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46】 戰爭狂想(二)

卻說那楊光遠得了皇帝詔令,心中也不願出師冀州,一再拖延出兵。

這一日,冀州傳來急報,遼國皇帝耶律德光率十五萬大軍攻陷貝州,駐軍大洺。楊光遠聞聽此報是焦急萬分,便把長子楊承貴、次子楊承祚招來商議對策。楊承貴言道:“父帥,孩兒以爲咱家萬萬不能與契丹人交戰?”

“爲何?”楊光遠問。

承貴言:“當初爲平定劉延光之亂,父親從郭無爲手中訛來的青州六郡七十二縣,朝廷對咱楊家早有戒備之心。如今皇帝詔令父親出兵河北,父親按兵不動;如今貽誤戰機,致使貝州失守,朝廷豈能饒過?”

“唉!”楊光遠長嘆一聲:“承貴以你之見,老夫該如之奈何?”

承貴言:“不如見風使舵,我父子歸順契丹。”

楊光遠心中暗想當年投靠王越造反,手刃後唐閔帝趙從厚,不到一年又陣前倒戈降了郭無爲,後來反了郭無爲追隨劉延光,再反劉延光歸順郭無爲,如今保了郭重貴,再反叛降契丹,我算個什麼人呢?想到這裡楊光遠是猶豫不決。

楊承貴勸道:“青州六郡七十二縣已經經營多年,倘若與契丹交鋒,則前功盡棄,父親三思。”

“也罷!”楊光遠言道:“多少個主子都反了,又何必在乎這個郭重貴。”楊光遠立刻寫下密信遣人往遼軍大營送去,勾結反晉。

三日過後,遼主耶律德光派人回信楊光遠,約定派遼將麻答率兩萬兵馬軍接應青州,從東面出兵,夾擊晉軍。

後晉天福九年,遼會同七年,郭重貴以神槍大將高行周爲北面諸軍大都督在黃河南岸紮營,阻契丹兵馬南下。耶律德光苦於無處渡河,便命楊光遠從青州出兵,抄襲南岸。

楊光遠與遼將麻答合兵五萬向西進發,沿途之上無人敢攔,行至馬家口,忽見前方一支兵馬迎面而來,楊光遠與麻答即刻令大軍擺開陣勢準備迎敵,待那路人馬近前牙旗之上皆繡“晉”字,當先一員大將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鼻正口方,一把絡腮鬍子,膀大要寬,身著白虎甲,頭戴白虎盔,跨下九點菊花馬,手中一把金雀開山斧,大紅緞子的將旗之上繡著一個“石”字,乃是後晉大將石贊。

石贊一見楊光遠就罵道:“反覆小人,吃你石爺一斧!”光遠軍中,有小將蘇裕出戰,交鋒一合便被石贊砍作兩斷,遼國大將麻答喊道:“來將休狂,遼國大將麻答在此!”二人不容多言,廝殺一處,大戰三四個回合,石贊又將麻答斬首。楊承貴見遼將陣亡對楊光遠言道:“遼將尚且不敵,我再戰也是枉然。”

楊光遠言:“傳令後隊改前隊,撤兵。”楊光遠率兵撤走,石贊恐中計未敢追殺,便令大軍馬家口紮營,將楊光遠阻於山東。

此時那耶律德光所率十萬遼兵,平日在草原大漠攻無不克,但來至中原杯黃河所據,卻無有戰船。

喬榮說道:“陛下,戰事吃緊,不如徵用民夫,拆房屋土木打造船隻,以解燃眉之急。”耶律德光造船心急如焚,聽得此計,即可傳令徵用民夫民房。

將令傳出,遼國士兵如同野馬脫繮,在黃河沿岸燒房毀舍,強男霸女,無惡不作。

數日後,大船造成,耶律德光率部夜渡黃河,兵臨戚城。鎮守戚城的正式晉軍北面行軍都督高行周,見遼兵已渡黃河來犯城下,命人號炮三聲出城迎戰。

高行周頭戴燕翅盔,身著竹角鎧,跨下驌驦馬,掌中渾鐵槍,威風不減當年,只是頷下長出三縷長髯。耶律德光問道:“將軍莫非便是幽州神槍將高行周?”

“不錯,正是老夫。”高行周答道。

德光言:“老將軍,而今幽州皆屬遼國版圖,將軍何不歸附故土?”

“哼!”高行周怒道:“故土猶可易主,人心豈能易主?”

耶律德光身旁大將蕭解裡言道:“老匹夫,休出狂言,蕭解裡來也。”說著出馬交戰。

高行周見蕭解裡來戰,揮槍相應,不過三個回合,蕭解理便被高行周挑死陣前。

“老東西拿命來!”遼將耶律休申揮舞門扇大刀,劈面殺來,高行周槍擋刀鋒,回馬刺中耶律休申的哽嗓咽喉。耶律德光見連折二將,心中暗暗欽佩高行周槍法絕倫,雖傳令鳴金收兵。

高行周在戚城大勝,飛章報捷,郭重貴大喜,親王戚城犒賞三軍。遼國流星探馬報與耶律德光,德光對衆將言道:“先敗一陣連折兩將,今郭重貴竟到戚城勞軍,使得朕之臉面丟盡。”

奸賊喬榮言道:“陛下,爲臣之見郭重貴此來乃是自投羅網,若是用重兵強攻,豈是高行週一人可擋。”

“朕亦有強攻之心,傳令各部,今晚三更做飯,五更起兵強攻。”耶律德光傳令。

話說四更天時,戚城三面火把通明,上千輛衝車、撞車、飛車被遼兵退至城下,數丈高的雲梯、飛梯林立而起,戚城守卒大驚,急報郭重貴。

郭重貴向左右重將官問道:“遼兵意欲強攻,戚城彈丸之地,焉能固守?”

左右將官皆以龍駕安危爲重,勸郭重貴捨棄戚城,唯有高行周奏道:“陛下萬萬不可離開戚城,末將請陛下城頭督戰。”

郭重貴言道:“十萬遼兵吶!高愛卿怎忍讓朕陷入敵圍?”

高行周言道:“大敵當前,陛下若是棄守戚城,三軍將士便無必死之心,倒不如帶著末將一同逃往開封。陛下若能坐陣,則城中軍民同仇敵愾,誓死抗遼,再詔天下勤王之師,何愁遼兵不退?萬望陛下三思。”說著高行周雙膝跪地,連連磕頭。

郭重貴被高行周義舉所感,言道:“高愛卿所言句句肺腑,朕親往城頭督戰。”

“皇上聖明!”高行周含淚呼道。

高行周跟隨郭重貴來至戚城被城樓,郭重貴往城下一看,遼兵漫山遍野,火光綿延數十里,隱隱約約聽到遼國傳話官對士兵喊道:“皇上有旨,殺高行周者賞三千邑,斬郭重貴者封萬戶侯!”

黎明前的夜空聽得格外清晰,郭重貴平日抗遼心如磐石,真到了軍前卻如坐針尖,總想脫逃,剛要起身離去,高行周問道:“陛下何往?”

郭重貴言道:“愛卿可聞,殺汝賞三千邑,殺朕封萬戶侯,戚城守不得。”

高行周言道:“臣不得不言,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左右校尉扶助皇上!”一聲令下四五個校尉上前一把將郭重貴摁在座椅之上,郭重貴早被嚇得六神無主,渾身癱軟,也不知所措。

高行周即刻傳令:“衆將官聽令,萬歲今在北門督戰,誓與戚城同亡!戚城百姓無論老幼皆充爲軍用,拼死者重賞,貪生者殺頭!”

“得令!”麾下將官,各自調兵死守垛口。

五更天時,只聞“啪!啪!啪!……”一陣號炮連發劃破拂曉,頓時戰鼓震地,號角驚天,十萬遼兵蜂擁攻城,無數火弩亂箭似暴雨傾盆射向城頭,十幾個校尉執盾護住郭重貴,高行周冒亂箭親臨垛口,一場血戰驚天動地,血肉橫飛。

從黎明戰至傍晚,五萬晉軍勇挫十萬遼兵,耶律德光戚城相持不下,軍卒器具卻損傷無數,只得罷兵回營。

回到中軍,耶律德光對衆將言道:“自率兵南下,攻城拔寨,無人可及,如今郭重貴親臨督戰,小小戚城久攻不下,氣煞朕也!”

遼國的軍師名叫耶律羽之,他對德光言道:“陛下無慮,臣有一計。”

“宰相有何妙計,快講。”德光言。

耶律羽之言道:“郭重貴若敗,定一潰千里,此番得勝,必是急功近利。陛下當將計就計,詐敗潰逃,半路設伏,郭重貴必出兵追擊,伏兵可劫殺之。”耶律德光以爲此計甚妙,即刻傳令裝作疲憊,連夜後退三十里。

遼兵星夜撤兵,讓郭重貴喜出望外,即刻傳令調集精銳騎兵追擊。偏巧天降暴雨,沖毀去路,郭重貴只得休兵,卻使耶律德光淋得如同落湯之犬。

耶律德光見天公降雨,使得誘敵之計未成,又令兵馬準備殺回戚城。此時探馬來報,後晉勤王之兵已聚集戚城,兵力不下八萬。耶律德光出師不利,頓時氣急敗壞,傳令遼兵沿途燒殺劫掠,草木不留,遂退守河北,後晉勤王之師,共有三路兵馬,爲泰寧節度使安審琦,字國瑞,此人乃後唐大將安金全之子;昭義節度使杜重威,此人乃是郭無爲的妹夫;第三路乃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三路援兵會集戚城,但遼主耶律德光已退至河北,李守貞奏道:“今遼兵北退,黃河沿岸接連收復,士氣正盛。叛賊楊光遠在青洲孤立無援,臣請兵五萬剿殺楊氏。”

郭重貴言道:“楊光遠數番欺天下以利自身,朕早有心除之。朕即命大將石贊會合李將軍,合力收復青州。”

這正是:變奏千載英雄曲,消逝十萬將士魂!

【211】 虎將歸晉【121】 雙槍鐵王【426】 後蜀覆滅(三)【017】 客棧迷霧(三)【405】 放虎歸山【231】 陣前死鬥【300】 人情世故【273】 國難當頭(一)【129】 意外(二)【154】 劉府大戰【399】 南唐後主(四)【025】 欲擒故縱【427】 計安天下【078】 番外戰紀(五)【269】 兵敗山倒(三)【198】 保衛王府(二)【167】 二龍山危機(三)【042】 小家碧玉【208】 三王反樑【263】 惹下禍患【039】 人走茶涼【382】 兵敗將亡【138】 雙邊情況【157】 夜半風聲(三)【267】 兵敗山倒(一)【085】 悲喜交加【148】 土匪劫婚(二)【023】 股肱之臣!!!【091】將計就計(四)【168】 二龍山危機(四)【187】 傀儡迷局(一)【214】 帝撫子妻【125】 白馬銀槍(二)【141】 霸王追魂(二)【242】 權利更迭(一)【282】 官逼民反【224】 槍王彥章【315】 勇者無畏【167】 二龍山危機(三)【337】 小女相隨【012】 初嘗戰紀(二)【244】 權利更迭(三)【100】 中原會戰(五)【197】 保衛王府(一)【031】 左右逢源【110】 誘敵深入【333】 揮師北上【059】 初探天牢【402】 無出左右【291】 辭舊迎新【151】 兵敗二龍山【196】 西鄉巧遇【058】 巧度囹圄【119】 引君入甕【283】 敗軍羞棄【322】 華山棋局(二)【017】 客棧迷霧(三)【257】 朝堂寒戰(四)【239】 暗流涌動(三)【251】 漢王立位【317】 吟詩作對【157】 夜半風聲(三)【350】 不知好歹【283】 敗軍羞棄【040】 真情流露【184】 投石問路【149】 劉府夢靨【181】 鹽船覆滅(一)【414】 陳橋兵變【422】 京畿兵道【222】 羣儒罷武【127】 分道揚鑣【163】 夜半風聲(九)【063】 霸刀阿里扎【337】 小女相隨【015】 客棧迷霧(一)【354】 反覆無常【245】 戰爭狂想(一)【216】 樑帝變更【067】 槍下亡魂【093】將計就計(六)【011】 初嘗戰紀(一)【357】 打草驚蛇【064】 巾幗英眉【195】 五虎復仇【168】 二龍山危機(四)【370】 廢除思君【009】 收服小弟【298】 內外夾擊【162】 夜半風聲(八)【257】 朝堂寒戰(四)【043】 迴光返照(一)【165】 二龍山危機(一)【219】 破敵之策【401】 血戰六合【010】 野戰論生死【244】 權利更迭(三)【401】 血戰六合【334】 隊伍整編【210】 江東易主
【211】 虎將歸晉【121】 雙槍鐵王【426】 後蜀覆滅(三)【017】 客棧迷霧(三)【405】 放虎歸山【231】 陣前死鬥【300】 人情世故【273】 國難當頭(一)【129】 意外(二)【154】 劉府大戰【399】 南唐後主(四)【025】 欲擒故縱【427】 計安天下【078】 番外戰紀(五)【269】 兵敗山倒(三)【198】 保衛王府(二)【167】 二龍山危機(三)【042】 小家碧玉【208】 三王反樑【263】 惹下禍患【039】 人走茶涼【382】 兵敗將亡【138】 雙邊情況【157】 夜半風聲(三)【267】 兵敗山倒(一)【085】 悲喜交加【148】 土匪劫婚(二)【023】 股肱之臣!!!【091】將計就計(四)【168】 二龍山危機(四)【187】 傀儡迷局(一)【214】 帝撫子妻【125】 白馬銀槍(二)【141】 霸王追魂(二)【242】 權利更迭(一)【282】 官逼民反【224】 槍王彥章【315】 勇者無畏【167】 二龍山危機(三)【337】 小女相隨【012】 初嘗戰紀(二)【244】 權利更迭(三)【100】 中原會戰(五)【197】 保衛王府(一)【031】 左右逢源【110】 誘敵深入【333】 揮師北上【059】 初探天牢【402】 無出左右【291】 辭舊迎新【151】 兵敗二龍山【196】 西鄉巧遇【058】 巧度囹圄【119】 引君入甕【283】 敗軍羞棄【322】 華山棋局(二)【017】 客棧迷霧(三)【257】 朝堂寒戰(四)【239】 暗流涌動(三)【251】 漢王立位【317】 吟詩作對【157】 夜半風聲(三)【350】 不知好歹【283】 敗軍羞棄【040】 真情流露【184】 投石問路【149】 劉府夢靨【181】 鹽船覆滅(一)【414】 陳橋兵變【422】 京畿兵道【222】 羣儒罷武【127】 分道揚鑣【163】 夜半風聲(九)【063】 霸刀阿里扎【337】 小女相隨【015】 客棧迷霧(一)【354】 反覆無常【245】 戰爭狂想(一)【216】 樑帝變更【067】 槍下亡魂【093】將計就計(六)【011】 初嘗戰紀(一)【357】 打草驚蛇【064】 巾幗英眉【195】 五虎復仇【168】 二龍山危機(四)【370】 廢除思君【009】 收服小弟【298】 內外夾擊【162】 夜半風聲(八)【257】 朝堂寒戰(四)【043】 迴光返照(一)【165】 二龍山危機(一)【219】 破敵之策【401】 血戰六合【010】 野戰論生死【244】 權利更迭(三)【401】 血戰六合【334】 隊伍整編【210】 江東易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定县| 鄂尔多斯市| 杂多县| 肥西县| 海淀区| 江川县| 乌兰浩特市| 康定县| 文登市| 新乡县| 阿克苏市| 吴忠市| 旬阳县| 泰州市| 石景山区| 海原县| 祥云县| 句容市| 柯坪县| 姜堰市| 克山县| 乐清市| 莒南县| 开封县| 务川| 壤塘县| 商南县| 潼南县| 浦东新区| 商水县| 洞头县| 金山区| 盐亭县| 开平市| 宁波市| 宁津县| 吴旗县| 五莲县| 兴宁市| 镇雄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