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興被這突兀的視線看得發愣:“幹什麼?某臉上長了花嗎?”
諸人相視一笑:“某等都想著,刺史見了留後,該如何說啊……”
“是說勸說留後參與征討董昌嗎?某想,大人應該會同意的!”王延興若無其事地說道。
“哈哈……刺史跟某等裝傻啦!”衆人哈哈笑道,“刺史不知道,某等說的哪樁事嗎?”
“刺史!”孟鹹笑著拱手道,“馬上就要過年了,刺史若不自己選一個,留後可要替你安排咯!不過,以鹹之見,留後定當會爲刺史選一個最好的!”
“你們??!都看某笑話!”王延興被他們一陣說,臉上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們說選一個選一個,說得不是別的,而是要王延興選一門親事。
這事,其實幾個月之前就被提出來過,只是,王延興心裡沒準備,王潮也想先等等,好爲兒子找個更好的,便先壓下不提。
幾個月過了,從福州那邊傳來消息,說是福州的幾大家族,也在打探王延興的婚事,希望能借此抱上留後大腿的家族,寫在紙上,列了好長一條單子。王潮才動了心思,準備給兒子選一選。
當然,如果王延興自己有了選中的,也可以由著他。
只是,就像孟鹹所說的,馬上就要過年了,很可能,就在年節附近,將這事定下來。如果王延興自己有什麼想法,就要趕緊了。
王延興撓了撓頭,一臉窘迫,看來,他是打算任老爹安排了。
也是了,就從去年以來,王延興一直都在忙,連歇氣都很少歇,哪裡知道誰家姑娘更合自己口味?
這時,一直陪在邊上的劉伴興突然出聲道:“大哥兒……不是喜歡徐小娘嗎?”
“胡說八道……”王延興一聽,知道劉伴興是把之前的舊事翻出來說,連忙分辨道。
誰想,孟鹹卻當真聽了:“徐小娘?劉小哥說的可是徐夫子的獨女?”
“可不是嘛!大哥兒還專門去州學後院看徐小娘呢!”劉伴興嘻嘻地笑道。
“沒有的事!某是去找夫子請教件事情,恰好碰到了!”王延興說道。不過,王延興會向夫子請教什麼問題?鍊鐵、炒茶、曬鹽、還是帶兵打仗?反正沒人會信就是了。
衆人一臉會意的微笑,卻只有孟鹹正色道:“刺史!聽孟鹹一言,若是留後爲刺史安排那些大家閨秀,還真不如迎娶徐小娘!不若,此次去福州,刺史就請留後爲刺史向徐長史求婚!”
“劉伴興這個狗頭!回頭某在收拾你!”王延興回身在劉伴興腦袋上敲了一下,再對孟鹹道,“長求!你也來取笑某!”
“孟鹹非是說笑!徐小娘當真可爲刺史良配!”孟鹹搖頭道,“據某瞭解,這泉州諸家閨閣之中,可是再無第二人,能有徐小娘的學識見地,日後,徐小娘可爲刺史賢內助!這是第一條;”
“其二嘛,無論娶了哪一位,刺史都不可避免地受其孃家之累!唯有徐小娘不會!”
“第三條嘛……”孟鹹哈哈一笑,“某等都知道,刺史是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這怕是難得如願了,不過,至少,可以找一個認識的……”
聽孟鹹正兒八經地說了前兩條原因,還以爲第三條是什麼呢,居然是這一點。衆人登時哈哈一笑。
不過,被孟鹹這麼一說,王延興腦海中,倒還當真回憶起來那個活潑的小姑娘來。
他佯怒道:“你們這些傢伙!盡來取笑某!此時,再說……”語氣一轉,“馬上就要過年了,某得護送老太太和幾位姨娘去福州,經過海潭山的時候,某去會會李藐!”
“要過年了纔會回來,你們幾個要辛苦了!”
“定不辜負刺史期望!”衆人齊聲答道。
……
冬日的福建,比起夏天來,少了些蒼翠,多了幾許蒼茫。若是在海島之上,又會明顯地感覺到,這冬日的海風分外地要涼一些。臨風而立,看著遠遠的大海,卻又覺得空曠。
若是他時往日的李藐,見得此景,少不得,要寫幾句詩來。只是今時今日,卻沒這份興致。雖然王延興沒有限制他的行動,可階下之囚的身份,就像是一具無形的枷鎖,架在他的脖頸上,讓他終日小心翼翼。
“阿郎……風大!披件衣服吧!”身後的老軍勸道。
他微微地點了點頭,那老軍便,將手中的大衣伸手披在李藐身上……大衣很輕便,也很暖和。
老軍說,應該是羊毛織……李藐對俗務不熟,不知道,也不關心,這羊毛織的有什麼特別之處。他所關心的是,王延興派人送這樣一件大衣過來,有何用心。
說是臨近年節,給每個爲建設美好福建的有功之士的慰問??墒?,自己算哪門子的有功之士?算是戴罪立功的意思嗎?李藐不知道,這個評語來自何方。
李藐對這裡,對海潭山,對那位掌管海潭山的林校尉都知之甚少,就不用說,更上面的揚波軍指揮使王延興了。
自從到了這裡之後,他的上司,成了兩個大概十四五歲的小孩。而這兩名小孩,佈置工作的依據,卻是一種從沒見過的圖樣。
何時,用多少人力,將何處,建設到何種程度,都用橫豎格子裡的數字來表示。
平心而論,這種方式真的很有效。只是,被兩名小孩呼來喚去的,心裡還真是有點怪怪的。
“阿郎……王刺史來了!”那名老軍突然輕聲提醒道,將李藐從思緒中喚醒回來。
“王刺史?”李藐心裡一驚,他倒是知道泉州刺史是王潮,正是王延興的老爹,他怎麼會來?只是,他回頭看去,卻是有過一面之緣的王延興,他不是揚波軍的指揮使嗎?怎麼成了刺史了?
不過,一瞬間,他又明白了,福州之戰當是已經結束了,結果嘛,王潮肯定已經把福州佔了,然後就自立成觀察使了,那泉州刺史的位子,自然就該是王延興的了,他朝王延興拱了拱手,“李藐,見過王刺史!”
“李公!別來無恙!”王延興拱了拱手,走了過來,身後跟著幾人,除了那兩個小孩和林瞎子之外,還有幾個李藐不認識。
李藐倒是不關心那些人叫什名誰,自顧自地自嘲道?!坝袆诖淌逢P心,此地有吃有喝,能踏實睡……李某活到這麼大,還沒這麼舒坦過……”
“李公說笑了!”王延興道,“此處鹽田能順利竣工,李公出力甚大,延興,特來感謝!”
鹽田?李藐只管照著安排行事,卻不知道,自己在弄的,原來是鹽田,難怪能得王延興重視。
不過,李藐也知道自己在此過程中,起的作用不過爾爾,便實話實說道:“李藐不過照本宣科罷了,倒是這兩位小郎君,規劃得當,是爲大才!”
這兩位小郎君?王忠遠和王忠集兩人連忙站出來,向王延興躬身道:“奴婢都是按阿郎的規劃施工,不敢居功!”
李藐一聽,又是一拱手:“哦?原來這些規劃,原來是刺史的大才!李藐佩服之至!”
“李公謬讚,規劃,不過是規劃,要落到實處,才能成爲真正的工程……李公!還有忠遠、忠集你們的功勞都是實實在在的!”王延興笑道,“不過,此來,還有一事,想與李公說說。”
“刺史請講!”
“李公可知,董昌稱帝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