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宏齊一聽,也覺得果然是個好主意。隨即令人告知杜威,叫他領著幾萬降卒,立即回到恆州駐防。耶律宏齊深知恆州的戰馬,早已全部送回上京去了的,杜威去了,也是無馬可用。但恆州城內還貯放著數十萬件兵器,到底還是不放心。因而又命都虞侯武行德領一千兵馬,火速先行趕赴恆州,把恆州的數十萬件兵器從水路裝船,運返遼國。
且說這武行德原乃漢人,也是早年唐,晉交兵時,見天下一片混亂,無處棲身,見遼主兵強馬壯,這才投奔遼國的,多年來一直得不到重用,鬱郁不得志。眼見遼主對漢人根本就不信任,所以,他也是三心兩意糊糊混混的過日子。如今接了這差事,只得領著手下兵卒開往恆州,好在這恆州雖然騾馬全被遼人搶光了,但河上的船隻還是有的。便令士兵把城裡的兵器,統統搬到船上,順滹沱河而下,出海運返遼東。
誰知,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這武行德磨磨蹭蹭的把兵器裝上了船,慢吞吞的順流而下,剛剛來到???,這邊耶律宏齊卻不願在汴梁呆下去了,丟了箇中原皇帝不做,帶了人馬回上京,誰知還沒走到一半路,連恆州還沒到,在殺胡林就一命嗚呼了。武行德一看風色不妙,這耶律宏齊一死,看來天下又要大亂了,往後也不知到又亂到何年何月,又是誰成誰?。壳喟堰@批兵器一扔,帶著子弟兵回家算了。結果,杜威領著十萬兵將去到恆州,沒撈著一件好武器。遼國也沒得到這批兵器。不過,這已是後話。
且說這杜威:當接到軍令,命他火速率軍回駐恆州,雖然是不知內裡緣由,卻是滿心歡喜。因爲他自從歸降遼國以來,天天就都是跟在耶律宏齊屁股後面轉。手下的兵將全都被繳了械,無刀無槍,缺糧無餉,整天咒咒罵罵,怨氣沖天。自己也是憂心忡忡,提心吊膽,沒過上一天好日子。如今聽得叫他領兵回恆州駐防,覺得這下可是龍歸大海,虎返深山了,心中有說不出的高興。一離開汴梁就沒了遼人拘管了,頓感渾身輕快。哪些士兵們沒了遼兵拘管,在路上也一邊走一邊逃亡。那杜威也不管那麼多,反正是“走得快,好世界。”總覺得到了恆州纔是自己的天下,他相信這些士兵當中有很多人還是想跟著他吃飯的。果不其然,一行人狼奔豕逐跑到恆州,一點人數,還剩有兩萬多,這也儘夠了。反正很多原來就不是自己的部下,他們走了就走了。這個年頭有槍有糧就不愁無兵,沒飯吃的人多的是呢。眼前最惱火的是沒槍械,好的都讓武行德搬走了,剩下來都是些殘缺不全的。不過,有也總比沒有好。立即把恆州城裡的鐵匠統統抓來,領著士兵不分晝夜打兵器……
且說那耶律宏齊與部下將領會議後,見衆人異口同聲,都擁戴自己當中原皇帝,心裡倒是有點猶豫不決,夜間和蕭翰密密商議了一番,次日依舊又召集了那些晉臣朝會,耶律宏齊發話說:石重貴棄盟毀約,背叛我大遼,現已廢去他的皇位。但國中不可一日無主,現召集各位商議,立誰來主理朝政……。
衆人聽了,一時不知就裡,不敢亂說話。記得當年耶律宏齊原來是答應讓趙德光當皇帝的。後來卻給郭無爲當了。近年又聽他說過:滅了石晉就讓趙延壽來當皇帝的??勺罱致犝f許了給杜威……正不知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所以都不敢開口。
那保力格卻忍耐不得了,高喊道:“大王別再叫他們商什麼議了!叫什麼人來當皇帝都靠不住,就你來當算了。咱們跟著你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咋有叫別人來當皇帝的道理?除了大王您來坐這個位子,別的哪個王八旦敢來坐,老子不把他一把揪下來纔怪……”
耶律宏齊見他們忠心耿耿向著自己,心裡雖是高興,可實際上自己卻並不願留下來的,因而說道:“這件事得從長計議,你們別乍乍呼呼的,孤王在上京過慣了,不習慣這兒。這邊的事,還是由這邊的人來辦更好些?!?
那日圖也嚷道:“大王別忘了,原來你不是叫郭無爲當皇帝的麼?後來咋了?還不是跟咱們對著幹了起來?,F在叫他們誰來幹?保得了他那一天不又跟咱們對著幹起來……”
耶律宏齊見他們老纏繞著這事,不免有點不耐煩了,敲著案桌說:“罷了!罷了!你們別嚷嚷了……”說罷,轉向蕭翰道:“左賢王,你還是叫大家議論議論,找個合適的人來更好。”
蕭翰會意,向下面衆人道:“大王說的,各位都聽到了吧?咱們大王不願待在你們這兒當皇帝,令你們商量商量,找出個合適的人來,你們看怎麼樣?”
下面哪些亡晉羣臣都不是傻瓜,他們恨的就是杜威,趙延壽這兩個漢奸走狗賣國賊。寧可由這耶律宏齊當皇帝,這倒好,這叫做‘寧贈友邦,莫予家奴?!蹅儗幙僧斶|人的奴才總比做這兩個遼人走狗的奴才好。他耶律宏齊自己不當,叫別人當也好,反正就是不願叫這兩個人去當。於是,一時之間議論紛紛,異口同聲,都還是推戴耶律宏齊。
耶律宏齊見狀,對蕭翰道:“孤王先回穹廬歇息,賢王在此與衆人計議計議。”說罷,領著一隊親兵,先回城外去了。
這裡衆人爭先恐後,七嘴八舌,都向蕭翰表功,力主遼主登基稱帝。
蕭翰見事情發展,一如昨日所料,便向馮道等衆大臣說:“既然我家大王不願留在中原,而你們又一致懇求他當你們這兒的皇帝,怎麼辦呢?你二位經歷最豐,你們且商議商議,看如何處置更爲妥當?!?
哪馮道歷經三朝,慣於見風駛舵,是有名的老好人。一見眼前情況,也不清楚內中底細,只得徐徐說道:“依老臣之見,方今中原大亂,天下紛紛,四方羣雄割據,須得大王親主中原才得安寧。大王不肯登大位,慮名不正,言不順罷了,我等衆人自應聯名勸進纔是……”
馮道此言一出,桑復亨不免心中一震。要知到,桑維翰早年輔助郭無爲登位,一直都是主張與遼國交好的,所以一直位列首輔,如今聽了馮道發話,心想:這老貨真夠投機的,一個人就想奪了這勸進的頭功。忙說:“太師此說可謂應天順人,正合我等心意?!被剡^頭來對羣臣說:“我等何不就此立即上書,敦請大王正位臨朝。不知衆位意下如何?”
朝中各位臣工聽了,俱各心領神會。再說,儘管有心裡不服的,可誰也不敢開口。於是,都齊聲附和。一致推舉馮道,桑復亨二人草擬勸進表,百官一齊署名,在保力格,那日圖,赫哲,趙延壽等一衆遼將簇擁下,到開封城外穹廬帳前請耶律宏齊登位。
耶律宏齊見亡晉衆臣齊來勸進,雖然心中高興,但仍是狐疑不決。來自沙陀的保力格,那日圖等將領卻按納不住了,在那裡大呼小叫道:“大王別再推推搪搪的了。咱們跟著你東奔西跑的打了那麼多年仗,盼的就是咱們契丹人來中原當皇帝,咱們也到中原威風威風。這下你再要不當,咱們可也就沒啥的意思了,倒不如回大漠算了!”
那些亡晉臣工見遼將這樣叫嚷,豈敢落後,也都跟著嚷嚷。耶律宏齊看著火候已到,便點頭答應道:“既然你們都要孤王留下來當這兒的皇帝,那孤王就暫且留下來看看好了……”
也不等耶律宏齊說完,只聽他發了話,衆人便都一溜兒的跪下,山呼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喊個不停。蕭翰見狀,忙命手下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取出,披到耶律宏齊身上,與衆人一起簇擁著回到皇宮,就要舉行登基大禮了。
到了這分上,耶律宏齊心中又猶豫了。他想:我遼國國土廣大,方圓有數萬裡。下面有衆多部落,有二十七位酋長替我管治著下面各個部落,到處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他們的心都向著我,我根本就不用操太多的心。而這中原的風俗習慣跟我國不同,到處割踞,分得一塊一塊的,就郭無爲管轄的這麼點地方,看來還沒我遼東的大。而且這些文武大臣的心是不是真的向著我?這個真說不準。我真的不想留在這兒當皇帝……。想到這兒,不免後悔了,把蕭翰喚到殿後,低聲說道:“我想來想去,這中原皇帝也沒什麼好當的,還倒不如咱們上京的好。這兒的皇帝,我真的不願當的,不如就你留下來做好了……不然的話另找一個人來當,你看怎麼樣?”
蕭翰聽了,大吃一驚。原來說得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變卦了呢?忙說:“大王,這可是開不得玩笑的事。大王勞師動衆,轉戰千里,滅了石晉,擄了石重貴,如今不但是咱們契丹各部落的頭人敬服大王英明神武,要擁戴大王做中原的皇帝,就是這些亡晉的大臣百官,也要擁戴大王做中原的皇帝……”
這正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禍可居無人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