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370】 廢除思君

接著,一連兩日又下了兩道誥旨,一道是太后的誥文,一道是新君的聖旨。以太后名義下的誥文是:“劉漢的太后下令要郭威監國。”新天子的聖旨是以郭威名義下的,說道:“好的!既然太后下了誥命要我當皇帝,哪我就來當皇帝,管理這個國家吧。”

這樣一來,他把兩個朝代的一交一接,描述得天衣無縫,合情合理,文質彬彬,充滿了溫,良,恭,儉,讓。他在告訴天下人,這是兩個政權的和平過渡。

看來天下事已大定了。

別看郭威沒進過學堂,沒文化,但他很有內涵,有謀略,很會識別人才。事變乍起,倉卒之間,他除了利用王峻,王殷等武夫替他控制好部隊外,還提拔了範質當他的筆桿子。這範質也確實不負所托,大筆一揮,幾篇文章,就把兩朝交替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描寫得那麼美倫美奐。儘管在中國的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已經演出過很多次了,也不管天下間有幾個人會相信,但他卻麻痹了郭威的政敵,分化瓦解了對手的集團,爭取了時間,利於後來各個擊破。

所以,郭威是成功的。因爲這樣一來,天下人都知道,是太后把劉家的皇位讓給郭威的。既然是讓位了,哪原來立的嗣君就應該廢了。於是,還是範質代筆,也不管太后同意不同意,又寫了一份誥文:比者,樞密使郭威,志安社稷,議立長君,以徐州節度使爲高祖近親,立爲漢嗣。爰自藩鎮徵赴京師。雖誥命尋行而軍心不附。天道在北,人心靡東。適取改卜之初,俾贗分土之命。即可即降授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太師上柱國,封湘陰公。食邑三千戶,食實封五百戶。欽哉唯命。

幾道誥旨一頒佈,天下人都知道:原來立的劉立爲嗣君如今廢掉了!貶爲湘陰公。郭威馬上要登基當皇帝了!

新皇帝要上臺,首先要掃除障礙。此時劉立已動身來京,被郭從義堵在宋州路上。王峻立即派人前往宋州,囑咐郭從義除掉劉立。那馮道一聽消息,看到形勢險惡,也不管劉立死活,脫身連夜跑回汴京去了。

王殷又派人往許州,囑咐趙爍除掉劉信。那劉信原來就是個庸人,憑著兄弟劉知遠當皇帝才做的官。原來看見楊業,史弘肇,郭威等人位高權重,早就忿忿不平,後來劉承業殺了楊,史等人,他高興得要命,拍手稱慶,置酒慶賀。及後聽說郭威領兵入京,承業被殺,又嚇得惶惶不可終日,躲在衙內不敢出來。及後聽得太后有旨立劉立爲嗣,才又敢出來活動活動。如今見趙爍領兵入駐許州,又聽說郭威監國,廢了劉立,知道大事不好,在劫難逃,便自縊死了,倒省得趙爍他們動手了。

這兩人死了,駐守在兗州的慕容彥超勢單力薄了,沒敢去招惹郭威。郭威那邊也正忙亂著呢,只要你承認這個君臣名分,不來招惹,我也犯不著激化矛盾,妄動干戈。

這時,擁立郭威的將領們當然也包括原來的朝廷百官都急於郭威早正大位。於是,選定了正月初五日吉時,王竣,王殷親率竇貞固,蘇禹等文武百官到皋門迎接郭威進城,就是那位歷朝三代的元老,太師馮道,也及時從宋州趕回,參加了這一迎駕大典。

崇元殿上,早就陳列了從後宮搬出來的國寶御璽,範質也替太后寫好了郭威的即位誥文,由竇貞固,蘇禹,馮道等率領一班廷臣,前往送與郭威。誥文上面寫道:自古以來,歷代興替,傳諸百王,系不一姓,順天者則興,違天者則廢,比比皆然,莫不如是,昭然往事,皆存典籍。近至我朝,時逢否運,奸邪構亂,朋黨橫行,以致大臣無辜以被誅,少主倉猝而及禍,人作之孽,天道寧論?

監國威深念漢恩,切安劉氏,復正頹綱。恩固護於大局,擇繼嗣於宗室,而訟獄盡歸於西伯,謳歌不在於丹朱,六師竭推戴之誠,萬國仰欽明之德。鼎革斯啓,圖?有歸。予作佳賓,固以爲幸。今奉符寶以授監國,可即皇帝位。

籲戲!天祿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綏兆民,敬之哉!

郭威接了太后誥命,在王峻,王殷,張永德,郭崇義,趙爍等將領簇擁下,領著大軍由皋門進城,一路上浩浩蕩蕩,秋毫無犯,直奔大內崇元殿。

此前自有竇貞固,馮道,範質等人未雨綢繆,做好規劃,待得那郭威一入大殿,即便替他戴上平天冠,穿起袞龍袍,升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那竇貞固,馮道等率領一班文臣,王峻王殷等率領一班武將,揚塵拜舞,三呼萬歲。

乾坤之變,自乾元三年十一月中旬劉承業下旨殺楊業,史弘肇等大臣起,到今日郭威稱帝止,歷時四十餘天,如今可算是塵埃落定了。

後來郭威死後,諡號太祖文孝皇帝,故史書稱後周太租。

郭威登殿接受朝賀畢,向百官降諭道:“朕之先祖,原來本是歧山姬氏虢叔之後裔,源自文王之根苗,如今立國,尋祖歸根,應以大周爲號纔是。”

便問範質,馮道二人:“昨日二卿考究皇脈源流,如今可曾得出結果?”

二臣早已得到囑咐,是已有準備的,當即奏稱:“據臣等考究,皇帝一脈本源自周代,姬氏之遠裔,虢叔後人。繼因春秋戰國之世,虢叔之後有國者封虢公,因‘虢’‘郭’同音,後遂以郭爲姓。故如今皇上立國,正應以周爲號。”

郭威遂降旨準奏,國號大周,便命二臣擬詔,昭告天下。

那馮道是個圓滑透頂之人,知道範質聖眷方殷,此前各種誥命,一切均由他一手包辦的,自己不過因人成事,作個陪襯而以,遂把擬詔一事也盡委範質包辦。

範質明知上意屬己,也就毫不推辭,就在殿前即席揮毫,不到半個時辰,寫成詔書曰:

自古受命之君,興邦建統,莫不上符天意,下順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啓有商之祚:炎風不競,肇開黃帝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遺輔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鉞臨戎,復委韓彭之任。鞠躬盡瘁,焦思勞心。討叛逆於河潼,張聲援於歧雁。竟平大憝,粗立微勞。才旋師於關西,尋統兵於河朔。訓齊師旅,固護邊陲。只將身許國家,不以賊遺君父。叵料外憂少息,內患俄生,羣小聯謀,大臣遇害。棟樑既毀,社稷將傾。

朕方在藩維,亦遭讒構。逃一生於萬死,徑赴闕廷:梟四惡於九衢,幸安區宇。將延漢祚,擇立劉宗,徵命已行,軍情忽變,朕以衆庶所迫,逃避無由,扶擁至京,尊戴爲主。重以中外勸進,方岳推崇,黽勉雖順於衆心,臨御實慚於涼德。

改元建號,只率舊章。革故鼎新,宜覃世澤。

朕本姬氏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於百世,大命復集於朕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爲號,可改漢乾?四年爲周廣順元年……

憑著範質這支生花妙筆,把大周立國刻畫得合情合理,順天順人。細看起來,殘唐五代興替的前四代立國程式,確實都顯得匆忙草率,還是以本朝做得有條有理,絲絲入扣,最爲規範。

宣詔立國後,郭威就是大周的開國皇帝了。臨朝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首先是爲已死的漢帝劉承業舉哀發喪。一切禮儀就由馮道操辦,先由有司選定喪期,周帝郭威親率百官至西宮成服,祭奠舉哀,輟朝七日,禁止坊市音樂,追諡劉承業爲漢隱帝。

第二件事是追封郭家上五代考妣,統統都追封爲皇爲後。

至於元配柴氏夫人,二房楊氏夫人,三房張氏夫人,由於此前郭威出鎮鄴都,她們留居京師,慘遭殺害,現追封柴氏爲皇后。楊氏爲淑妃。張氏爲貴妃。兒子青哥,意哥。侄兒守筠,奉超,定哥。孫兒宜哥,喜哥,三哥及幾位女兒孫女,同時被誅殺殆盡,現均一一追封各種爵位。

各位同時遭難的朝臣,也同時得到追封:楊業追封爲恆農郡王。史弘肇爲鄭王。王章爲瑯琊郡王。三人的家眷也俱有封諡。

至於一些擁立有功的官員及前朝故舊文武,也都一體加以封賞。王峻封馬步軍都指揮使,加同平章事職銜,統領天下兵馬。王殷加同平章事,兼任禁軍統領,出任鄴都留守。前朝太師馮道爲中書令,弘文館大學士,司徒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前朝宰相竇貞固爲侍中兼修國史。蘇禹?爲司空同平章事。範質爲中書令同平章事。高行周仍舊齊王之爵,加封尚書令。安審琦封南陽王,符彥卿及其他有功之臣,各各均有封賞。

皇子郭榮得知鄴都轉由王殷留守,便上表奏請上京入覲。周太祖覽表,傳語來使道:“如今皇朝新立,萬事方興,外面的事情更多,皇兒暫時還是不要入京爲好。”

復又令使臣齎旨前往鄴都告知郭榮曰:“皇子榮暫且不必來朝,朕今調授汝爲澶州節度使兼檢校太尉,封太原郡侯。鄴,澶二州,乃我大周北方門戶,爲防遼人入侵,故應重兵鎮守。吾兒守澶,更是爲了防晉陽來犯。若一但晉,潞二州有事,不必入稟,可即率兵前往救援。”

這正是:欲待四海昇平日,且待他年看陳橋!

【241】 太原大戰【196】 西鄉巧遇【081】 決戰雌雄(二)【210】 江東易主【102】 水淹三軍【175】 消香損玉【308】 鄉土民情【066】 技驚四座!【227】 鐵槍命殞【395】 樂不思蜀【065】 生死狀【054】 困獸猶鬥【167】 二龍山危機(三)【004】 謀戰(一)【175】 消香損玉【380】 八面玲瓏【313】 結識柴榮【221】 定州大戰【176】 清河山城【420】 文成武就【043】 迴光返照(一)【310】 出手援助【177】 王府接納【094】 兵臨城下【126】 錦衣夜行【296】 紅顏亂國【220】 起用良將【034】 無首使幫【351】 喜事重重【132】 意外(五)【041】 父子情深【375】 小人心計【359】 水泄不通【338】 人間尤物【140】 霸王追魂(一)【181】 鹽船覆滅(一)【107】 五侯之亂(二)【139】 太極秘術【322】 華山棋局(二)【107】 五侯之亂(二)【047】 脫胎換骨(一)【086】 鞭斥校尉【100】 中原會戰(五)【409】 皇師浩蕩【152】 壓寨夫人(一)【408】 出師幽雲【423】 內政革新【195】 五虎復仇【136】 佛詮釋忠【416】 夢牽白虎【385】 宗門女將【011】 初嘗戰紀(一)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46】 戰爭狂想(二)【349】 少主昏暈【042】 小家碧玉【105】 縱深襲擊(三)【189】 強強對決【067】 槍下亡魂【191】 抉擇恐懼【193】 禍從口出【131】 意外(四)【059】 初探天牢【420】 文成武就【203】 我退敵進【333】 揮師北上【374】 戰勢如火【424】 後蜀覆滅(一)【167】 二龍山危機(三)【337】 小女相隨【398】 南唐後主(三)【143】 鱗州尋蹤【334】 隊伍整編【422】 京畿兵道【169】 二龍山危機(五)【181】 鹽船覆滅(一)【224】 槍王彥章【372】 取樂凡塵【085】 悲喜交加【015】 客棧迷霧(一)【026】 隻身涉險(一)【214】 帝撫子妻【024】 重磅嘉賓【051】 情歸深處(二)【085】 悲喜交加【427】 計安天下【262】 招親入朝【240】 暗流涌動(四)【197】 保衛王府(一)【236】 圍城破相【048】 脫胎換骨(二)【237】 暗流涌動(一)【057】 真相?真相!【225】 後唐立帝【078】 番外戰紀(五)【270】 兵法無形【157】 夜半風聲(三)完本感言(知己難求)【159】 夜半風聲(五)【144】 就怕賊惦記!
【241】 太原大戰【196】 西鄉巧遇【081】 決戰雌雄(二)【210】 江東易主【102】 水淹三軍【175】 消香損玉【308】 鄉土民情【066】 技驚四座!【227】 鐵槍命殞【395】 樂不思蜀【065】 生死狀【054】 困獸猶鬥【167】 二龍山危機(三)【004】 謀戰(一)【175】 消香損玉【380】 八面玲瓏【313】 結識柴榮【221】 定州大戰【176】 清河山城【420】 文成武就【043】 迴光返照(一)【310】 出手援助【177】 王府接納【094】 兵臨城下【126】 錦衣夜行【296】 紅顏亂國【220】 起用良將【034】 無首使幫【351】 喜事重重【132】 意外(五)【041】 父子情深【375】 小人心計【359】 水泄不通【338】 人間尤物【140】 霸王追魂(一)【181】 鹽船覆滅(一)【107】 五侯之亂(二)【139】 太極秘術【322】 華山棋局(二)【107】 五侯之亂(二)【047】 脫胎換骨(一)【086】 鞭斥校尉【100】 中原會戰(五)【409】 皇師浩蕩【152】 壓寨夫人(一)【408】 出師幽雲【423】 內政革新【195】 五虎復仇【136】 佛詮釋忠【416】 夢牽白虎【385】 宗門女將【011】 初嘗戰紀(一)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46】 戰爭狂想(二)【349】 少主昏暈【042】 小家碧玉【105】 縱深襲擊(三)【189】 強強對決【067】 槍下亡魂【191】 抉擇恐懼【193】 禍從口出【131】 意外(四)【059】 初探天牢【420】 文成武就【203】 我退敵進【333】 揮師北上【374】 戰勢如火【424】 後蜀覆滅(一)【167】 二龍山危機(三)【337】 小女相隨【398】 南唐後主(三)【143】 鱗州尋蹤【334】 隊伍整編【422】 京畿兵道【169】 二龍山危機(五)【181】 鹽船覆滅(一)【224】 槍王彥章【372】 取樂凡塵【085】 悲喜交加【015】 客棧迷霧(一)【026】 隻身涉險(一)【214】 帝撫子妻【024】 重磅嘉賓【051】 情歸深處(二)【085】 悲喜交加【427】 計安天下【262】 招親入朝【240】 暗流涌動(四)【197】 保衛王府(一)【236】 圍城破相【048】 脫胎換骨(二)【237】 暗流涌動(一)【057】 真相?真相!【225】 後唐立帝【078】 番外戰紀(五)【270】 兵法無形【157】 夜半風聲(三)完本感言(知己難求)【159】 夜半風聲(五)【144】 就怕賊惦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大理市| 遵义县| 永平县| 平邑县| 嵊州市| 伊吾县| 甘肃省| 霍山县| 高雄县| 保康县| 定襄县| 将乐县| 昭觉县| 溧阳市| 邛崃市| 仪陇县| 石景山区| 宁化县| 原阳县| 荔波县| 湛江市| 南澳县| 信阳市| 茶陵县| 田林县| 峨眉山市| 平远县| 乐昌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华池县| 英德市| 永康市| 宕昌县| 华蓥市| 五常市| 历史| 昆明市| 乌拉特前旗| 嘉祥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