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四世明威俊與統尉諾科尼和副統尉奧克多商談嶺南之事完畢後,在回去的路上,諾科尼和奧克多恰巧碰到了學相韓國誼、財相王乾輝、農業司司長斯波特業等人,雙方點頭致意。韓國誼這次帶著財相王乾輝及司長斯波特業等人面見帝王明威俊,是向帝王明威俊面述一個經濟改革的方案。帝王四世明威俊執政後,很快就令農業司司長斯波特業搞了一個農業新政,並付諸實施。斯波特業分三階段在帝國全境(除西北及北方外)推行他的農業新政。到了帝王四世十二年初,農業新政在全國的推廣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斯波特業在向政府首腦韓學相彙報道,自新政執行以來,實行地區的農作物產量年年增加,雖然增加的幅度不大,礙於天氣等因素,但帝國每年的農作物收成是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業的形勢喜人,未來還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學相韓國誼聽了斯波特業的報告後,說道:“農業收成增加了,這就說明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這對帝國來講是一件好事。農民享受了帝國的恩惠,生活越來越好;而帝國也能從農民身上索取更多農產品,使帝國的糧倉變得更爲富足。”
“是的,學相所言極是。”斯波特業說道。
財相王乾輝進言道:“學相,是該考慮給農民更多好處的時候了。給農民更多的優惠,到頭來收益的不僅僅只是農民,還有整個帝國。”
“財相這話怎講?”韓國誼問道。
財相王乾輝說道:“給農民更多的實惠,增加他們的收入,讓他們每年辛苦勞作的收成能更多地轉換成金銀銅幣,這樣才能提升他們的購買力,促進內需。同時可適當降低日用品和手工品的價格,讓更多的人去買商品,這樣也能促進工商業的發展,促進貨幣的流通,抑制通貨緊縮。”
“財相說得好。當前帝國整個經濟形勢是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常年沒有提高。老百姓身上沒有過多的餘錢,即使手上有閒錢,也不花。可以說帝國現在的貨幣是處於緊縮狀態。”學相韓國誼說道。
學相韓國誼非常清楚帝國目前貨幣流通的狀況,帝國的內需在人民羣衆不願消費的情況下十多年一直沒有上揚。其實,無論是通貨緊縮還是通貨膨脹,這只是貨幣制造出來的假象而已。貨幣的價值即在於它是物與物交易的媒介。一旦貨幣不再是物與物交易的媒介,那麼貨幣便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麼一個推斷:一旦物與物的交易可不依賴於貨幣這個媒介,即物與物可直接交易,那麼世界上就不存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現象。當然,由於物與物直接的交易存在難以克服的問題從而也就催生出了貨幣這個用來進行物與物交易的媒介。因爲用貨幣來交易物品具有簡便和快捷的特性,這就是貨幣出現的原因。
學相韓國誼和財相王乾輝及司長斯波特業等人商議一個促進農業和工商業循環發展的經濟改革方案。這個經濟改革方案是以降低日用品和手工製品的價格和提升農民的收入爲主要內容的。韓國誼認爲,在斯波特業的農業新政的推行下,農民的收成比以往有了提高,帝國應該適時頒佈政策,向農民徵購糧食等農產品或爲農民開闢一條與市場貿易對接的渠道,增加農民手中的錢幣;同時降低日用品和手工製品的賣價,使農民和其他人購買更多的日用品和手工製品,提振帝國的內需,也增加了帝國的賦稅收入。在韓國誼看來,這個經濟改革方案是利民利國。
學相韓國誼帶著財相王乾輝和斯波特業去見帝王明威俊,面陳自己這個經濟改革方案。帝王明威俊等著韓國誼的到來。韓國誼等人到來後,帝王明威俊問韓國誼:“聽韓學相傳話過來,說中央內閣有一個經濟改革的方案要告予我,不知韓學相和內閣的大臣們想出了一個什麼好的方案?”
韓國誼回答道:“我們這次來見帝王,就是要把這個方案告訴給帝王。”
“哦,那你們說說這個方案,我也想聽聽。”帝王明威俊說道。
韓國誼說道:“我跟王財相及斯波特業司長等人商議,如今帝國正在推行農業新政,農業的收成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農民們在新政的實施下耕田的農作物的收成有了一定的提高。當下我們應該趁此時機頒佈政策,讓農民們辛苦勞作收穫的農作物能更多轉換成貨幣,增加他們的收入。我與財相、司長等人商議,可通過幾個措施擡升農民的收入,如帝國徵購農民的收成,開闢一條農產品與市場貿易對接的渠道等。農業旺了,帝國也就旺了,帝國政府可增加收購糧食等農產品,不僅增加帝國倉儲的糧食,也爲帝國軍隊的對外作戰提供了充實的保障。同時,帝國政府聯合各地工商會,敦促鼓勵日用品和手工製品適當下調賣價,使農民及其他人能購買更多的日用品和手工製品,提升內需,促進經濟發展,使國庫更爲充盈。”
韓國誼說完後,財相王乾輝接著說道:“這個經濟改革的方案主要內容是增加農民的收入和調低日用品及手工製品的價格,以促進農業、工商業的良性發展和循環。這一增一降,會使日用品和手工製品的銷售量有顯著的提升,這必然會增加生產商銷售額的利潤,促使生產商擴大生產,招收更多的製作工人。這樣一來,帝國經濟得到了發展,一是廠商營利額增加,上交給國家的賦稅亦會增加,使國庫更爲充盈;二是廠商招收更多的製作工,使具有購買力的人增加了,這又會反過來促進日用品和手工業品的消費。如此循環反覆,實現農業、工商業的良性循環發展,使帝國更加富有,政府有了更多的錢,再把錢投入到對農業及工商業的技術升級上,帶動農業和工商業的發展,定能使帝國永葆富強。”
帝王明威俊靜靜聽著韓學相和王財相的話,聽完後,明威俊說:“韓學相和王財相的話有一定的道理。你們回去後擬定一個具體的細則,上報給最高法院的那七個常務法官,由他們來裁決,經他們同意後,就對外發布實行吧。我就不在中間多加干涉了。”
帝王明威俊放心地讓韓學相等人制定經濟改革的方案,是因爲帝國任何的政策法規都須經最高法院的七個常務法官覈準後才能正式對外頒佈生效。那七個“老傢伙”連帝王都敢頂,學相就更不用說了。所以帝王明威俊對內閣大臣制定的政策該放手就放手,讓學相等內閣大臣去跟七個常務法官打交道。有最高法院的七個常務法官制衡學相等內閣大臣的權力,帝王明威俊自然感到放心,讓他們之間去較勁。
得到帝王的回覆後,學相韓國誼、財相王乾輝、司長斯波特業等人開始起草這個經濟改革方案的細則。細則的核心是:鼓勵農民在種植農作物時發展養雞、鴨、豬、羊等農副產業,增加農民手中可兌換貨幣的商品;政府應大力收購農民手中可以對外售賣的餘糧及其它農產品,收購價錢公道,要以市場價收購農產品;並且政府應著手開闢農市對接的銷售渠道,讓農民手中的農產品、農副產品能順利走上市場流通渠道,爲農民的創收提供便利;帝國各類手工製品和日用品應適當下調價格,下調的幅度應在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五之間,由工商協會在這個下調的浮動價格區間敦促生產廠商根據自身的條件對此作出相對應的價格的下降幅度。
經濟改革方案的細則擬定後,韓學相要把這個方案的細則送呈給最高法院的七個常務法官過目。韓國誼知道帝王不願參與其中,置身事外,把這個“皮球”踢到他的院子裡,讓他去面對那七個常務法官的挑剔。那七個老傢伙可不好對付,韓國誼心裡做好了與七個常務法官“較量”的準備。果然,細則被七個常務法官退了下來,退下來的理由是:在向農民購買餘糧及其它農產品時,政府不應強制收購,中央政府決不能下達各地政府收購農民餘糧的額度,此事應視具體情況而定,總的原則是政府有能力向有餘留的農民手中購買農業產品,是雙方自願作出的行爲,決不能強求;二是各類手工製品和日用品的下調價格因涉及的面太廣,不應一刀切,而應因地制宜,即各生產廠商根據自身的情況作出是否願下調價格的行爲,下調多少價格。這事政府聯同全國各地的商會不應強制生產商下調他們的價格,而是以自願爲主。
韓國誼在看到七個常務法官的退文理由後,開始按照七個常務法官所述的要意修改細則,經過幾次修改後,終於這個改革方案獲得了通過,正式以帝國中央政府的名義下發到全國各地,開始實行。財相王乾輝對韓國誼說:“此法案處處體現著自願的原則,即便執行,各地政府、商會及生產商家也不會積極行動,很多會在觀望中徘徊不前。”
“這就需要我們去引導他們,讓他們去按方案細則的要點去做,不能讓他們視這個改革方案爲一紙空文。爲此我決定下去,到各地敦促他們執行法案要義,推動法案的進行。”韓國誼說道。
在報請帝王的同意後,韓國誼和他的隨從人員到各地的大城市及中心城市推銷他的這個經濟改革方案。韓國誼以帝國中央的名義下發給各地政府一個附文,文中提到收購農民餘糧雖是自願,但對於那些富裕地區的政府來講,向農民收購他們餘留的農產品是必須要做的事,“富地之政府若不肯執行法案的規定,除有充分的理由說明,否則中央政府會對負責的官員給予相應處分,決不姑息”。韓國誼和他的隨從人員每到一地,召集該地商會負責人及各行各業的廠商代表,集中在一起開會,韓國誼即發表講話,向與會者闡述日用品和手工製品下調價格的好處:“我想在座的各商家應該清醒地知道,你們生產出來的工商業品若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下降一定的價格,必然會促使你們的產品銷售額大幅上揚,量的增加會抵消價的下降,在量大下,你們的營業額非但不會減少,還會大幅上漲。”韓國誼舉例道:“有一款竹製的足球比賽的玩具,非常適合兒童少年的玩樂,現在定價一百個銅幣,若能下降百分之二十五,價格調到七十五個銅幣。價格下降了,銷售額上漲了,以前只能賣一萬個,降價後能賣二萬五千個,銷售額比以前增加了,利潤也變多了。”
在政府宏觀調控下,韓國誼敦促日用品和手工製品的廠商在保有一定的利潤下根據自身情況適當削價,以增加產品的競爭力和購買能力,定會使商家的效益有一定的提高。韓國誼對他的隨行人員說道:“我們先要促使一批生產商家執行法案中下調產品價格的要求,一旦他們這麼做了,並嚐到了甜頭,便能引起連鎖反應,促使更多生產廠家通過削減他們的產品價格來增加他們的競爭力和購買力。如此下去,法案就能在全國各地有力地發展推動下去,我們所期待的成果也會逐漸顯現出來。”
韓國誼明白,自己制定的這個經濟改革的法案要在各地推行下去,須更加靈活多樣,但是不管法案在具體的實行中會怎麼變,法案所要起的作用始終如一,那就是使農業、工商業形成一個良性健康的循環和發展,並且促進農業和工商業技術的升級,讓帝國變得更加的富強。
只要在往正確的路上走,也許在前進的時候會遭受挫折和打擊,韓國誼和他的那幫內閣官員堅信,帝國會在這條正途上變得越來越好,即使像蝸牛那樣爬一樣,也是令人可喜的。在一系列的利國利民的政策法規的實施和推動下,帝國遂呈現出了蒸蒸日上的勢頭。