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65 朝鮮自稱小中華莫臥兒吸引衆列強

宋時烈的一聲嘆息立刻就引來了周圍衆人的一陣附和。與崇尚力量因而將唐朝視爲中華盛世王朝的倭人不同,在朝鮮人心目中明朝纔是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沒有瑕疵的王朝。現今完美的明朝被禮崩樂壞的中華朝所取代,自然是讓朝鮮人唏噓不已。而他們得出這個結論的緣由則是出於對“正統論”的論述,以及對朱熹的思想的依從。

事實上,自李成桂建立朝鮮王朝起,朝鮮便不僅在政治上將朱熹思想奉爲指導思想、治國的指導方略。在哲學思想上,亦以朱熹思想爲本源,並形成了頗具朝鮮特色的“性理學”。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在朝鮮士大夫的心目中,讀孔子著作而不讀朱熹著作是無法深入瞭解孔子學說的,也不可能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朱熹學說中正統地位的中原王朝必須具有兩個特點:其一,乃漢族建立的王朝,沒有異族建立的王朝,若南北朝時期之五胡十六國,皆入無統之列,以體現其華夷有別的觀念;其二,皆爲大一統政權,入統中原,領有全國,而且有相當長的穩定期,這是大一統觀點相當重要的原則。就這兩點來說中華朝都十分符合。然而已然將程朱理學發揮到“極至”的朝鮮人卻固執的認爲,繼承明朝的中華朝乃是篡位而得,不是正統。因而對其在心中的牴觸絲毫不亞於當年的滿清。

此時,卻聽一旁的金翻譯跟著附和道:“是啊,中原自三代以來,居天下之正者,皇明也;合天下之統者,亦皇明也。而今的中華朝雖受明皇禪讓,卻終究脫不了魏、晉、宋之流弊。謀位不正,又是女主持政,朝綱墮落也就不足爲奇了。”

金省齋的話一出口,在場的衆人立刻就變了臉色。雖說他說的是朝鮮語,但這畢竟是在別人的領土上。更何況是如此明目張膽地垢弊一國之君。若是一不小心將此話傳羅出去,那可是要掉腦袋的事啊。於是一干人等立刻便向金省齋使了個眼色,繼而又向外張望了一下。眼見四周沒人,這才長長地舒了口起,將門窗關了個嚴嚴實實。見衆人如此緊張金省齋本人倒是一副滿不在乎的模樣。卻見他擺了擺手嚷嚷道:“你們不要太過緊張。這些話語漢人自己不是那報紙上談論過嗎。”

“漢人是漢人。吾等身爲藩屬使節怎能說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金翻譯日後你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詞!”宋時烈眉頭一皺警告道。其實在他心目亦從未將中華朝是作中原的正統。否則剛纔就不會發出那樣一聲感嘆了。當然朝鮮人在這方面似乎只關心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正統性,而從不關心其本國曆史上王朝的正統性。這一點也算是朝鮮儒家性理學思想的一大特色。因此作爲一個“言必稱朱子”的典型朝鮮士大夫,宋時烈更在意的是中華朝這些年在文化上的正統性。卻聽他不無感慨地說道:“朱子有言,正統者,一是尊中華、攘夷狄、復仇雪恥;二是法《春秋》、立綱常。中華畢竟消滅了韃虜光復了中華,這尊中華、攘夷狄、復仇雪恥算是做到了。但說到法《春秋》、立綱常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了。而今的中華朝名爲中華,卻已然將中華的綱常丟失殆盡了啊。”

“宋大人所言極是,三綱五常,天理人倫之大體,於此有缺,則國不可爲國,人不得爲人。要我說,他們連第一條‘尊中華、攘夷狄’都沒做到。現今中原士林對所謂的天學、西學趨之若鶩。有道是,華夷有別,堂堂的天朝上國怎麼能對夷狄的學說感興趣呢。向來只有不知五常的倭人才會醉心於那紅夷的蘭學。卻不想上國也會落此下乘。”一個年長的朝鮮使節跟著點頭道。正如當初朝鮮人堅信“胡人無百年之運”,此刻的他們也在心中暗附已經變異了的中原遲早會陷入混亂。因而中華朝現今的種種優勢在朝鮮人眼中也就被有意識的忽略不計了。因此明朝之前對朝鮮索處女啊、索火者啊,後來又屢索貢物啊,之類的經歷則成了朝鮮人心目中美好的回憶。反觀現在的中華朝要求朝鮮開阜通商則成了無理要求。朝鮮人對當年明朝派往朝鮮的宦官、行人、給事之流奉若神明。對此刻前來中原與商賈洽談視作了莫大的屈辱。

不過這些還不算是讓朝鮮人最難以接受的事情。讓他們覺得頗爲屈辱的是中華帝國現今對朝鮮的態度。卻聽那金翻譯緊跟著附和道:“攘夷狄、復仇雪恥,重在雪恥而不是復仇。可而今的中華朝卻是信奉以牙還牙。周圍小國只要稍有不慎,就會遭來上國的懲罰。朝鮮不過曾以權宜之計,假裝臣服過胡虜。卻被垢弊至今,處處遭受上國的刁難。而那些曾經肆虐中原的胡虜反倒是成了天朝子民。”

“就是,可笑的是有人竟然還說‘夷可變夏’,說那些胡虜也能教化成人。真是的,胡虜再怎麼教化都是野蠻人!”另一個使節滿臉不屑的嚷道。

“不止如此,現在的鴨綠江兩岸滿是從關內遷移的流民和從山林裡跑出來的野人。那些流民佔據了大量肥沃的土地進行耕作。而那些野人則時不時地深入我朝腹地山林打獵。”一提起這些年不斷南下的遼東流民和野人,幾乎每一個朝鮮人的臉上都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了不平之色。

“若說關內的流民也算是從中原來的天朝子民。可那些野人是赤luo裸的胡虜,憑什麼受到天朝的庇護。說起來,朝鮮雖爲東夷,但在內心是真心仰慕中華的,也是誠心向中華學習的。比起那些不懂禮教的蠻夷來,我們不是更接近於華人嗎!”宋時烈頗爲委屈的嘆息道。

在朝鮮人看來,遼東的非漢族都不屬於中原王朝的子民,乃是化外野人。因此不管女真也好、鄂倫春也罷,只要不是漢人,他們都統稱爲野人。但有意思的是,當朝鮮人談及自身的“華夷觀”時,則認爲作爲東夷的朝鮮人可以入“華”,而且早成“小中華”了。在他們的觀念中,惟獨朝鮮才實現了由“夷”變“華”,其他任何非漢族都不可能變“華”。因而中華帝國在對待遼東部族與朝鮮上表現出的“厚此薄彼”,讓朝鮮上下委屈不已。他們不明白爲何僅憑一個所謂國民的頭銜,那些野蠻人就成了天朝人。而朝鮮卻仍舊被中原政權視作“外人”。當然他們心裡也清楚怎樣才能取得中華帝國國民的待遇。但那樣做是李朝上下絕對不能接受的事。

無論朝鮮人怎樣矛盾於中原正在逐步變化著的華夷觀。中華帝國依舊像一顆恆星一般自顧自地吸納著周圍一切所能觸及地域的資源。期間受到衝擊的不僅有倭國、朝鮮、南洋諸國等中華傳統朝貢圈。就連遠在南亞次大陸上的印度莫臥兒帝國亦不能就此倖免。

作爲印度歷史上堪與孔雀王朝相媲美的莫臥兒王朝,其締造者巴布爾其實並不是印度人,而是蒙古帖木兒的直系後裔。早年,巴布爾將其從父親那裡繼承的在突厥斯坦的費爾干納小公國喪失怠盡後,便帶著一干手下在草原上一直過著被他戲稱爲“象棋盤上的王在格子之間移來移去”的流浪生活。直到1504年,意外的幸運突然降臨,他率領300名衣衫檻褸的部下攻佔了阿富汗的喀布爾。從那裡,巴布爾將貪婪的目光投向南面的印度肥沃平原。大約20年後,幸運女神再次眷顧了他。在由奧斯曼土耳其人操縱的火繩點火滑膛槍和火炮的支援下,巴布爾竟奇蹟般地以12000人的小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他乘勝佔領德里,作爲他的新首都,莫臥兒王朝就此建立。

雖然巴布爾在攻佔德里四年後便去世了。但他的兒孫顯然比他更有做君王的天賦。特別是在他的孫子阿克巴(1556-1605年在位)統治期間,印度經歷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莫臥兒帝國就此臻於鼎盛,其疆域從喀布爾和克什米爾擴大到了德干高原,最終成爲與奧斯曼帝國並肩的伊斯蘭強國。不過與穆斯林的波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大不相同,莫臥兒帝國的上層建築雖是穆斯林,其基礎卻是印度教的。故而莫臥兒帝國疆土雖大,卻沒有像中國那般實行中央集權的行省制。而是採取了較爲鬆散的軍事采邑制和封建土地的世襲佔有制。

爲此,莫臥兒人將征服的印度國土統稱爲“哈利薩”,意爲國家直屬地或國庫地。除了直屬國王的封建領地外,帝國的其他大部分土地都按戰功分封給貴族作爲軍事采邑,叫做“扎吉爾”,其佔有人稱爲“扎吉達爾”,以軍事服役爲條件。另外在印度,還有不少不受帝國直接統治,但卻臣屬帝國的土著部落酋長和印度教王公,以及帝國直接統治地區中的包稅地主,稱爲“柴明達爾”,意爲“土地持有者”。他們不僅向所轄地區的農民徵收實物地租,而且強制農民在其莊園中服勞役。柴明達爾在其所轄地區內擁有司法權,而且握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此外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寺院也佔有一定數量的土地。

高達一百多萬人的帝國常備軍、裝備有精良武器的帝國艦隊,17世紀的印度在軍力上同樣讓人不敢小窺。但無論多麼龐大的軍事實力,都不能抵消寶石、香料、象牙等等財富對人的誘惑。自16世紀起,葡萄牙、荷蘭、英、法等國相繼踏上了這個東方文明古國攫取財富。英國更是在1600年成立東印度公司以後,便一直都處心積慮地想在南亞次大陸上謀取殖民地。

然而還未等歐洲人在印度打開缺口站穩腳跟。又有一羣來自東方的冒險家加入了進來。他們比歐洲人更早接觸古印度文明,也更會博取那些土邦主們的好感。恰逢17世紀中葉,印度各地不斷髮生農民起義。爲了鎮壓起義農民,莫臥兒王朝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隊的鉅額開支使國家的經濟狀況日益惡化。大封建主之間爲了爭奪皇位,時演內訌。內部的動亂加上外部勢力的不斷侵襲,看似強大的莫臥兒王朝便在這內外夾擊下日漸暴露出了疲態。而最先被打開缺口的正是那些作爲“扎吉達爾”、“柴明達爾”的總督們。

此時此刻在印度安曼土邦主的府邸,一羣皮色打扮各異的外國人正恭敬地等候在外。望著外頭南亞次大陸火辣辣的太陽,以及室內亂竄的蒼蠅,幾乎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露出的疲倦的神情,卻沒有一個人敢就此打哈氣。這羣人可不是什麼普通的訪問者。他們是分別來自香江商業協會、英屬東印度公司、荷屬東印度公司以及西、葡、法等國的商務代表。若是換做在他們自己的殖民地裡,這羣大佬們早就在自己舒適的辦公室裡翹著二郎腿,對當地的土著酋長指手畫腳。但此刻的他們卻只能老老實實地等在門外。就算是沒有吃過午飯、就算正午的氣溫熱得人發慌,就算一干人等已經在外頭等了將近一個時辰。他們還是不能流露出任何不滿的神色。因爲此地還不是他們的殖民地,這片土地上的權威是裡頭那個大肚肥腸的柴明達爾。爲了生意一切都得忍受。

在這一干紅頭髮藍眼睛的代表當中,來自中華帝國香江商業協會的代表無疑是最扎眼的一隊。作爲唯一一個東方國家的商務代表香江商業協會的成員始終與周圍的歐洲人保持著一定的距離。而一旁的歐洲代表則不時地向他們投來好奇的目光。只可惜除了那公式化的笑容之外歐洲代表從這羣中國人身上幾乎讀不到什麼具體的信息。反倒是被作爲商業協會主使的楊辛榮瞧出了不少端疑來。

在楊辛榮看來,西洋人很不善於隱藏自己內心的想法。從在場衆人的神情舉止,就能輕易地讓人猜出他們心中所想。就如那神情倨傲的英國使節一看就知道英國艦隊這些日子保不定又在哪兒撈了一票。再看那法蘭西使節與西班牙使節時而低語的模樣,估計兩者在香料爭端上應該已經達成了共識。至於斜對面的荷蘭使者,楊辛榮連看都不用看,就能猜對方那獻媚的表情。這次中國艦隊的護航可謂是挽救了荷屬東印度公司在亞洲的生意。現今荷蘭人一見到香江商業協會的人立刻就像是見到親人一般又摟又抱的。雖然楊辛榮很反感西洋人的這種兔子作風。但給荷屬東印度公司護航畢竟爲商業協會開啓大西洋航線。再說這麼做也有力地抑制了英國人在印度洋上發展。要是真讓英國人擠了荷蘭人的分額,他們的眼睛保不定哪兒天就要張到頭頂上去了。

正當楊辛榮盤算印度洋上的局勢之時,卻聽一旁突然有人悄聲向他詢問道:“大人,您說這土王今天還會不會見咱們了啊?”

【……65 朝鮮自稱小中華 莫臥兒吸引衆列強 文字更新最快……】@!!

()

第17節 暗戰(三)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節 新加坡總督第23節 君與臣(上)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6節 新朝官制第16節 前夜(上)第5節 痢疾!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二十九節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10節 生死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十二節第23節 賜名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二十六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6節 兵臨城下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8節 返航第二十四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5節 奇貨可居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二十八節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27節 山東鏖戰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22節 陪審團(下)第10節 江左諸府第六節第22節 陪審團(下)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16節 分歧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9節 新安財閥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6節 蜀中攻略(三)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2節 貿易與私掠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35節 仲夏之夜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三十七節第四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十九節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44節 蕙露軒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1節 殿前論戰第二十八節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18節 國會(二)
第17節 暗戰(三)第13節 同氣聯枝(上)第3節 新加坡總督第23節 君與臣(上)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第36節 新朝官制第16節 前夜(上)第5節 痢疾!193 露行蹤田川終落網獻佛像僧侶上金殿第10節 大海我來啦!第270節 對列強父子齊護國 設總督秦津忙漢化第352節 兩重臣當廷起爭執 弘武帝獻股組央行第30節 茶社雜談第256節 奉天命幕府建鈔局 析孝道華使識倭人第356節 進書房黃首相坐鎮 訪相府陳會長求援149 奪三城奇正相呼應無音訊敵酋失蹤影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第二十九節79 金鑾殿閣老齊獻策駁農林陳子龍進言第10節 生死界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第248節 達共識刺皇案裁斷 見女皇蕭尚書請辭50 赴晚宴楊紹清周旋起豪言太陽王立志第十二節第23節 賜名第2節 奉皇命黃得功赴京 接家書吳克善朝聖第二十六節24 中式國會政法熔權申明亭前大選開鑼第20節 訪水城使團受款待設晚宴衆商求財路148 匯城頭雙雄論戰術伊犁城俄使誇海口第350節 查案情令史見女皇 收詩詞皇女生思緒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58 司法院苦嘆法不全老百姓樂道青天眼第6節 兵臨城下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第326節 乘龍艦公爵忙奉承 抵印度紫軒送補給第28節 返航第二十四節第22節 燕京騷亂第247節 中華軍月夜克福岡 陪審團心繫刺皇案83 遇刁案司法院犯難維法律女皇擔責任29 威尼斯謀略蘇伊士中華朝指染愛琴海第5節 奇貨可居204 長崎陷落李海請戰中華宣戰朝王驚恐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302節 犧名譽老相謀未來 抵侵略東歐組聯盟第43節 桑稻之爭(三)第257節 遊說客國會忙內外 西夷使帝都謀利益第273節 宋時烈死牢探政敵 起爭執朝華做對比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第303節 怠中華沙俄遇尷尬 審局勢主教提對策208 晉陝商參與競標會中華軍登陸名古屋第220節 王夫之歸京遇故友 冒闢疆升職待入閣第二十八節第364節 訪英國宗羲薦鄭森 清欠款英主達心願102 一體化百族匯中華鍛心志皇子入軍校第27節 山東鏖戰77 御花園二女論社稷石巢園東林議對策第309節 聞敗訊商會議對策 查實情書生仗直言第22節 陪審團(下)第10節 江左諸府第六節第22節 陪審團(下)110 陳子壯進諫收道統楊紹清簡介歐洲事第16節 分歧25 韓半瓶攜妻投小舅張村民投票換酒席第283節 萬軍圍攻託木斯克 舉白旗傳教士送信第9節 新安財閥第4節 帝都風雲(四)第18節 再戰松山(中)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19 藩屬國四方來朝賀男爵爺驚羨中華制第26節 蜀中攻略(三)81 緩矛盾衆臣柬合作稟情況歐使來書信第2節 貿易與私掠141 議西北軍部擬方案拉民心女皇提口號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37 小見大製造業起步十年功蒸汽機露臉第35節 仲夏之夜第42節 桑稻之爭(二)189 遵憲誥陳邦彥卸任接新職黃宗羲受教53 剪羊毛王公開財路窺資源沙俄又探手第三十七節第四節第219節 析局勢衆儒論國會 生歧異好友兩分道第十九節178 尋古籍中華繪世界受皇命完淳接重任第44節 蕙露軒第223節 中華毛利會戰高鬆 德川光國陣前受傷第9節 川藏道朝廷設茶行 滇藏道流寇課重稅第11節 殿前論戰第二十八節第275節 圍漢城黃首相得意 收戰報弘武皇驚喜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第18節 國會(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女性| 云和县| 唐海县| 唐海县| 波密县| 石泉县| 通辽市| 菏泽市| 绿春县| 土默特右旗| 张家口市| 宜章县| 敖汉旗| 灵丘县| 阿瓦提县| 闻喜县| 肇东市| 平潭县| 横峰县| 乐清市| 遵义县| 延安市| 海原县| 收藏| 曲水县| 丹棱县| 炉霍县| 年辖:市辖区| 高邑县| 新巴尔虎右旗| 北安市| 汾阳市| 汉沽区| 玛曲县| 阿巴嘎旗| 葫芦岛市| 怀仁县| 昔阳县| 永胜县| 若羌县| 宁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