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226】 殘局已定

一連數日,王彥章日擺戰陣,夜架雲梯。晝夜攻城,史建瑭等雖拼死力戰,楊柳仍岌岌可危。

楊柳小城事關全局,李存勖接連增兵仍僵持不下,便詔令文武百官朝中商議良策。

這時候有一人奏道:“樑將王彥章深知楊柳渡口危及樑唐兩軍,如今楊柳牽住樑兵,陛下何不另修渡口,王彥章必定左右難顧。”這人正是昔日李存勖身邊的太監郭崇韜,前翻賀桂就曾說道,倘若郭崇韜這般人馬都能受到晉王重用,那三晉便悔之晚矣!

唐莊宗李存勖言道:“愛卿所言極是,朕準奏。但不知何處可建渡口。”

郭崇韜言道:“陛下可在博州南岸修建渡口。”

莊宗言道:“朕命馮道爲工部尚書,督建博州渡口;令安劍休率水軍出濮陽,”馮道領旨即往博州南岸修築渡口。

樑軍大都督王彥章在楊柳鏖戰數日,是久攻不下。趙爍帥兵已進駐楊柳,樑軍更是難分高下。

李存勖命馮道、郭威在博州修築渡口,八百里急報傳入開封,樑帝朱友貞是焦慮萬分,將文武百官詔旨朝堂,對衆人言道:“今得急報李存勖令人在博州南岸修築渡口,早晚要南下,如之奈何?”

駙馬趙巖奏道:“臣啓陛下,楊柳不過小城,王彥章卻久攻不下,乃是督戰不利,延誤戰機。臣請陛下命段凝爲帥,罷免王彥章之職。”

崇政使敬翔趕忙也奏道:“陛下萬萬不可罷免王彥章,雖唐兵在博州修築渡口,但大唐的駐國大將軍趙爍率大部兵馬皆在楊柳,只要兵圍楊柳,李存勖必不敢率兵輕易南下。”

駙馬趙巖言道:“陛下,那王彥章本是郢王黨羽,此番在楊柳與唐兵僵持,必是以兵權脅迫萬歲。”

敬翔急向趙巖勸道:“駙馬大人,如今大敵當前,臨陣易帥乃兵家大忌。”

趙巖不理敬翔之言,對朱友貞言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斷定王彥章是忠是奸。”

朱友貞問道:“駙馬速速奏來。”

趙巖奏曰:“陛下何不令王彥章回軍博州,倘若王彥章回師乃是忠臣,倘若不回便是奸賊。”

“準奏!”朱友貞言道。

敬翔頓時跪地哭道:“萬歲,撤軍楊柳,全盤皆輸呀。”

“敬子振!”朱友貞厲聲怒道:“卿乃相國,朕是天子,望愛卿勿要禍從口出,退朝。”敬翔已不敢再諫,泣聲退朝。

這邊再說趙爍在楊柳城力戰已有月餘,糧草輜重疏運困難,莊宗又修博州渡口,徵發民力甚多。城中將士多有怨言。

趙爍只得在中軍商議對策,趙爍看看左右將官無奈言道:“楊柳血戰月餘,萬歲又修築博州渡口,民力睏乏,糧草不濟,本帥欲退兵東昌府,以緩將士疾苦。”

衆將也皆無對策,唯有李響言道:“都督絕不可棄守楊柳,樑唐成敗全在此戰,懇請都督再堅壁數日,已求樑軍營中生變。”

趙爍站起身來,面帶疑慮走到李響近前問道:“再堅持一下?”

李響點頭言道:“請都督再堅持一下。”

趙爍咬了咬牙對衆人言道:“傳我將令,即日起三軍將士減餐一頓,本帥躬親示範,各營將官堅守城池,效命者賞,貪生者殺。”衆將得令,各自回營守城。

王彥章在大營之中日夜爲攻城之策焦慮,只待唐兵糧盡兵亂,再舉破城。

這日,王彥章與段凝等人正在商議兵事,有中軍官來報朝廷遣使送詔,王彥章與段凝等人帳外接旨,一個太監宣讀詔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李存勖率兵在博州修築渡口,有直搗開封之心。王彥章率兵久戰楊柳仍不能下,特命王彥章回師博州,欽此!”

“臣領旨謝恩”,王彥章領得聖旨,把太監打法走後。閉口不談撤兵之事,副都督段凝找王彥章問道:“都督既得聖旨,因何遲遲不下令退兵?”

王彥章答道:“若是奉旨而行,我三軍必敗於唐,楊柳絕不可棄,本帥‘寧伏授重誅之死,不忍爲辱軍之將’,爾等不可再言撤兵之事。”

段凝聞聽此言心中暗想,王彥章抗旨不遵,何不借此參他一本,段凝未與王彥章多言,便回營中寫密信一封,遣心腹士卒乘八百里快馬送往京師。

又過兩日,開封命人傳二道詔令,命王彥章退兵博州,王彥章仍是猶豫。

又過一日,三道詔令傳到,王彥章仍舊不見起寨的舉動,段凝便來勸道:“萬歲四日之內三發詔令,都督再不退兵,恐萬歲要龍顏大怒。”

王彥章沮喪言道:“一旦退兵,前功盡棄。”

王彥章無奈之下,只得撤兵楊柳,向博州進發,黃河南岸僅留康延孝所部三千人鎮守。

莊宗李存勖得知王彥章五萬大軍撤走,即命安劍休率兵撤回北岸,避開王彥章五萬人馬。王彥章在路上卻得朝廷第四道聖旨,免去了大都督之職,令段凝爲大都督。

段凝並無將才,統率五萬樑軍一路向西,駐紮相州之北。又恐唐兵在黃河沿岸渡河,段凝便除了一個滅絕人倫的餿主意,徵發黃河南岸十萬民夫掘岸鑿堤,自滑州之東,東阿之西,曹州之北綿延六百里河水氾濫,洪水成災,民不聊生!

五萬樑軍主力撤走,鄆州的大將康延孝如坐針尖,康延孝身邊有一謀士名曰張延朗,乃汴州人氏,官居糧料使。張延朗見康延孝綢繆不決,便問道康延孝:“不知將軍因何事如此焦慮?”

康延孝言道:“萬歲三道詔令催王彥章還兵博州,卻鄆州勢單力薄,倘若趙爍舉三萬人馬進兵鄆州何以拒之?”

張延朗言道:“大梁早已大勢去矣,世人皆傳段凝將代王彥章爲大都督,那段凝乃靠左右逢源人情纔有今日。而唐帝李存勖已在魏州登基,並趙魏、滅幽燕、討齊魯、跨黃河、聯西歧、伐契丹,人心所向,將軍識時務者爲俊傑。”

康延孝倒吸一口涼氣,問道:“先生要我降唐?”

張延朗言道:“若得今生伴明主,何愁他日不丈夫?”

“好!”康延孝言道:“我即修書與唐主,歸順大唐。”

話說李存勖得康延孝請降書信,大喜不已,遂招百官商議納降之事。宰相豆盧革問道:“陛下,這請降之事,恐其中有詐。”

郭崇韜言道:“以爲臣之見,陛下當親歷前往。一來趙爍將軍屯兵楊柳可保無憂;二來康延孝在鄆州已是孤立無援,逢戰必敗。臣以爲康延孝乃是走頭無路之輩,陛下親往可使樑軍將士心悅誠服,又可安撫當地百姓之心。”

莊宗大悅:“郭愛卿之言甚合朕意,朕令郭崇韜留守魏州,朕往鄆州受降。”

次日,李存勖辭別郭崇韜、豆盧革等人,由王越率三千兵馬護送,前往鄆州。康延孝將歸降之地定在朝城,李存勖、趙爍、王越、李響、郭無爲、史建瑭等衆將率八百精騎兵在朝城城下恭候。

天至晌午,只見遠遠馳來一路人馬,約有百餘人。一面將旗之上繡有“康”字,來者正是康延孝。康延孝來至城下翻身下馬,走至莊宗近前,伏地高呼:“罪臣康延孝拜見陛下。”

李存勖趕忙扶起康延孝言道:“康將軍真心歸附,令我大唐如虎添翼,朝廷幸甚吶。朕封汝爲南面招討指揮兼博州刺史。”

康延孝感激之至又跪地高呼:“謝陛下,吾皇萬歲,萬萬歲!”莊宗得了康延孝及鄆州等城,衆**喜自是不提。

康延孝投降唐莊宗李存勖,此事令朱友貞是龍顏大怒,朝堂之上對百官言道:“康延孝獻出鄆州重地,若是由此南下,開封危矣!”

駙馬趙巖言道:“陛下何不將段凝再調回鄆州?”

敬翔在一旁怒道:“趙巖!若非爾等保舉段凝,朝廷豈能有此困境?段凝掘開黃河沿岸,中原六百里洪災氾濫,雞犬不鳴。若從相州調回兵馬在回鄆州,足有千里之遙,洪水阻道怎得行軍?”

敬翔又對朱友貞奏道:“眼下之際,萬歲只有調宮中禁軍前往鄆州。”

“準奏,準奏!”朱友貞言道:“但何人可爲主帥?”

敬翔言道:“能爲帥者,非王彥章莫數。”

朱友貞面色羞愧,無奈言道:“朕即封王彥章爲東路兵馬都招討,率宮中禁軍北上鄆州。”

三日之後,王彥章在開封府東門外點兵拜帥,又命袁象先爲監軍。樑末帝朱友貞親自爲王彥章壯行。東門之外,戰馬成陣,兵士列隊,甲光向日,兵刃映影。

點將臺上朱友貞握住王彥章雙手言道:“當初只怪朕勿聽讒言,才至今日。朝廷成敗全賴開國候,老將軍勿負朕心。”

王彥章老淚縱橫對友貞言道:“陛下勿怪,待老臣退敵班師之日,定要殺盡奸臣,以謝天下。”

朱友貞言道:“兵馬甚少,將軍走後,朕速籌備兵馬以援將軍。”王彥章對朱友貞躬身施了一禮,遂上馬提槍,率兵出征。

這正是:朝廷有難當顧及,再著戰袍利劍提!

【232】 倒行逆施【171】 清河茶肆【225】 後唐立帝【149】 劉府夢靨【423】 內政革新【408】 出師幽雲【389】 一將功成【134】 雪山之巔【396】 南唐後主(一)【342】 玉石俱焚【299】 內憂外患【409】 皇師浩蕩【204】 君臣之道【301】 準備前夕【390】 皇室風情【017】 客棧迷霧(三)【409】 皇師浩蕩【184】 投石問路【292】 置身事外【332】 太行戰役【060】 狗頭債主!【367】 福運具無【262】 招親入朝【293】 女人心!【299】 內憂外患【323】 世外高人【009】 收服小弟【347】 老氣橫秋【319】 志在四方【279】 內府鉤心【306】 神來之筆【313】 結識柴榮【141】 霸王追魂(二)【267】 兵敗山倒(一)【233】 欲加道行【125】 白馬銀槍(二)【296】 紅顏亂國【417】 永興舊敘【283】 敗軍羞棄【061】 陳辭貢訴【167】 二龍山危機(三)【363】 走馬換燈【292】 置身事外【209】 賀桂使燕【196】 西鄉巧遇【010】 野戰論生死【041】 父子情深【172】 巧遇存信【111】 遷都汴梁【030】 隻身涉險(五)【235】 借花獻佛【154】 劉府大戰【341】 有口難言【005】 謀戰(二)【110】 誘敵深入【096】 中原會戰(一)【192】 紅樓風波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84】 趁火打劫【295】 見機行事【247】 戰爭狂想(三)【154】 劉府大戰【206】 樑太子亡【047】 脫胎換骨(一)【040】 真情流露【408】 出師幽雲【393】 邊關急報【007】 謀戰(四)【254】 朝堂寒戰(一)【232】 倒行逆施【351】 喜事重重【155】 夜半風聲(一)【003】 趙弘殷逼誓【269】 兵敗山倒(三)【043】 迴光返照(一)【366】 暗中黑槍【329】 吉星高照【218】 攻佔江東【009】 收服小弟【326】 結義金蘭【343】 兄弟情深【401】 血戰六合【169】 二龍山危機(五)【101】 中原會戰(六)【076】 番外戰紀(三)【419】 兵臨城下【021】 以靜制動【148】 土匪劫婚(二)【274】 國難當頭(二)【026】 隻身涉險(一)【055】 監獄潛規則【127】 分道揚鑣【372】 取樂凡塵【222】 羣儒罷武【055】 監獄潛規則【202】 剿除內患【104】 縱深襲擊(二)【119】 引君入甕【360】 孤注一擲【039】 人走茶涼
【232】 倒行逆施【171】 清河茶肆【225】 後唐立帝【149】 劉府夢靨【423】 內政革新【408】 出師幽雲【389】 一將功成【134】 雪山之巔【396】 南唐後主(一)【342】 玉石俱焚【299】 內憂外患【409】 皇師浩蕩【204】 君臣之道【301】 準備前夕【390】 皇室風情【017】 客棧迷霧(三)【409】 皇師浩蕩【184】 投石問路【292】 置身事外【332】 太行戰役【060】 狗頭債主!【367】 福運具無【262】 招親入朝【293】 女人心!【299】 內憂外患【323】 世外高人【009】 收服小弟【347】 老氣橫秋【319】 志在四方【279】 內府鉤心【306】 神來之筆【313】 結識柴榮【141】 霸王追魂(二)【267】 兵敗山倒(一)【233】 欲加道行【125】 白馬銀槍(二)【296】 紅顏亂國【417】 永興舊敘【283】 敗軍羞棄【061】 陳辭貢訴【167】 二龍山危機(三)【363】 走馬換燈【292】 置身事外【209】 賀桂使燕【196】 西鄉巧遇【010】 野戰論生死【041】 父子情深【172】 巧遇存信【111】 遷都汴梁【030】 隻身涉險(五)【235】 借花獻佛【154】 劉府大戰【341】 有口難言【005】 謀戰(二)【110】 誘敵深入【096】 中原會戰(一)【192】 紅樓風波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84】 趁火打劫【295】 見機行事【247】 戰爭狂想(三)【154】 劉府大戰【206】 樑太子亡【047】 脫胎換骨(一)【040】 真情流露【408】 出師幽雲【393】 邊關急報【007】 謀戰(四)【254】 朝堂寒戰(一)【232】 倒行逆施【351】 喜事重重【155】 夜半風聲(一)【003】 趙弘殷逼誓【269】 兵敗山倒(三)【043】 迴光返照(一)【366】 暗中黑槍【329】 吉星高照【218】 攻佔江東【009】 收服小弟【326】 結義金蘭【343】 兄弟情深【401】 血戰六合【169】 二龍山危機(五)【101】 中原會戰(六)【076】 番外戰紀(三)【419】 兵臨城下【021】 以靜制動【148】 土匪劫婚(二)【274】 國難當頭(二)【026】 隻身涉險(一)【055】 監獄潛規則【127】 分道揚鑣【372】 取樂凡塵【222】 羣儒罷武【055】 監獄潛規則【202】 剿除內患【104】 縱深襲擊(二)【119】 引君入甕【360】 孤注一擲【039】 人走茶涼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汤原县| 栖霞市| 项城市| 蕲春县| 玛曲县| 泰兴市| 贵港市| 宾阳县| 武山县| 阿巴嘎旗| 逊克县| 建水县| 桃源县| 修文县| 惠东县| 滨州市| 弥勒县| 肃宁县| 靖宇县| 卢湾区| 寿宁县| 时尚| 宽甸| 应城市| 旬阳县| 韩城市| 泸溪县| 黑龙江省| 襄城县| 贵定县| 饶阳县| 静海县| 交城县| 永吉县| 沂源县| 益阳市| 高阳县| 休宁县| 长垣县| 泸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