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1章 四策(上)

雖已是夜深,但此時的湖廣總督大簽押室內,卻依然亮著燈,油燈的光亮中,伏於案前的張之洞偶爾翻看著手中的條陳,神情顯得很是凝重,而一旁坐著的桑治平剛好奇的看著唐浩然,半個月前,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時,他的直覺第一反應便是其怕又是個如辜鴻銘一般的文人,而當下,他的那份毫無一絲文采可談的條陳卻完全打翻了這個念頭。

“財政乃庶政之源,若無財政作持,一切皆是空談!”

簡單而直白的話語落入幾人耳中,卻講到幾人的心底,尤其是講到張之洞的心底,那份全無文采的白話條陳,其中的一言言一句句,無不是直擊他心中的憂慮。

“興辦洋務,總的來說,無外修鐵路、築碼頭、建工廠、辦廠礦、興實學、育洋才,”

儘管明知道興辦洋務第一件事當是啓民智,但心知此尚未來受甲午戰爭以及庚子之變影響的張之洞,作爲朝廷扶持起來的清流派地方實力人物,其在思想上卻是相對保守的,所以唐浩然還是將啓民智放至最後,且改爲“興實學”。

“此六策若成,洋務必成,但這一樁樁一件件最終都歸於一個問題——銀子!”

吐出這兩字後,唐浩然朝著神情凝重的張之洞看去,先前的那份條陳直指的同樣也是錢的問題,準確的來說,是指出湖北的財政基礎不能支撐洋務建設,至少以現在的湖北財政完全不不能。

“若沒有銀錢作爲支撐,所有一切皆是空談,既然的勉強開辦工廠,雖初期籌得先款,但後繼無力,爲使事業不致半途而廢。亦不得不因事設捐,西挪東湊,因而常使各業面臨停頓危機!”

“依你這麼說,難道,這鐵路不修、工廠不辦嗎?”

作爲張之洞督粵時招攬的“洋務幹才”的蔡錫勇立即出言反駁倒,而張之洞同樣也是眉頭一皺,在唐浩然的這份報告中,只是詳列了湖北的財力不足以及因事而財的不足,指出應該設立年度度支,統籌一年的財政支出,從而避免事業停頓。爲官多年,他知道,面前這個被他冷落了十餘日的青年,絕不可能僅只拿出這麼一份條陳來,既然通篇大半點出湖北財力不足,最後虎頭蛇尾的用“度支”收了尾,那肯定是有什麼後計,否則,他也不會招集親信幕友于此商討。

“是啊,這洋務總不能因財力不濟,便就此停辦吧!”

於是便刻意裝作一惱,盯著唐浩然,沉聲道。

“那鐵路也不修了?”

“辦!”

迎著張之洞的視線,唐浩然全無一絲懼色。

“工廠要辦、鐵路要修,但關鍵是如何辦,敢問香帥與諸位同僚,辦工廠所求爲何?”

唐浩然的反問不單讓張之洞一啞,連同桑治平、趙鳳昌、辜鴻銘、蔡錫勇、陳念礽、樑普等人無不是爲之一啞,君子恥談利,這辦工廠自然也是爲了求利。

“爲挽國利於不失,一爲求強,二爲求富!”

於廣東入幕的馬貞榆在旁說道,這便是興辦洋務的初衷。

“工廠、鐵路之類洋務,非有大宗鉅款,不能開辦;非有不竭餉源,無以持久。欲自強,必先裕餉;欲濬餉源,莫如振興商務。”

張之洞的門生黃紹箕又在一旁補充了一句,雖其引用李鴻章的一句話,但張之洞還是點點頭。

“歸根到底,辦工廠,既爲求強,亦爲求富,而求富亦爲求強之所需,不知浩然如此理解是否有誤?”

有了黃紹箕的“鋪墊”,唐浩然的這番話,自然無人反對。

“既是如此,官辦洋務,其實倒是與商人做買賣,不謀而合,其考慮者,非辦多大事,而是如何以有限財力盡可能的多辦事、辦成事!”

唐浩然的一句話,卻讓周圍的人一愣,早在張之洞主政山村時便已入幕的楊篤系等人,見其將官辦洋務與商人相比,頓時臉色就是一變,可不待他反對,張之洞卻哈哈笑道。

“那你告訴我,應該如何以有限之財多辦事,辦成事?”

笑聲落下時,張之洞朝桑治平看一眼,還是仲子識人,若無先前的一番冷遇,只怕這些話,他唐子然不見得敢說吧。

“其實道理很簡單,關鍵是怎麼辦!”

話聲稍頓,見自己已經成功重新引起張之洞興趣的唐浩然,便笑說道。

“辦洋務工廠需數年之久,其間需財力源源不斷,若超出財力所持,必爲包袱,必將拖累其它事業,因此,辦洋務,最忌貪大求全、好高騖遠,需分輕重緩急,逐步推進,”

見張之洞眉間似有不快,唐浩然立即意識到,眼前的這位主,可不就是“貪大求全”的主,於是連忙補救道。

“若以湖北洋務爲例,需先定整體實施計劃,分輕重緩急,如鐵廠、鐵路、鐵礦,此等軍國大事自是不容耽誤,不單不能有半分延誤,而且應從速開始。”

這一聲補救,倒是讓張之洞臉色稍鬆些許,見此先前替唐浩然擔心的,辜鴻銘這會方纔鬆下一口氣來,同時暗討著這唐浩然果然全如剛回國的自己,以後可要好好教教他。

“於此之外,需考慮創辦何廠,能於短時內創辦,且投產快,管理易,回報快,如此便可以此廠之贏利支撐其它洋務事業推進,方能促進良性循環,以工廠源源不斷之利潤促成新廠創辦。”

早在撫晉期間,因結識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思想上經歷“西化”的轉變的張之洞,便已經接受了其提出的修築鐵路、開挖礦藏、開辦工業和製造廠方面的建議,而在督兩廣期間,經中法戰爭更是對清軍器不如此深有感觸,也正因如此纔會痛定思痛,立志改革,雖說於廣州招攬不少人才,但那些人對於舉辦洋力,不過只是認爲應該辦廠、築路,至於怎麼辦、如何辦全無一絲考量,衆人只知道拿銀子辦工廠、築鐵路,至於工廠如何辦?如何運營?如何贏利?自然不在考慮之中,只是想當然的以爲,工廠辦了,機器開了,銀子也就能收回了。

也正因如此,無論是府內幕僚亦是張之洞本人,正是靠著這一知半解,還未來武漢時便一把抓似的將鐵路、鐵廠、煤礦、紗布局之類洋務納入計劃之中,全不顧財力的試圖一日而成,而唐浩然所坐的就是改變張之洞這種全無規劃的實業建設。

“子然,那你說說,若我湖北興辦洋務,應首先創辦何廠?何廠回報快?”

本就爲洋務事業受困於財力不足而煩憂不已的張之洞連忙開口問道,他清楚的知道,李鴻章辦洋務靠的精通生財之道的盛宣懷,而張之洞所苦者,正是自己手下無如盛宣懷一般的人才,也正因如此,赴湖北任上,沿途他誰未見,只是在上海見了一次盛宣懷,儘管心知不可能招攬其爲已用,但仍是見了一見。

“紗、絲、煤、船!”

接連吐出四個字來,見張之洞等人一副認真聆聽狀,讓唐浩然多少生出些許自得之感。

“紗、絲、煤、船,”

張之洞於心中默唸著這四字,目光移到了正在喝茶的唐浩然身上,這個年青人,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

“紗者,即是棉紗,棉紗爲紡布之必須,洋紗成本遠低於土紗,以至百姓愛用洋紗,如江浙一帶,洋紗銷售遠勝土紗,百姓以機紗織土布,行銷各地,於湖北而言,漢陽、襄陽、宜城、隨州、廣濟、麻城各地皆織老布,並行銷附近各省,數十萬百姓靠織布,換取銀錢,以養家納稅,若辦以紗廠,專銷湖北各地,供民織布之用,行以“洋紗土紡”,不單紗廠每年獲利可得甚巨!“土產外銷”亦可爲民謀利,貼補民用!”

在坐諸人在抵鄂後,都曾翻看過湖北地誌,自然知道的唐浩然所說那些地方是每年織布上百萬匹,年年由商販行銷全省各地不說,且銷往外省,這確實是一利源,而過去只想過辦廠,卻從未考慮過如何辦廠等問題的張之洞,聽唐浩然的這般解釋後,更是連連點頭,看著唐浩然的目光也隨之發生些許變化,那目光既然是欣賞,又是欣慰,欣賞的是他的才學,欣慰的是自己幕府中總算有了一個真正精通洋務之人,別的不說,單就是這份眼光……

對於張之洞流露出的讚賞之色,唐浩然自然感覺到了,想到歷史上另一類靠著“洋紗土紡”成功的張謇,心下暗道了聲抱歉,然後又補充道。

“如若紗廠成功,扣除紗廠運營,擴充之必須,紗廠創辦三年後,每年應可往官庫解銀數萬甚至十數萬兩……”

唐浩然的話聲落下時,大簽押室內的衆人一陣交頭結耳,更有幾位幕僚眼睛放出光來,在他們看來,這唐浩然已經把一切幫他們弄好了,只待接手後按著這“洋紗土紡”的法子來便成了。這紗廠就是一個生金流銀之地,若是能得紗廠總辦之位……

“那絲呢?”

一旁有人急急的問道,這會方纔有些激動的幕僚們,才意識到,唐浩然一共拿出了四條財路來。

“子然,”

張之洞撫須笑道。

“這絲又是如何?”

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0章 朝議第33章 風雲微動第49章 浮想第355章 舵手第55章 夕陽第21章 賠罪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191章 犧牲第26章 何以爲重第75章 遊說第288章 破滅(上)第58章 破勢第76章 道路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5章 同文館(下)第19章 局終第254章 難擇第210章 天下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79章 演習第294章 南北激盪第44章 拓業第71章 經驗第204章 拿回來第25章 局變第293章 不爲奴第70章 離別第85章 機器局第45章 無奈之局第93章 在京城第87章 聽天由命第273章 待佳音第73章 飛艇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35章 騙亦有道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98章 奇襲(上)第11章 著眼將來第40章 送禮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46章 事業之母第25章 局變第136章 取捨之間第40章 送禮第121章 彈劾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2章 三寸不爛且混飯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88章 “偷雞”第131章 浮想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30章 皇夢第98章 新一代第15章 工地第154章 杭州義(下)第13章 連環套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191章 犧牲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57章 華之萬東第119章 威脅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37章 一人爾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9章 捆綁第175章 督難安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69章 海軍島第193章 斷絕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16章 善後第82章 講武堂第166章 冒險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9章 田野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24章 盛氏之憂第80章 參謀旅行第92章 改變第163章 叔嫂第61章 如此忠臣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49章 浮想第33章 長衫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60章 棋手與棋子第89章 眼界第277章 攔截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112章 公士第30章 皇夢第341章 停戰日第72章 使命第155章 方案
第240章 未來的方向第20章 朝議第33章 風雲微動第49章 浮想第355章 舵手第55章 夕陽第21章 賠罪第307章 臣民與國民(下)第191章 犧牲第26章 何以爲重第75章 遊說第288章 破滅(上)第58章 破勢第76章 道路第165章 爭取時間第5章 同文館(下)第19章 局終第254章 難擇第210章 天下第374章 太平洋上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79章 演習第294章 南北激盪第44章 拓業第71章 經驗第204章 拿回來第25章 局變第293章 不爲奴第70章 離別第85章 機器局第45章 無奈之局第93章 在京城第87章 聽天由命第273章 待佳音第73章 飛艇第318章 風雲變幻(上)第35章 騙亦有道第138章 內憂之因第198章 奇襲(上)第11章 著眼將來第40章 送禮第161章 忠誠之士第46章 事業之母第25章 局變第136章 取捨之間第40章 送禮第121章 彈劾第188章 不可避免第2章 三寸不爛且混飯第381章 戰爭之路第88章 “偷雞”第131章 浮想第370章 託雷翁事件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30章 皇夢第98章 新一代第15章 工地第154章 杭州義(下)第13章 連環套第301章 新的開始第191章 犧牲第179章 睦仁的希望第57章 華之萬東第119章 威脅第202章 聖彼得堡的決定第338章 倫敦的決斷第37章 一人爾第251章 走向戰爭的道路第19章 捆綁第175章 督難安第39章 李合肥的主意第69章 海軍島第193章 斷絕第281章 勒梅爾大海戰(四)第16章 善後第82章 講武堂第166章 冒險第131章 剪羊毛(下)第9章 田野上第66章 臨時政府第24章 盛氏之憂第80章 參謀旅行第92章 改變第163章 叔嫂第61章 如此忠臣第159章 開啓大門第188章 三六九等第49章 浮想第33章 長衫第99章 用心良苦第165章 膽子大些第60章 棋手與棋子第89章 眼界第277章 攔截第335章 帝國之屏第112章 公士第30章 皇夢第341章 停戰日第72章 使命第155章 方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理塘县| 卓资县| 连江县| 金沙县| 同江市| 义马市| 临沂市| 和平区| 大丰市| 吴旗县| 云霄县| 开化县| 柳江县| 永靖县| 镶黄旗| 永城市| 永德县| 密云县| 涟水县| 大名县| 将乐县| 克什克腾旗| 勃利县| 汽车| 神池县| 昂仁县| 图片| 洱源县| 慈溪市| 天祝| 西平县| 丽水市| 什邡市| 金寨县| 长阳| 新安县| 印江| 文成县| 奉化市| 曲松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