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22】 京畿兵道

次日早朝,當有殿前都點檢石守信,王審琦二人呈上奏摺,各各奏稱:“……臣因水土不服,時患疾病,懇請辭去殿前都點檢之職。”

趙爍覽折,也假意挽留了幾句,二人也就堅意再三請辭,趙爍也就準於所請,免去二人殿前都點檢之職,各賞白金萬兩。接著,另委石守信爲天平節度使,王審琦爲中正節度使。

朝臣聞知二人外任,俱來道賀,惟有高懷德,郭進二人,也是皇上拜把弟兄,也時聞得有朝臣議論,知道是受到某些文臣的猜忌,在皇上面前進讒,因而也接著上表奏請辭去京中任職。趙爍覽表,也是心領神會,順水推舟,皆罷去二人朝中軍職,也是各賞白金萬?,委高懷德爲歸德節度使,郭進爲西山巡檢使。

殿前都點檢之職原是趙爍心中之一忌,因爲在後週末年,“陳橋兵變”之前,自己就是任“殿前都點檢”之職的,手下的人爲了促成“陳橋兵變”,在京城遍散謠傳,都說是“都點檢作天子”,後來事成之後,再聽這句話,就顯得刺耳了,甚至連“殿前都點檢”這個職稱也刺耳了,因此,石守信,王審琦二人辭去這一職銜後,趙爍再也不再委這一官銜,更把禁軍按天、地、玄、黃、宇、宙、洪、荒……爲序,分作三十六營,每營委一人爲統領,每年將其中十八營輪換戌邊,每派出時都對禁軍將士叮囑,聽從地方節度法令,不得違法亂紀。這樣,既可通過輪換回來的禁軍口中瞭解地方守將與邊情,又可通過來回調動不使禁軍安逸驕惰。

接著,趙爍又把各地統兵的將領來個大調動:

趙匡贊是趙德鈞的孫子,趙延壽的養子,在郭無爲時已經歷任邊關統帥,性格忠耿,雖然趙德鈞,趙延壽降遼,但趙匡贊一直不與他們同流合污,一直在中國任職。這時,屢有邊報傳來羌人侵擾延州,趙爍知匡贊與遼羌多有周旋,便向他問計,匡贊答道:“羌人擾邊,是爲了搶掠。但羌人兵力不足且又多疑,若多布疑兵,必不敢進犯。”

於是乃授匡贊爲彰武節度使,駐守延州,又另授以密旨,許以便宜行事。贊贊到了延州,乃分佈步騎十人爲一隊,各舉旌旗,絡繹不絕往來遊弋於林莽中,羌人見了,以爲是大隊遊騎巡邏,由是不敢擾犯。

又命董遵誨守環州,王彥升守原州,馮繼業守靈武,以防西夏。

又調李漢超守關南,馬仁禹守瀛州,韓令坤守常山,賀惟忠守易州,何繼忠守棣州,以拒契丹。

又以郭進總控西山,武守琪戍晉州,李謙溥守隰州,李繼勳鎮昭義,以御太原。趙爍對這些戍邊將領在京家屬,都十分關注安撫,各將領守地的錢帛財糧,盡交由守將處置,用於軍事上。這樣一來,朝廷省下了軍費開支,守邊將領有了充裕的經費,用以招募敢死勇士爲間諜,潛入敵方,探訪敵情,即便回報。這樣一來,敵方任何軍事行動,我方都能先行知曉,早作準備,預作埋伏掩擊,使敵方屢屢受挫,自此以後數年,西北方面邊境漸趨平靜。

這時,郭進新任西山巡檢使,新官上任三把火,有心在朝臣面前露一手,於是,率先派出間諜打探一番,悄悄在在汾西設伏襲擊移防的北漢軍,北漢軍不堤防突然被襲,失驚潰敗,三千兵馬喪失過半,不但駐地被奪,且被奪去牛、羊、驢、馬等千餘匹。

這時,禁軍宙字營剛剛奉調前來,郭進就令統領李全忠押送俘獲入京報捷請功。李全中屬下有一個名叫丁秋生將佐,舊日曾與郭進有怨,向全中進讒言道:“這郭進也是剛到汾西,人、地生疏,那裡就伏擊得了漢軍?聽說這些牛馬都是從百姓家搶來的。”

全中本是個憨直人,聽了丁秋生這麼一說,心中不忿,報捷時也向趙爍奏了。

趙爍聽了,心下狐疑,素知郭進爲人正直,不會作此等行徑的,便作速派御史前往按察。十數日後,御史回報:“事經覈實,郭進汾西大敗北漢兵,殲敵二千,奪得馬牛等牲畜一千餘頭。”

趙爍得報大怒,急召李全中責問。李全中答道:“小將本不知情,乃是手下偏裨丁秋生告知的,不敢不上報耳。”

趙爍聽了,傳旨即令把丁秋生午門斬首。又對李全中道:“朕令汝輩前往戍邊,須是爲國馳驅,遵奉軍法,如何這等妄興讒言,蠱惑朝廷,陷害忠良?朕不殺汝,且把汝交與郭進,讓他殺汝以泄憤。”隨即命人將李全中押送西山交由郭進處置。

郭進見朝廷把李全中押回,看了一眼,見他一貌堂堂,也是一條漢子,心有不忍,便說:“我乃堂堂漢子,一介軍人,不喜效婦人般的計較口舌讒傷之事,看你也是一條漢子,汝敢在皇上駕前奏吾,相信也是個有膽氣的。今我暫免汝罪,汝如若能戴罪立功,奮勇殺敵,不但前罪盡免,且當即向朝廷薦汝。”

李全中道:“末將亦非仿效婦人嘵舌,乃因一時不察,爲小人所誤而已,若得主帥?宥,敢不以死相報乎?”

郭進大喜,因諜報探知北漢爲要報汾西被襲之仇,已發五千馬步由康城間道奔襲宋營。因對全忠道:“康城間道狹窄,難以用兵,擬遣三百敢死之士,伏於間道,待漢軍過盡即隨後掩襲,汝願去嗎?”

李全忠慨然道:“公子登筵不醉則飽,壯士臨陣不死則傷。既以身許國,豈較生死?有何不敢?”

郭進大喜,就令在原部人馬中選三百部卒,火速前往。

李全忠就在部卒中選出三百勇悍矯健的,並對他們說:“此戰郭將軍必於前方堵截,我以少擊衆從後襲擊,漢軍必作困獸之鬥。我等無須長戈大戟,每人只攜大刀一把。也不要抓捕俘虜,只要死的,不要活的。”衆兵素服全忠管帶,齊聲一諾,聲震營帳。

當夜,漢軍果然中了圈套,前軍剛走到開闊處,即遭遇宋軍截擊,正戰鬥間,突然後面又被李全忠掩殺上來,一時大亂,潰不成軍,紛紛向兩邊爬山越嶺而逃,此戰大捷,共殲漢軍千餘,軍械無數。郭進即命李全忠齎表把此事呈報朝廷,更請賞李全忠以官。

趙爍看了呈文,不以爲然,責李全忠道:“爾妄聽讒言,誣害我忠良,此戰纔可贖罪而已,豈能有賞乎?”覆命即返軍前效命。

郭進聞報,復又派使回京請曰:“臣已許全忠以勝則向朝廷請以復官,今全忠已立功而不得賞,乃使臣失信,此後臣不能用人矣。”趙爍聽了,笑而從之。即詔復李全忠原來軍職,更賜白金千兩以賞將士。

趙爍採納了郭進的意見,詔復了李全忠原來軍職,次日,早朝之時,趙普進言諫道:“邊將邀功,多憑武勇。陛下原來已下旨嚴處李全忠,今雖偶有小功,免死已屬天恩,今竟恃功邀賞,此例一開,只恐恃功邀寵之徒援引爲例……”

範質,王溥,魏仁溥等俱道:“主上此次復賞李全忠原來軍職,豈可等同恃功邀賞?此乃郭進不計其過,使其戴罪立功,爲朝廷效命而已,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此乃正道,豈能謂之恃功邀寵?”

趙普隨趙爍帳下多年,出謀畫策,多受採納,被視爲親信。陳橋兵變參與謀劃,且又經常出入趙家,與趙爍父母兄弟亦極爲熟落,故凡事敢於無所不言,對於範質等幾位前朝舊臣,踞居朝廷,位於自己之上,本來就已心存梗介,老大的不滿,今見範質等人羣起而非議自己,不禁慍形於色道:“諸位歷經兩朝,亦深知五代交替,無不盡因兵驕將橫而起,此次下官進言並非只謂李全忠,實則恃功邀賞者乃是郭進,邊將恃功邀寵,此風實不可長……”

王溥道:“趙大人這話未免有偏激之嫌:李全忠原來奏報郭進虛報軍功,乃是道聽途說的不實之詞,皇上責之以罪實乃應當,但國家用人之際郭將軍責其戴罪立功,亦乃合乎情理。想當年郭子儀戰敗獲罪當誅,幸得李白憐才相救,後來在安史之亂中,郭子儀屢立戰功,成爲國之砥柱,爵封汾陽王,這隻能說是‘人非聖人,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耳,郭進知人善任,豈能謂之恃功邀寵?”

趙爍見趙普平常說話侃侃而談,半點不肯饒讓,就連在自己面前也往往毫不饒讓,但敵不過王溥引經據典,搬出個汾陽王郭子儀來,如今一張嘴巴說不過三位宰相,面露?恚,心中暗自好笑,也就便開口幫他幾句,給他個臺階也好,便說道:“要說起邊藩恃功邀寵,確是歷朝遺患,也是不可不防的,但此次李全忠勇殲漢軍,確也應當受賞,郭進令其戴罪立功,不能說是恃功邀寵。此事也就議論至此罷了,無需再議了。”

於是,又說起了自五代以來,節度使之權太重,常令親隨將佐踞位爲各縣鎮將,與縣令分庭抗禮,致使政權亦歸節度使而縣吏形同虛設,今日特與朝臣商議一套整治的良策。趙爍倡議道:“朕看自唐季以來,不過數十年,帝王已易八姓,踐位者十餘人,但始終戰亂不息,生民塗炭,朕欲息天下之兵,令國家長治久安,看來應當強幹弱枝,削弱地方守將之權,制其錢穀,收其精兵等方可,今召衆卿會議,汝等可各獻良謀?”

趙爍此話一出,趙普忙接著說道:“陛下能思及此,實乃天下兆民之福。依臣之見,中國數十年來動盪不安,無他,實因各地方鎮各擁重兵,君弱臣強,王權失控所致而已。今皇上此議甚善,可稍奪各鎮守節度官員之權,中央控制各州府錢糧,精兵歸朝廷直轄,則天下自安矣。”

這正是:朝廷公正施賞罰,人主聲威震八方!

【346】 又見韓通【220】 起用良將【083】 決戰雌雄(四)【326】 結義金蘭【365】 窮寇莫追【330】 喬裝打扮【079】 火牛狂奔【407】 長江水站【322】 華山棋局(二)【029】 隻身涉險(四)【185】 鹽莊劍影【367】 福運具無【232】 倒行逆施【364】 倒行逆施【014】 逃出生天【379】 計從中來【244】 權利更迭(三)【276】 亡國舊主【087】 使節覲見【044】 迴光返照(二)【256】 朝堂寒戰(三)【247】 戰爭狂想(三)【236】 圍城破相【205】 朱樑首敗【002】夢醒醉花樓【408】 出師幽雲【163】 夜半風聲(九)【305】 禍亂之事【126】 錦衣夜行【272】 父子相交【181】 鹽船覆滅(一)【348】 夜長夢多【216】 樑帝變更【313】 結識柴榮【233】 欲加道行【320】 遺棄神蹟【028】 隻身涉險(三)【044】 迴光返照(二)【417】 永興舊敘【102】 水淹三軍【187】 傀儡迷局(一)【217】 單擊幽燕【290】 魚躍龍門【190】 談笑敗敵【305】 禍亂之事【211】 虎將歸晉【230】 晉王伐蜀【387】 決策得失【139】 太極秘術【161】 夜半風聲(七)【199】 冬泉山寨【053】 陷入重圍【149】 劉府夢靨【330】 喬裝打扮【096】 中原會戰(一)【119】 引君入甕【264】 遠交近攻(一)【292】 置身事外【303】 意念?傳說?【264】 遠交近攻(一)【213】 破敵擊燕【108】 先發五虎【242】 權利更迭(一)【305】 禍亂之事【146】 誤入洞房【216】 樑帝變更【314】 成人之美【063】 霸刀阿里扎【103】 縱深襲擊(一)【177】 王府接納【277】 兵臨城下【110】 誘敵深入【280】 戰火逢飛【374】 戰勢如火【044】 迴光返照(二)【157】 夜半風聲(三)【214】 帝撫子妻【193】 禍從口出【396】 南唐後主(一)【123】 寶刀已老【165】 二龍山危機(一)【296】 紅顏亂國【075】 番外戰紀(二)【027】 隻身涉險(二)【071】 紛亂(四)【046】 負心漢!!【362】 讒言誤國【134】 雪山之巔【315】 勇者無畏【102】 水淹三軍【324】 鬥智鬥勇【178】 有志氣的女人【343】 兄弟情深【035】 翡翠麒麟【420】 文成武就【312】 民心所向【230】 晉王伐蜀【072】 紛亂(五)【280】 戰火逢飛【219】 破敵之策
【346】 又見韓通【220】 起用良將【083】 決戰雌雄(四)【326】 結義金蘭【365】 窮寇莫追【330】 喬裝打扮【079】 火牛狂奔【407】 長江水站【322】 華山棋局(二)【029】 隻身涉險(四)【185】 鹽莊劍影【367】 福運具無【232】 倒行逆施【364】 倒行逆施【014】 逃出生天【379】 計從中來【244】 權利更迭(三)【276】 亡國舊主【087】 使節覲見【044】 迴光返照(二)【256】 朝堂寒戰(三)【247】 戰爭狂想(三)【236】 圍城破相【205】 朱樑首敗【002】夢醒醉花樓【408】 出師幽雲【163】 夜半風聲(九)【305】 禍亂之事【126】 錦衣夜行【272】 父子相交【181】 鹽船覆滅(一)【348】 夜長夢多【216】 樑帝變更【313】 結識柴榮【233】 欲加道行【320】 遺棄神蹟【028】 隻身涉險(三)【044】 迴光返照(二)【417】 永興舊敘【102】 水淹三軍【187】 傀儡迷局(一)【217】 單擊幽燕【290】 魚躍龍門【190】 談笑敗敵【305】 禍亂之事【211】 虎將歸晉【230】 晉王伐蜀【387】 決策得失【139】 太極秘術【161】 夜半風聲(七)【199】 冬泉山寨【053】 陷入重圍【149】 劉府夢靨【330】 喬裝打扮【096】 中原會戰(一)【119】 引君入甕【264】 遠交近攻(一)【292】 置身事外【303】 意念?傳說?【264】 遠交近攻(一)【213】 破敵擊燕【108】 先發五虎【242】 權利更迭(一)【305】 禍亂之事【146】 誤入洞房【216】 樑帝變更【314】 成人之美【063】 霸刀阿里扎【103】 縱深襲擊(一)【177】 王府接納【277】 兵臨城下【110】 誘敵深入【280】 戰火逢飛【374】 戰勢如火【044】 迴光返照(二)【157】 夜半風聲(三)【214】 帝撫子妻【193】 禍從口出【396】 南唐後主(一)【123】 寶刀已老【165】 二龍山危機(一)【296】 紅顏亂國【075】 番外戰紀(二)【027】 隻身涉險(二)【071】 紛亂(四)【046】 負心漢!!【362】 讒言誤國【134】 雪山之巔【315】 勇者無畏【102】 水淹三軍【324】 鬥智鬥勇【178】 有志氣的女人【343】 兄弟情深【035】 翡翠麒麟【420】 文成武就【312】 民心所向【230】 晉王伐蜀【072】 紛亂(五)【280】 戰火逢飛【219】 破敵之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彰化市| 陆良县| 阜新| 临西县| 衡阳县| 古浪县| 宁陕县| 贡山| 始兴县| 共和县| 陇西县| 息烽县| 雷波县| 昭觉县| 成武县| 沐川县| 拜城县| 永寿县| 五大连池市| 岳阳县| 贡山| 尖扎县| 翼城县| 建水县| 恭城| 襄城县| 建瓯市| 渑池县| 托里县| 石林| 澄迈县| 福海县| 涞源县| 红安县| 米脂县| 景东| 海兴县| 河南省| 石渠县| 宁蒗| 汝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