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01】 血戰六合

令坤早已聽得老大的不耐煩了,連說:“罷了!罷了!別什麼燈郎燭郎的了,快快起來回府去吧。”

不料那袁氏又道:“懇請將軍容稟,且待賤妾把話說完。”接著,又道:“如今鄧郎已先我而去,賤妾亦無意偷生人世,今亦相隨於地下。將軍爲妾報仇,恩比天高,粉身碎骨,難報萬一,只有來生銜環結草相報了。”說罷,就把手中寶劍往粉頸上一抹,登時鮮血泉涌而出,玉體頹然倒地,令坤一見,大驚失色,慌忙下座抱起,急忙命人搶救,哪裡還救得到?令坤與袁氏本無情緣,不過是貪她色相,圖個快活罷了。如今竹籃打水一場空,這一肚怨氣無處發泄,便令士兵喚來一羣餓狗,把那陸萬俊的屍體吃個精光,連地下的血水也tian個乾淨,又命人把袁氏遺骸送到城外草草埋了。

倒是揚州百姓,無不感嘆袁氏之忠貞剛烈,一時傳爲美談,更有好事之人,,竟爲袁氏建起墳陵,墓前立碑“絕代嬌娃袁氏之墓”,後來不少江南才人騷客,專程前來詩辭弔唁,終北宋一百餘年,香火不絕。

那李景達,身爲皇弟,也是個從來未經戰陣的人,一但身爲統帥,率領數萬大軍,好不洋洋得意,聽得陸孟俊在揚州兵敗身死,朝廷催促進軍,便點起二萬人馬從瓜州渡江北上,留下陳覺,邊鎬在江邊紮營以爲後應,早聞趙爍是個不好對付的刺頭兒,因而不敢冒然進軍,在距東南二十里處便安營札寨,計議進攻策略。

趙爍聞得唐軍大軍壓境,也召集諸將相議,小將們盡都摩拳擦掌,主張趁他腳跟未站穩,立即出擊,打他個措手不及。

趙爍道:“別忙!對方人多勢衆,有備而來,但他按兵不動分明是誘我去攻他,俺們只有兩千,他卻有兩萬人馬,讓他瞧著咱們人少,反倒壯了他們的膽,咱纔不上這個當呢,咱們也得耐下性子,等他來攻,咱們憑城相抗,進可攻,退可守,可保不失。汝等但只養精蓄銳就是了。”

果然,一連數天,雙方按兵不動,唐人首先按捺不住了,議論紛紛,有的說:“咱們出師千里爲的是救援壽春,如今碰到一個小小的便裹足不前,何時到得壽春?”

也有說:“前面一個趙爍罷了,尚且不能過去,若到得壽州城下,那兒還有個柴榮呢,還能打嗎?”

其實見周兵巍然不動,若無其事般的,李景達心中已是七上八下的了,今見宋軍不敢出來,分名是怯懦,如今衆議紛紜,也就決意動手攻城,次日一大清早,便指揮將士一面將營盤移至東門城下,一面圍攻,城內周軍也早有準備,雙方展開架勢,一攻一守,戰到午後,各無所得,也就鳴金收兵,回營吃飯去了。就這樣一連攻了兩日。

這天夜裡,趙爍仍是召了衆將議事,衆將忿忿不平,都嚷著躲在城裡捱打,實在窩囊,要衝出去直搗唐營。

趙爍道:“敵衆我寡,不能魯莽出擊,一連兩日,俺都在觀察那李景達的動靜,爾等可曾看到了什麼沒有?”

張瓊道:“怎麼沒看到?李景達這小子昨天還躲在營裡不出,見咱們沒打出去,今天就領著一隊人到四門指手劃腳的,不是指揮使你下了令不讓出去,俺早就衝出去把他宰了。”

趙爍笑道:“這就是了,咱們關著城門任他來打,爲的就是把他引出來嘛,明兒要動手拿他,看你們誰有這個本事?”

“轟”的一下,小將們都齊舉雙手喊道:“俺去!俺去!”

趙爍見衆將鬥志昂揚,毫無怯懼,自是十分高興,對諸將道:“……這李景達出自帝王家,嬌生慣養,錦衣肉食,衆未帶兵臨陣,這次他自恃兵多,咱們兵少,又見咱們幾天都沒跟他接戰,打量著咱們怕他了,狂起來了,跑到咱們城下來了,明兒咱們打他個冷不防,拿他下來……”

彭壽搶著說:“只要指揮使下令,俺彭壽保管出去提他的頭來見你……”

趙爍搖頭道:“俺還未說完呢,你急什麼?我不是要李景達的頭,要你們把他生擒活捉回來。”

衆將聽了,俱皆一諾連聲,不敢插話了。趙爍接著分派衆人:“陶三春,王月露,徐銀英,曾秀英四員女將各領一百步弓手,分守四門,今夜必須備齊強弓硬弩,擂滾木石,明日好對付唐兵攻城。

郭德平,郭德安領三百步騎爲第一隊,鄧孝坤,林令坤領三百步騎爲第二隊,李勇彭壽領三百步騎爲第三隊,張瓊李漢瓊領三百步騎爲第四隊,明辰寅時起牀吃飯,卯初在東門集結待命,不得有誤。“次日早晨,唐軍吃過飯,正在列隊攻城,李景達自己領著幾員將領和一隊親兵,出營督戰去了.剛剛來到東門外,城上的趙爍見了,暗下里一聲號令,郭德平,郭德安突然打開城門,領著三百人馬衝了出來,口口聲聲捉拿李景達,兵馬不多,卻是來勢兇猛,李景達一聽,不禁大怒,喝令身旁的將士截住廝殺,就在關前展開惡鬥。誰知剛鬥了片刻,鄧孝坤,林令坤領三百步騎接踵而至,也是直衝李景達而來,原來正在戰鬥著的雙方,周兵只有三百人,被唐軍團團圍住,周兵雖然勇猛,也明顯得勢單力薄,如今來了生力軍,把唐軍的包圍圈撕開個裂口,士氣爲之一振,包圍周軍的唐兵反成了前後受敵,趨於被動,傷亡陡增,邊戰邊退,被周軍衝得不成陣勢。不料又鬥了片刻,第三隊周軍又衝殺了進來,把圍攻周軍的唐軍衝得四分五落,領兵的李勇彭壽更領著幾十個兵士,直奔中軍大營帥字旗桿,手揮大斧,如舞風車般的一頓亂砍,哪帥字大旗轟然倒地。

帥字旗是三軍的耳目,是部隊的精神支柱。這帥旗一倒,影響極大,在城上督軍的趙爍見了,一聲號令,身邊的將士齊聲高喊:“打死李景達了!”城上城下的周軍聽了,齊齊高呼:“打死李景達了!打死李景達了!”城下的唐軍聽了,一時不免引起騷亂,趙爍見了,立即下令放起三聲號炮,親自領了一彪人馬,衝了出來,也是直奔李景達那一處人堆裡殺去。

這時,其它三處城門外雙方也都正在攻守對抗……東門外的戰鬥更是十分激烈,幾員小將正捨死忘生的拼命地喊著捉拿李景達……一見趙爍又領著一彪人馬殺了進來,更是精神倍添,左衝右突……

李景達從未經過戰陣,更未到過第一線指揮戰鬥,如今目睹兵兇戰危,刀光血影,而且敵軍口口聲聲指明要捉拿自己,都是衝著自己來的,早就嚇的心驚膽顫,六神無主,參軍李振見了,忙說:“戰場兇險,王爺千金之軀不宜在此久留,咱們速返大營更爲上策。”說罷,帶著哪隊親兵和幾員將佐,往大營退去。

來到大營,只見營裡火光熊熊,喊殺連天。原來李勇彭壽砍倒了大旗之後,就被唐軍纏住廝殺,二人見唐兵人多自己人少,索性到處縱火,製造混亂。

李景達見大營也是亂作一團,不敢進去,向李振道:“督軍李覺在江邊屯有大軍,咱們倒不如到他哪兒去更好!”

李振聽了,二話沒說,反正臨行時皇上說過的,要確保王爺安全,哪就走吧。依舊領著這一蔟人,往南而跑。

張瓊一直是追趕李景達的,李漢瓊見了,也跟了上來,見一蔟人擁著李景達飛馬奔逃,他們也就拍馬直追。一路追到江邊,追到李覺大營。

陳覺見李景達領著一夥殘兵敗將狼狽而來,還有一隊周兵跟著追來,也嚇得非同小可,忙令大將岑樓領人馬出營抵敵。

那岑樓也是一員勇將,見張瓊帶著這一點子人馬竟把王爺這一行人趕得雞飛狗走,居然還來衝大營,怒不可遏,領著手下四員戰將,堵著張瓊,李漢瓊便展開一場惡殺。雙方兵對兵,將對將,殺得難解難分,張瓊與岑樓戰了五六十個回合,仍是不分高下,看看天色向晚,雙方各各收兵。唐兵回營安歇,周兵是後退十里埋鍋做飯。

城外,由於李景達這一走,軍心大亂,死的死逃的逃,剩下幾十座空營,軍需糧草無數,趙爍一面令女將們領士兵把繳獲搬運進城,自己領了人馬往南而去。

將到江邊,正遇上張瓊,李漢瓊等人馬,一問情由,便說:“打得好!如今得趁熱打鐵,把他趕下河去。”說罷,便令軍士各各備足火把等物,點燃起來,浩浩蕩蕩重又殺回江邊陳覺大營。大營中的唐軍剛剛入睡,又見大隊手擎火把的周兵呼嘯而來,也不知是多少人馬,只得倉促應戰。不料哪些周兵甫近營邊便把火把扔進營房,更向營房發射火箭,弄得營房到處起火,周兵更趁機衝殺進來,一時火光沖天,殺聲四起。躲在後營的李景達聽了,嚇得魂不附體,慌忙扯了一班親隨將佐登上水師軍艦,逃回江南而去。那陳覺見了,做聲不得,也躲到樓船上去,遙見岸上大營火光燭天,士卒也都慌忙往船上跑,不覺已是天色漸曙,看著周軍快要殺到岸邊,邊令啓碇開船,逃回江南去了。

這正是:絕代嬌娃剛烈女,委曲承屈辱殺仇家!

【134】 雪山之巔【071】 紛亂(四)【285】 天意難違【336】 首站得勝【302】 傳聞不假【244】 權利更迭(三)【058】 巧度囹圄【077】 番外戰紀(四)【377】 禮儀清夢【319】 志在四方【060】 狗頭債主!【362】 讒言誤國【370】 廢除思君【010】 野戰論生死【277】 兵臨城下【305】 禍亂之事【232】 倒行逆施【310】 出手援助【121】 雙槍鐵王【221】 定州大戰【086】 鞭斥校尉【396】 南唐後主(一)【152】 壓寨夫人(一)【133】 意外(六)【162】 夜半風聲(八)【046】 負心漢!!【290】 魚躍龍門【098】 中原會戰(三)【199】 冬泉山寨【032】 有備無患【143】 鱗州尋蹤【390】 皇室風情【130】 意外(三)【325】 黑虎武將【100】 中原會戰(五)【179】 奶酪!烤腸!【026】 隻身涉險(一)【085】 悲喜交加【003】 趙弘殷逼誓【164】 夜半風聲(十)【103】 縱深襲擊(一)【256】 朝堂寒戰(三)【419】 兵臨城下【219】 破敵之策【361】 勤儉三軍【107】 五侯之亂(二)【318】 離別狂歡【393】 邊關急報【163】 夜半風聲(九)【313】 結識柴榮【300】 人情世故【410】 塞外軍令【253】 鳳鑾隕落【226】 殘局已定【310】 出手援助【189】 強強對決【300】 人情世故【300】 人情世故【167】 二龍山危機(三)【185】 鹽莊劍影【216】 樑帝變更完本感言(知己難求)【394】 酒肉王侯【054】 困獸猶鬥【023】 股肱之臣!!!【262】 招親入朝【196】 西鄉巧遇【175】 消香損玉【012】 初嘗戰紀(二)【122】 兩軍交戰【141】 霸王追魂(二)【204】 君臣之道【265】 遠交近攻(二)【395】 樂不思蜀【424】 後蜀覆滅(一)【145】 高富帥納妾【194】 埋藏禍根【417】 永興舊敘【363】 走馬換燈【157】 夜半風聲(三)【367】 福運具無【224】 槍王彥章【129】 意外(二)【322】 華山棋局(二)【109】 投軍雍州【203】 我退敵進【186】 暗中相助【425】 後蜀覆滅(二)【153】 壓寨夫人(二)【097】 中原會戰(二)【030】 隻身涉險(五)【266】 遠交近攻(三)【134】 雪山之巔【402】 無出左右【233】 欲加道行【148】 土匪劫婚(二)【318】 離別狂歡【123】 寶刀已老【126】 錦衣夜行【422】 京畿兵道
【134】 雪山之巔【071】 紛亂(四)【285】 天意難違【336】 首站得勝【302】 傳聞不假【244】 權利更迭(三)【058】 巧度囹圄【077】 番外戰紀(四)【377】 禮儀清夢【319】 志在四方【060】 狗頭債主!【362】 讒言誤國【370】 廢除思君【010】 野戰論生死【277】 兵臨城下【305】 禍亂之事【232】 倒行逆施【310】 出手援助【121】 雙槍鐵王【221】 定州大戰【086】 鞭斥校尉【396】 南唐後主(一)【152】 壓寨夫人(一)【133】 意外(六)【162】 夜半風聲(八)【046】 負心漢!!【290】 魚躍龍門【098】 中原會戰(三)【199】 冬泉山寨【032】 有備無患【143】 鱗州尋蹤【390】 皇室風情【130】 意外(三)【325】 黑虎武將【100】 中原會戰(五)【179】 奶酪!烤腸!【026】 隻身涉險(一)【085】 悲喜交加【003】 趙弘殷逼誓【164】 夜半風聲(十)【103】 縱深襲擊(一)【256】 朝堂寒戰(三)【419】 兵臨城下【219】 破敵之策【361】 勤儉三軍【107】 五侯之亂(二)【318】 離別狂歡【393】 邊關急報【163】 夜半風聲(九)【313】 結識柴榮【300】 人情世故【410】 塞外軍令【253】 鳳鑾隕落【226】 殘局已定【310】 出手援助【189】 強強對決【300】 人情世故【300】 人情世故【167】 二龍山危機(三)【185】 鹽莊劍影【216】 樑帝變更完本感言(知己難求)【394】 酒肉王侯【054】 困獸猶鬥【023】 股肱之臣!!!【262】 招親入朝【196】 西鄉巧遇【175】 消香損玉【012】 初嘗戰紀(二)【122】 兩軍交戰【141】 霸王追魂(二)【204】 君臣之道【265】 遠交近攻(二)【395】 樂不思蜀【424】 後蜀覆滅(一)【145】 高富帥納妾【194】 埋藏禍根【417】 永興舊敘【363】 走馬換燈【157】 夜半風聲(三)【367】 福運具無【224】 槍王彥章【129】 意外(二)【322】 華山棋局(二)【109】 投軍雍州【203】 我退敵進【186】 暗中相助【425】 後蜀覆滅(二)【153】 壓寨夫人(二)【097】 中原會戰(二)【030】 隻身涉險(五)【266】 遠交近攻(三)【134】 雪山之巔【402】 無出左右【233】 欲加道行【148】 土匪劫婚(二)【318】 離別狂歡【123】 寶刀已老【126】 錦衣夜行【422】 京畿兵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平县| 甘德县| 错那县| 循化| 新田县| 东港市| 平陆县| 繁昌县| 曲水县| 文安县| 竹溪县| 吉木乃县| 武胜县| 环江| 左云县| 分宜县| 福安市| 蕲春县| 吉隆县| 广西| 宝兴县| 伽师县| 买车| 溧阳市| 册亨县| 抚顺县| 普格县| 阿瓦提县| 钦州市| 晋城| 南岸区| 柳河县| 和政县| 景德镇市| 沂源县| 仁怀市| 井研县| 休宁县| 濮阳市| 新建县| 枞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