入宮商議呢。沒想到陳卿家倒是先來找朕。你說這事巧不巧。”

聽女皇這麼一說,陳家明不由動容地行禮道:“陛下您什麼事儘管吩咐。臣一定竭盡全力爲陛下辦道。”

“陳卿家不必緊張。說起來這也算是卿家的老本行了。”孫露微微一笑道:“朕想讓香江銀行代朝廷向民間發行一部分國債。”

“國債?陛下難道朝廷在財政上遇到什麼困難了嗎?”陳家明驚訝地問道。對於國債陳家明比內閣的多數大臣都要熟悉。這一方面是因爲他現任香江銀行行長對這個時代的各種金融項目比較熟悉。另一方面在長期與歐洲諸國打交道的過程當中香江商業協會也購進了不少他國的國債。事實上,發行國債對於同一時期的歐洲國家來說早已是習以爲常的事情了。在歐洲無論是君主制,還是共和制,沒有一個政府是不欠債的。這對中華朝的官僚百姓們來說顯然是不可想象的一件事。擾是見多識廣的陳家明此刻聽罷亦不自覺地皺起了眉頭。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朝廷在財政上出了些赤字。”孫露說罷將內閣精心準備的財政報告遞給了陳家明。

滿腹狐疑的陳家明連忙接過了摺子,翻開掃了一眼後,不禁長長地舒了口氣笑道:“臣當朝廷遇到多大的麻煩呢。原來不過是一百萬圓的事。陛下您放心,這事好辦。臣回去後立即就著人從京師的香江銀行中調筆款子來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如果京師這邊沒有足夠的現款的話,臣可以直隸、浙江一帶調撥。總之一定在三日內爲朝廷解決此事。”

然而面對陳家明拍胸脯的保證,孫露並沒有表現出有多激動。相反卻連連搖頭婉言謝絕道:“陳卿家誤會了。朕提國債的事並不是想從香江銀行劃撥錢款。而是希望香江銀行能幫助朝廷從民間融資。”

“可是陛下,朝廷向香江銀行借款不也一樣嗎。犯不著如此大張旗鼓地向民間直接借錢啊。”陳家明不解地進言道。在他看來朝廷向民間打借條終究是一件不雅的事。就算當年面臨滅國危機的崇禎朝也只是發行能與銀兩等面值卻不能兌換的寶鈔,而非赤luo裸地開口向百姓借貸。更何況以中華朝的國力根本用不著這麼做。此外就他在歐洲考察的情況來看,發行國債之後國家的威嚴多少都會受些影響。畢竟從理論上百姓已成了爲朝廷的債主。

孫露何嘗不知陳家明心中所想。可是她當即便搖頭坦言道:“陳卿家的意思朕也明白。可香江銀行不也正是來自民間嗎。其實朝廷的資金來源無外乎兩種,一種是稅收,二種是朝廷的融資。朕知道在卿家與許多大臣心目當中,香江商業協會就像朝廷的一個分身一樣。認爲香江商業協會的錢就是朝廷的錢。說起來這都得怪朕,是朕當年沒做好榜樣。經常將香江商業協會資金劃到朝廷的帳上。但那也是非常時期的無奈之舉。現在天下已定,朝廷的政務運做也早已恢復正常。陳卿家你應該知道再放任這種產權不清的情況一直持續下去,無論是對朝廷,還是對商業協會本身都不是一件好事。”

耳聽女皇這麼一說,陳家明心頭不由咯噔了一下。女皇這席話的意思十分明顯。就是要結束目前香江商業協會在財務上與朝廷糾纏不清的狀況。但女皇究竟是想將商業協會收歸國有,還是另有他謀,陳家明一時半會兒還分析不出。於是他便裝傻著問道:“陛下聖明,那依陛下您的意思,臣等應該如何處置纔好呢?”

“屬於商業協會的歸商業協會,屬於朝廷的歸朝廷。就像這次朝廷發行債券向民間集資。商業協會與個人都可以通過購買國債資助朝廷。唯有這樣才能徹底理清關係,也有利於朝廷日後進行償還。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給予各方資助者優惠政策。”孫露傲然地說道。或許有人會認爲她這麼做是在白白放棄一個會生金蛋的雞。但孫露腦海中的未來經驗卻告訴她,香江商業協會與中華帝國目前的關係或許能讓朝廷在戰時從商業協會抽調大量的資金。可一但局勢趨於和平穩定,這種抽與被抽的關係就會發生顛倒。在國家豐碩資源的誘惑下,誰都不敢保證商業協會的財閥不會利用商業協會與朝廷的特殊關係來挪用國家的資金與資源。因此在孫露看來在帝國成立的第十年開始著手這方面的整頓,對雙方來說可能都是一件好事。

聽完女皇的這段點撥,陳家明似乎也明白了寫什麼。這確實像是女皇的一慣作風。正如中華朝在立朝之初,女皇就堅決要求在《憲誥》中明確規定將皇室財產與國庫獨立分開,並嚴格規定了相關權限。因而這次皇夫的葬禮費用來自皇室財產。而皇陵的修建則由朝廷出資。其實一直以來陳家明本人也曾對香江商業協會的處境產生過憂慮。正所謂樹大招風,香江商業協會在與朝廷合作賺取鉅額財富的同時也引來了衆多嫉妒的目光。熟讀史籍的他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意思。就算弘武這一朝香江商業協會能聖恩,也難保日後不會遭人清算。想到這裡陳家明便跟著騎驢下坡道:“陛下聖明,臣下去後會將陛下您的意思轉述給商業協會的董事們。”

“恩,朕相信卿家一定能明白朕的苦心。”孫露滿意的頷首道:“好了,咱們還是回頭來談談發行國債一事吧。”

然而這一次陳家明卻猶豫了一下,突然起身拱手行禮道:“陛下,香江銀行代朝廷發行債券此事並不難。但臣在此要斗膽向陛下請求一件事。”

“什麼事?”孫露擡頭問道。

“請朝廷收納香江銀行,並給香江銀行一個應有的名分。”陳家明一字一頓地說道。

【……207生赤字內閣議徵稅 發國債女皇會公爵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8節 盛京之戰(二)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三十八節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20節 尾聲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三十六節第34節 密使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四節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節 風口浪尖(三)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4節 狗熊?英雄?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二十四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98節 駕龍艦施瑯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46節 忠烈廟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三十七節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16節 八旗眷屬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0節 茶社雜談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6節 盛宴(一)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5節 朱仙鎮第38節 巨獸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七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9節 南夷與胡虜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八節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5節 本相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3節 鄭家第8節 路(三)第11節 禪智寺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四十三節第13節 旅途的終點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瑯存不滿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節 朝鮮使節第四十四節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
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第37節 理想與野心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150 色楞格河畔硝煙起準葛爾汗圖喀爾喀143 格雷欣婉言拒合作詹姆斯雪夜遭堵截144 爲立足帶言人逢圓鑑差距護國主隱忍第17節 中國風狂掃歐羅巴漢使團初臨羅馬城第272節 朝鮮王改革頻受阻 士林派大殿除政敵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130 成正果國會終落幕互試探草原盛會起114 爭議席復興黨執政報財政陳首相憂心第40節 楊府夜談(二)第8節 盛京之戰(二)205 華艦橫掃東瀛沿海中倭艦隊狹路相逢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第三十八節第15節 潛在規則第237節 莫臥爾種植場蓄奴 奧斯曼棉花商受挫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20節 尾聲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三十六節第34節 密使第293節 放貸款中華套白狼 爲債務公爵遠渡洋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第四節30 看大選諸使議優劣駁衆人教授論公職第3節 風口浪尖(三)27 推當家長輩行代議和爲貴可明讓議席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312節 爲好奇韓半瓶伸手 受鼓動奧斯曼出兵第3節 議會與申明亭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4節 狗熊?英雄?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第二十四節第8節 盛京之戰(二)第334節 英國王欲抵殖民地 詹姆斯暗算當土王第298節 駕龍艦施瑯抵安曼 勤胡王華僑受封賞第342節 寫策論皇子找槍手 剿土匪軍部遣參軍第39節 楊府夜談(一)第236節 兩重臣皇城互試探 論勞荒南北顯差異第46節 忠烈廟第370節 四大銀行御前受封 中華首相雷厲風行第三十七節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16節 八旗眷屬44 驅紅夷南洋終歸順諾千金中軍護商隊第19節 攝政王的選擇31 聽民意縣太爺坐鎮議拆遷諸議員針鋒第30節 茶社雜談第316節 接書信英軍議北上 奧國臣圖謀除國賊158 退冬營三桂造防線碰釘子藩酋籠羅剎第4節 橘子與枳子第6節 盛宴(一)第360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黑色柳丁第286節 孫特使古寺勸李淏 金判書夜訪說施瑯第19節 楊紹清喜獲嚮導人博雷利歷數共和史第18節 朝鮮王的野心185 蘇伊士公爵會公爵歐羅巴君主助君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第35節 朱仙鎮第38節 巨獸190 爲大局復興黨定計求合作倭國使赴朝第3節 帝都風雲(三)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七節163 遇強敵衆將領攜手覓獵物蒙古汗親征第22節 徐州雪夜(下)第29節 南夷與胡虜174 歸化城下衆將迎駕九九重陽滿人認親第八節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5節 本相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3節 鄭家第8節 路(三)第11節 禪智寺第8節 遊安南猛龍過靈江 復林邑占城王獻國第28節 天下之法第251節 內務部啓用新紀年 冒闢疆晉升內閣臣80 舉先例兩臣述隱患細分析首相護公社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四十三節第13節 旅途的終點202 科布多夏完淳出征長江口陳家明歸國第263節 聯姻親兩世家合作 爲印度王罡謀陸路170 尼羅河上公爵納言君士坦丁英使告密第373節 增實力各方攏海軍 妒下屬施瑯存不滿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224節 仗利器中華軍破敵 仰武道倭武士盡忠99 桂飄香文鼎赴秋闈楓染紅成功遊京都第379節 顧大局皇女斬情絲 爲參政皇長子面聖第32節 朝鮮使節第四十四節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228節 君臣對弈深談巨室 中華女皇艱難抉擇第13節 旅途的終點第338節 聞騙局馮貴訪陳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济纳旗| 通江县| 客服| 车险| 镇康县| 密云县| 湟源县| 五华县| 宝应县| 盐山县| 峡江县| 惠东县| 阳新县| 金塔县| 大关县| 长垣县| 珠海市| 灵山县| 乐山市| 曲水县| 和林格尔县| 神木县| 桦川县| 嘉黎县| 汉川市| 昌图县| 珠海市| 七台河市| 满洲里市| 井陉县| 东光县| 铜鼓县| 宣武区| 灵山县| 长岭县| 通化县| 甘谷县| 获嘉县| 神木县| 修武县| 玉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