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出動了,羅夫康在得到金軍出兵的消息後,召巴達武、陸希萊、卡德茨、都哈濱的施坦因、魯斯珀德的萊卡麥等人到阿里斯達,合商出兵與金軍作戰一事。羅夫康還未能得到金軍出兵人數的準確情報,他暫時無法推斷出這場戰役規模的大小。羅夫康把鄭維浩、張國雄、段舉飛、陳世允和董向燾叫過來,商討與金軍作戰的幾種可能性。羅夫康列出了幾種可能性,他說道:“據最新的情報,金軍打算出兵脫布涅頓,攻打德里埃。我們與金軍決戰的時機到了。但是,目前金軍出兵的人數有多少,現在還不得而知。不過,金軍此次用兵人數肯定不會少,至少不會低於六萬,就像當年他們圍攻淩河城一樣。此次金軍攻打脫布涅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們主要目的還是打算在脫布涅頓的特勒拉斯尋機與我軍決戰。所以,金軍這次出兵,定會集結主力軍團與我們一較高下。我認爲,金軍的用兵有以下兩種,一是分兵來攻,就像當年他們圍攻淩河城一樣,但作戰方式恐會有所不同。有可能先派一部,吸引我軍來攻,再派大部,對我軍施以圍攻;也有可能像當年對付龐倪胄那樣,一部吸引我軍來攻,另一部襲擊我後方某座重鎮。二是集中兵力,欲於我軍在特勒拉斯決戰。”
聽了羅夫康的話後,鄭維浩說道:“我看這幾種可能都有,不過我們還須進一步得到有關金軍出兵的更準確的情況後,再作討論,會更好”。
羅夫康等人點點頭。接著,羅夫康又說:“不管金軍如何出兵,眼下我們還要做的是必須穩住西邊的金軍,不使西邊的金軍進入到東部的戰場”。
“你打算怎麼做?”鄭維浩問道。
羅夫康回答道:“我打算讓董向燾負責統一指揮西邊的帝國軍隊,並令抽調餅德一部回到阿里斯達。”隨即,羅夫康便命令道:“董向燾,我命令你所部聯隊,趕赴弗玻裡聖一帶駐防,協助淩河城的樑棟成所部和餅德一部牽制住西邊的金軍,由你節制淩河城和弗玻裡聖一帶所有的帝國軍隊。”同時,羅夫康下令給餅德,命令餅德和多里亞率二萬兵馬回師阿里斯達,餘下的部隊交由副聯隊長薩富默統領。羅夫康在示令中告訴餅德等將領,他已令董向燾率所部聯隊駐防在弗玻裡聖一帶,在董向燾所部到達弗玻裡聖後,即帶二萬人馬前往阿里斯達。樑棟成部及薩富默部與董向燾的部隊聯手應付西邊的金軍,牽制敵人。董向燾統一指揮淩河城和弗玻裡聖一帶所有的帝國軍隊。
在大戰還未到來時,羅夫康便下達了第一個命令,餅德率二萬人馬回阿里斯達,董向燾率部進駐弗玻裡聖一帶,並負責統一指揮淩河城及弗玻裡聖一帶所有的帝國部隊。
在羅夫康的催促下,董向燾率所部聯隊趕往弗玻裡聖。巴達武、哈盛萊、卡德茨、施坦因、萊卡麥等人也陸續來到了阿里斯達。伴隨著金國那邊大軍的涌動,羅夫康心中清楚地知曉,帝國北方軍隊與金軍決戰的日子到了。
阿勒兒的作戰方案已獲通過,金國君王邁立陽決定集中金國所有金軍的主力,除費朗的金軍外,與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決戰。至於費朗的金軍如何行動,阿勒兒等將領認爲費朗的金軍應當留在原地,牽制敵人一部爲妙。睿肅王洛瑞什對邁立陽說:“費朗所部還是留在原地,不加入戰場。這樣有利於我們在脫布涅頓與帝國軍隊的作戰。”
邁立陽有點擔憂地問:“那麼費朗所部留在原地,敵人會不會棄之不顧,只留少數部隊牽制,大部用來對付我們的主力軍隊?”
智親王艾敏博葛回話道:“只要費朗的數萬金軍留在西邊,羅夫康就不會置費朗部於不顧,肯定也會派出對等的兵力對付費朗,使其無法行動。”
阿勒兒同意道:“我也認爲費朗所部留在原地,有利於我們的行動。費朗的部隊呆在西部,就能對帝國北方防線的西面構成威脅,羅夫康定會派出一部人馬應付費朗。這樣就達到了牽制羅夫康一部人馬的目的,對我們是有利的。”
貝勒王拓善跋進言道:“如果君王不放心費朗部隊的牽制能力,可讓費朗作些試探性的進攻行動,迷惑敵軍,達到牽制敵軍一部的目的。”
聽了諸位親王的話後,邁立陽認同費朗部留在原地比加入戰場好。費朗的金軍若加入戰場,那麼用來對付費朗人馬的帝國部隊也會跟著加入戰場,使羅夫康能集中更多兵力來對付金軍。費朗的人馬留在原地,便能牽制住羅夫康的一部人馬,分散敵人的兵力。於是,邁立陽下文指令費朗,所部留在原地,牽制西面之敵,使其不得加入東邊的戰場。爲達其目的,可派出小股部隊對當面之敵作出發動攻擊的假象,迷惑敵人,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達其一部被我吸引,滯留在西邊。至於具體怎麼做,由你們作決定。
金國的高層決定把費朗的金軍留在西邊,牽制住羅夫康的一部分人馬,並抽調除還在中西亞的多玄裡的金軍和智親王艾敏博葛的一部人馬外的所有用於機動的兵馬,組成金軍的中央集團軍羣。金軍的中央集團軍羣囊括了金軍的精銳主力,還包括卜賽亞託人的野獁象戰隊、加洛慕尼的海盜艦隊、金雕部隊等,總計人馬在十六萬左右。
作爲指揮這支集團軍羣的戰場指揮官,阿勒兒擬定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法。在阿勒兒的作戰思路中,中央集團軍羣將在波黎亞旁的特勒拉斯草原上與羅夫康的軍隊決戰,面對著分兵來援的羅夫康的部隊,阿勒兒制定出了三道兵力部署:第一道最前沿的兵力是阻滯羅夫康騎兵部隊的衝擊,並消耗羅夫康所部的兵力;第二道兵力的出擊是繼續消耗羅夫康的人馬,爲第三道兵力的圍攻打下夯實的基礎;這第三道也是最後一道兵力是以金軍精銳的騎兵部隊爲主力,負責圍攻羅夫康的部隊,達到擊潰敵人的目的。這三道兵力的總人數在十二人左右,第一道以步騎兵爲主,第二道騎兵與僱傭軍齊上陣,第三道是以騎兵爲主。另派二萬人馬圍攻德里埃的波黎亞,餘下的人馬作爲預備隊,以備不時之需。阿勒兒這次要擊潰羅夫康援軍的同時,也要派兵攻陷波黎亞,狠狠教訓德里埃和他的部衆,讓其他人看看,背叛金國是什麼樣的下場。
金軍的中央集團軍羣在金國上區集結完畢,阿勒兒的具體作戰方案也已制訂好了,金國君王邁立陽給予阿勒兒充分的信任。邁立陽把這次決戰勝利的希望寄託在阿勒兒身上,希望阿勒兒這位金國出色的指揮官,能率金軍擊敗前來的羅夫康的大軍。
在阿里斯達的羅夫康,陸續收到了金軍出動的情報,據最新情報,金國的高層徵召全國所有的兵馬,集結一支龐大的軍隊,準備南下攻打脫布涅頓。不管這些情報是否屬實準確,有一點倒是明確的,那就是金國決定傾舉國之力與帝國的北方軍隊一決高下。對羅夫康來講,帝國北方軍隊與金軍決戰的時刻到了。而決戰的地點也能判斷得出,是波黎亞旁邊的特勒拉斯大草原。
特勒拉斯大草原,在羅夫康眼中,是一個與金軍決戰的理想地點。特勒拉斯的大草原,地域寬闊,北邊是連綿的羣山,東臨大海,在它旁邊矗立著波黎亞這座重鎮。在特勒拉斯,羅夫康率領帝國大軍能與金軍進行一場對攻戰。這裡是適合兩軍決戰的場所。正是考慮到這點,羅夫康纔會處心積慮地把德里埃拉攏到他這邊,唆使德里埃脫離金國,投靠帝國。
等巴達武、哈盛萊、卡德茨、施坦因、萊卡麥、餅德等人陸續到了阿里斯達,羅夫康召集衆將領開會,部置北方軍隊與金軍決戰的任務。在會上,羅夫康說道:“這次德里埃宣佈投靠我們,而我們也起兵響應,引來金軍大規模的進攻。金軍這次集結主力前來,大致可分爲以下三種方式,第一種是金軍把所有的兵力都投入到東邊,包括在西邊的金軍。但是我們認爲這種可能性並不大,董向燾的聯隊已經前往弗玻裡聖駐防,西邊的金軍恐不會輕舉妄動,而我想金國的高層也傾向於不調動西邊的金軍,因爲這樣可牽制我們一部分的主力。所以,金軍會在不調動西邊金軍的情況下,派出主力軍團,欲在脫布涅頓的特勒拉斯與我軍決戰……”
羅夫康向在會的將領分析金軍可能採取的進攻方式。爾後,羅夫康與衆將領聚集在一張桌子旁,桌子上攤開著一張地圖,羅夫康在向諸將領部署北方軍隊各部承擔的作戰的任務。快講完的時候,廳堂的大門被傳令兵打開了,傳令兵神情嚴峻地對羅夫康說:“脫布涅頓的德里埃向我們求援,金軍派出大軍正趕往脫布涅頓,狼煙升起來了。”聽到傳令兵的報告後,羅夫康走近大門,他看到遠處山頭上升起一股濃濃的狼煙,凝視片刻後,羅夫康堅定地說道:“那我們便會響應,集結北方所有的軍隊,前往脫布涅頓,迎擊前來的金軍。”
話畢,羅夫康讓在場的諸將領去執行安排給他們的作戰任務。臨走前,羅夫康拉住巴達武,告訴他道:“我們還有三到四天的時間做準備,到了第四天,我們便趕赴戰場,向金軍開戰。”聽到羅夫康的面告後,巴達武點了點頭。羅夫康給了巴達武充分的信任。在羅夫康的作戰方案裡,帝國軍隊分成三波攻擊部隊,前往脫布涅頓的特勒拉斯,迎戰金軍。第一波大部隊由羅夫康指揮,兵力定爲六萬六千人,其中四萬六千人爲帝國一師的部隊,鑲白旗軍、鑲紅旗軍、鑲藍旗軍各五千,另外再加萊卡麥的鐵甲騎兵五千。第二波大部隊則由巴達武指揮,在這支部隊裡,三旗軍各一萬五千人,共四萬五千人,再加上帝國一師一萬八千人的兵馬和施坦因的五千鐵甲騎兵,兵力爲六萬八千人。第三波部隊爲帝國的增援部隊,兵力約四萬人。除了在特勒拉斯直接對付金軍的兵力,羅夫康對北方其他部隊也下達了命令。在宣佈帝國北方進入戰爭狀態,所有北方的帝國部隊都要聽從北方統帥部的調遣,聽從北方集團軍統帥羅夫康將軍的命令,集結全部機動兵力,與金軍決戰的通令下,作爲北方統帥的羅夫康,下達瞭如下的作戰命令:
甲、集結四萬六千人的帝國一師,從三旗軍中各抽調五千兵力,徵調萊卡麥的五千騎兵,組成第一大隊,由羅夫康統領,在登克里堡集結完畢後,即刻開往脫布涅頓的特勒拉斯,與前來的金軍作戰。
乙、三旗軍再各派出一萬五千人馬,集結四萬五千人,加上尼賽洛的一萬八千人的帝國一師,徵調施坦因的五千騎兵,組成第二大隊,由鑲白旗統領巴達武統率這支大軍。鑲紅旗和鑲藍旗各出一員副將,統領各自旗軍。大軍在裡熱巴頓集結後,開往戰場。
丙、淩河城的樑棟成部、薩富默所部與駐防在弗玻裡聖的董向燾的部衆及弗玻裡聖的守軍組成第二集團軍,由董向燾統一指揮這支集團軍,嚴密監視西邊金軍的一舉一動,務使當面金軍留在原地。若當面金軍有所異動或離開原地,你們應毫不猶豫地向敵人發起進攻,把敵人拖在西面,使其不得調動。
丁、陸希萊的海軍艦隊進攻斯甘尼斯,牽制住斯甘尼斯的敵軍,保證我前往特勒拉斯的大軍的側翼的安全。卡德茨的鑲藍旗軍可派若干小股部隊配合陸希萊的海軍陸戰隊的進攻。
戊、留在阿里斯達的所有部隊,由副統帥鄭維浩統一指揮。
己、增援的帝國軍隊,經過阿里斯達城後,沿著第一大隊的行軍路線,進入戰場,增援我部與金軍決戰的部隊。若在行軍途中遭到金軍的襲擊,則專注對付當面之敵,待把來敵消滅後,如還有餘力,再趕往特勒拉斯的戰場,增援我們。
羅夫康把自己的作戰方案及部署通令一一上呈給帝王四世明威俊,明威俊很快批準了羅夫康的決戰方案,支持羅夫康率部與金軍決戰的各項決策。在得到帝王的同意後,帝國北方所有的部隊都開始行動起來,一羣又一羣的人馬開始集結。望著即將出徵的將士,各地的家眷和百姓有的默默祝福他們,有的爲他們祈禱,有的則面帶悲慼的神情,摟抱著身邊的孩子。臨別的氣氛,散發著淡淡的憂傷和悲愁,而那些出征的將士們則露出堅毅的神情,在馬蹄的踏奏下,懷著一腔熱血面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決戰。正是:
狼煙升起大軍集,特勒拉斯決戰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