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怎麼才能把一副好牌打稀爛?
李哥:給我機會我不中用啊。
這個李哥不是LOL的那個,而是彼岸科技園的鄰居。
歷史的車輪從李哥喊出那句“All in AI”開始滾動,陸奇大刀闊斧的改革觸動了搜索業務的奶酪。
結局衆所周知:改革派黯然離場,股價從300美元高位一路滾落至170美元谷底。
過了幾年,李哥發現光靠大搜不行,趨勢還是AI的,又想吃回頭草想要繼續梭哈AI,隨後親自上陣,沒多久,就把管大搜的海龍給踢了。
而海龍這種元老重臣也不是吃乾飯的,走的時候可不像陸奇那樣揮一揮衣袖,數百億灰飛煙滅,他沒帶走錢,而是帶走了人,大搜一大批老人出走。
隨後李哥又找來抖神(沈抖)管大搜,結果這傢伙是個彪悍的戰鬥派,一年三鬥把剩下大搜的牛人全鬥到字節去了
結果AIAI沒起來,大搜大搜又半死不活,兩邊不討好。
當ChatGPT橫空出世時,李哥激動的不能自己,雙手叉腰仰天長嘯:“HIAHIAHIA,屬於我的時代,終於來臨了!”
然而環顧四周,身後除了馬伕人和一衆馬屁精,麾下AI領域真才實學的專家,竟無一人。
最終倉促推出的“蠢心一語”因收費策略和糟糕體驗被網友戲稱爲“ChatPPT”。
自家人清楚自家事,最早佈局AI的公司,官網棄自家產品不用,反而掛著別家的AI搜索,淪爲業界笑談。
陳默至今仍清晰記得當時在職場論壇裡看著網友們發的圖片。
在公司樓下前,成羣結隊的員工自發穿著印有“Qi's Team”字樣的文化衫列隊相送,有人舉著“Thank You Qi”的標語,有人甚至紅了眼眶。
隨後諷刺的是,該公司許多員工被內部下了禁口令,這些充滿溫情的圖片在幾小時後竟從各大平臺悄然消失不見。
坊間對這位傳奇高管的評價急轉直下,從之前的“AI教父”“改革先鋒”的讚譽,到“名不副實的空降兵”、“硅谷精英在華夏水土不服”、“只會畫大餅的PPT高管”,更有甚者直接嘲諷其爲“年薪過億的高管混子”。
好一副人走茶涼的熱鬧景象。
但陳默深諳一個樸素的真理:無論去世還是離開,能讓人們自發相送的人,必定是真正爲大家做過實事做過貢獻的人。
回過神,陳默在陸奇的這份評估報告打了個勾。
天機閣的分析與他內心的判斷不謀而合,在彼岸這樣沒有派系掣肘的環境裡,陸奇還是那個陸奇,而他可不是李哥。
“得,就他了。”
打完勾,陳默忽然發現評估報告末尾還附著一頁。
他眉頭微挑:“嗯?難道還有高手?”
這份匿名檔案格外神秘,開頭沒有姓名,就連履歷也是含糊其辭。
程序員出身,互聯網行業白手起家;
工作後從普通員工做起,短短幾年就成爲該公司高管之一。
利用業餘時間搞的項目,轉手變現賣了上億。
隨後因故從該公司離職,銀行卡放著冷冰冰的數十億.
看著看著,陳默就感覺不對勁了。
尤其是卡里溫暖的幾十億,這尼瑪說的不是雷軍麼?
隨後陳默轉念一想,確實啊,如果放開思維,雷軍確實是比陸奇還要合適的人選。
要能力有能力、要眼界有眼界、要技術有營銷,而且就連個頭也僅比自己短了1釐米。
但,怎麼可能,簡直倒反天罡。
是彼岸收購小米啊,還是雷軍帶著小米入贅彼岸?
無論哪種情況都會震動整個華夏商界。
即便雷軍同意,其他那些股東怎麼辦?
就算這些股東腦子抽了全部同意,相關部門絕不會坐視這樣的超級巨頭誕生,這是要翻天的節奏啊.
“天機閣這幫傢伙還真敢想”陳默這才明白,自己當初只要求篩選人選,卻沒限定可行性。
他直接看向末尾,赫然看到十顆星的推薦指數,以及最後纔出現的那個無比眼熟的那兩個字。
陳默直接口吐芬芳,我尼瑪!
好吧,他想錯了,不是雷軍,而是他自己。
隨後他感受到了曾經雷軍的備份,當時他卡里哪有這麼多錢,就尼瑪離譜!
不過仔細想來,他和雷軍確實有諸多相似:同樣技術出身,同樣白手起家,同樣的英明神武。
唯一的區別在於雷軍在這條路上如履薄冰十幾年,他短短幾年就跑完罷了。
看來這份報告,確實快把天機閣這幫人都憋瘋了,給自己留了個彩蛋,或者用這種方式委婉勸他繼續掌舵。
陳默笑著搖頭,打開電腦開始部署:
在網上查了下資料,提筆在本子上寫寫畫畫,開始對這些候選人進行安排。兩個老外就算了,陳默也不放心,東西方文化差異磨合還是挺費勁的,本來爲了省事反而變得麻煩了。
至於蘇媽,其實與其說符合彼岸,倒不如符合米岸芯升。
相較於英偉達來說,陳默對AMD相對來說關注度比較低,但即便再低,股價也不可能僅有區區3美元。
彼岸現在最不缺的就是現金流,這筆投資必須拿下。
而且通過戰略性投資,後期可觀的收益只是其一,跟蘇姿豐搭上線保持聯繫伺機挖角是其二,其三可以讓米岸芯升跟AMD聯合研發定製化GPU/CPU,用於彼岸遊戲、雲計算和數據中心。
米岸芯升之所以相關芯片進展如此之快,除了砸下重金收購硬件,比如光刻機,研發團隊成員基本屬於頂配,已經構建起強大的技術生態。
再加上之前彼岸斥資百億抄底入股英偉達,與其合作師夷長技,這次再加上AMD,屬於如虎添翼。
只是要注意現在是最後的蜜月窗口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後續被制裁,所有操作都要通過離岸公司和基金層層嵌套,做好風險隔離。
轉念想到人事安排,陳默已經有了盤算:
沈向洋可擔任彼岸創研院院長,把許朝軍的精力釋放出來,這傢伙雖然精力異於常人,但身兼青藤學院教務、創研院和網絡安全數職,還是有些難爲他了。
不過也是好事,讓許朝軍忙起來就不會搞東搞西,玩個撲克都能把自己玩進去。
至於陸奇必須三個月內速戰速決,要是被李哥搶先走了歷史老路,他可就追悔莫及了。
陳默很清楚,對這些頂尖人才,獵頭只能打前站,最終必須自己親自出馬,拿出三顧茅廬的姿態才顯誠意。
看來這下,自己得親自出去一趟了,不過以自己目前的身家和對彼岸的重要性,國外這麼亂,安保方面必須做到萬無一失,小心駛得萬年船。
林林總總,陳默腦海思緒紛飛,一小時後,三封加密郵件接連發出:
“@徐培新,委派國際知名獵頭公司接觸蘇姿豐、沈向洋、陸奇三人,傳遞彼岸對其有意的消息,初步接觸,並持續關注其動態.”
“@周受資,調研AMD市場前景,利用海外離岸資金對其進行戰略投資,注意規避政策和地緣ZZ風險”
“@張長髮,全軍出擊國外組建一個臨時特種安保小隊(規模十人,全副武裝),在美配備防彈車輛。”
隨著指令下達,幾個部門如同精密的機器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四月的最後一週,陳默正在檢視年初給自己制定的KPI進度:
1、V3.0架構拆分:完成60%;
2、CEO人選物色:初步鎖定,進度50%;
3、子公司融資計劃:餓了麼、打的出行、起點等重點項目待推進;
這份清單背後,是彼岸“母體不上市,子業務分拆融資”的戰略藍圖。
從去年第四季度啓動至今,吳旦已主導完成了知乎、B站等項目的融資,但核心業務仍需陳默親自操盤。
就這樣4月臨近尾聲。
而這個月互聯網科技圈還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樂視體育的B輪融資。
要知道樂視體育從去年誕生之際就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賈躍亭在妻子甘微的助力下,邀來孫綠雷、劉白潔、周公子、黃教主、陳雞、郭小四等11位明星做樂視體育的股東。
這一招老賈在樂視影業的過程中也用過,當時還邀請謀子等一衆導演和明星加盟,風光無限。
一方面靠著強大的明星背書,另一方面靠著樂視電視、手機的成功和樂視網高估值的作證。
去年年中,樂視體育A輪就拿到了8億的融資,萬達集團、雲峰基金、普斯資本、天弘基金等衆多國內頂尖財團都是投資方。
而這一次,樂視體育先後拿到了建銀國際的投資意向書,海航、融創、華人文化等多家機構也開始爭投樂視體育,加上之前多位明星投資人相繼跟投。
最終樂視體育B輪融資聲勢浩大,一共融了80億元的總投資額,公司估值也高達215億元,樂視體育迎來了高光時刻。
隨後在龐大資本的加持下,樂視體育在全世界瘋狂掃貨之路,先以13.5億拿下中超,然後狂攬亞冠、英超、意甲、ATP網友等一線賽事版權,除了NBA版權在彼岸視頻那,可以說剩下的都被樂視打包帶走。
樂視體育跟樂視視頻一樣雙開花,成爲了影視體育的版權帝國,甚至某樂視體育高管聲稱,“不管你喜歡看什麼比賽,在樂視體育的平臺上,肯定能找到你喜歡的內容!”
此時在海量資金助力下,公司規模急速擴張,人員不斷膨脹,樂視體育開始不斷從各大體育單位挖來大量人員,經常給出2倍以上的天價薪水,甚至還贊助了國安足球隊,並通過贊助把五棵松體育館更名爲樂視超級體育中心。
老賈一度被譽爲可以媲美陳默的存在。
隨著樂視系股價節節攀升,儼然成爲新BAT之後最強有力的挑戰者。
賈躍亭在微博的含沙射影更是引發熱議:“當初某位互聯網巨頭目不識珠,錯失投資良機,不知現在作何感想?”
就在媒體,紛紛猜測“老賈指的是誰”之際,
陳默時隔多日沒更新的微博,發了一條微博,“眼見他起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