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3章 叔嫂

當恭親王奕欣跪在寧壽宮的軟墊上時,樂壽堂內懸掛著一幅薄薄的黃幔帳,黃幔帳後面也各有一張龍椅,而坐著的則是聖母皇太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那位垂簾三十二年有餘的慈禧太后。

此時奕欣的後背微微冒著汗,對於這位嫂子的手段,在過去三十餘年間,他可謂是頗有體會,自然由不得不他不謹慎。

“六爺。”

黃幔帳後面轉來慈禧清脆的聲音,依如過去一般,慈禧還是按著老規矩稱呼奕欣。

“臣在。”

奕欣趕緊磕頭答應。

黃幔帳後面的慈禧注目看著跪在墊子上的奕欣。這可有些年沒見了,若非杭州的事情非得奕欣出面去穩住那些漢臣,兩人不定還得多少年不見,他的模樣極像先帝,卻比先帝更添三分男子漢的氣概。

瞧著奕欣,慈禧太后頓時又想起她早逝的丈夫來。略停片刻,她的聲音變了,變得格外的輕柔,彷彿是當年與先帝對話的蘭兒,而不是那個垂簾三十二年,曾多次罷軍機處大臣的威不可犯的皇太后。

“你來,是爲了朝鮮的事吧?”

雖說表面上慈禧看似不問朝政,已經還政皇上,可實際上,對於她卻依然能夠掌握朝政,就像這次杭州之事,皇上沒折了也得來找著她,也就是她有那個魅力把“奉旨於家中養疾”老六重新招出來。

“回太后,現在杭州事亂,其妖言惑衆,離間滿漢。此時當穩以疆吏,而非激起反彈。”

奕欣回答道,聲調裡帶著不容質疑的味道。這恰恰是其同醇王的不同,醇王素來爲太后是遵,而奕欣認準的事情。縱是八頭牛都牽不回來。

可慈禧卻只是不以爲意的點點頭,然後繼續叉開了話來:

“六爺,早些年先帝龍馭上賓,把祖宗基業扔給我們孤兒寡母,外頭洋人欺侮,內裡賊匪又四處作亂!要保住祖宗的江山。我這個婦道人家沒別的能耐,只有內靠五爺、六爺、七爺你們這班親叔子,外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批文臣武將,才勉強把那些年支撐過來。祖宗江山勉強度過了危難,那些年。若不是六爺您,這祖宗基業能不能保住,那都還是一說!”

奕欣聽出了慈禧的話中之話,遂再次磕頭奏道:

“臣那會年青不懂事,對太后多有冒犯之處,心裡十分悚慚。這幾年重溫列祖列宗的教誨,深感祖宗創業之艱難,兩百多年來。江山維繫不易。當此內憂外患之時,臣辦事不力,有負太后重託。理應譴責。”

說到這裡,奕欣不覺失聲痛哭起來。裝模作樣也好、發自肺腑也罷,有些許總需要說,有些事情總需要去做。

果然奕欣的表現使慈禧十分滿意。究其實,她與奕欣的衝突,不過只是權爭。是妥協與否的關係,下旨令其於府中“養疾”達八年之久。足夠熬熬奕欣心底的傲氣,讓他知道這大清國是誰在當家。

若是說過去。兩人間還人權爭。那麼現在,光緒在翁同龢等帝黨的教唆下,完全沒有把自己這個太后放在眼裡,自然的兩人也就沒有了權爭。反倒還有了共同的利益,對於慈禧來說,她甚至無意阻止皇上的一意孤行。

“六爺,先帝在日,常常在我面前稱讚你的忠心和才幹,我對你是完全相信的。早些年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先前的過失,既然已經認識了,今後不再犯就行了。皇上那邊太過年青,辦起事來總是讓心性所左,閱歷還是差那麼些,往後還要靠六爺多多輔佐。”

這分明是要再起用的話,奕欣一聽心底又驚又喜,連連磕頭謝恩道說:

“太后寬宏大量,臣肝腦塗地,不足以報。”

“自家手足,不必說這樣的話。”

慈禧的話很懇切,聲調也恢復了過去的親熱,

“有幾件事,六爺還是得幫朝廷拿個主意。”

“請太后示下。”

“杭州那邊,劉坤一雖說在調兵,可其上奏稱杭州賊逆奪城後即募兵四萬之衆,兩江、閩浙之兵不足三萬,非調兵則無力彈壓力,請旨再徵湘軍。翁同龢他們也主張起用湘軍。還有就是這杭州賊逆這幾天更是連下數城,六爺以爲何如何?”

慈禧問的這幾件事,真正最關心的恐怕還是“再起湘軍”,這些年大清國靠的是淮軍,那李鴻章在恭王罷差後,便不得不依靠慈禧,而現在翁同龢等帝黨一衆借賊逆勢大爲名,要求再用湘軍,以挽時局,這不能不讓慈禧警惕。

這些年正是靠著李鴻章的淮軍,才使得帝黨一衆無法染指兵權,當然現在這大清國除了淮軍之外,又有何人可持?

“太后,”

重用湘軍,那置李鴻章於何處?奕欣思索片刻後稟道。

“當年文正公乃宣宗爺特意爲先帝破格簡拔的重臣。宣宗爺和先帝都看重他既有才幹又有血性,故而畀以重任。他果然不負所望,創建湘軍,歷盡十餘年艱難,平江南巨憝。髮匪平定後他又不居功自傲、擁兵自重,主動裁軍,正是千古少見的忠貞之士,人臣之楷模。倘若所有帶兵的將帥都效法曾國藩,則祖宗江山將固若金湯。”

“喔!”

慈禧點頭贊同。是的,奕欣說得好,假若帶兵的將領都像曾國藩這樣,那真可高枕無憂了!

可話裡的潛臺詞卻是在提醒著慈禧,當年縱是曾國藩有平定發亂,再造河山又落得什麼下場?

有時候,一些話無需點明,只需要稍加點撥,即能讓人領會其中含意,慈禧思索片刻,看著奕欣心知他的提醒或許有私心,但確實也是如此。有曾國藩的前車,到時候再行裁撤時,又豈會那般順利?

“不過,太后,這湘軍倒也不是不能用。既然現在淮勇兵力稍顯不足,可募湘楚濟淮,如此一來,自可無慮。”

奕欣的回答讓慈禧的眼前頓時一亮,這募湘楚濟淮,瞧著和那再用湘軍差不多。可實際上其間的差別卻大了,雖說這湘軍依然用了,可卻未像過去一樣,成爲曾國藩的私軍,而是由一羣湘軍舊將統領的老湘軍子弟組成的湘軍。卻是在李鴻章帳下爲朝廷報效,這不單能避免帝黨衆人插手兵權,亦能避免李鴻章他日擁兵自重。

於是慈禧點著頭說道:

“這朝政,還是得六爺您。”

直到這下,慈禧依然還是沒在奕欣的差事上說上話,不過現在奕欣也知道,自己復出是指日可待了,只要皇上那邊……想著皇上那邊。奕欣便又接著說道。

“太后,至於那杭州之事,雖看似猖獗。但歸根結底只是癬疥之癢,可若是激反了朝鮮,其必成朝廷的心腹之患!”

奕欣又一次道出了自己的來意,而慈禧卻出人意料的沒有回答他的話,而是靜靜的端起了茶杯喝起茶來,好一會纔開口說道:

“我看朝鮮那地方不過就是化外藩邦,頂不了多大的事兒。”

“老師!”

王伯恭驚訝的看著老師。全未想到老師竟然會說這般話來。

“老師,可。他唐浩然若是被激反,保不齊。保不齊……”

“羣起而效之?”

翁同龢搖搖頭,繼續在於紙上練著字,相比於學生的擔憂,他卻是一副安然之狀,先前他也曾擔心過,可後來反覆權衡之後,卻發現皇上的這著棋著實是著妙棋。

“地方疆吏沒有那個膽子,當年曾文正公挾平髮匪之功,尚不能做之事,今日疆吏又焉不知此理?”

雖說心知朝廷若是逼反唐浩然定會引起疆吏的不滿,可在翁同龢看來,這倒是不足爲懼。

“他唐氏非科班出身,於國內無根無萍,既無故舊亦人同窗門人,縱是其於朝鮮起兵,又能如何,再則……”

這恰恰是翁同龢自信的根本,與當年曾國藩門生故吏滿天下尚不敢造反,更何況是他唐浩然,縱是其起兵謀反,又朝鮮外藩又焉能毀國朝大局,而南北之患使然下,朝廷必定會採納再練湘軍的建議,到時候,李鴻章……

盯著窗外的雨,翁同龢斷然答道,

“再則,此事與國朝頗有益處,若能破李合肥把持國朝軍務數十載之實,你我可就是功在千秋啊!”

聽著老師的話,王伯恭頗是意味深長的看著老師,即便是做爲老師的學生,有時候他亦不得不爲老師的手段咋舌。

且不說唐浩然是其引薦入朝,便就是值得板蕩之時,老師卻依然不忘一一算計,單就是這份心知,便就是他學不來的。

“伯恭,有些事情,咱們要抓住機會,若是錯過了機會,那……”

話聲稍頓,翁同龢看著似有所思的學生說道。

“那必定會抱憾終生的!”

對於翁同龢來說,現在這正是他期待已久的機會,若非是一番權衡後,發現完全可以借用此事打擊李鴻章,其又豈會從初時試圖勸詛皇上,變是一力支持,至於那隻讀洋夷書的唐浩然自然不在他的考慮之中。

“學生明白了!”

王伯恭悵然答道,此時,看著正在練字的老師,他不禁暗自尋思著,當初老師之所以在太后用唐子然後,便將自己招回,並一點點的斷清同唐浩然的聯繫,莫非就是爲了今天?

各懷鬼胎,正如歷史上的甲午戰爭一般,滿清上層、漢臣清流、地方大員,無不是各懷鬼胎,到最後,上戰場的也就只有他李鴻章一人,收拾局面的也只有他一人,當然,擔負責任的亦只有他一人,這……便是晚清的政局,所有人想的都不是國家,而是一族一已之私利。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羣: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

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3章 約法三章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55章 夕陽第25章 慶記公司第40章 面聖(上)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84章 求月票第324章 金陵事第7章 訪客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19章 捆綁第29章 希望第315章 在湖廣第29章 投身第224章 火焰第7章 訪客第113章 國商第81章 根基(上)第314章 爲天下第117章 統制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81章 重創第12章 蓋平縣第217章 交易(下一)第22章 應對之策第39章 求援第31章 特區爲何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29章 法國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40章 送禮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19章 威脅第122章 父子第34章 革命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38章 沉默第26章 亞洲病患第157章 潛伏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5章 臺北第38章 總督之憂第155章 方案第291章 決戰第73章 飛艇第275章 分兵第75章 遊說第334章 條件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143章 行軍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32章 夢碎第176章 交談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07章 試一試第43章 八旗新軍第54章 清爲中否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6章 猶商第48章 毛遂自薦第292章 代價第155章 方案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84章 尾聲(二)第177章 陽謀之道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67章 府中出納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136章 取捨之間第142章 歡迎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37章 一人爾第49章 浮想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130章 開啓第44章 拓業第290章 屠場第101章 委員會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16章 泰西策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20章 朝議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68章 珍珠港第14章 商鬥第77章 不下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200章 奉天第144章 軍馬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93章 在京城第22章 馬前卒
第379章 絕不妥協第13章 約法三章第347章 未來的選擇第55章 夕陽第25章 慶記公司第40章 面聖(上)第37章 新生之地第184章 求月票第324章 金陵事第7章 訪客第382章 最後的抉擇第19章 捆綁第29章 希望第315章 在湖廣第29章 投身第224章 火焰第7章 訪客第113章 國商第81章 根基(上)第314章 爲天下第117章 統制第143章 討個明白第181章 重創第12章 蓋平縣第217章 交易(下一)第22章 應對之策第39章 求援第31章 特區爲何第280章 勒梅爾大海戰(三)第129章 法國第221章 爲了勝利第148章 事務新官第152章 軍艦之爭第151章 尼古拉灣第40章 送禮第337章 面對未來的選擇第43章 八旗新軍第119章 威脅第122章 父子第34章 革命第282章 勒梅爾大海戰(五)第112章 秋山的選擇第38章 沉默第26章 亞洲病患第157章 潛伏第140章 由他們去吧第35章 臺北第38章 總督之憂第155章 方案第291章 決戰第73章 飛艇第275章 分兵第75章 遊說第334章 條件第348 寧爲中華犬第143章 行軍第205章 符拉迪沃斯託克第32章 夢碎第176章 交談第74章 海洋的召喚第1章 劫後餘生嘆數奇第207章 試一試第43章 八旗新軍第54章 清爲中否第367章 軍國之患第26章 猶商第48章 毛遂自薦第292章 代價第155章 方案第144章 新加坡盛宴第351章 大白來訪第284章 尾聲(二)第177章 陽謀之道第193章 東幕之間第67章 府中出納第372章 何以應對第136章 取捨之間第142章 歡迎第171章 旅順口(下)第37章 一人爾第49章 浮想第85章 未來的基礎第130章 開啓第44章 拓業第290章 屠場第101章 委員會第203章 新官上任第16章 泰西策第375章 外交風雲第20章 朝議第342章 掀起革命新高潮第168章 珍珠港第14章 商鬥第77章 不下第316章 浙江風潮第200章 奉天第144章 軍馬第116章 興亡百姓苦第93章 在京城第22章 馬前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姚安县| 历史| 乐都县| 绥化市| 尼玛县| 新乡市| 新干县| 德安县| 台前县| 噶尔县| 兰坪| 娱乐| 乃东县| 龙南县| 邮箱| 马尔康县| 新宁县| 洞口县| 东丽区| 宣恩县| 林西县| 同德县| 贵港市| 嘉义县| 祁门县| 元江| 江山市| 专栏| 枣阳市| 林周县| 霍山县| 临颍县| 东山县| 襄城县| 西平县| 璧山县| 胶南市| 周宁县| 湖南省| 咸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