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25】 後蜀覆滅(二)

郭進道:“此去入川,咱們兄弟倆都是監軍,可是至高無上的了,怎麼皇上還要給咱們尚方寶劍……”

懷德大笑道:“拿了尚方寶劍,咱們可是‘代行皇命,八面威了’呢,你不想要?都拿來,咱可是多多益善的。”

“去你的!我是說不要麼?我是問你:皇上恁地小心,還給咱們尚方寶劍,難道還有誰有這般權勢,能來咱們手裡取人的?”郭進道。

懷德微笑道:“這是皇上的聖意,咱們遵旨照辦就是,反正就是玉皇大帝來了都不能動。咱們猜哪麼多幹什麼,知道哪麼多幹什麼?”

郭進想了想,又瞧了瞧他的神態,自語道:“我是不知道的才問你,你是知道的卻不說,怪不得皇上說你狡猾……”

次日,趙爍在崇德殿親自設宴以餞行,諭衆將道:“朕此次伐蜀,爲一統中國,得其土地與百姓而已,凡攻城略地,一律不得濫殺無辜,不得搶掠財物。凡攻各處州縣市鎮,兵械糧草皆由各部入作軍用,至於錢帛金銀,可分賞將士。”

且說西蜀的探子得知消息,連忙回去報訊。蜀主聞報宋軍已從鳳州入寇,忙以王昭遠爲大元帥,川北行營都部署,發兵三萬,更總轄川北軍事以抗宋軍。臨行,蜀主令宰相李昊把盞郊餞,笑對王昭遠道:“今日之宋兵,乃卿所召來的,望卿勉力爲朕立功,拒敵於國門之外。”

昭遠素來自負,常以諸葛亮自詡,此次出兵,登壇點將,左手搖著羽扇,右手握鐵如意,特顯得儒雅,氣度不凡,聽蜀主如此一說,隨即昂然答道:“主上儘管放心,微臣此行,何止是爲陛下拒敵國門之外?臣當領此三萬川中精壯,不但光復秦鳳二州,還要直搗開封,掃淨梁園以迎陛下呢。”

蜀主孟昶聽了,樂不可支,開懷大笑,又命兩班文武輪番把盞,以壯行色,更令花蕊夫人賦詩以志。

餞行已罷,送走了出征將士,歸程途中,李昊向蜀主道:“微臣見昭遠躊躇滿志,大有輕敵之心。想那趙爍出身於行伍,久經戰陣。王昭遠乃一介書生,未經戰爭歷煉,如何是他對手。”

孟昶笑道:“丞相徒讀詩書,恁地連蜀中精英的典故都忘記了?想那諸葛武侯出山之前又何曾經過戰爭歷練?但他未出草廬已算定了天下三分。陸遜一介書生,但他第一仗就燒了劉皇叔連營七百里,能說書生無用嗎?”

李昊語塞,搖頭自語道:“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王昭遠能與二位先賢相比乎?”

且說那宋軍是早就有備而來的,蜀軍未出,宋軍已到川北,王全斌大軍一到,先就攻下了乾渠渡、萬仞、燕子等關隘兵寨,接著又令先鋒史延德領三千人馬乘夜進襲興州。興州守將藍思綰手下原有守軍七千人,因見宋軍來勢兇猛,早已軍心惶惶,今見宋軍乘黑夜來襲,只看見一路上燈籠火把,鼓譟而來,更不知是多少人馬,稍一接戰便棄城而逃,領著殘兵敗將退到西縣去了。宋軍得了興州,從倉中搜出四十多萬斛糧食。

王全斌見蜀軍不堪一擊,心中大喜,再賈餘勇,又分兵四出搜殺,剿平了魚關、白水閣等二十多處山寨。

川軍將領韓保正帶著一萬人馬從綿陽來援興州的,走到半路,得知興州已失,不敢前進,也跑到西縣去與藍思綰合兵一處,互相壯膽。

王全斌見韓保正也躲到西縣,分明是畏我軍威,於是又令史延德乘勝前進,攻打西縣。韓保正聞得宋軍來了,嚇得六神無主,因怕宋軍一但圍城無法脫身,忙令藍思綰帶領一萬人馬到城外依山背城立寨以防宋軍。

史延德見了,心生一計,白天命軍士擂鼓吶喊,虛張聲勢佯攻,待到半夜,卻帶領軍士從後山而入,把城牆炸了個缺口,蜂擁而進。韓保正無處可逃,連副將李進一塊兒都乖乖的做了俘虜。

攻下西縣,宋軍不但俘虜了兩員蜀軍將領,又得了三十餘萬斛糧食。

藍思綰在城外聞訊,連夜領兵逃跑。王傳斌得知,遣部將崔彥進、康延澤等攝足緊跟,一直追至嘉州,蜀軍驚慌失措,只好放火燒燬棧道,退到葭萌關去。

北面軍事節節得勝,捷報不斷傳入汴京,趙爍聞知不但軍事得勝,更喜的是又得七八十萬斛軍糧,嘆道;“西川富庶,真天下糧倉也。”於是下旨各運輸使無需再往軍前輸送軍糧,運輸隊伍轉爲戰鬥隊以增加兵力。

南方入蜀有長江險阻,蜀軍在三峽夔門設鐵鏈鎖江,山上設柵寨三重,寨內架設火炮以防江上來敵,可謂固若金湯。不過、好在趙爍早有準備,不但要求由川來投的人士畫出川中地理圖形,還要他們說清軍事佈防,因此胸中早有韜略,在劉光義臨行時更面授機宜,叮囑道;“蜀軍南路佈防倚仗三峽夔門險要,山上設寨架炮,水上設練攔江,汝等切莫先在江上強攻,應先襲其山上炮臺,則事半功倍矣。”

此番南路在入峽路上一路艦艇塞江,浩浩蕩蕩,勢如破竹,連克松木、三會、巫山等地,殲蜀軍五千餘人,殺其統領南光海,來到距夔門鎖江三裡處停了下來,一連兩日毫無動靜,蜀軍正在大江兩岸嚴陣以待。不料第三日黎明時分,一千宋軍步卒悄悄爬上山上,一聲發喊,殺入寨柵,奪取了炮臺。江上水兵聽得山上得手,江上的艦艇也魚貫而上,蜀軍一時大亂,稍一接觸即紛紛敗退。劉光義隨即揮軍跟進,乘勝追擊,進逼白帝城。

白帝城守將寧江節度使高彥儔召副使趙崇濟、監軍武守謙商議道;“宋軍遠道涉險而來,利在速戰。我等只宜堅壁固守,待其疲怠擊之。”

武守謙是朝廷派來的監軍,是孟昶的心腹親信,既不知兵,又想立功邀賞,聽得高彥儔要固守以待,極力反對,爭持不下。憤然而起道;“既是將軍怕冒刀兵之險,且看本官領兵出戰好了。待本官把宋軍趕下大江餵魚之時,汝可不得分俺功勞的。”說罷,就令趙崇濟點起五千人馬出城,前去衝擊宋營。

劉光義見蜀兵出戰,即令張廷翰等人領千人誘敵,佯裝不敵、退至豬頭鋪,伏軍圍上,把蜀軍殺得七零八落,武守謙、趙崇濟雙雙死於軍前,敗軍逃回白帝城,埋伏兩旁的宋軍緊跟蜂擁進城,高彥儔率侍衛二百人死戰,無奈勢單力薄,身中十餘槍,侍衛亦死的死,逃的逃,自己只好跑回府衙,關上大門,更衣登樓,縱火*而死。劉光義憐他忠義,令軍士在廢圩中收拾他的骨殖,厚葬於白帝城外,對左右道;“莫使忠烈之士?沒於青史也。”

回頭再說那北軍戰況;北路軍主帥王全斌因見蜀軍放火燒了棧道,難以行軍,與衆將議道;“蜀軍燒了棧道,難以行軍,我等何不取道羅川路……”

康延澤道;“羅川路既窄且險,不但車馬難通,就是人行亦常需側身避讓而過,我等要過數萬人馬,頗費時日。”

王全斌道;“日前已派人打探,羅川沿途依山傍水,如今隆冬季候,河水淺枯,河溪兩岸亦可行走,不過就是車馬難行……。”

崔彥進道;“這也不難,當年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咱們今天就來個明修棧道,強度羅川,步軍可在羅川路先行進發,車馬待棧道修好之後在棧道行進,豈不更好!”

於是,王全斌就令康延澤崔彥進二人領本部將士搶修棧道,自己領了本部在羅川一路水陸兼程、絡繹而進。不數日,棧道修成,康、崔二將揮軍猛進,連奪金山寨,小漫天寨,王全斌大軍亦來到深度與二將會師。

深度蜀軍主帥王審超見宋軍來犯,便遣兵依江列陣,要與宋軍決戰。崔彥進卻趁蜀軍列陣未成之際,領部將分兵兩路衝擊,強奪浮橋。時已入暮,夜色蒼茫,蜀軍不敵,紛紛退回彼岸,王審超無法、只得領兵退到大漫天寨去了。

誰料宋軍卻緊追不捨,見蜀軍躲入大漫天寨,便兵分三路,崔彥進、康延澤、張萬友各領一軍衝殺。王審超怒道;“這宋人也忒狂妄了,凡事不可再三,就欺我蜀中無人乎?”於是就與監軍趙崇渥、劉延祚各領一支人馬出戰。蜀軍屢敗,已是聞風喪膽,稍一接戰即便紛紛退卻,結果死的死,逃的逃,三位將領束手就擒,當了宋軍的俘虜。後寨主?王超遠、趙崇韜仍不知底細,也各領人馬前來助戰,反倒被潰退的敗軍衝得七零八落。後來得知前面三將被俘,只好帶上殘兵敗將退到利州,無奈宋軍仍是緊追不捨,躡足而至。蜀軍只好渡過桔柏津,放火燒了橋樑,退到劍門關去了。

那全斌進得利州,諸事不問,先到糧倉查看,倉吏呈上賬冊,倉儲軍糧八十餘萬斛,即令軍士覈查,果然賬糧相符,大喜,即令快馬百里加急報與朝廷。捷報到京那天,開封正下著大雪,趙爍正與百官在講武殿前東較場上設氈帳議事,得川中捷報,大喜,遍授衆人閱覽,復又嘆道;“數九隆冬,征戰不易,我等安居宮室,衣錦披裘尚覺寒風可畏,何況千里徵人乎?”說罷,旋即脫下錦裘,又令百官俱各各脫下衣袍,也令內監與加急快馬將這些衣袍送到前線,更下旨諭曰;“將士神勇,無堅不克,斬關奪寨如摧枯拉朽,致川人望風披靡。念隆冬苦寒,朕與百官就將身上衣袍賞與西征諸將。但仍苦於數不足夠,得成都之日,可以蜀錦制錦袍賞將官,以棉絮制棉衣以暖士兵,勿令三軍受寒也。”

這正是:猶如虎豹驅羊陣,一將功成萬骨枯!

【311】 恩公再此【012】 初嘗戰紀(二)【153】 壓寨夫人(二)【036】 遠去的殺戮【161】 夜半風聲(七)【321】 華山棋局(一)【220】 起用良將【021】 以靜制動【359】 水泄不通【298】 內外夾擊【386】 孤軍深入【198】 保衛王府(二)【236】 圍城破相【222】 羣儒罷武【025】 欲擒故縱【271】 水通神靈【174】 錦衣玉袍【187】 傀儡迷局(一)【417】 永興舊敘【067】 槍下亡魂【412】 文人利刃【423】 內政革新【063】 霸刀阿里扎【083】 決戰雌雄(四)【205】 朱樑首敗【330】 喬裝打扮【351】 喜事重重【374】 戰勢如火【107】 五侯之亂(二)【188】 傀儡迷局(二)【119】 引君入甕【368】 文人安內【313】 結識柴榮【198】 保衛王府(二)【202】 剿除內患【271】 水通神靈【005】 謀戰(二)【052】 朝廷欽犯【329】 吉星高照【391】 敵情近城【236】 圍城破相【184】 投石問路【024】 重磅嘉賓【127】 分道揚鑣【345】 夢入神機【358】 圍而待破【199】 冬泉山寨【003】 趙弘殷逼誓【151】 兵敗二龍山【245】 戰爭狂想(一)【302】 傳聞不假【237】 暗流涌動(一)【128】 意外(一)【292】 置身事外【348】 夜長夢多【174】 錦衣玉袍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27】 鐵槍命殞【044】 迴光返照(二)【077】 番外戰紀(四)【155】 夜半風聲(一)【104】 縱深襲擊(二)【179】 奶酪!烤腸!【193】 禍從口出【021】 以靜制動【353】 羊入虎口【004】 謀戰(一)【204】 君臣之道【346】 又見韓通【045】 聖殿生死符【332】 太行戰役【225】 後唐立帝【123】 寶刀已老【095】 先發制人【277】 兵臨城下【084】 驚魂南渡【308】 鄉土民情【125】 白馬銀槍(二)【030】 隻身涉險(五)【383】 退避三舍【115】 大戰寶雞【005】 謀戰(二)【173】 忠良?叛匪?【413】 黃袍加身【066】 技驚四座!【098】 中原會戰(三)【140】 霸王追魂(一)【027】 隻身涉險(二)【143】 鱗州尋蹤【114】 晉王南下【195】 五虎復仇【200】 王恩浩蕩【031】 左右逢源【167】 二龍山危機(三)【037】 死亡夢靨【320】 遺棄神蹟【246】 戰爭狂想(二)【127】 分道揚鑣【046】 負心漢!!【364】 倒行逆施
【311】 恩公再此【012】 初嘗戰紀(二)【153】 壓寨夫人(二)【036】 遠去的殺戮【161】 夜半風聲(七)【321】 華山棋局(一)【220】 起用良將【021】 以靜制動【359】 水泄不通【298】 內外夾擊【386】 孤軍深入【198】 保衛王府(二)【236】 圍城破相【222】 羣儒罷武【025】 欲擒故縱【271】 水通神靈【174】 錦衣玉袍【187】 傀儡迷局(一)【417】 永興舊敘【067】 槍下亡魂【412】 文人利刃【423】 內政革新【063】 霸刀阿里扎【083】 決戰雌雄(四)【205】 朱樑首敗【330】 喬裝打扮【351】 喜事重重【374】 戰勢如火【107】 五侯之亂(二)【188】 傀儡迷局(二)【119】 引君入甕【368】 文人安內【313】 結識柴榮【198】 保衛王府(二)【202】 剿除內患【271】 水通神靈【005】 謀戰(二)【052】 朝廷欽犯【329】 吉星高照【391】 敵情近城【236】 圍城破相【184】 投石問路【024】 重磅嘉賓【127】 分道揚鑣【345】 夢入神機【358】 圍而待破【199】 冬泉山寨【003】 趙弘殷逼誓【151】 兵敗二龍山【245】 戰爭狂想(一)【302】 傳聞不假【237】 暗流涌動(一)【128】 意外(一)【292】 置身事外【348】 夜長夢多【174】 錦衣玉袍完本感言(知己難求)【227】 鐵槍命殞【044】 迴光返照(二)【077】 番外戰紀(四)【155】 夜半風聲(一)【104】 縱深襲擊(二)【179】 奶酪!烤腸!【193】 禍從口出【021】 以靜制動【353】 羊入虎口【004】 謀戰(一)【204】 君臣之道【346】 又見韓通【045】 聖殿生死符【332】 太行戰役【225】 後唐立帝【123】 寶刀已老【095】 先發制人【277】 兵臨城下【084】 驚魂南渡【308】 鄉土民情【125】 白馬銀槍(二)【030】 隻身涉險(五)【383】 退避三舍【115】 大戰寶雞【005】 謀戰(二)【173】 忠良?叛匪?【413】 黃袍加身【066】 技驚四座!【098】 中原會戰(三)【140】 霸王追魂(一)【027】 隻身涉險(二)【143】 鱗州尋蹤【114】 晉王南下【195】 五虎復仇【200】 王恩浩蕩【031】 左右逢源【167】 二龍山危機(三)【037】 死亡夢靨【320】 遺棄神蹟【246】 戰爭狂想(二)【127】 分道揚鑣【046】 負心漢!!【364】 倒行逆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兴县| 桓台县| 称多县| 淄博市| 石狮市| 云和县| 洱源县| 喀喇沁旗| 盐源县| 五台县| 延寿县| 遵化市| 长春市| 丹巴县| 台北县| 天柱县| 教育| 宾川县| 南雄市| 凤城市| 安康市| 盐城市| 来凤县| 礼泉县| 永济市| 海城市| 项城市| 五家渠市| 西安市| 汝州市| 漳平市| 蒙山县| 博兴县| 修文县| 历史| 那曲县| 安泽县| 九龙坡区| 崇阳县| 随州市|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