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

既然要造反,就要有個造反的樣子。陳勝無師自通地連著做了幾項很是像樣的安排??磥硭娴暮苓m合幹這份職業。

第一項安排是就是伐木。陳勝很明顯沒有保護環境的覺悟,造反的第一天就打發人上山砍伐樹木、竹桿,用來作爲武器。這也是實在沒辦法的事,總不能赤手空拳給胡亥說自己在造反吧。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把金屬物件都弄成鼎了,想做個像樣的兵器一時半會也不容易弄到,木頭棒槌隨便握手裡,只要能敲打人就行,反正多個物件多份把握。

第二項安排就是做了面大旗,比較拉風的那一種,旗幟上再繡個上個字,就算遊個行也比較威風。當然旗幟上的字是不能亂繡的,陳勝在搞刺繡工作前還是動了一翻腦筋。其一他認爲嬴政的長子扶蘇和楚國大將項燕都有威名,前者被胡亥殺了,後者被秦軍打死了(具體打手叫王翦),雖然都死了,冒稱是扶蘇和項燕的部下,帶頭造反,肯定有人響應,關鍵是項燕,在楚國人心目中枝繁葉茂、根深蒂固,用此旗號再好不過。只是能把扶蘇、項燕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能湊到一起用,哥你太有才了。其二是秦朝滅亡六國前期,楚國是當時較強的國家,最有實力和秦國對抗,在其被滅亡後,人們對其最爲惋惜;更爲重要的是,秦昭王曾誆騙當時的那個楚懷王去武關會面,結果把他逮回秦國,並折騰至死,因此楚國人對此耿耿於懷。其三是陳勝吳廣家鄉所在地就在楚國的地盤上。因此,陳勝很莊重的在大旗上繡了個“楚”字。

第三項安排就是搭臺。陳勝搭臺不是爲了唱戲,而是進行誓師,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宣誓,當然也有做廣告的成份。在誓師時,先給自己定了個身份,自己稱將軍,吳廣爲都尉。同時也不忘借那兩個軍官的頭用上一用,把倆人的腦袋放大旗下,唸唸有詞的,誠意十足的祭了幾旗。

造反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得有個具體行動來表示表示。準備工作做好了,那就辦點事實吧。

這九百名苦力,袒露著右臂,拿著木棍竹竿,排著隊在陳勝、吳廣帶領下,雄赳赳氣昂昂地向鄉政府辦事處走去。大澤鄉當時不是縣級城市,縣轄小鄉鎮,配備三老這種最低級官吏,這三老是有地域性質的,實際上就相當於族長。有人會問那鄉下邊不還設亭?說實話,亭長那個角色嚴格意義上都不能算是個官,前邊已經講過了的。

過路行人覺得莫名奇妙,很多開始跟在隊伍後邊看熱鬧,跟著跟著覺得不對了,竟然直奔三老所在地去了。因爲當時的宣傳工作全靠嘴說,你要不是一路上一邊走一邊喊“造反”,光看你手裡拿的那些木頭棒槌,別人還真不知道你要幹什麼。

幾個老頭整聚在一起聊天,還沒弄明白這羣人要幹什麼,正在愣怔中間,發現人羣竟然舉著木棍直奔過來,老頭子想跑也沒那體力,只聽人羣中一邊喊“造反”一邊亂敲打。老頭子經不起這麼折騰,好了好了,我們投降。目的達到了,陳勝就這樣用輕而易舉的佔領了大澤鄉。

這次聚衆活動,收效頗豐,發現了人才也聚住了人氣。

人才方面,在羣架中間有個人暫露頭角,名字叫葛嬰,這個人打羣架很猛,也很有一套。應該說他的勇猛程度要在吳廣之上,現在算的是陳勝手下的首席名將。

人氣方面就更了不得,佔領大澤鄉後,陳勝、吳廣的造反名聲很快傳開了。讓他們這麼一搞,附近的窮苦老百姓沒心思種地了,扛著鋤頭,拿著扁擔,揹著鐵耙趕了過來,紛紛參加起義軍,隊伍一下子擴張了好幾倍。

有兵了,就更不能閒著了,再說就大澤鄉這個窮地方,想讓這羣人吃飽飯也比較困難,怎麼著也的找個大點地方搞一搞吧?

小鄉鎮已不入陳勝的法眼,下一步是縣城——蘄縣。由於事起倉促,縣令連抵抗人員還沒湊足,那羣遊行隊伍已來到了城外,再說老百姓也不願意跟著縣令折騰,陳勝依然是輕而易舉地佔領了縣衙。

因爲縣城看似屬於政府部門,實際上沒有什麼兵力,就衙門那幾個人,抓個土匪強盜都還吃力,想和幾千人羣毆那是找死。再說當初秦始皇怕地方造反,都沒給地方配備什麼人員,郡裡多少留一點人馬,軍隊幾乎全放在中央?,F在陳勝突然起來鬧騰,老百姓們蠢蠢欲動要去應和,縣裡不光沒兵,連老百姓都不敢鼓動。

隨後陳勝又安排葛嬰帶著人,一路向東連攻下五個縣城。隨著遊行工作的順利進展,參加人員也逐日增加,到此時隊伍已經浩浩蕩蕩,擁有戰車六七百輛、騎兵千餘人、步兵數萬人。這下徹底翻身了,從個一窮二白的苦力翻身成了幾萬人的首領,他的目標眼看就要實現。

但要實現這個目標還得幹一件事,這一陣一直在小縣城鬧騰,省城的大門都還沒敢去碰一下呢。好了,現在人多了,就去省城鬧騰鬧騰吧。

陳縣(河南淮陽縣),嚴格意義上應該成爲陳郡,因爲這裡是郡守所在地,也就是省城了。前邊說了半天,可能會有人問,陳勝在那鬧騰,省裡怎麼沒一點反應?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老嬴政都沒給配兵,並且胡亥還亂殺人,想去鎮壓沒那個能力,向上彙報弄不好也得砍頭,只好看著遊行隊伍在外邊胡走亂轉了。

很快,陳勝的遊行隊伍來到了陳縣的門外,叫的喊的,熱鬧非凡。這下省級幹部們著急了,拿出個具體解決措施吧,總不能一直讓那羣大爺在城門口站著呀?因此幾個高管商量了一下,採取了一個極爲有效的措施——逃跑。這下好了,遊行隊伍站在外邊,也沒人搞個接待,管個午飯什麼的,郡守、郡尉、郡監還有縣令(省會城市,設有縣級領導機構)一干頭頭腦腦跑了個乾淨。

領導都跑了,總的有人應對眼前的事吧?事實上也不是所有官員都願意開遛,守丞站了出來,在老大逃跑後,作爲副手有勇氣站出來,此舉可嘉。從後來的事情來看,這位不知名的兄弟肯定是自願留下來的,因爲他讓遊行隊伍錯過了吃午飯的時間。這位兄弟領著手下跑到城門口和遊行隊伍對砍??持持鴨栴}出現了,自己身邊的人越來越少,而對面的人越來越多。自己手上的幾千人和那幾萬人對砍,能把對方砍光?我覺得這位仁兄沒有學過算數。不過也沒什麼,既然敢出來就沒打算回去吃午飯,這位守丞兄在遊行隊伍中活躍了幾個小時,讓遊行隊伍錯過了午飯時間,因此人們很生氣,一擁而上把他砍翻在地。此次事件,這是陳勝起義以來遇到的最大的阻力。克服這個阻力,陳勝自己的目標已唾手可得,至少他是這樣認爲的。

佔領陳縣後,陳勝的名聲愈來愈大,造反的聲勢也越來越旺。廣大苦力同胞們在陳勝光輝形象的帶領下,在正確方針政策的指引下,紛紛操起木頭棒槌趕過來湊熱鬧。陳縣這個省會畢竟比小縣城大得多,陳勝一到這就不願意挪窩了,乾脆住下來,有吃有喝地愜意了起來。

陳縣的凳子都還沒有暖熱,陳勝就開始有想法了,並且這股衝動越來越強。手裡有兵腰桿子也硬,因此就有人來獻媚,“你該稱王了。”這句話一說,陳勝高興的不得了,理想要實現了。

就在陳勝高興的檔口,張耳和陳餘倆人說話了句話,潑了他一盆冷水。應該說陳勝現在手下最厲害應該是這兩個人,可不巧的是陳勝沒有駕馭他倆的能力。

這兩個人比較能混,在後面劇情裡,雖然沒當成主演,但露臉的機會比較多。

張耳是魏國大梁人,在年輕時還趕得上做信陵君魏無忌的門客。魏無忌死後逃到外黃縣。外黃縣有家富戶,女兒長的漂亮,可偏偏嫁給了個老實巴交的丈夫。富家女不願意,便逃了出來,逃是逃了出來,但還是沒地方去。要是回家給她爹說要離婚,她爹肯定打斷她的兩腿。沒辦法,最後跑去她爹的一個賓客家裡。剛好這個賓客和張耳關係比較鐵,就給倆人牽線,這樣一來二去的竟然搞到了一起。

最後還是那位賓客出面替富家女辦理了離婚手續,嫁給張耳。結婚後,張耳吃了幾年軟飯,在老丈人家拿錢四處交朋友,甚至還養了幾個門客,陳餘就是最好的朋友。據說張耳養門客這陣子,劉邦還跑來蹭過飯,一住就是幾個月。

秦滅六國後,張耳領著陳餘跑到陳縣躲避,隱姓埋名,跑到一個里正家裡給人家看大門。這日子本來過的挺平靜的,結果陳勝來了。這倆人本就不是願意消停的主,一見陳勝帶著遊行隊伍進城,立馬跑去應聘。陳勝才見過幾天世面,和這兩個主比起來那真是小巫見大巫。經他倆一忽悠,高興的很,終於遇見大才了。

陳勝的慶幸是對的,這兩位的確是有才氣,可不幸的是,自己根本不會用。

當有人建議陳勝稱王,張耳說話了,“不要稱王,迅速西進,並派人立六國的後人爲王作爲同盟,進而推翻秦朝,佔領咸陽,並以此號令諸侯帝王大業可成了?!睆埗脑捄荛L的,我爲了方便起見只是摘了幾個重要點講了講而已。應該說,張耳的這段話足可和後世諸葛亮的“隆中對”相媲美,有策略、有方針,有目標、有手段,並符合當時實際,真要如此操作,陳勝可能會走的更遠??刹恍业氖顷悇俨皇莿?。

張耳所說的已經超出了陳勝理想的範疇,他一心只是想富貴,從來沒想過當皇帝。黑的白的你說了一大些,但按你說的還不知道到猴年馬月才能實現。算了,兄弟你去一邊涼快吧。

當月,陳勝稱王,國號“張楚”,也就是張大楚國的意思,挺有想象力。

翻身了,徹底翻身了,從起義到稱王只用了一個月時間,坐火箭都沒這個速度。陳勝認爲自己是成功的。的確,在當時來看,他的確是成功的,他是當時唯一的一個王爺??蓮尼醽韯∏榘l展來看,他是失敗的,因爲在後來一堆亂七八糟的王爺肆意鬧騰那一陣,就沒他什麼事了。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9章 日落長河—(六)
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九節 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三節 劉卬的結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九節 改正朔(六)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五)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節 串謀(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3章 亂世紛爭—(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節 衝動(一)第2章 大澤鄉起義——(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四節 醫之聖手(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五)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二節 劉盈收場(二)第8章 紅霞萬里—(八)第3章 亂世紛爭—(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九節好一根攪屎棍(五)第5章 楚漢爭鋒—(三十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四節 廢除“連坐”第19章 爭儲——第十四節 設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7章 削藩大略—第四節 不滿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九)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四節 改正朔(一)第8章 紅霞萬里—(十九)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六)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七節 天才隕落(一)第14章 初登大寶—第一節 掌控朝局(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四節 曹參拜相(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一節 呂氏敗亡(四)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十節周勃的短板(二)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8章 紅霞萬里—(十)第12章 覆滅—第八節 呂氏敗亡(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三十一節 劉盈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四節荒唐的謀反(五)第12章 覆滅—第十節 呂氏敗亡(三)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一節 明爭暗鬥(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二節好一根攪屎棍八第9章 日落長河—(九)第7章 烽煙再起—(二)第16章 初開盛世—第十八節 改正朔(五)第12章 覆滅—第十七節 呂氏敗亡(十)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三)第14章 初登大寶—第六節竇漪房的身世(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一節 開始吧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五節戲弄佞幸(二)第19章 爭儲——第二十七節 樑王請罪(二)第13章 亂中求穩—第三節新一輪博弈(三)第2章 大澤鄉起義——(三)第9章 日落長河—(七)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三)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二)第7章 烽煙再起—(十)第7章 烽煙再起—(十四)第17章 削藩大略—第七節 密謀(三)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三節荒唐的謀反(四)第15章 懷柔天下—第一節 賈誼論政(一)第5章 楚漢爭鋒—(二十四)第5章 楚漢爭鋒—(六)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七節 傳檄天下(二)第9章 日落長河—(八)第19章 爭儲——第二十四節 抓人(一)第20章 拔刺——第一節 廢太子的結局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七節審食其的尷尬二第8章 紅霞萬里—(三十一)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節 醫之聖手(二)第8章 紅霞萬里—(十一)第3章 亂世紛爭—(五)第8章 紅霞萬里—(九)第5章 楚漢爭鋒—(十一)第18章 七國之亂—第十節 最能鬧的人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一節 敗亡(三)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四)第11章 臨朝稱制—第十節 三王殞命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9章 日落長河—(十八)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八節 劉濞收場(一)第15章 懷柔天下—第十一節荒唐的謀反(二)第4章 軍挺咸陽—(四)第13章 亂中求穩—第六節 羣臣定主(三)第5章 楚漢爭鋒—(八)第8章 紅霞萬里—(二十三)第10章 呂氏掌國—第二十九節審食其的尷尬四第19章 爭儲——第十一節 釋疑第10章 呂氏掌國—第十六節 曹參拜相(三)第11章 臨朝稱制—第九節 諸呂封王(六)第8章 紅霞萬里—(七)第18章 七國之亂——第二十六節 斷糧第12章 覆滅—第二節陳平的動作(二)第9章 日落長河—(五)第16章 初開盛世—第二十節 改正朔(七)第9章 日落長河—(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巴尔虎左旗| 白玉县| 康乐县| 临桂县| 滕州市| 铁岭市| 连云港市| 五家渠市| 阳朔县| 澎湖县| 赣榆县| 德阳市| 航空| 嫩江县| 德昌县| 绥德县| 武汉市| 沂水县| 浦县| 荔波县| 岗巴县| 丰宁| 万州区| 西充县| 新津县| 济宁市| 天台县| 沙河市| 芷江| 潮安县| 六安市| 司法| 开远市| 黄石市| 大化| 亳州市| 鲁甸县| 汝南县| 新龙县| 涞水县| 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