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漕鹽弄勞工安身家

搖搖晃晃的小舢板載著韓半瓶夫婦,順著江南縱橫交錯的河道,來到了松江府轄下最年輕的城市——上海。因吳淞江一帶古稱滬瀆,因而簡稱爲“滬”,又因其西部曾爲戰國時楚國春申君的領地,所以也別稱爲“申”。它西連江、浙,北挽長江,東瀕東海,南及杭州,實爲“江海之通津,東南之會都”。雖然上海在地理上擁有著如此優越的條件。但之前歷代的封建帝國卻從未重視過它的存在。原因很簡單,中國曆來都以農爲本,肥沃的土地纔是帝國的根本。而像上海、旅順、香港這樣的,瀕臨海濱,土地貧瘠,人煙稀少的蠻荒之地,“精明”的封建統治者們連正眼都不會去瞧一眼。

但在中華帝國女皇陛下的字典裡沒有“蠻荒之地”這個詞。在她看來帝國的任何一塊土地都是有價值的。就算是西北最偏遠,最蠻荒的沙漠之下,都還蘊藏著極其豐富的天然寶藏。上海等瀕海城市底下雖沒有蘊藏礦藏。但它本身的地理位置就已經是帝國最爲寶貴的寶貝了。有了女皇如此的重視,上海等沿海城市很快就迎來了各自發展的春天。

雖然開阜至今僅八年,但依靠著來自天南地北的商賈,已然將這片荒蕪的海岸塑造成了一個繁華熱鬧的港口城市。每天從吳淞港開出的艦船將長江與海上的航線聯繫成了一個江海相聯,與張家村等傳統村鎮迥然不同的經濟世界。土地與海洋,農業與商業,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念在這裡碰撞,也在這裡匯聚,從而形成了一種極富中國特色的市鎮文化。讓任何一個初來乍到的人都會忍不住被其深深吸引。

“我說小舅子啊。你們這裡的老爺們喜歡將大院造在碼頭邊上嗎?”揹著包袱的韓半瓶昂著頭,打量著碼頭周圍一幢幢高大的建築物。剛纔在小舢板上時,他和老婆就已經仔細數了一遍??偣灿惺边@樣的大宅子。每一棟雖然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卻都又風格迥異。讓人不禁好奇的想知道它們的主人究竟是是誰。

“姐夫,別叫我小舅子,叫我阿根就行。這是上海**行會的會館。這個碼頭也叫十六鋪!”嚴阿根說罷,一把將韓半瓶夫婦倆人的包袱抗在了自己身上。與他姐姐嚴氏潑辣而又喋喋不休的性格不同,嚴阿根是一個言語不多,性格靦腆的老實人。雖說進城作工也快五年了,卻絲毫沒有染上市井的刁滑習氣。

“啥?會館?乖乖,連商人的會館都造得那麼氣派。你們縣太爺的縣衙一定比這些樓還要高大呢?!表n半瓶咋吧著嘴巴,連連驚歎道。依照中國的傳統禮制,建築的高度和規模都是有嚴格控制的。分別代表著不同階級的不同等級。因此在中國歷史上很少有高層的民用住宅。更別說是商行的會館了。但眼前的幾幢會館,明顯已經違反了禮制限定的規模。這讓頭一次進城的韓半瓶驚訝不已。

“姐夫,這你可猜錯了??h太爺的衙門可沒咱們的會館氣派。”嚴阿根得意的說道。

“那咱們東家是哪兒一家行會的啊?”韓半瓶打量著問道。

“正對碼頭的那家就是?!眹腊⒏炝松煜掳驼f道。

“嚯,那可是整個碼頭上最大的一幢樓了。阿根啊,你們東家可真有本事?!币慌缘膰朗弦哺鴾惿锨爸钢更c點道。

“那是當然。整個碼頭上的貨行、船行都歸漕行管轄。我們東家杜大掌櫃在行會裡頭人緣最好,他最講義氣。碼頭上的兄弟們一提起他,個個都會豎起大拇指。姐夫,你和我姐的住處也是東家找人安排的。就在漕鹽弄,離碼頭近得很。到了那兒可別見生,凡是在碼頭上幹活的,大多住在那裡,都是自己人。等安頓完你和我姐後,我明天就帶你去咱們的會館登記。只要入了會館的名冊,就是行會的人了。”很少說話的嚴阿根只要一提起自己的東家和所屬的行會,言詞之間的自豪感頓時就表露無疑,話也比往常多了許多。

不過,行會對於剛從鄉下出來的韓半瓶夫婦來說還是陌生了些。他們還不曉得這十六幢建築物在這座城市有著何等重要的意義。只見左顧右盼的韓半瓶又指著遠處一幢木結構的樓閣,向小舅子問道:“那邊那幢樓上,好像寫著‘寧波會館’吧。這也是行會?”

“唔,那是寧波人開的會館,只收寧波人。咱們漕行可沒這麼多規矩,只要是在碼頭上討生活的就可以加入行會。不管是搬貨的苦力,還是記賬的先生,只要是行會的人都以兄弟相稱。” 嚴阿根一邊介紹著一邊帶著韓半瓶夫婦穿入了碼頭拐角除處的一個小弄堂。弄堂的入口雖不起眼的,但裡頭卻是別有洞天。兩排磚木結構的三、四層樓房,夾出了一條三人來寬的街道。所有的窗戶都沒安玻璃,僅在木框上糊一層半透明的紙。晾著衣物、掛這鹹菜的竹竿,橫架在窗戶口,像蛛網一般籠罩住了本就不大的天空。瀰漫著炊煙的弄堂裡,南腔北調此起彼伏。似乎比外頭的碼頭還要熱鬧上百倍。

剛從鄉下進城的韓半瓶夫婦哪裡見過這等陣勢,當下便分不清南北了。眼見姐夫和姐姐都傻站在了原地,嚴阿根趕忙催促他們道:“姐夫、姐,快進去吧。站在這裡擋道。再走幾步路就到你們的住處了?!?

“嚯,這樓好高啊。阿根,你說我們能住這裡?”嚴氏仰著頭望著周圍的房子,只覺得自己的脖子都酸了。從小在鄉下長大的她除了寶塔外,還從未見過兩層以上的房子呢。在一天之內能見到這麼多高樓,在她看來簡直就像是做夢一樣。

“是啊。我們東家說了,姐夫能識文斷字,是個讀書人,不能怠慢了。瞧,這樓上最靠左邊的那間房就是東家特地派給你們的。我們東家雖說不識字,可最佩服讀書人了。”嚴阿根把包袱一放指著三樓的一個小窗口說道。

“住得那麼高,怎麼睡得著啊。”嚴氏張大著嘴巴驚訝道。其實,她心裡早就巴不得立刻就飛上去看個究竟了。

“真是頭髮長,見識短。住得高清靜啊。別說廢話了,先上去再說吧?!表n半瓶白了嚴氏一眼,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與小舅子一起把行禮搬上了狹窄的樓梯。剛纔嚴阿根的話,讓他又找到了作爲讀書人的優越感。雖然是同一羣白丁苦力住在一起,但東家專門安排他住在樓上,可見對他這個書生還是挺重視的。有了信心的韓半瓶連對老婆說話的嗓門也比從前高了幾分。

“頭髮長怎麼了?;实垡膊皇莻€女人。上去就上去?!眹朗喜桓适救醯姆瘩g道。不過,她的口氣完全沒有了在鄉下時的盛氣凌人。畢竟這是在城裡,而不是那個將自己丈夫當做笑話的鄉下。

毫無疑問,比起韓半瓶夫婦在鄉下的茅舍來,眼前的這個房間實在是小得可憐。但紅磚瓦房以及外頭那個不大的曬臺,還是讓他倆覺得住房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於是在一番精心佈置之後,韓半瓶夫婦總算是在這座陌生的城市裡落下了腳。正如嚴氏先前所言,這一夜她與丈夫都沒睡好。倒不是因爲住得高不適應的原因,而是出於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展望。

雖然一夜都沒睡踏實,但激昂的心情依舊讓韓半瓶在第二天起了個大早。這一日,不但是他第一天上工的日子,更是他去行會登記的入冊的重要日子。於是,穿上自己唯一一件像樣的儒服,韓半瓶懷揣著忐忑的心情,隨著小舅子踏入了漕行會館的大門。

與中華帝國境內其他的移民城市一樣,如今上海城數量最多,規模最大的社會組織,既不是由血緣聯繫的宗族家庭,也不是由信仰牽引的宗教團體。而是一種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社會組織——行會。行會又稱爲“團行”,一般出現手工業和商業領域,是一種行業自律組織。早在唐朝中國就出現了手工業行會。宋代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行會也有了比較廣泛的發展。明朝中期以後,行會又被稱爲“會館”、“公所”或“公會”等,有時也稱爲“幫”或“會”。作爲帝國市鎮最基礎的社會組織,它一方面幫助各級政府向工商行業徵收稅款,另一方面也對城市工商業進行自主管理。

但與歐洲的行會相比,中國行會起步雖早,但發展卻不快。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上,中國的行會都顯得弱小了許多。在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一般都由政府官營。作爲民營手工業經濟組織形式的手工業行會,面對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沒有完全的獨立性,它們在經濟領域的職能非常有限,不但只能管理一些民營手工業,而且還經常受到官府的許多幹預。因此,就算是在明末手工業高度發達的江南地區。中國的行會也始終停留在手工業行會的階段,而不是像歐洲行會那般進一步發展出了商業行會。

這種停滯不前的情況,直到嶺南衆財閥的崛起,才被香江商業協會用武力所打破。同爲商業協會出身的弘武女皇,比中國曆朝任何一個君王都要重視工商業。寬鬆的經濟政策,讓行會、商業協會等工商業組織,得到了千年難遇的自由發展土壤。加之這個時代的中國經濟本就高。僅花了不到十年的時間,這些民營行會就如雨後春筍一般,進入了黃金髮展期。

一般來說,“商業協會”更多偏重於追求私利的商業活動,多是通過股份制組成的私人資本聯盟。商業協會往往強調自由競爭,不願再遵守舊行規行約,希望衝破束縛開拓新機會。以香江商業協會爲代表的商業協會,就熱衷於殖民擴張,不僅獲得了帝國政府給予的特權,甚至還可以在海外代理政府進行戰爭。“行會”則以工業活動爲主。主要負責制定行業經營規範,監督市場交易公平,協調工廠主與勞工之間的矛盾。由於這個時代的工業尚處在手工業階段,熟練的工人對於市鎮的工業發展至關重要。爲了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來留住熟練的工人和打量的勞動力。各地的行會進城務工的勞工提供住所、安排工作。此外行會以傳統的“忠義”爲信仰,通過結拜異性兄弟來組織勞工。就像嚴阿根所說的那樣,他們爲行會做事,行會的成員兄弟相稱。行會在維持著這個社會基層秩序同時,也在積攢著自己的力量。

由於韓半瓶讀過書他的個人資料不用像其他人那般由行會的師爺代填。整個登記過程自然很快就結束了。眼見自己的姐夫已然成了行會的成員,嚴阿根很是高興的湊上前去拍了拍韓半瓶的肩膀道:“好了,現在都是自家兄弟。我這就帶你去船航見掌櫃。等安排完你的差事,過兩天行會就會挑一個黃道吉日,讓你和其他幾個新入會的兄弟燒黃紙正式入會?!?

“怎麼還要搞儀式啊。”韓半瓶一聽還要燒黃紙,不由嚇了一跳。但還未等他來得及問清楚,嚴阿根便拉著他走下了樓梯。兩人這纔剛要離開,卻聽樓梯口茶舍裡的幾個壯漢正扯著嗓門互相爭執道:“兩個要我選,我就選鐵老大。這麼多年從沒見他做過一件不光彩的事?!?

“我選杜掌櫃。杜掌櫃最爲兄弟著想了,每次兄弟有難他都盡力爲兄弟幫忙。出錢又出力,上次碼頭的田雞仔被織錦行的貨箱壓斷了脊樑。田雞仔不是杜掌櫃的夥計,只是住在漕鹽弄。杜掌櫃不但出面讓織錦行賠了湯藥費,還自己掏錢安置田雞仔和她老婆回鄉下?!?

“是啊,杜掌櫃,人緣不錯,從不跟兄弟計較。我們漕鹽弄的百十戶人家都支持杜掌櫃?!?

“我看杜掌櫃實力不夠,他手下就只有碼頭的幾家貨行。哪兒比得上鐵老大啊,蘇州河那一片都是他的人。我們公平碼頭一致支持鐵老大?!?

眼那些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不休。一旁聽得一頭霧水的韓半瓶,壓低了聲音好奇問道:“阿根啊,那些人在爭什麼呢?”

“在說選行會當家的事?!?

“選當家?”

“是啊,咱們漕行的當家人是選出來的。不像隔壁的寧波會館那樣老子傳兒子。他們說的杜掌櫃就是咱們的東家?!?

“嘿嘿,這還挺有意思的。那不是同咱們鄉下選議員一樣嘛?!表n半瓶剛想問小舅子會不會選他東家時。卻聽茶室裡一個年紀稍長的老闆出面打圓場道:“好了,都別爭了。這屆的當家人是誰,得樓上的老人家們說了算?!?

【……26 浦江畔十六行林立 漕鹽弄勞工安身家 文字更新最快……】@??!

()

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38節 洛陽之戰(三)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三十五節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18節 國會(二)第16節 前夜(上)第3節 登陸旅順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15節 暗戰(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31節 皇宮深院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37節 理想與野心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五節第45節 火槍與聖水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6節 虎狼之師第17節 國會(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7章 投命狀第7章 投命狀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十六節第16節 分歧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5節 痢疾!第2節 貿易與私掠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32節 朝鮮使節第8節 盛宴(三)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三十節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5節 風口浪尖(五)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三節第7章 投命狀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47節 開封之戰(一)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5節 火槍與聖水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二十節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0節 驚變(一)第31節 皇宮深院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
第212節 懲藩屬中華改方針 印度洋華商遇封港120 弘武帝外交改陋習衆大臣陸海做選擇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215節 查資料訟師遇刁難 整風氣曉秦訓下屬第250節 詮憲政子壯引黃老 結本土新學終脫胎23 接拜帖知縣會好友品香茗諸人論爲官第335節 聞買賣羅威巧周旋 歷千辛法使回巴第38節 洛陽之戰(三)75 懲舞弊好友起爭執睹惡行女皇怒招臣157 紅海畔蘇萊曼起事南京城弘武皇定策第306節 奉皇命俄使抵託城 爲領土兩使起爭執128 化糾紛國會終冰釋揚國威敖廣抵江口第241節 入冬營中華軍休戰 馬關港華倭使會晤第三十五節第268節 聞徵朝歐洲使憂心 獻書信倭使挑民憤96 行大禮中西產分歧取西經使團得正果第216節 司法院新制愁百官 道法之說重現中原第18節 國會(二)第16節 前夜(上)第3節 登陸旅順103 輸官司縣衙門道歉鳴不平懵書生抗議第15節 暗戰(一)101 王夫之傲評西夷制弘武皇悉解憲政術第31節 皇宮深院154 東賽汗山官軍遇襲布爾干城蒙兵送信第37節 理想與野心162 準軍大營父子脫逃翁金河畔滿漢再遇第6節 楊家大少爺第328節 遭遇戰英軍失先機 中華軍卡奇灣再戰43 三大洋米字旗飄揚太平洋金龍旗獨秀第348節 聞捷報百姓憂物價 姚欽差喬裝探消息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320節 整股市議員出主意 爲壟斷倆商揣聖意第8節 騎鶴遊揚州第五節第45節 火槍與聖水200 南洋艦隊北上覆命西北軍團圍追準匪74 聚陳府三臣論上書訪河南專員諫外察第32節 除夕笛聲第26節 虎狼之師第17節 國會(一)第13節 巾幗英雄第10節 江左諸府第277節 接命令哥薩克出動 克城池蒙古兵燒殺63 爭標段晉商巧貸款爲商務倭朝遣特使197 巧設計島津放手搏聞變故女皇穩局勢22 英武殿上專員起誓衆臣面前女皇律己第366節 識手段總督認新主 爲宗教特使下許諾第7章 投命狀第7章 投命狀第48節 開封之戰(二)第27節 受禪壇與憲誥38 頻漏氣寶機難投產鬧棉荒夷布入中原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十六節第16節 分歧第37節 決戰牧野(三)第333節 遊印度公爵探虛實 爲債務英使見邦德第281節 完淳世澤炳燭談心 萬軍兵臨託木斯克34 王夫之析分拆遷案陳子龍歷數省議席124 馬六甲狐出謀劃策王副會長設宴款待第5節 痢疾!第2節 貿易與私掠192 回京路女皇賞楓葉乘御輦皇夫進納言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第32節 朝鮮使節第8節 盛宴(三)177 弘武女皇宴請番王蘇赫巴魯難擋誘惑71 五世達賴應邀入京中華女皇賜賞屏風第三十節95 使團船隊逆流北上畫家醉心長江美景198 弘武帝京城送夫君顧寧人草廬祭好友第5節 風口浪尖(五)106 奇伉儷促膝聊祭祖衆狂生擋駕遞請願第三節第7章 投命狀第284節 議投降哥薩克出策 入軍營俄總督獻劍第47節 開封之戰(一)第289節 儒法爭御前互辯論 尊孝道皇長子探病188 崑山廬雙儒達共識玄武湖太沖審明史第16節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45節 火槍與聖水196 德川幕府楚歌四面西北諸藩勤皇倒幕第13節 旅途的終點125 互謀利議員達共識嘆現狀尚書勸黨魁第12節 大同義軍(下)第14節 多爾袞的三個心願194 大殿外羣臣起猜忌暖閣內尚書柬忠言第二十節第37節 洛陽之戰(二)第325節 推法案海商造商機 起間隙復興暗角鬥第239節 定戰術軍民互合作 爲埃及諸使匯開羅42 展新學歐羅巴目瞪捍寶座尼德蘭宣戰第264節 鎮海公書房圖運河 楊夫人府邸宴貴客78 劉富春名動直隸府督御史愁眉公社案89 蛟龍出水驚煞四鄰半島生亂烽火驟起第10節 驚變(一)第31節 皇宮深院112 官府議會相持如賓各省議員暗自較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甸县| 枣强县| 颍上县| 沭阳县| 自贡市| 岗巴县| 沧源| 法库县| 岚皋县| 漯河市| 六安市| 玉山县| 灌阳县| 岳普湖县| 侯马市| 黄平县| 吉木萨尔县| 天水市| 金坛市| 含山县| 天等县| 银川市| 泽普县| 青海省| 府谷县| 临朐县| 讷河市| 西丰县| 宽甸| 汶川县| 清流县| 沙河市| 察隅县| 京山县| 长垣县| 徐水县| 西林县| 望江县| 丰原市| 新沂市|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