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41】 太原大戰

回到太原府,眼下王越麾下的大軍即將壓境,郭無爲心中暗自計算,敵我雙方力量懸殊,這纔不再顧及景延廣、劉知遠連聲反對,急忙向契丹稱臣,郭無爲聽信桑維翰之言,對衆人言道:“不求契丹,我軍風險太大。本王意已決,請軍師速往漠北求兵。”

桑維翰攜郭無爲書信出使契丹,遞上奏表,遼太宗耶律德光大喜,郭無爲所提之是盡皆應允,約言整兵五日,舉六萬雄兵南下相助,以信炮爲號。桑維翰大喜,辭別耶律德光,回太原覆命。

話說後唐大將張敬達率十五萬列陣太原城下,郭無爲城內僅有兵馬五萬,閉關不出。唐兵軍師韓章別對張敬達言:“郭無爲自知兵少,閉門自守,大帥可分兵斷其糧道,叛軍無援久而必亂。”

“軍師之計正合我意。”張敬達遂令三軍阻斷太原糧道,困死太原,又令索自通、楊光遠率兵攻城,挫其太原守兵軍心。郭無爲命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等分兵拒守,連攻數日互有死傷。

一夜,高行周率兵尋城,忽見北門有信炮打出,白煙昇天。高行周即刻報至中軍,桑維翰對郭無爲言道:“此乃契丹兵馬暗號,主公速率兵殺出,以應契丹。”郭無爲大喜,即令景延廣、劉知遠、高行周、安元信分兵四路,四面殺出。霎時間,太原城上綻蕾擂動,稱下喊殺震天,唐兵尚在睡夢之中,聞叛軍襲營,倉促應戰。兩軍夜戰正酣,遼主耶律德光率六萬精兵,由北面殺來。唐兵始料未及,陣腳自亂。

殺至天明,張敬達敗退二十餘里,令索自通等重整殘卒,尚有萬人。張敬達正欲修正兵馬,探馬來報契丹兵馬奔襲而來。軍師韓章彆氣道:“未曾郭無爲暗中勾結契丹,當速整兵列陣迎戰。”張敬達即刻命三軍列陣。

張敬達、楊光遠率精兵位前隊,大將索自通爲後隊。張敬達正欲與耶律德光兵馬交戰,未知遼國大將蕭轄裡率三千騎兵由東面殺來,斬斷唐兵前後隊,唐軍首尾不相救。激戰半日,張敬達大敗而退,屍橫如山,斬唐兵數萬級。

郭無爲會合遼兵出戰告捷,自是喜出望外,在太原府北門外大犒三軍。郭無爲對德光言道:“多蒙陛下舉兵相助,卑職原與陛下結爲父子,永結盟好。”德光大悅,遂令人北門外設案焚香,郭無爲年長耶律德光十歲,卻再三跪拜,尊其爲父皇帝,稱臣稱子,奴顏婢膝,甚是屈辱。耶律德光封郭無爲爲晉王,並慰言:“朕興師遠來,當即與吾兒速破唐賊。”

WWW?T Tκan?¢ O

王越言道:“連夜激戰,將士勞苦,先請父皇往城中休息一夜,明早出兵晉安,爲時不晚。”德光應允,遂率兵屯駐太原。

張敬達敗退晉安,麾下不過還剩三萬敗卒,皆以無心再戰。次日天明,楊光遠來報:“大帥,耶律德光、郭無爲已率遼兵合圍晉安。”

“帶兵多少?”張敬達問。

楊光遠言道:“兵不在十萬之下,旌旗滿山遍野,遠望無邊。”

“傳令三軍,與之決戰,膽敢言降者斬!”張敬達言。

楊光遠是個朝秦暮楚之人,見副將符彥卿言道:“大帥欲與決戰,奈何軍心不振,不如早降。”符彥卿亦有此心,二人議定。

楊光遠、符彥卿率十餘名親兵來見張敬達。未等敬達開口,衆人一哄而上,將張敬達誅殺。楊光遠遂令三軍開城獻降,歸降唐兵皆爲郭無爲所轄。

晉安大勝,郭無爲率兵南下,沿途各路兵馬皆畏懼而降。自潞州至洛陽沿途之上,百姓人心惶惶,官吏各謀生計。

王越連發調令,奈何各路人馬各懷鬼胎,無人響應,多有倒戈歸降郭無爲者。王越自知大勢已去,令皇后劉氏及寵幸諸妃積硫硝於宮中,太妃花無色衆見曹太后與妃嬪交相哭泣,上前慰言:“事出緊迫,不如暫且躲避,待駙馬入京,聽候定奪。”

曹太后泣言:“李氏滿門皆亡於此,老朽何再生於世!”遂與王越劉皇后等諸妃嬪舉族玄武樓。惟有花無色抱許王從益逃至逃至絳霄殿得以保全。

再說王越在自然之時,卻唯獨見自己頭上被潑了一盆冷水,便當場暈厥了過去。在等晉安士兵前來查探時,地上已經遍佈灰燼,屍骨焚燒,已然辨認不出,只好將王越自刎的事情告知了上司。

後唐就此覆滅!

一日之後,郭無爲與耶律德光兵臨城下,朝中百官開城獻降。丞相馮道伏於北門外,率百官迎耶律德光與郭無爲。郭無爲問:“王越何在?”

馮道答:“昨日晚間,王越舉皇族滿門於玄武樓下。臣等順應天命,在此恭候大遼皇帝、晉王千歲。”

耶律德光對郭無爲言:“皇兒出兵既爲復明皇帝嗣位,當先尋許王趙從益,以正君位。”郭無爲連連稱是,又對衆臣言道:“諸位臣公,我郭無爲起兵乃爲復明宗皇帝血脈,諸位速尋許王趙從益,以承先帝大業。”衆臣自領命既往宮中尋趙從益。

少時,有人來報郭無爲,尋得一婦人蓬頭藏匿於絳霄殿中,甚像太妃花無色。耶律德光、郭無爲遂往絳霄殿。這絳霄殿內一連狼藉,但見一婦人蓬頭垢面躲一隅。

耶律德光與郭無爲一同來至絳霄殿,見一蓬頭婦人嚇得戰戰兢兢,郭無爲把婦人扶起,撥開亂髮,定睛觀瞧正是太妃花無色。郭無爲言:“太妃娘娘受驚,郭無爲救駕來遲,萬望恕罪。敢問許王何在?”

“藏於櫃中。”花無色言。

左右士卒打開木櫃,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從櫃中爬出,依偎花無色身側。耶律德光在一旁觀花無色美貌,暗自稱奇,奸笑道:“皇嫂受驚,先帝乃朕兄長,此番南下當擁許王爲君。”

花無色言:“遼主萬歲,吾兒從益童心未泯,無功於社稷,萬不可爲君。晉王郭無爲替天伐暴,人心所向,當立爲君。”

郭無爲正欲推辭,耶律德光言道:“李唐宗室儘早劫難,晉王威名中原大震,順承天命理所當爲,就依太妃之言。”

聞遼主擁戴,郭無爲心中大喜,謝道:“兒臣何德何能?得父皇厚愛,兒臣永誌不忘,願爲兒皇帝爲父皇中原盡孝。”耶律德光聞郭無爲諂媚之言,即刻降旨封郭無爲爲大晉皇帝,改元天福,大赦天下,史稱“後晉”。

唐終晉興,郭無爲以幽雲十六州割與契丹,又自稱兒皇帝尊遼主爲父皇帝,諸侯得知震怒不已,皆有討伐之心。越王楊業、楚王馬希範擁吳王楊溥爲盟主,趁晉帝中原立足未穩聯兵討伐郭無爲,恢復唐室。

吳王楊溥是個平庸之輩,懶惰出奇,無心朝政,再三拖延不願起兵,吳國大臣皆嘆其不爭。吳國大臣周宗往相國府求見吳相徐立,對其言道:“羣臣聯章請吳王起兵,惟獨相國一言不發,卻爲何故?”

徐立面對鏡言道:“功業已就,鬚髮皆白,知誥老矣。”

周宗言道:“我知相國原本姓李,唐室亦姓李,諸侯皆有復李唐之心,吳王無能,相國可取而代之,不可負天下人之心。”

徐立乃是吳國大將徐溫德養子,本來確是姓李。聽了周宗之言,徐立故作驚訝,問道:“大人之意,莫非讓我以李姓之後自立爲君?”

“正是。”周宗言道。

徐立言道:“徐氏世代吳王心腹之臣,我豈能有負徐氏一門忠良。”

周宗言道:“相國既不願負徐氏忠良,亦不可負李氏社稷。重興大唐,天下所望,公不可因徐氏養育之恩,而失李氏重興之義。”足之高漠然良久,才點頭暗許。

同年七月,吳國羣臣聯章請吳王楊溥禪位,楊溥平日無心朝政,讓位於徐立到也樂意,楊氏宗族皆得富貴保全。徐立複姓李,取名爲昪,自稱唐憲宗皇子建王李恪四世孫,改國號爲唐,史稱南唐。

後晉雖在洛陽定都,但洛陽宮室多毀於火災,郭無爲常遷怒於宮室殘破。丞相桑維翰見郭無爲心事,獻言道:“都城洛陽雖有帝氣,但興唐而不興晉,並非大晉祥瑞之地。”

郭無爲問道:“以愛卿之見,當以何處爲都?”

桑維翰言道:“開封府北倚燕趙,東接齊魯,向南以震羣候,水陸交匯,四面相通,乃帝室之都也。陛下以粱宮舊室,復修新殿,再琢帝王之氣。”

郭無爲大喜:“愛卿之言,正合朕意,傳旨天下各州府衙門,徵集民夫採挖石料木材,以助新修宮殿之用。”

桑維翰將郭無爲旨意傳告各州府,舉國上下大動土木,勞衆傷財,大失人心。天雄節度使名曰劉延光,字子環,臨漳人氏,此人是王越的右軍師兼都督,王越奪位之後,只因劉延光年老,便封了節度使安居一方。劉延光本想屈身郭無爲之下,安安穩穩做個官,但是見百姓爲晉主採運木料土石運營艱辛,空乏民力,心中不忍。

這正是:身在曹營心向漢,欲反晉主報唐仇!

【035】 翡翠麒麟【359】 水泄不通【258】 美人如夢【344】 撒豆成兵【172】 巧遇存信【208】 三王反樑【399】 南唐後主(四)【396】 南唐後主(一)【306】 神來之筆【276】 亡國舊主【402】 無出左右【192】 紅樓風波【411】 一試便知【057】 真相?真相!【072】 紛亂(五)【162】 夜半風聲(八)【393】 邊關急報【055】 監獄潛規則【339】 小黃鸝【074】 番外戰紀(一)【042】 小家碧玉【412】 文人利刃【026】 隻身涉險(一)【278】 通敵賣國【369】 黃河大戰【153】 壓寨夫人(二)【026】 隻身涉險(一)【012】 初嘗戰紀(二)【234】 南柯一夢【024】 重磅嘉賓【148】 土匪劫婚(二)【195】 五虎復仇完本感言(知己難求)【351】 喜事重重【020】 神秘商隊【322】 華山棋局(二)【080】 決戰雌雄(一)【387】 決策得失【203】 我退敵進【194】 埋藏禍根【307】 救命之恩【072】 紛亂(五)【272】 父子相交【083】 決戰雌雄(四)【309】 龐氏兄弟【132】 意外(五)【308】 鄉土民情【226】 殘局已定【066】 技驚四座!【281】 國破家亡【393】 邊關急報【340】 推遲美意【024】 重磅嘉賓【114】 晉王南下【104】 縱深襲擊(二)【032】 有備無患【290】 魚躍龍門【271】 水通神靈【201】 晉王府宴【128】 意外(一)【095】 先發制人【066】 技驚四座!【319】 志在四方【138】 雙邊情況【364】 倒行逆施【171】 清河茶肆【403】 華山道長【078】 番外戰紀(五)【083】 決戰雌雄(四)【060】 狗頭債主!【039】 人走茶涼【304】 金樓柔情【105】 縱深襲擊(三)【137】 浩宇乾坤【304】 金樓柔情【411】 一試便知【133】 意外(六)【158】 夜半風聲(四)【244】 權利更迭(三)【227】 鐵槍命殞【324】 鬥智鬥勇完本感言(知己難求)【119】 引君入甕【385】 宗門女將【049】 脫胎換骨(三)【236】 圍城破相【206】 樑太子亡【028】 隻身涉險(三)【246】 戰爭狂想(二)【311】 恩公再此【296】 紅顏亂國【126】 錦衣夜行【154】 劉府大戰【193】 禍從口出【227】 鐵槍命殞【045】 聖殿生死符【192】 紅樓風波【112】 朱溫篡唐【378】 戰端初開【183】 府中決策
【035】 翡翠麒麟【359】 水泄不通【258】 美人如夢【344】 撒豆成兵【172】 巧遇存信【208】 三王反樑【399】 南唐後主(四)【396】 南唐後主(一)【306】 神來之筆【276】 亡國舊主【402】 無出左右【192】 紅樓風波【411】 一試便知【057】 真相?真相!【072】 紛亂(五)【162】 夜半風聲(八)【393】 邊關急報【055】 監獄潛規則【339】 小黃鸝【074】 番外戰紀(一)【042】 小家碧玉【412】 文人利刃【026】 隻身涉險(一)【278】 通敵賣國【369】 黃河大戰【153】 壓寨夫人(二)【026】 隻身涉險(一)【012】 初嘗戰紀(二)【234】 南柯一夢【024】 重磅嘉賓【148】 土匪劫婚(二)【195】 五虎復仇完本感言(知己難求)【351】 喜事重重【020】 神秘商隊【322】 華山棋局(二)【080】 決戰雌雄(一)【387】 決策得失【203】 我退敵進【194】 埋藏禍根【307】 救命之恩【072】 紛亂(五)【272】 父子相交【083】 決戰雌雄(四)【309】 龐氏兄弟【132】 意外(五)【308】 鄉土民情【226】 殘局已定【066】 技驚四座!【281】 國破家亡【393】 邊關急報【340】 推遲美意【024】 重磅嘉賓【114】 晉王南下【104】 縱深襲擊(二)【032】 有備無患【290】 魚躍龍門【271】 水通神靈【201】 晉王府宴【128】 意外(一)【095】 先發制人【066】 技驚四座!【319】 志在四方【138】 雙邊情況【364】 倒行逆施【171】 清河茶肆【403】 華山道長【078】 番外戰紀(五)【083】 決戰雌雄(四)【060】 狗頭債主!【039】 人走茶涼【304】 金樓柔情【105】 縱深襲擊(三)【137】 浩宇乾坤【304】 金樓柔情【411】 一試便知【133】 意外(六)【158】 夜半風聲(四)【244】 權利更迭(三)【227】 鐵槍命殞【324】 鬥智鬥勇完本感言(知己難求)【119】 引君入甕【385】 宗門女將【049】 脫胎換骨(三)【236】 圍城破相【206】 樑太子亡【028】 隻身涉險(三)【246】 戰爭狂想(二)【311】 恩公再此【296】 紅顏亂國【126】 錦衣夜行【154】 劉府大戰【193】 禍從口出【227】 鐵槍命殞【045】 聖殿生死符【192】 紅樓風波【112】 朱溫篡唐【378】 戰端初開【183】 府中決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丰县| 丁青县| 民县| 厦门市| 修武县| 呼伦贝尔市| 泰兴市| 西城区| 湘乡市| 宜州市| 三原县| 东平县| 博客| 乾安县| 昌都县| 文化| 石景山区| 镇赉县| 阿尔山市| 辉县市| 饶河县| 乌兰浩特市| 晋城| 恩平市| 安福县| 名山县| 丰台区| 确山县| 西贡区| 密山市| 武宁县| 富顺县| 阳春市| 电白县| 福安市| 寿光市| 永顺县| 双峰县| 饶河县| 和政县|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